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澀」作文得滿分引出的寫作議題

2020-08-04 光明網

然玉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

見過了太多少年老成、故作高深的高考滿分作文,遇到這篇真正的「神作」,很多人反倒有點茫茫然不知所措了。「看不懂,所以瞧不上」是一種致命的自負,「不知道寫的什麼,請收下我的膝蓋」則又太過輕佻戲謔。

文字審美本就是高度主觀的事項,個體的知識背景、學術涵養,決定了看待和解讀一篇文章的方式。同一篇作文,有人將之捧上神壇,有人斥之一文不值,並不奇怪。充斥爭議、評價兩極的《生活在樹上》,所牽出的恰是有關寫作的一些根本性議題。

應該說,自古以來,漢語寫作就存在著兩個傳統,一者艱深晦澀,一者通俗易懂。兩股文風互不相讓,此消彼長。近代以來,「白話寫作」漸成主流正統,甚至成為必須的選擇,在此大背景下,《生活在樹上》因其用詞生僻、行文拗口,被網友指責故弄玄虛、裝神弄鬼並不奇怪。

但實際上,這種「立場先行」「文學問題道德化」的評判邏輯,從根本上說也是不公允的。文有優劣之分,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絕不是說繁複、怪異之文,就必然低人一等。

辭藻華麗,字意古奧,從不是一篇文章的原罪。《生活在樹上》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其中的生僻字詞、學術術語、哲學語言都用對了,並不存在穿鑿附會之嫌。甚至可以說,通篇來看,本文邏輯自洽,論述嚴密,通篇非但不生澀堅硬,反倒一氣呵成,流暢自然。

有人也說,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也完全可以用更為常見、淺顯的遣詞造句,而不必如此「賣弄」。這樣說頗有點「為批評而批評」的意味。且不說寫作純屬個人自由,但就文質呈現效果而論,不同的文本形態還是有差的。

不同層次的讀者,對「文通句順」的標準是不同的。寫作是一種能力,閱讀則是另一種能力。只有雙方能力適配,方能產生共鳴。應該慶幸的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的老師,展現出了極高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最終敲定給予《生活在樹上》一文滿分。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神文」遇到了懂它的人,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需要釐清的是,高考作文本質上就是應試取分之作,既不需要特別突出「文以載道」的功能,也不承載公共宣傳教育的使命,能徵服閱卷老師,就是勝利!

能看懂的人自然懂,個別考生寫出了多數人「看不懂」但專業人士狂贊的神文,這是一件好事。就展現高考生邏輯思辨、思想深度而言,這樣的文章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當然,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都該量力而為,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對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章一出,立即引起網友熱議。學術文章可以晦澀一點,因為願意讀那種文章的人都是業內人士;可是一篇800字的高考作文,寫成這個樣子,難道就為了要為難閱卷老師嗎?至少在戰略上是一種冒險,可能得高分,但更有可能得低分。作為滿分作文公開,讓人誤以為賭贏概率很高,會給以後的考生傳遞非常錯誤的觀念。
  • 「晦澀而深刻」的滿分作文,是如何誤解了哲學?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生活在樹上》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把不少人讀懵了,有人感嘆「太牛了」,有人則覺得「太晦澀」。這篇「後浪」滿分作文,用詞之深奧與生僻、引文之繁雜與冷門、語句之曲折與晦澀,令閱卷組長不吝讚美:「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晦澀而深刻」的滿分作文,是如何誤解了哲學?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生活在樹上》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把不少人讀懵了,有人感嘆「太牛了」,有人則覺得「太晦澀」。這篇「後浪」滿分作文,用詞之深奧與生僻、引文之繁雜與冷門、語句之曲折與晦澀,令閱卷組長不吝讚美:「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一下又如何
    據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這篇滿分作文,隨即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與爭議。有人說好,有人說配不上滿分作文且「辭不配位」,還有人擔心給這種作文滿分,可能會誘導學生模仿,用晦澀和生僻字「裝高深」「博高分」。公布滿分作文,以及閱卷老師對作文的點評,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和公眾更了解作文評卷標準。這也是多年來各省教育考試部門一直堅持的做法。
  • 晦澀的滿分作文,傳遞了什麼?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 2020 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據報導,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輿論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很不一致。有人誇讚「太牛了」,有人說「看不懂」;有人點讚閱卷老師「識貨」,有人則說給這篇作文滿分是對語文的「侮辱」……出現這樣的輿論毫不奇怪,作文閱卷是專業事務,發帖者並不需要對專業負責。但評價這篇作文好不好,終需堅持專業立場。面對這樣的高考滿分作文,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反正我是讀不下去的,而且我同樣很懷疑,閱卷老師是不是真的讀懂了。據稱第一位閱卷老師只打了 39 分,大概就是沒讀懂。
  • 晦澀作文得滿分,不是要學生模仿而是重視個性表達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據報導,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輿論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很不一致。有人誇讚「太牛了」,有人說「看不懂」;有人點讚閱卷老師「識貨」,有人則說給這篇作文滿分是對語文的「侮辱」……出現這樣的輿論毫不奇怪,作文閱卷是專業事務,發帖者並不需要對專業負責。但評價這篇作文好不好,終需堅持專業立場。
  • 晦澀艱深的高考滿分作文,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了「高考滿分作文」系列,其中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滿分作文以過量的艱澀詞彙和哲學典故引起了強烈的輿論震蕩和學界爭議。「新京報·書評周刊」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晦澀」的確是我們對部分哲學作品的觀感,但許多以作品高深難懂聞名的哲學家本人,其實也是希望能夠把思想表達得清楚明白的,比如康德就在《純粹理性批判》序言中提出自己已經修訂了之前版本的一些「晦澀之處」,坦誠自己不具有「明確地表達」的「天賦」。
  • 太牛了還是太晦澀?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這段話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文章公布後,生僻的字詞、引言,奇怪的語句範式,讓許多網友大呼「讀不懂」。而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則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此文究竟是堆砌辭藻、佶屈聱牙還是辭章華麗、內容深刻?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健)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上述雜誌社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其文章來源是作文閱卷組,原計劃持續發布滿分作文系列,但因為考慮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以及一些技術原因,決定將文章刪除,「以後是否繼續更新現在不確定」。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3日下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已介入處理上述作文評分事宜。
  • 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8月4日電(童笑雨)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在眾多作文中,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文章獲得了滿分,接下來一起看看這位同學的佳作!這篇作文在第一次閱卷時,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經過作文審查組的最終評判,最後《生活在樹上》判定為滿分作文。專家在點評時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之所以能夠獲得滿分在於兩點,一是該類文章稀少,老師很少在考場遇到這類老到且晦澀同在的作文。二是文章邏輯清晰,有理有據,言簡意賅。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在眾多作文中,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文章獲得了滿分,接下來一起看看這位同學的佳作!首先,這位同學標題很獨特,再看他的文章開頭段,文字讀起來隱晦不易懂,為文章奠定了晦澀的基調。且開篇就出現了三個生僻詞語:嚆矢、濫觴和振翮,這些詞語對於很多學生而言,可能連讀音都不知道,更別說用法了!足以看出該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之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晦澀難懂引爭議,網友:純粹是炫技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中這兩個詞語你能看懂嗎?「嚆矢」,「孜孜矻矻」,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兩個詞語。但是,浙江有這樣一位考生,在作文當中運用了無數晦澀難懂的詞彙,並且獲得了作文滿分的榮耀。閱卷大組的教授點評:「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具備」。這篇高考作文已經讓老師們感到敬佩,這不是一篇簡單的文章,而是高考作文。要知道在高考緊張的考試氛圍之中,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有多難。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首先要說的是,滿分作文到底長什麼樣,官方予以公開很有必要,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不公開。市面上各種打著滿分作文幌子的書籍,大多都是瞎編,騙了家長們的錢,還把孩子們帶進了溝裡。
  • 晦澀是種思想病——也說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晦澀是種思想病——也說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文/蔡朝陽 關於浙江一考生的所謂滿分作文,其實問題不止晦澀,只是顯示出來是晦澀而已
  • 堆砌哲學名言,成滿分作文,甲骨文寫作得6分,卻破格錄取?
    尤其是作文部分,文筆好、書寫好的同學能夠得高分甚至滿分,但是大部分同學都做不到,甚至會在這兒被扣掉十多分甚至幾十分,所以作文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大家最終的語文成績,在高考中也是如此。所以為什麼這篇文章會遭受這麼大的非議,一方面是因為過於晦澀難懂,而另一方面則是故弄玄虛,亂用名言來提升文章質量。所以當這篇文章以滿分作文的形勢被公開時,網絡上就難免會充斥著各種質疑的聲音。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老到晦澀」?西安名師點評:高考時慎用
    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  滿分作文引發爭議  2日,浙江《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官方微信,將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對外發布。文中稱,這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
  • 如此晦澀難懂的高考滿分作文,是譁眾取寵還是才華橫溢?
    實話實說,以我的文化水平,這是我第一次出現看高考作文還要查字典的情況。最後教授的點評也確實很到位,晦澀難懂差不多是每個人看完這篇作文的感受吧?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並識別出好壞。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跟給39分的老師一樣吧。
  • 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初評僅得39分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