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有一種「土方法」,已沿用了百年

2020-12-16 騰訊網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隨著英國的殖民活動,英語很快就傳播了開來,原始英語也經過好幾次的演變,美國獨立之後,衍生出了美式英語,兩大英語體系有一些不同,不過我們還是以美式英語為主。

洋務運動期間,清朝為了學習先進的技術,派遣了一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學深造,修建「人字鐵路」的詹天佑就是其中一員,李鴻章面對這次改革也是稱為「三千年為由之巨劫奇變」。

不過當時留學幼童都不懂英語,他們往往都是到美國之後才開始學習英語,這讓他們也耽擱了不少的學業,可是學英語並不簡單,朝廷就召集了一批清朝外交官,想要聽聽他們的意見。

正在為曾國藩守喪的次子曾紀澤也得到了徵召,他是洋務運動熱心支持者,在最初跟西方交手當中,他就已經認識到了清朝跟西方的差距,他大膽的提出學習西方技術的提議,甚至走過了國門,親身經歷了西方社會的生活。

作為一個洋務運動的外交官,考察所在國的語言文字風俗之不同是最基本的任務,他也是提出改革教育從小學入手,認為「中華所謂小學,有古今之分。漢學家以文字、聲音、訓詁為初學津梁,古小學也」,而要學習英語,也是從娃娃抓起。

不過當時人們學英語的情緒不高,只有洋務運動的外交官、留美幼童願意接受這種學習,小孩子接受能力前,學英語很快,可大人學起來就相對慢很多,曾紀澤自學英語就花三年時間。

他藉助《聖經》、《韋氏大詞典》、《讚美詩選》多本參考資料學習,然而自學實在是太難了,後來曾紀澤發現音標也能學英語,就自創「西洋字調音合併之法」,就是利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音韻來學英語。

他學一個英語,就在下面用中文標註起來,比如英文裡面的to do(做),在曾紀澤的翻譯下就成了「妥度」,to sit(坐)在他的筆下就被翻譯成「妥西特」,為了糾正讀音,還會刻意標註一些輕聲或者重聲去讀。

學好了一門英語,西曆元旦這天,曾紀澤還跟各國公使說「Happy New Year」,他的注釋是「哈你烏醫二」,想必這個學英語的「土方子」很多人都用過,每個人初中、高中時期,總會出現那麼幾個蹩腳的英語。

曾紀澤能夠學成英語也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每天都會規定任務量,每天還是默寫,早晨還是背書,哪怕在給父親守喪期間,他都沒有放棄,這個「土方子」他一直堅持了三年,才將英語學會。

相關焦點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發明一種「土辦法」,一直沿用至今
    相信很多讀者剛開始學習英語時,都用過這樣一種方法,即將英語的發音用同樣發音的漢字表示出來,再反覆誦讀,直到記住為止。這種方法相當笨拙,而且由於漢字和英文發音的差異,標註出來的中文讀音也不一定準確。但對於英語初學者而言,不失為一種妙招。不過,伴隨著英語學習的循序漸進,以及英語在全國的普及。
  • 清朝人咋學英語的?曾國藩兒子發明一「土方法」,網友:太前衛了
    有不少人在上小學、剛接觸到英語時,會使用漢字標出英語單詞的發音,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雖然可能發音不是非常標準,但確實是個辦法,而這個方法卻不是20世紀末才出現。英國人打開清朝的國門後,英語隨之來到了中國,清末的年輕人接觸到新思想,也需要學會英語,而他們往往不怕寫英語、不怕看英語,但口語方面卻是個障礙,那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就發明了一種「土辦法」:使用漢字來學習英語口語,讓網友覺得太前衛了。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發明一種方法,沿用至今!
    清朝末年,極具維新思想的光緒英語學習熱情很高,每日清晨四點就開始上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都表現出相當的悟性,但口語卻糟糕至極。他計劃用英語做新年獻詞,並致函各國公使。無奈,公使們不給面子,紛紛婉言謝絕。他以九五之尊帶頭學習「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蠻語」,提高了英語在宮中的地位,紫禁城內很快掀起了學英語的時尚,就連慈禧老佛爺最後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是說到清朝人學習英語,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由於當時沒有錄音機和專業的老師,當時學習英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但是曾紀澤毫不氣餒,而是發明了一種很「厲害」得方法!
  • 清朝人怎樣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發明土辦法,方法奇特卻沿用至今
    但在清朝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學習英語的資格,那個時候的清朝只有一些有錢人和達官貴族才有資格去學習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學英語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底層交流根本用不上英語。但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兒子當年作為名流漢臣之後,他也學過英語,在學英語過程之中也是十分的頭疼,後面他發明了一種方法讓自己學會了英語,並流傳至今。
  • 清朝人咋學英語的?曾國藩兒子發明一「土辦法」,網友:太前衛了
    有不少人在上小學、剛接觸到英語時,會使用漢字標出英語單詞的發音,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雖然可能發音不是非常標準,但確實是個辦法,而這個方法卻不是20世紀末才出現。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獨創一種「土辦法」,現在也很受用
    「小妙招」的人呢? 他叫曾紀澤,是「西洋字調音合併之法」的創造者,他是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他老爹就是鼎鼎大名的曾國藩(洋務運動發起者之一)。
  • 曾國藩兒子學英語的方法太前衛了!
    > 溫馨提示:可以點擊音頻版本,直接收聽👇有不少人在上小學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看完他們的筆記,我不厚道的笑出了「豬叫聲」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看完他們的筆記,我不厚道的笑出了「豬叫聲」可以說學英語是我們上學時的噩夢,而英語是最為世界範圍內使用度最廣的一門語言,記單詞還好,讓人絕望的是它的各種預防,什麼現在進行時,進行時,相信小編現在還是很頭暈,想想我們學習英語的日子,這裡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在古時清朝人是怎麼學英語的?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文/沐滄海桑田學習過外語的朋友應該非常清楚,語言的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沒有適應的口語環境。所以學起來就比較吃力。在我國清朝的時候,雖然實施閉關鎖國政策,但是我們仍然有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一些商人想要出國做生意。那麼他們必然要帶著精通語言的翻譯。或是自己學習這門語言。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去了解一下清朝人怎麼學英語?看過他們的筆記,原諒我不厚道的笑出了豬叫聲。我們都知道在洋務運動時期,我們國家創辦了許多新式學堂。說到新式學堂,我們就可以想像到。
  • 清朝疑似穿越者,製造中國近代地一艘輪船,翻譯化學理論沿用至今
    美國《自然》雜誌是一個非常學術的雜誌,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並且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現在中國人雖然很多理論登上這個雜誌還是不少的,但是誰曾想到在清朝時期,在我們認為思想落後的那個時代,卻有一個中國人在上面發表過文章,甚至,此人還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軍艦和科技學校,然後還翻譯了元素周期表,創造了大量的漢字。
  • 到底怎麼學英語?百年前清朝人這樣學,你現在依然這樣學
    說到英語,可謂是幾千萬人的夢魘,談之色變,成為心中過不去坎,卻有說不出的憂傷。中國多少學生就因為英語差而高考落榜的,而且就算運氣好上了大學,還有英語四六級在等著你。面對這讓很多人都苦悶的英語,相信大四仍然在備考英語四級的大學生們最清楚了吧。
  •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為清朝賣命,卻有人說他是完人,你怎麼看?
    中國近代史中的曾國藩可謂是一個風雲人物,喜歡他的人說他是一代完人,討厭他的人,說他是一個儈子手,對於曾國藩的評價為何出現如此之大的差別呢?古人認為一個完人的標準,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那一本就是曾文正公文集,這本書是用來翻閱的,而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於曾國藩的評價也很高。可以說,曾國藩得到了國共兩黨領袖的一致推崇。當然,它也有許多差評,有曾剃頭所謂偽君子儈子手這些的稱號,其實這些事情很正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三觀,產生分歧很正常。
  • 沒有聽力軟體的清朝,學生如何學英語?曾紀澤發明出高效學習方法
    國與國之間的合作發展,也將成為合作共贏的一種趨勢。在發展的同時,難免會遇到一個尷尬現象,那就是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大不相同,難免會遇到溝通障礙。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語言的學習成為發展的關鍵環節,只有你能學會多種語言,你才能有更多可能。就此,英語被世界各地的人廣泛使用。
  • 清朝末年有一絕世高手,曾國藩曾被他打怕,最後下場悽慘令人惋惜
    清朝末年,政治腐朽,下層人民生活悽慘。於是為反抗清朝腐朽統治,民間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然而太平天國主要是由農民階級領導,眼界不高,最後難免生活腐化,難逃失敗命運。只是,雖然太平天國運動中很多人惹人非議,但有這麼一個人,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不管是對手還是同仁,對他都是非常敬佩心服。這個人,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石達開是廣西客家人,被訪出山時候才16歲。但是石達開雖然年輕,但是年少有為,軍事能力出眾。當時清朝負責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就是後來一代名臣曾國藩。
  • 曾國藩兒子33歲開始學英語,中國第一個有記載能流利用英語的人有多牛!
    他是清朝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中國第一個有記載能流利使用英語的人。可以說沒有他,今天的新疆伊犁大概就是俄羅斯的領土了。道光十九年,曾紀澤生於荷葉黃金堂,後受洋務運動影響,開始學英語,研究西方科學文化。西方人認為,只有他們是「醒了的」,是從睡夢中被喚醒的具有理性的人,而世界上絕大部分地方的人,都還是不具備理性的。他們自認為有白人的擔當,要負責喚醒全世界。
  • 曾國藩兒子33歲開始學英語,中國第一個有記載能流利用英語的人有多牛!20210121
    他們是怎麼學這門「夷語」的呢?光緒帝凌晨四點就要起床上課,曾國藩之子更是能用古英語流利演講……曾紀澤,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提起曾國藩這位晚清名臣,大家基本耳熟能詳。他是清朝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中國第一個有記載能流利使用英語的人。可以說沒有他,今天的新疆伊犁大概就是俄羅斯的領土了。道光十九年,曾紀澤生於荷葉黃金堂,後受洋務運動影響。
  • 曾國藩不教兒子八股文,也並非憤世嫉俗,而是另有退路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四十三 請勿轉載在明清科舉考試中,八股文是一種必須完成的文體。它有嚴格的格式限制,內容要模仿古人的口氣,完全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光如此,它的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都有相應的規定,連字數都有限制。
  • 清朝得到「文正」諡號的僅有8人,「中興四臣」中唯有曾國藩入選
    不過諡號也是分等級的,比如文臣的最高諡號是「文正」,武將的最高諡號是「忠武」,既然是最高等,獲得的難度肯定也是最高的,別的不說,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裡,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也僅有8人而已,現在就來看看都是誰吧。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當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這個偶然的東西當成一種必然,當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來,官職越高,風險越大。基於此,曾國藩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官,做高官。他在給幾個弟弟的家書中說,如果弟弟們不能看透這層道理,即便在科舉考試中高中了,仕宦顯赫,最後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賢肖子孫,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比較奇怪的是,不僅曾國藩很熱,曾家的某某後代今天如何如何也成了社會上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就導致了在絕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治國、平天下的今天,熱點順其自然地轉移到「修身、齊家」的問題上去了,市面上說曾國藩組建湘軍、辦洋務這些事情的書,遠不如《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訓》或類似主題熱銷,一如作者所著的《百年家族的秘密》,這種熱潮讓芸芸眾生做起了「成為一家之曾國藩」的美夢,仿佛認真研讀一番再把這些教條用在下一代身上就又開啟了一個長盛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