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灸法之:(五)其它灸(附語音)

2021-02-07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二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今天,繼續講解艾灸養生的系列課程。

 

前幾節課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艾灸的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炷灸包括直接灸、間接灸。用一節課的時間專門講艾條灸。還用一節課時間專門講艾具灸。這些方法都非常好。

 

溫針灸

 

今天再講一些其它的灸法。第一個講溫針灸,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的一種方法。針的意思指的是針刺,也就是扎針。針和灸是兩種不同的方法。針刺是用針灸針在局部找到穴位之後一針下去,疏通經絡,打通氣血,調整陰陽平衡,這種方法叫做針刺。艾灸是用艾炷或者艾條達到溫煦和刺激穴位的目的。(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它倆合在一起才叫針灸。分開的話,針刺是針刺,艾灸是艾灸。因為古代經常針灸並用。針和灸並用都是用在穴位上,都是圍繞穴位展開,所以經常合在一起叫針灸。

 

溫針灸就是用針刺和艾灸結合的一種方法。比較適用於既需要針刺留針,又要進行艾灸的疾病。留針的意思是針扎進去之後,需要在裡邊停留一段時間,一般停留25分鐘,再起針。操作方法是先扎針,針刺得氣之後,把針留在適當的深度,然後在針柄上穿一段大概長約2釐米的艾條,我們叫他小艾柱、小艾段。艾條固定好後,用打火機把小艾柱點燃。(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可以看圖,點燃之後,直到艾柱燃燒盡,再用小紙片把上面的灰去掉,之後再放上一段艾柱,然後再點。一般講,每個穴位要灸一到三壯,燃燒完大概25分鐘左右。有的時間長,可能一個小艾柱點燃就要20分鐘,那就是60分鐘。這樣治療完之後,再把針拔出來。這是一種非常簡便易行的針灸並用的方法。

 

用艾絨燃燒的熱力通過針柄、針身直接傳送到人體內。同時發揮針和灸的作用,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種方法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而灼傷皮膚。這時候旁邊得有人看著,別讓針上的小艾柱掉下來燙傷皮膚。有些醫院就用比較硬的紙片,或者硬的塑料片,做成一個小夾子,夾在針身上,讓艾灰掉到硬紙片上,不至於掉到身體上。這種方法叫做溫針灸。

 

溫針灸有什麼好處?第一是先找準穴位針刺進去。第二個就是在針柄上點燃艾柱。艾柱的熱力、溫煦之氣,通過針柄、針身深入穴位裡。同時它距離皮膚也有2到3釐米,本身它也是艾柱,就像艾條一樣,局部燃燒溫煦。比如針灸針是兩寸半的,扎進去大概是一寸,這種熱力就可以深入穴位一寸,同時達到灸和溫針的兩種效果,這樣效果特別快。

 

我以前在門診也經常用這種方法。給患者治什麼病最好使?就是風寒溼痺,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情況只給他針刺效果不好,灸還透不進去。這種頑固性的患者很麻煩,所以就用比較長的針,三寸的針給他針刺局部,得氣之後在針柄上掛上艾柱,點燃之後,他會感覺到熱力通過針身直接深入到局部,會擔心的說:「醫生,有點熱。」這種熱流直接進入穴位,這樣效果才好。(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然後給他做兩三次、三四次,做完之後大概三、四十分鐘,等針柄涼之後再拔出來。患者回家之後這種疼痛就會大幅度減輕,針幾次之後,寒氣就排出來了。這就是用溫針灸的方法進行艾灸。

 

這種方法適不適合百姓做?當然是非常的不適合。因為您第一不會針刺,第二是這種方法要是沒人看著,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操作,很容易燙傷,掌握不好火候。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院的針灸科進行專業的溫針灸,效果才好。這是第一個溫針灸。

 

燈火灸

 

還有其它的灸法。燈火灸,燈火灸就是不用艾絨,用艾絨以外的物品進行施灸的方法。常用的第一個灸法就是燈火灸,也叫燈草灸、打燈火、油捻灸。這種方法是民間沿用已久的特別簡便的灸法。取大概10到15釐米長的一段燈心草或者紙繩,蘸上麻油或其它植物油,比如芝麻油,就是香油,也可以蘸蓖麻油,或者花生油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把它浸3到4釐米之後點燃,再對準穴位迅速接觸皮膚。聽到「啪」聲之後,迅速將燈心草移開。如果沒有爆碎之聲,可以再重複一次。這相當於拿著繩,或者拿著燈心草燙一下皮膚。

 

灸完之後,皮膚會有一點發黃,偶爾有的人皮膚是過敏性體質,這種人就會起小泡。這種方法在民間主要用於小兒痄腮,也就是腮腺炎。還用於治療喉蛾,喉蛾就是扁桃體發炎。或者吐瀉,或者麻疹、驚風。這種情況多用燈火灸這種方法。

 

我記得小時候在民間還見到過,有民間的醫生在用。但是這種方法在門診上很少見。第二個方法叫做天灸。天灸也稱作藥物灸,也稱作發泡灸。它是將一些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敷於穴位上,或者患處,促使局部的皮膚起泡的方法。用的藥物多是單味中藥,也有很多是用複方藥。臨床上常用有白芥子灸、細辛灸、天南星灸、蒜泥灸等數十種灸法。我剛才說的白芥子、細辛、天南星、蒜泥是不是都是刺激性的?這種藥物把它放到局部皮膚,過一會兒,因為它非常刺激,皮膚就會發泡,達到發泡的目的就行。這是這一類灸的方法。

 

白芥子灸

 

先講第一個白芥子灸。白芥子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白芥子研成面就是芥末,這樣一講大家就知道了,中國吃的芥末都是白顏色,芥末是一種調料。北京人經常吃的芥末墩,就是用芥末調的,是白顏色的芥末。在日本吃的叫清芥,日本人的芥末是青色的、綠色的。白芥子的藥性辛溫開散,中醫學經常用它來治療肺寒疾病,比如冷哮——因為寒冷而引起的哮喘,這一類病用白芥子。

 

還有一些肺中痰溼之氣非常頑固的,痰化不開的用白芥子進行治療。白芥子是不是非常的刺激?所以白芥子灸就是用適量白芥子研成細末,用水調和成糊,貼敷於穴位或者患處,外面用膏固定。貼敷一到三小時之後,局部皮膚就會劇烈的、灼熱的疼痛。揭開膏藥,裡邊都發泡了。用這種方法治療哮喘、關節痺痛、口眼歪斜這種病。我記得以前比較早的時候,在針灸科看到過老師用白芥子、細辛,他是用複方,白芥子、細辛等這些藥貼在局部的穴位上。這種方法開始有的人是用來治面癱的,但是現在很少,因為發泡之後,有的人是敏感性皮膚,容易留下疤痕。

 

還有用它治療哮喘,三伏天用。三伏天貼到後背,有肺俞穴,還有定喘穴,讓它發泡。因為三伏天,身體的陽氣比較旺盛,正好通過這種方法,藉助天地自然之氣,把身體的陰寒之氣排出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身體的局部,給它引出來,就用發泡灸這種方法。這就是三伏貼的機理。我為什麼講課喜歡講機理,就是希望聽眾朋友們聽懂了機理之後,就能更好的去理解中醫學的邏輯。理解了之後,自己用的時候也會非常順暢。這就是我的一個發心和願望。這是白芥子灸。

 

細辛灸

 

還有一種細辛灸。細辛也是一味中藥。方法就是把細辛研成細末,加上醋,調和成糊狀,一定不要放多。剛才說白芥子也不要放太多水,水太多就沒法形成糊狀。細辛是加上醋少許,調和成糊,敷到穴位上。再用膏藥固定住。古代膏藥都是用麝香,但現在根本用不起麝香。就用普通的膏藥固定,讓它不要散開。貼一到三個小時之後,局部皮膚就開始灼熱疼痛,跟白芥子灸一樣。用細辛灸重點治什麼病?重點是敷湧泉穴,或者神闕穴,治療小兒口腔炎、上火等都可以用細辛灸。

 

天南星灸

 

還有天南星灸,方法也和前面一樣,研為細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敷於穴位上,用麝香膏固定,貼一到三個小時。很多人問麝香膏上哪買?其實不用買,因為現在麝香膏確實買不到,而且很貴重。麝香這藥材太貴,就用普通的膏藥。說直白點,就是用一塊膠布,把它固定就行。意思就是讓藥面在皮膚上敷一到三個小時,這樣局部皮膚就會灼熱疼痛,就會發泡。天南星灸重點是敷到頰車、顴髎這些穴位治療面神經麻痺。(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不要小看這種方法,民間有一句話「偏方氣死老中醫」,就是很多偏方,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治,但這種經驗一用上之後就好使。請老中醫來辨證論治,開藥方治了好久,可能都治不好的一些小病,一些疑難雜症,可能用一個偏方,一兩次就好了。這都是民間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歸屬於中醫學,這一類經驗,其實非常寶貴。這都是古人傳下來的智慧,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智慧。古人是用天南星灸來治療面神經麻痺。

 

蒜泥灸

 

第四個是蒜泥灸。蒜泥灸之前講隔蒜灸的時候講過。蒜泥就是把大蒜搗爛,像泥一樣。取3到5克,用小勺子挖一勺,放到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讓它持續在這個地方貼敷一到三個小時,然後局部皮膚就會灼熱疼痛。剛才講的細辛灸也好,天南星灸也好,白芥子灸也好,皮膚都會灼熱疼痛。為什麼?說白了就是刺激,刺激它灼熱疼痛。蒜泥灸可以治什麼?可以敷湧泉穴治療咳血、衄血。就是有的人肺火比較重的時候咳血。(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肺火再加上燥比較重的時候鼻子出血。這時候用蒜泥灸湧泉穴,明白人就知道了,彭博士以前講過,這種方法叫做「引火歸元」。把上面浮遊之火引到腎裡面去,所以要敷湧泉穴治療咳血、衄血。所以明白了中醫的治病機理之後,再看這些方法,一目了然,而且觸類旁通,非常有意思,這叫「上病下取」。還有的人敷合谷穴治療扁桃體炎,為什麼敷合谷穴?因為合谷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經過面部、口部,所以頭面部的問題都可以針刺或艾灸合谷穴,叫做「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這都是中醫學的口訣。敷到合谷穴,合谷穴局部灼熱疼痛之後,通過經絡的引導,就把扁桃體的火給引導出來。

 

很多人說:「彭博士又開始講氣了。」中醫學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氣。無論是灸,還是針,還是藥,都圍繞一件事進行,就是調氣。所以我希望聽我講課的朋友們,只要聽我講課講多了之後,您就逐漸產生這種悟性。悟性是什麼?就是我不講,您也明白。可能我講的時候您更清楚。氣怎麼調?就是把不平衡的地方給調整平衡了。多餘的地方,盛的地方,叫做「盛則瀉之」,瀉出來。不足的地方,虛的地方,給補足。這就是調氣的方法。一個是通,一個是瀉,一個是補,就這三種方法。所以灸了合谷穴之後,鬱在扁桃體的火,多出來的能量,通過灸合谷穴之後,就通過合谷這個位置往外洩,所以嗓子立刻就清爽了,這個非常神奇。

 

要是懂了這一原理,可以以此類推。不僅是扁桃體炎,可以敷合谷。比如嗓子疼、牙疼,這是不是都在口裡,都經過大腸經,這時候都可以通過艾灸,或者貼敷合谷穴,而達到治療效果。所以學中醫一定要有悟性,要有觸類旁通的思維。

 

還有的人敷魚際穴。我們可以看圖,魚際穴在赤白肉際之間,屬於肺經,它治療喉痺。喉痺有點類似聲帶發炎,記得我以前治療過歌唱家,還有一些領導、播音員。他們用嗓子用的多。還有以前治療過一個京劇演員。他們的嗓子非常重要,用多了之後,嗓子一發炎。很多人分別不出咽炎和喉炎。咽炎以乾咳、嗓子疼為主,說話有點沙啞,但是說話不費勁。喉炎,主要病變的位置在聲帶,現代醫學就能準確定位,就是在聲帶上。(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聲帶上,就會影響發音,發音很費勁。使半天勁說不出話來,或者說話有點聲音不對了,這叫喉炎。現代醫學叫做聲帶發炎。實際就是聲帶非常嬌嫩,水腫之後,就說不出話。古代把它叫做喉痺。喉痺這種病在陰經,在手太陰肺經。扁桃體在陽經,比較表面的,在手陽明大腸經。所以這個地方陰病的時候,要用蒜泥灸灸魚際穴進行治療。

 

我這樣一講聽眾朋友們就明白了,就知道中醫學所講的陰和陽。陰指的是比較裡邊的位置,陽指的是比較表面的位置。通過艾灸課,給大家講解了好多中醫學的原理。我希望大家也可以觸類旁通。聽的多了之後,您就全都明白了,就貫通起來了。

 

我把今天講的課再總結一下。今天講的是其它灸法,第一個就是溫針灸。通過針刺和艾灸配合在一起的治療方法叫溫針灸。還有其它灸法裡的燈火灸。燈火灸是用燈心草或者繩子,點著了之後,接觸一下皮膚,這是燈火灸。還有天灸,也叫藥物灸或發泡灸。天灸裡有的用白芥子,有的用細辛,有的用天南星,有的用蒜泥。今天講的這些方法,我不是特別推薦聽眾朋友們自己在家裡用,因為這些都是容易發泡的,溫針灸還需要做針刺,在家裡可能不太方便,或者容易出現一些情況,比如燙傷,或者不小心出問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進行天灸,比如白芥子灸,或者燈火灸,或者細辛灸等這些方法,容易發泡,您自己處理不好,磨破了之後,萬一感染怎麼辦。很多人說彭博士你怎麼這麼膽小,總是不推薦我們做這做那。因為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用,不希望大家自己在家裡學了一點中醫知識之後,就膽子非常大。然後自己弄,弄完了之後,很多人也容易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之後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記住我給您推薦的一句話叫做「專業人幹專業事」,您又不是專業的,就千萬不要幹專業的事情。把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您也省事,也能達到好的效果,而且沒有風險。

 

好了,今天的講課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常用的灸法之:(一)艾炷(直接)灸(附語音)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十九。(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今天,我繼續跟大家分享艾灸系列養生課程。我先帶大家回顧一下我們之前講解的一些內容。 灸法是藉助灸火的熱力,給予人體以溫熱性的刺激,通過腧穴的傳導。
  • 艾灸的方法之:(三)艾條灸(附語音)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二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艾灸養生的系列課程。 上幾節課帶著大家學習了常用的灸法,分別講了艾炷灸當中的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 灸法篇—— 艾條灸第三節3.1懸 起 灸
    艾卷灸法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的《壽域神方》卷三,灸陰證∶"用紙實卷艾,以紙隔之點穴,於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開出即差。"後來發展為在艾蟻內加進藥物,再用紙捲成條狀施灸,名為"雷火神針"或"太乙神針"。在此基礎上又演變為現代的單純艾卷灸和荷物艾卷灸。由於操作簡便,療效良好,又易為患者所接受,救為近代臨床常用的一種灸治方法。
  • 宋代艾灸狂人竇材的灸法要點
    他受道家思想影響,積數十年經驗,著成《扁鵲心書》3卷,附「神方」1卷。竇氏主張扶陽以灸法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常從腎脾入手注重灸法,並創造睡聖散以減輕艾灸時的痛苦。他非常強調陽氣在人體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陽氣的盛衰是人體生長衰老的根本,陽氣的有無是人體生死存亡的關鍵。竇材的結論,那就是:故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
  • 艾灸常用保健穴:灸「氣海」增強男性性功能
    艾灸可以調整臟腑功能,增加提提新陳代謝的功能,還能提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保健養生常用的方法,中醫專家介紹說下面的這些穴位就是艾灸的常用保健穴,經常艾灸氣海是能增強男性的性功能的。神闕(臍中)取穴:在臍窩正中。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
  • 陷下則灸之
    但是灸法只能解決其中較少一部分問題,因為影響血氣充盈與濡養筋骨皮肉脈的原因較多,如經脈五痺、開闔樞失用、臟腑失和、臟腑痺阻、經脈臟腑節律失調、五運六氣不當、天地人離合等等。所以很多病痛,如果醫者不具備一些思想及思維的高度,木訥的依賴於灸法技術,是很難調好疾病的。即便適合灸法解決的那部分問題,也要求灸師根據患者具體狀況,加以思考分析,比如什麼時間灸,先灸哪裡,後灸哪裡,各灸多長時間,熱力要滲透到哪個層次…「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明白了這些道理,艾灸的效果才會很好。
  • 刺灸法(零零)
    在刺法方面提到了五刺、九刺和十二刺等刺法;在補瀉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補瀉、呼吸補瀉、捻轉補瀉、迎隨補瀉和開闔補瀉,為後世針刺手法奠定了基礎。繼而《難經》又有所發展,提出了營衛補瀉,並強調了針刺時雙手協作的重要性,對後世影響頗大。晉、唐時期的醫家,在針刺手法方面一直繼承著內、難之說。
  • 麥粒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中醫有針,針灸不僅有針法,還有灸法。可以說,灸法是一個重要的治病方法。本文專門強調直接灸法,用小艾柱直接在穴位上施灸,一般我們常用麥粒灸法,把艾絨搓成小麥粒大小,放在穴位上點燃直接施灸,稱為麥粒灸法。從灸法的歷史來看,小艾柱直接灸作為灸法中古老、特殊的療法,可傳承至今必有其獨到之處。
  • 古代名醫有辦法(附語音)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三。
  • 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
    我認為,「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也許你會覺得這說法太誇張,但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在傳統灸法中,麥粒灸的地位就相當於一家之棟梁,正是它,撐起了艾灸的半壁江山!麥粒灸是屬於艾灸中常用的直接灸的一種方法,是將艾絨搓成如麥粒樣大小的艾炷直接置於皮膚上施灸防治疾病的一種技術,由於容易留疤甚至化膿,所以也稱之為「瘢痕灸」,「化膿灸」。
  • 「麝香溫灸免疫療法」傳奇
    在他70年的臨床實踐中,用我們家傳的「麝香溫灸免疫療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雜症及晚期腫瘤患者,他擅長用溫灸法治療淋巴系統腫瘤、肝腫瘤、鼻咽腫瘤、胃腸消化道腫瘤,使許多垂危病人絕處逢生,延長了生命。我爸爸出身於實業救國的工商業主之家,家住上海南市區,祖上有產有業,是個資產不小的大家庭。
  • 謝錫亮艾灸,四大核心治療灸法詳情介紹(珍藏版)
    撰寫論文曾在中國針灸雜誌,浙江中醫雜誌上發表,有《謝錫亮教授直接灸法舉隅》,《直接灸,火針,刺血結合的臨床應用》,新鋪灸,直接灸,火針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67例等,參編著作有《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承淡安》,《謝錫亮灸法》,《健康長壽與灸法》,《謝錫亮灸法醫案》
  • 【郵醫 • 中醫工作室】灸出健康
    灸法起源於遠古,盛行於秦漢,鼎盛於唐宋明清時期。當代灸法更廣泛適用保健及防病。其疏通經絡,調和營衛,補益氣血,協調五臟的功效能有效達到預防衰老,提高機體機能的功效。跟隨我們一起走進灸法的世界吧!艾灸的種類1.直接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
  •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之灸法:22種常見灸法和3個灸療感悟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之灸材:有多少人用假艾條在勤奮地艾灸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之灸位:灸對位置就像愛對人關於灸法的問題,去年寫過一篇萬字長文,介紹過目前市面上常見的20餘種艾灸方法,從操作要領、適應病症、注意事項、優缺點等方面對每一種灸法進行了詳細說明。
  • 灸法秘傳:七十症
    《灸法秘傳》,清·金冶田傳,雷少逸編。刊於1883年。全書主體部分為中風、屍厥應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中 風 中風者,卒然中倒,人事無知,口眼斜是也。方書有中經、中絡、中髒、中腑之分。醫之乏效者,必須用灸。
  • 董博談「灸」說「艾」:60條心得,價值萬千(收藏篇)
    2、灸法源自火的燒灼,艾草氣味芳香,性溫易燃,火力緩和,最適合做灸。灸法最早在北方出現,因為其地風寒冰冽,人容易臟腑受寒,艾灸可以溫陽通陽而緩解其不適。後世醫家多重視灸法,唐代王燾著《外臺秘要》,甚至棄針只言灸,可見其對灸法的青睞。灸法在日本比較盛行,大概其針太細,不如灸之取效快捷。3、近幾年,坊間把艾灸宣傳地很火。
  • 承淡安:灸治婦女病,簡易又靈妙
    她把棉花收拾完畢,特地起個早,跑了二十裡路回到娘家去,將阿桂姊的病給灸法醫好的事告訴他們,勸月華也去灸治。真靈妙的灸法,月華灸了兩個星期,月經來了,肚皮—點也沒有痛,她快樂極了。醫生說,還要繼續灸下去,不然的話,還會發作的。吩咐再灸兩個月。她一點也不少,就照樣地灸了兩個月。從此,四五年的病完全好了。灸點:三焦俞、陽池、中脘、足三裡、地機、三陰交。
  • 發燒了灸透這個穴,比打針吃藥強10倍!小孩、成人都可以用!
    >
  •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解析——單老師講艾灸系列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之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僅用於強身保健,亦可用於久病體虛之人,是我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 保健灸法,流傳已久。
  • 「灸之必效」五法,信不信由你
    「灸之必效」為啥?不是小編說的,是諸多針灸大師說的呀!小編在條文下面寫了編者按並憑記憶查找了別的出處,中醫的簡便驗廉最突出的就在這裡了,收藏吧!(文中所有綠色字標題均為中醫書友會已發圖文連結,直接點擊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