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以色列的教育體制,從1949年說起 · Education

2021-12-25 以色列計劃

在以色列,國民教育一直是優於一切的事項。許多國際知名商業領袖和公司例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科技公司IBM都曾讚賞以色列教育在推動經濟建設上實際成效。以色列是中東地區識字率最高的國家,超過97%。

以色列擁有極強的創新能力、軍事能力,在其中教育是如何起到作用的?以色列學生也要經歷「高考」嗎?你知道大學之前以色列人是沒有寒假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以色列的教育。

回顧歷史,在建國的第二年,以色列政府就通過了《義務教育法》。任何了解一些中東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個戰爭連綿的時代。在經濟不發達的背景下,周邊是虎視眈眈的鄰國,甚至隨時都可能從地圖上被抹去的情況下,以色列仍不忘記教育的普及,教育對猶太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第一版的《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的年齡範圍為5-14歲,在不斷修改中,這一年齡範圍在1984年降至3歲。但當時由於缺乏資金,實施起來困難,一些富裕的猶太階層並不享有該權利,而選在部分較為貧困的阿拉伯、德魯茲地區實施。2007年,以色列議會批准將義務教育階段延長至12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三);2012年,以色列議會通過《義務教育法》修正案,規定以色列兒童自三歲起就可以享受免費的學前教育。現在,《義務教育法》自孩子3歲起生效,學生可享受免費義務教育,直到完成12年級的課程,或者年齡到了18歲。對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來說,免費教育則延長至21歲。

對以色列的教育體制而言,除了一般國家所面臨的人口增長、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等問題外,他們急需解決的是如何教育擁有不同語言、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的大批移民,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融合在一起,成為以色列的猶太人。

這就誕生了四種不同的學校設置:

1. 公立學校(希伯來語: ממלכתי‬ Mamlachti‬),以色列大多數學生會選擇的學校。

2. 公立宗教學校(希伯來語:ממלכתי דתי‬ Mamlachti dati),強調猶太文化、猶太傳統的學習和文化學習,面向正統派猶太人招生。

3. 私立學校(希伯來語:החינוך העצמאי‬ Chinuch Atzmai),根據不同的宗教派別、國際文化安排學習。像對於猶太人,男女分校且幾乎完全聚焦於妥拉的相關教育上。13至16歲,男子就讀於初等經學院(又稱為「葉史瓦」),女子就女子經學校;17以後到(通常是)結婚前,就讀高等經學院──高等經學院一般沒有畢業年限,端看學生個人的選擇。

4. 阿拉伯、德魯茲學校,關注各自歷史、宗教和文化的學習

和中國不同的一點是以色列有為宗教、民族所單獨開設的學校,但公立學校還是佔主流的。對於公立學校來說,兩國學習階段大致相同,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1-6年級)、中等教育(7-12年級)和高等教育。但以色列學年較長,約為十個月,九月開始、來年七月結束。對以色列的學生來說,寒假是高等教育(大學、學院等)的事情,在這之前,只有兩個月不到的「大假期」和大大小小的節假日。舉例來說,以色列的小學法定上課日數極多,一年為219天,超越日本,是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最高的上課日數。

素有「創新國度」美稱的以色列,課堂內容的設置也下了功夫。除了正規課堂教育外,在校內外還展開範圍廣泛的課外活動(非正規教育)。除了教育理念和民族特性以外,從幼兒園貫穿到高中的科學技術課也是不可缺少的。以色列重視科學素養的培養,科學技術課程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的必修課程,包括了知識的教授和實踐的結合,旨在促進學生對抽象的科學知識的理解,理解科技與生活之間的聯繫、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

以色列高中生「工業、環境和社會」課外活動安排

(1)熟悉附近地區工廠的地址

(2)參觀工業車間或工廠

(3)熟悉附近地區或城市的建築物及技術系統(如公共場所、交通信號燈)

(4)熟悉附近地區的自然資源

(5)了解附近地區的能源及其使用情況

(6)參觀發電廠

(7)實施一項個人的或者社會關注的環境方案

(8)涉及鄰近地區或城市的工廠

(9)在班級範圍內演出有利於健康的節目

(10)參觀博物館或者展示人類發展文明的科技成果的展覽

資料來源:《以色列科學課程標準》,以色列國家教育部課程中心編,李有禹等譯

對任何國家的學生來說,考試永遠是個頭疼的事情。和高考一樣,以色列也有高中畢業考。但不同的是,以色列的高中畢業考並不只是一場考試,而是許多場針對必修和選修課程測驗的統稱。有些科目會早在10年級就舉辦畢業考,大多數科目的畢業考則舉辦在12年級。猶太教聖經是義務教育教學和考試的科目之一。對於阿拉伯人、基督教徒和德魯茲人來說,猶太經典科的考試則被相對應的伊斯蘭、聖經或德魯茲文化課程所替代。

高中畢業證書(bagrut certificate)

而進入大學,以色列學生還需要再通過Psychometric Entrance Test(入學考試,每年四次,成績有效期可維持七年)。進入大學之前,學生通常會選擇先進入以色列國防軍服兵役,或者延遲服役日期,到世界各地去走一圈,所以以色列的大學生平均年齡會比其他國家的稍年長一些,而在軍中所受的教育和訓練也會使以色列大學生有較高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知識儲備。

擁有「中東小霸王」之稱的以色列,在高等教育階段有一種結合軍事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特殊制度,稱為特比昂(又稱泰培歐),由以色列國防軍主辦、希伯來大學指導,融合學位教育與軍事訓練,妥妥面向學霸開設的課程。在《以色列軍隊的「清華北大」,一年錄取30人》我們有具體介紹。

和猶太人交往過的人肯定知道他們直來直往的交往方式,這就是以色列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開放式教育,以啟發為主。比起給出正確答案,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好的問題。這也就導致猶太人特有的民族個性,正如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所描述的那樣「一種懷疑和爭辯的文化,一種解釋、反解釋、重新解釋、反對性解釋的開放式自由問答遊戲。從猶太文明開始存在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一種善辯的充滿爭論的文明」。

參考:

維基百科 - 以色列教育

ויקיפדיה -חוק לימוד חובה

《以色列中小學科學素養教育研究》,田虹

《以色列學前教育研究》,吳若楠

相關焦點

  • 預約直播|換個姿勢看以色列,教育科技峰會議程搶先看,鎖定你想了解的!
    ‍探索以色列創新文化,了解最新的教育科技,參與全球的另一場教育科技盛會,一起作業創始人肖盾將作為此次芥末堆以色列考察團的團長,帶領 25位隊友將從以色列最前線,為大家帶來豐富多彩的直播。直播時間:2016年6月5日-2016年6月10日。
  • 會議 | 體制外的教育實踐
    從獨生子女政策下的 「小太陽」到「零零後」,從「教育改革」到「自尋出路」,從「奮鬥的一生」到退休後的「自我再教育」,中國40年來的家長和教育者在體制外探尋著什麼樣的教育?為什麼要走出不同尋常的一條路?體制外教育實踐的心路歷程和未來展望意味著什麼樣的社會變革和主體構建?此次座談會聚集了體制外教育中諸多領域和群體的長時期實踐者,共同探討「教育」在當今中國的意義所存。
  • 每日一詞∣教育評價改革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要求改革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的評價改革,「破」的是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立」的是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在改革學校評價方面,「破」的是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立」的是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改革教師評價,「破」的是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行為,「立」的是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改革學生評價,「破」的是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立」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 每日一詞∣思政教育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圖片來源:新華社)   【知識點】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有的地方和學校對思政課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課堂教學效果還需提升,教材內容不夠鮮活,教師選配和培養工作存在短板,體制機制有待完善,評價和支持體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深化,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思政課建設相對薄弱,各類課程同思政課建設的協同效應有待增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動思政課建設的合力沒有完全形成,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政課建設的氛圍不夠濃厚
  • 你都知道那些education?
    education 心理教育receive education 接受教育strengthen education 加強教育continue one's education 繼續某人的教育education
  • 每日一詞∣研究生教育 postgraduate education
    教育部9月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規模結構更加優化、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需求貢獻卓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
  • 家園網線上活動之加拿大教育體制全面解讀
    之前我們也為大家分享了很多優質乾貨內容,今天我們將從加拿大的教育體制入手,針對魁省教育體制、公立私校介紹,以及如何才能快速適應當地的學習和生活這幾方面,為大家全面解讀! 一、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體制 加拿大的教育體制不是全國統一的。10省及3個地區都在運行自己的教育體制。
  • 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77:教育體制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77:教育體制 2018-08-23 15:50 來源
  • 我省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系統化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各項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全面取消中小學課程教育!理由?需要適合21世紀的教育體制
    全面取消中小學課程教育!理由?需要適合21世紀的教育體制!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您一定會搖頭。 這不,全世界教育排第一的芬蘭,已經這樣做了!他們全面取消了中小學的課程教育,改為主題式教學。
  • 留學面面觀:從美國教育體制特色略談中美教育差異
    圖片來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3708505.html一、獨特的美國教育體制:美國聯邦教育行政+州教育行政+地方教育行政美國的州(State)相當於中國的省(Province),州的下屬行政單位是縣(County),相當於中國的縣,縣下面是市(City)或鎮(Town
  • 以色列教育探秘
    許多人把猶太人稱為「智慧的民族」或者「書的民族」,就是因為他們比其他民族更重視知識的學習,更重視教育。以前對猶太民族以及猶太教育了解甚少,通過《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這本書了解了猶太人聰明、智慧的內在原因,同時也得到了一些啟示。
  • 印度《高等教育評論》月刊向印度學生推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近日,印度《高等教育評論》月刊為印度學生評出 「2019年十大中國院校」,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名列其中。
  • 你所不了解的美國教育體制
    美國教育體制從此圖可以看出美國的基礎教育和中國的教育體制幾乎一樣,都是12年的基礎教育,通過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之後進入技術教育 ,專業教育或者是本科教育。作為國際學生我們必須了解我們在哪一個階段可以去美國留學,在什麼階段留學對學生幫助最大。作為美國留學從業近9年的專業老師,我下面給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 Japan Series 日本系列 15 | The Japanese Education System 日本的教育制度
    教育無疑是全世界人類發展的一個基本支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教育和撫養孩子的方法,以便成為自己獨特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教育體系也不例外。日本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為100%,文盲率為零。雖然不是義務教育,但全國高中《koukou高校》入學率超過96%,城市入學率接近100%。大約46%的高中畢業生上大學或大專。
  • 中秋話探月——從以色列和印度的嘗試說起
    時維八月,序屬中秋,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筆者想和各位讀者聊一聊探月,就從近期各國的登月嘗試說起。月球上的「嘆息之壁」前幾天,印度發射的月球著陸器登月失敗,在距離月球只有2千米的地方失聯了。這種設計,讓筆者聯想起了幾個月以前,以色列的「私人月球著陸器」。以色列月球著陸器(網絡圖)以色列的私人月球著陸器名叫Beresheet,中文可以翻譯成創世紀號,據說是《聖經》中最開始的單詞。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發射的私人探測器,這個名字倒也合適。
  • 以色列教育的近距離觀察與思考
    今年六月有幸到以色列進行為期十天的參觀旅遊和學習交流,遊歷了以色列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通過近距離的觀察、深入了解和溝通,讓我真切地體會到這個民族的偉大和不易,他們所取得耀眼的成績和以色列獨特的教育模式有很大關係。相信你已經迫不及待了,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一起走進以色列這個神秘而智慧的國家吧。
  • 全方位了解以色列農業,這篇就夠了!
    以色列南部地區沙漠 以色列農業至今全面脫離了政府補貼,建立了盈利型農業模式示範,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定的向發展國家技術推廣的國家之一。
  • 驚豔世界的以色列教育
    5、尊重個人差異以色列採取人本教育,尊重個人差異,著重溝通 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6、強調有意義的學習,重視知識的實踐以色列對任何一個學習主題,都要求深入了解它的關聯脈絡,從知識到提問,從記憶到了解,從教材到對話,從老師到社群強調有意義的學習。
  • 報名即將截止|以色列不止有科技創新,還有教育!
    2015年11月芥末堆開啟了第一次以色列教育科技創新之旅,與二十多位團友共同走進以色列創新中心,與超過28家以色列教育科技公司進行了深度交流,參觀了以色列的現代化學校、孵化器以及高大上的雞尾酒會,也體驗了以色列的酷炫科技以及創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