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詩歌總是帶給人美的感受,就算它們寫的是離愁別緒這類看似刺痛的情感,也能給人身臨其境的觀感以及對未來美好的無限嚮往。在唐代的著名詩人裡對閨閣中少婦心理活動的刻畫,也許你很容易就會想到李商隱。是的,李商隱對於女人心中微妙感情的變化的描摹是只可意會,很難言傳的。其實李白對於閨中少婦的心理描寫相較於李商隱來說,也是不遑多讓的。
至於為什麼大家首推李商隱,小編想也許是李商隱的《無題》系列太有名了,而李太白各種類型的詩都寫,以至於大家弱化了李白刻畫女人心理活動的描寫。可是這些描寫往往又是十分精彩的。今天我們就看看李白的詩歌《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首詩講述了秦地的一對夫妻,丈夫到千裡之外的燕地去戍守邊關,而妻子在秦地的家中思念他的故事。這本是一個很普通的閨怨詩,但是經過李太白的潤色,就變得十分感人。整首詩都是站在少婦的角度寫的,「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少婦心想燕地苦寒,現在那裡的小草才剛剛破土發芽,而我們秦地這裡已經是桑葉低垂,綠滿枝頭了。這位少婦不僅對自己的生活環境了解,對遠在千裡之外的丈夫的生存現狀也了如指掌。這兩句環境上的對比,從側面反映了少婦對丈夫的關心。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這兩句十分精彩,說的是夫妻間同心同德的情景。在愛情世界裡,哪一種最令人嚮往,是郎才女貌?是賭書消得潑茶香?是門當戶對?小編認為是夫唱婦隨的情景,也就是詩中所描繪的那樣。少婦心想丈夫懷念歸家之日,正是我斷腸落淚之時。少婦思念遠方的丈夫,想必丈夫也是同樣思念著自己。這樣夫唱婦隨的場景正是古代女子心中渴望的美好愛情。因為在古代三妻四妾的環境之下,這種相敬如賓的夫妻感情十分罕見。
最後兩句「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很有趣,這首詩題目《春思》,當然是寫春心蕩漾的故事。這裡引入了「春風」這個概念。「春風」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或者說這裡的「春風」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第三者」。少婦心想我不認識春風,春風為什麼要出現在我的生活裡呢?這裡表現了少婦對愛情的矢志不渝。
小編總結:
李白這首詩通篇都是少婦的心理活動,從秦燕兩地環境的對比,從夫妻間的互相思念,特別是最後這一股擬人化的「春風」,都表現了少婦對遠方丈夫的真摯感情。讓人感動的是即使是條件這麼好的、讓人心曠神怡的、讓萬物復甦的「春風」也無法撩撥少婦的心,這就是春風不解風情,無法吹動少婦的心!網友們,你們是否想過李白和李商隱刻畫女子心理活動有什麼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