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附語音)-之二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今天,繼續講解艾灸養生的系列課程。
前幾節課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艾灸的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炷灸包括直接灸、間接灸。用一節課的時間專門講艾條灸。還用一節課時間專門講艾具灸。這些方法都非常好。
溫針灸
今天再講一些其它的灸法。第一個講溫針灸,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的一種方法。針的意思指的是針刺,也就是扎針。針和灸是兩種不同的方法。針刺是用針灸針在局部找到穴位之後一針下去,疏通經絡,打通氣血,調整陰陽平衡,這種方法叫做針刺。艾灸是用艾炷或者艾條達到溫煦和刺激穴位的目的。(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它倆合在一起才叫針灸。分開的話,針刺是針刺,艾灸是艾灸。因為古代經常針灸並用。針和灸並用都是用在穴位上,都是圍繞穴位展開,所以經常合在一起叫針灸。
溫針灸就是用針刺和艾灸結合的一種方法。比較適用於既需要針刺留針,又要進行艾灸的疾病。留針的意思是針扎進去之後,需要在裡邊停留一段時間,一般停留25分鐘,再起針。操作方法是先扎針,針刺得氣之後,把針留在適當的深度,然後在針柄上穿一段大概長約2釐米的艾條,我們叫他小艾柱、小艾段。艾條固定好後,用打火機把小艾柱點燃。(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可以看圖,點燃之後,直到艾柱燃燒盡,再用小紙片把上面的灰去掉,之後再放上一段艾柱,然後再點。一般講,每個穴位要灸一到三壯,燃燒完大概25分鐘左右。有的時間長,可能一個小艾柱點燃就要20分鐘,那就是60分鐘。這樣治療完之後,再把針拔出來。這是一種非常簡便易行的針灸並用的方法。
用艾絨燃燒的熱力通過針柄、針身直接傳送到人體內。同時發揮針和灸的作用,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種方法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而灼傷皮膚。這時候旁邊得有人看著,別讓針上的小艾柱掉下來燙傷皮膚。有些醫院就用比較硬的紙片,或者硬的塑料片,做成一個小夾子,夾在針身上,讓艾灰掉到硬紙片上,不至於掉到身體上。這種方法叫做溫針灸。
溫針灸有什麼好處?第一是先找準穴位針刺進去。第二個就是在針柄上點燃艾柱。艾柱的熱力、溫煦之氣,通過針柄、針身深入穴位裡。同時它距離皮膚也有2到3釐米,本身它也是艾柱,就像艾條一樣,局部燃燒溫煦。比如針灸針是兩寸半的,扎進去大概是一寸,這種熱力就可以深入穴位一寸,同時達到灸和溫針的兩種效果,這樣效果特別快。
我以前在門診也經常用這種方法。給患者治什麼病最好使?就是風寒溼痺,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情況只給他針刺效果不好,灸還透不進去。這種頑固性的患者很麻煩,所以就用比較長的針,三寸的針給他針刺局部,得氣之後在針柄上掛上艾柱,點燃之後,他會感覺到熱力通過針身直接深入到局部,會擔心的說:「醫生,有點熱。」這種熱流直接進入穴位,這樣效果才好。(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然後給他做兩三次、三四次,做完之後大概三、四十分鐘,等針柄涼之後再拔出來。患者回家之後這種疼痛就會大幅度減輕,針幾次之後,寒氣就排出來了。這就是用溫針灸的方法進行艾灸。
這種方法適不適合百姓做?當然是非常的不適合。因為您第一不會針刺,第二是這種方法要是沒人看著,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操作,很容易燙傷,掌握不好火候。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院的針灸科進行專業的溫針灸,效果才好。這是第一個溫針灸。
燈火灸
還有其它的灸法。燈火灸,燈火灸就是不用艾絨,用艾絨以外的物品進行施灸的方法。常用的第一個灸法就是燈火灸,也叫燈草灸、打燈火、油捻灸。這種方法是民間沿用已久的特別簡便的灸法。取大概10到15釐米長的一段燈心草或者紙繩,蘸上麻油或其它植物油,比如芝麻油,就是香油,也可以蘸蓖麻油,或者花生油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把它浸3到4釐米之後點燃,再對準穴位迅速接觸皮膚。聽到「啪」聲之後,迅速將燈心草移開。如果沒有爆碎之聲,可以再重複一次。這相當於拿著繩,或者拿著燈心草燙一下皮膚。
灸完之後,皮膚會有一點發黃,偶爾有的人皮膚是過敏性體質,這種人就會起小泡。這種方法在民間主要用於小兒痄腮,也就是腮腺炎。還用於治療喉蛾,喉蛾就是扁桃體發炎。或者吐瀉,或者麻疹、驚風。這種情況多用燈火灸這種方法。
我記得小時候在民間還見到過,有民間的醫生在用。但是這種方法在門診上很少見。第二個方法叫做天灸。天灸也稱作藥物灸,也稱作發泡灸。它是將一些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敷於穴位上,或者患處,促使局部的皮膚起泡的方法。用的藥物多是單味中藥,也有很多是用複方藥。臨床上常用有白芥子灸、細辛灸、天南星灸、蒜泥灸等數十種灸法。我剛才說的白芥子、細辛、天南星、蒜泥是不是都是刺激性的?這種藥物把它放到局部皮膚,過一會兒,因為它非常刺激,皮膚就會發泡,達到發泡的目的就行。這是這一類灸的方法。
白芥子灸
先講第一個白芥子灸。白芥子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白芥子研成面就是芥末,這樣一講大家就知道了,中國吃的芥末都是白顏色,芥末是一種調料。北京人經常吃的芥末墩,就是用芥末調的,是白顏色的芥末。在日本吃的叫清芥,日本人的芥末是青色的、綠色的。白芥子的藥性辛溫開散,中醫學經常用它來治療肺寒疾病,比如冷哮——因為寒冷而引起的哮喘,這一類病用白芥子。
還有一些肺中痰溼之氣非常頑固的,痰化不開的用白芥子進行治療。白芥子是不是非常的刺激?所以白芥子灸就是用適量白芥子研成細末,用水調和成糊,貼敷於穴位或者患處,外面用膏固定。貼敷一到三小時之後,局部皮膚就會劇烈的、灼熱的疼痛。揭開膏藥,裡邊都發泡了。用這種方法治療哮喘、關節痺痛、口眼歪斜這種病。我記得以前比較早的時候,在針灸科看到過老師用白芥子、細辛,他是用複方,白芥子、細辛等這些藥貼在局部的穴位上。這種方法開始有的人是用來治面癱的,但是現在很少,因為發泡之後,有的人是敏感性皮膚,容易留下疤痕。
還有用它治療哮喘,三伏天用。三伏天貼到後背,有肺俞穴,還有定喘穴,讓它發泡。因為三伏天,身體的陽氣比較旺盛,正好通過這種方法,藉助天地自然之氣,把身體的陰寒之氣排出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身體的局部,給它引出來,就用發泡灸這種方法。這就是三伏貼的機理。我為什麼講課喜歡講機理,就是希望聽眾朋友們聽懂了機理之後,就能更好的去理解中醫學的邏輯。理解了之後,自己用的時候也會非常順暢。這就是我的一個發心和願望。這是白芥子灸。
細辛灸
還有一種細辛灸。細辛也是一味中藥。方法就是把細辛研成細末,加上醋,調和成糊狀,一定不要放多。剛才說白芥子也不要放太多水,水太多就沒法形成糊狀。細辛是加上醋少許,調和成糊,敷到穴位上。再用膏藥固定住。古代膏藥都是用麝香,但現在根本用不起麝香。就用普通的膏藥固定,讓它不要散開。貼一到三個小時之後,局部皮膚就開始灼熱疼痛,跟白芥子灸一樣。用細辛灸重點治什麼病?重點是敷湧泉穴,或者神闕穴,治療小兒口腔炎、上火等都可以用細辛灸。
天南星灸
還有天南星灸,方法也和前面一樣,研為細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敷於穴位上,用麝香膏固定,貼一到三個小時。很多人問麝香膏上哪買?其實不用買,因為現在麝香膏確實買不到,而且很貴重。麝香這藥材太貴,就用普通的膏藥。說直白點,就是用一塊膠布,把它固定就行。意思就是讓藥面在皮膚上敷一到三個小時,這樣局部皮膚就會灼熱疼痛,就會發泡。天南星灸重點是敷到頰車、顴髎這些穴位治療面神經麻痺。(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不要小看這種方法,民間有一句話「偏方氣死老中醫」,就是很多偏方,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治,但這種經驗一用上之後就好使。請老中醫來辨證論治,開藥方治了好久,可能都治不好的一些小病,一些疑難雜症,可能用一個偏方,一兩次就好了。這都是民間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歸屬於中醫學,這一類經驗,其實非常寶貴。這都是古人傳下來的智慧,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智慧。古人是用天南星灸來治療面神經麻痺。
蒜泥灸
第四個是蒜泥灸。蒜泥灸之前講隔蒜灸的時候講過。蒜泥就是把大蒜搗爛,像泥一樣。取3到5克,用小勺子挖一勺,放到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讓它持續在這個地方貼敷一到三個小時,然後局部皮膚就會灼熱疼痛。剛才講的細辛灸也好,天南星灸也好,白芥子灸也好,皮膚都會灼熱疼痛。為什麼?說白了就是刺激,刺激它灼熱疼痛。蒜泥灸可以治什麼?可以敷湧泉穴治療咳血、衄血。就是有的人肺火比較重的時候咳血。(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肺火再加上燥比較重的時候鼻子出血。這時候用蒜泥灸湧泉穴,明白人就知道了,彭博士以前講過,這種方法叫做「引火歸元」。把上面浮遊之火引到腎裡面去,所以要敷湧泉穴治療咳血、衄血。所以明白了中醫的治病機理之後,再看這些方法,一目了然,而且觸類旁通,非常有意思,這叫「上病下取」。還有的人敷合谷穴治療扁桃體炎,為什麼敷合谷穴?因為合谷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經過面部、口部,所以頭面部的問題都可以針刺或艾灸合谷穴,叫做「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這都是中醫學的口訣。敷到合谷穴,合谷穴局部灼熱疼痛之後,通過經絡的引導,就把扁桃體的火給引導出來。
很多人說:「彭博士又開始講氣了。」中醫學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氣。無論是灸,還是針,還是藥,都圍繞一件事進行,就是調氣。所以我希望聽我講課的朋友們,只要聽我講課講多了之後,您就逐漸產生這種悟性。悟性是什麼?就是我不講,您也明白。可能我講的時候您更清楚。氣怎麼調?就是把不平衡的地方給調整平衡了。多餘的地方,盛的地方,叫做「盛則瀉之」,瀉出來。不足的地方,虛的地方,給補足。這就是調氣的方法。一個是通,一個是瀉,一個是補,就這三種方法。所以灸了合谷穴之後,鬱在扁桃體的火,多出來的能量,通過灸合谷穴之後,就通過合谷這個位置往外洩,所以嗓子立刻就清爽了,這個非常神奇。
要是懂了這一原理,可以以此類推。不僅是扁桃體炎,可以敷合谷。比如嗓子疼、牙疼,這是不是都在口裡,都經過大腸經,這時候都可以通過艾灸,或者貼敷合谷穴,而達到治療效果。所以學中醫一定要有悟性,要有觸類旁通的思維。
還有的人敷魚際穴。我們可以看圖,魚際穴在赤白肉際之間,屬於肺經,它治療喉痺。喉痺有點類似聲帶發炎,記得我以前治療過歌唱家,還有一些領導、播音員。他們用嗓子用的多。還有以前治療過一個京劇演員。他們的嗓子非常重要,用多了之後,嗓子一發炎。很多人分別不出咽炎和喉炎。咽炎以乾咳、嗓子疼為主,說話有點沙啞,但是說話不費勁。喉炎,主要病變的位置在聲帶,現代醫學就能準確定位,就是在聲帶上。(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聲帶上,就會影響發音,發音很費勁。使半天勁說不出話來,或者說話有點聲音不對了,這叫喉炎。現代醫學叫做聲帶發炎。實際就是聲帶非常嬌嫩,水腫之後,就說不出話。古代把它叫做喉痺。喉痺這種病在陰經,在手太陰肺經。扁桃體在陽經,比較表面的,在手陽明大腸經。所以這個地方陰病的時候,要用蒜泥灸灸魚際穴進行治療。
我這樣一講聽眾朋友們就明白了,就知道中醫學所講的陰和陽。陰指的是比較裡邊的位置,陽指的是比較表面的位置。通過艾灸課,給大家講解了好多中醫學的原理。我希望大家也可以觸類旁通。聽的多了之後,您就全都明白了,就貫通起來了。
我把今天講的課再總結一下。今天講的是其它灸法,第一個就是溫針灸。通過針刺和艾灸配合在一起的治療方法叫溫針灸。還有其它灸法裡的燈火灸。燈火灸是用燈心草或者繩子,點著了之後,接觸一下皮膚,這是燈火灸。還有天灸,也叫藥物灸或發泡灸。天灸裡有的用白芥子,有的用細辛,有的用天南星,有的用蒜泥。今天講的這些方法,我不是特別推薦聽眾朋友們自己在家裡用,因為這些都是容易發泡的,溫針灸還需要做針刺,在家裡可能不太方便,或者容易出現一些情況,比如燙傷,或者不小心出問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進行天灸,比如白芥子灸,或者燈火灸,或者細辛灸等這些方法,容易發泡,您自己處理不好,磨破了之後,萬一感染怎麼辦。很多人說彭博士你怎麼這麼膽小,總是不推薦我們做這做那。因為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用,不希望大家自己在家裡學了一點中醫知識之後,就膽子非常大。然後自己弄,弄完了之後,很多人也容易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之後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記住我給您推薦的一句話叫做「專業人幹專業事」,您又不是專業的,就千萬不要幹專業的事情。把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您也省事,也能達到好的效果,而且沒有風險。
好了,今天的講課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