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天需要大量食物提供營養,以此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而進入人體的食物並不會被完全消化,多餘的食物殘渣經過腸道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大便就是毫無用處的「垃圾」!
殊不知,大便同樣能反映出身體健康狀況!
雖然腸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但同樣需要其他器官來輔助幫忙,比如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腺分泌出的消化酶,都參與到了腸道的消化工作中。
當這些器官出現疾病後,也會導致大便發生變化,特別是以下五種情況,預示著不同疾病:
1、黑便信號尤為嚴重
正常情況下大便以黃色類型為主,當我們吃了帶有色素的食物之後,大便顏色也會發生改變,但是下次大便又會恢復正常。
如果最近一周都出現了黑色大便,那就需要提高警惕,這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是胃癌、腸癌的重要信號;
血液在腸道中被破壞,血紅蛋白中的鐵和硫化物相互作用,從而變成了硫化鐵,導致大便呈現出異常的黑色。同時,由於硫化鐵的刺激,不僅大便顏色發黑,表面還呈現出類似柏油一樣的狀態。
2、脂肪瀉要當心
如果最近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且大便呈現出灰白色並含有脂肪,就是典型的脂肪瀉表現。
這很可能是胰腺疾病導致的,特別是發展到中晚期階段後的胰腺癌,由於消化酶分解不足,無法完成對脂肪的消化,從而導致脂肪瀉症狀出現;
另外,當出現重症肝臟疾病或膽囊疾病之後,膽汁也無法正常參與消化工作,同樣會導致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從而引發脂肪瀉問題。
3、大便形態突然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大便應該是成形且柔軟的狀態,往往以圓柱形、彎形、蛇形為主。而當出現腸癌或腸息肉一類疾病之後,就會導致腸道內空間迅速減少,從而改變大便的形態,特別是出現扁條狀、細條狀大便後,應絕對警惕腸癌的出現。
4、土陶色大便
之所以大便顏色會呈現出土陶色或灰白色狀態,就是因為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缺少了膽紅素成分,導致大便失去了原有的顏色。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和肝臟、胰腺、膽囊疾病有關,膽汁無法進入腸道進行消化,大量膽紅素流入血液中。除了大便顏色會發生改變外,患者還會有進行性黃疸症狀發生。
5、腥臭味大便
正常大便的氣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果最近大便散發出異常的腥臭味,且伴隨黑便、大便出血等症狀,那同樣可能和腸胃癌變有關。
特別是發生在直腸和結腸的癌變,就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需要立刻進行檢查。
以上五個大便異常,都可能是疾病導致的,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疾病可能還會進一步發展,因此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所以,在大便過後,千萬別急著衝水,扭頭看一眼你就可能發現身體的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