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故事:南國猶大的最後四位王

2021-01-08 阿英漫談基督教歷史

自約西亞王在米吉多的戰役中陣亡後,猶大國就再也沒有出來好的王管理這個國家,這末後的四位王雖分別都是約西亞王的子嗣,其中約雅斤為孫子,卻全都沒有繼承約西亞王敬虔的信仰,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非常惋惜的。同時,當我們透過事實表面去深究時,就會發現,他們對神的背信,乃是猶大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對這四位王一一做個簡單的了解。

南國猶大第十七任君王——約哈斯(又名沙龍)(主前609年登基) 為約西亞王第四子,在其父於米吉多戰役中陣亡後即位,時年23歲,作王僅三個月。他並不像其父那般敬虔、愛神,乃是一位悖逆神,放棄純正信仰的人,經上記著說,他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既是如此,這位王便落在神的震怒中,以致耶利米先知預言說:

……他必不得再回到這裡來,卻要死在被擄去的地方,必不得再見這地。(耶利米書22:11—12節)

果然,正如先知所言的,就在他登基後的第3個月,埃及法老攻陷耶路撒冷城,要求猶大賠款,並廢了他的王位,立他的兄弟約雅敬為王,而將其關鎖禁閉在哈馬地的利比拉,後被帶到埃及,並死在那裡(列王紀下23:33、34節)。

約哈斯這短暫的一生唯一使人記住他的,就是其悲慘的結局。本來,他既有幸生在帝王家,而且又有幸擁有一位那麼敬虔的父親,是完全可以有機會選擇另外一條道路的,但他卻任由裡面的私慾在支配他。也許,他對純正信仰的背棄有些是源於其父約西亞沒能夠抽出更多時間教導的緣故,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他自己錯誤的選擇也是佔很大的比重的。同樣的,約西亞的其他兒子包括他的孫子西底家在內也是如此。

南國猶大的第十八位君王——約雅敬(主前609年登基) 約西亞王的另一個兒子,原名為以利亞敬,法老在立他為王時,給他更名為約雅敬,以顯示其宗主地位(列王紀下23:34節)。

約雅敬表面上為猶大之君王,實乃只是埃及的傀儡罷了,在繼位之初,為了向埃及法老繳納大量金銀,便向國中百姓徵稅,這樣的徵稅本已讓民眾承擔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了,他卻毫不掛心,竟以此為藉口,趁機搜刮民脂民膏供個人享用,並且也在任期內多行強暴的事,流無辜人的血,因而受到了先知的責備:

那行不義蓋房,行不公造樓,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給工價的,有禍了!他說:」我要為自己蓋廣大的房、寬敞的樓,為自己開窗戶。這樓房的護牆板是香柏木的,樓房是丹色油漆的。「難道你作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樓房爭勝嗎?你的父親豈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義嗎?那時他得了福樂。他為困苦和窮乏人伸冤,那時就得了福樂。認識我不在乎此嗎?這是耶和華說的。唯有你的眼和你的心專顧貪婪,流無辜人的血,行欺壓和強暴。所以,耶和華論到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如此說:」人必不為他舉哀說:「哀哉!我的哥哥;或說:哀哉!我的姐姐;也不為他舉哀說:'哀哉!我主的榮華。『他被埋葬好像埋驢一樣,要拉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門之外。(耶22:13—19節)

對外策略和第一次被擄巴比倫 從一開始,約雅敬一直臣服於埃及,直到主前605年埃及在迦基米施之役中被巴比倫軍隊打敗之後,弱小的猶大也遭到其重創,尼布甲尼撒來到猶大侵佔南地、劫掠聖殿部分器皿,還擄走國中數千青年精英人物(包括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在內),猶大隨即成為巴比倫的藩屬國。主前601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二次捲土重來攻打埃及,卻未能得勝;約雅敬在尼布甲尼撒班師回朝重整軍隊之時,趁機脫離巴比倫的軛,轉投埃及的懷抱,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決定卻是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王下24:1——7節)。

約雅敬的死 當尼布甲尼撒王得知約雅敬背叛後,隨即於598年12月率領大軍攻打敘利亞與巴勒斯坦,直至三個月後即597年3月攻入耶路撒冷聖城。而約雅敬就在巴比倫王圍城之時去世(另一說法是,他死於被擄巴比倫途中),其子約雅斤作王。

猶大第十九位君王——約雅斤和第二次被擄其父約雅敬死後繼位,作王僅三個月,他任於國難當頭之時,不懂反省,奮發圖強,卻只知為惡,沒有絲毫的救國之能,照聖經所說,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以致更快地召來猶大第二次被擄的命運。他王位還沒有坐穩,巴比倫王就攻進了耶路撒冷,廢了他的位,擄走了聖殿和王宮裡剩下的許多寶物,也將他、皇室成員、軍事將領、高官、工藝巧匠等都擄到巴比倫。這位約雅斤王在被擄後37年,受到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的優待,出了監牢,常與王同席直到去世。

猶大第二十位君王也是末代君王——西底家(主前597—586年) 原名為瑪探雅,尼布甲尼撒立他為王時給他更名為西底家以顯示其宗主權,是約西亞王第三個成為猶大王的兒子。巴比倫王廢掉其侄子約雅斤之後,就立他為猶大王。在位11年,學著他兄弟約雅敬的樣式,行耶和華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情,導致神的憤怒大大臨到猶大。

背棄盟約與第三次被擄 由於當時國中有一股強大的反抗巴比倫的親埃勢力,他們對西底家不斷施壓,懦弱的西底家也稍有為了要保全王位之故,便背棄與巴比倫的盟約關係,轉投在埃及的保護傘下,雖有耶利米先知奉神之命勸告他,他終是不聽。

儘管當巴比倫大軍首次前來討伐西底家時,因畏於埃及的軍隊而退去,但沒過多久,尼布甲尼撒便再次來攻,最終在圍困耶路撒冷城三年後,於主前586年被攻破,逃跑的西底家也被抓回,其眾子都被殺死在他眼前,他自己更被剜去雙眼,巴比倫人用銅鏈將他鎖著,帶到巴比倫,遭終身監禁,而國民大部分被擄,聖殿燒毀,金銀都被擄去,這一次的被擄,意味著擁有400多年歷史的以色列王國就此覆亡。

縱觀猶大國末後的這四位君王,他們都背離了他們祖宗的神,而這種信仰的背叛直接導致人性的敗壞,他們先失信於神,繼而失信於人,至終落入到神與人共棄的地步,終遭國破家亡之難。

誠信乃立身之本,這話是沒有錯的。當一國沒有了誠信,這國便很難存立下去;同樣,當一個人失去了誠信,他(她)也難逃眾叛親離之結局。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或多或少地品嘗到了失信所帶來的各樣苦果,究竟能不能痛定思痛,真是有待我們做出深刻的反思。(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若是想要進一步了解猶大國三次被擄的情形,可以點擊筆者所寫的另一篇文章查閱談北國以色列餘民的情況以及南國猶大的三次被擄)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上 列王紀簡要介紹 漫話所羅門
    在聖經裡,很多紀或者記行文風格都似,並且聖經所有地方都強調先知的工作,因為聖經就是強調神和宗教的,而先知才代表神和宗教,先知一般是不犯錯的,指導王的工作的,王就算最受神的喜歡,也只是代表世俗統治勢力而已。一般王的統治時間長、統治成就高,聖經作者就寫他比較受神喜歡,統治時間短、經常發生事故或災禍的,作者就寫他受神的厭棄。
  • 《易讀聖經第五講》李耶利米
    5卷〈詩歌智慧書〉的插入工作已經結束,17卷〈先知書〉中有12卷已經插 入列王紀下的時期,剩下的5卷書屬於被擄時期。我們最後一關就是整理這5卷被 擄時期的〈先知書〉,過了這一關就大功告成了。當你掌握了這5卷書的插入點後 再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這項工作也是非常簡單的。我們把17卷〈歷史書〉劃分為「創、族、摩、士、王、被」這6個時期。聖經目錄中有3卷 〈歷史書〉屬於被擄時期,有3位先知在這期間服事。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我們在解讀撒迦利亞書的時候說過,那幾句話在馬太福音中被引為耶利米的話,說明在當時有些傳說的版本是將本故事說成是耶利米書的故事,而不是撒迦利亞書的故事。為什麼要編猶大出賣耶穌呢,有人說,撒迦利亞書11:14寫「我又折斷稱為聯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廢棄猶大與以色列弟兄的情誼」,這句話說猶大不顧以色列弟兄的情誼,就是預言猶大要出賣耶穌。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下 猶大王瑪拿西和亞門 約西亞(上)
    比如說,在希西家沒生病的時候,要讓神預言希西家之後是誰作猶大王呢,按聖經的意思,神就不能預測出瑪拿西作猶大王,因為按原計劃瑪拿西根本不會出生的,他是一個計劃外產物,來自神的一念之差。希西家如果長大瘡的時候就死了,那就只有三十九歲,兒子可能不會太大,但是他後來是五十四歲死,如何會挑一個十二歲的小兒子繼承王位,裡面可能有些故事,比如大的兒子夭折了很多,或者大的兒子裡面分成兩派,雙方勢均力敵,都不想讓對方當王,所以乾脆支持選一個小的無害的可控的,具體有什麼故事,聖經沒有透露,別的文獻也沒有說,就已成了秘密,不過宮廷鬥爭的戲我們已經看過夠多,我們也不必對此秘密感興趣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我們在解讀撒迦利亞書的時候說過,那幾句話在馬太福音中被引為耶利米的話,說明在當時有些傳說的版本是將本故事說成是耶利米書的故事,而不是撒迦利亞書的故事。為什麼要編猶大出賣耶穌呢,有人說,撒迦利亞書11:14寫「我又折斷稱為聯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廢棄猶大與以色列弟兄的情誼」,這句話說猶大不顧以色列弟兄的情誼,就是預言猶大要出賣耶穌。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在聖經中很多經典的故事人們以為是聖經起源的,其實都另有來源,所以我們不能確實以親嘴為暗號出賣人的故事是作者原創還是參考了其它的故事。需注意的是,猶大以親嘴為暗號出賣耶穌只是三部對觀福音書的情節,約翰福音沒這麼編,他只是寫猶大大帶人來抓耶穌。
  • 列王紀下17章-《陪你讀聖經》要信,不如就信靠最大的!
    【天父的提醒】「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列王紀下17:14)【讀經小指南】在南國猶大遭到亞述的權力入侵之後以色列王-何細亞在位的期間,整個以色列都必須向亞述王進貢,臣服在亞述之下。最後甚至丟失了上帝所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首都-撒瑪利亞遭到亞述的全面攻佔...讓我們一起來讀列王紀下第十七章!【列王紀下第十七章】
  • 《猶大賣主》——最後的晚餐系列之一
    現如今,每當看到聖經裡記載耶穌受難之前的那個晚上,也就是逾越節的晚上,晚餐時耶穌對十二個門徒所做、所講的一切,都會使我回想起那幅畫《最後的晚餐》,那時候大人們的議論,仿佛還在耳旁。這使我對這段經文產生了更加希奇、震撼和親切的感覺。因此,我很想把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的所說、所為對我的感動和引導,與你們共同分享或者共同探討,我想那將是一件很美的事,弟兄姊妹們,你們願意嗎?
  • 聖經耶穌十二使徒中,猶大為何賣主?
    羅馬錢幣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馬可福音 14:10-11 和合本)讀經心得猶大賣主!在聖經中,反思猶大賣主的幾個原因。一:猶大對主的失望。在當時以色列被羅馬所統治。他們渴望一位政治與軍事領袖來帶領他們脫離與拯救他們。進而建立彌賽亞地上的國度!
  • 《聖經》新舊約66卷之各書卷故事梗概,你值得擁有!
    原創:PhoenixLou愛與傾聽今天眾所周知,《聖經》是 一本很厚很厚的書,密密麻麻全是白紙黑字!既然聖經如此難以看一遍,給你一份《聖經》新舊約66卷之各書卷的故事梗概的大禮包,要不要?列王記和歷代志的不同:列王記記載了南北(猶大國和以色列國)兩個國家的歷史,歷代志只記載了南國猶大的王朝史。
  • 聖經問答100題
    ……40年 38,埃及十災有哪四樣動物泛濫成災?……蛙、蝨、蠅、蝗 39,太陽曾在哪裡的上空停留約一日?……基遍 40,向馬利亞預言基督降生的天使叫什麼?……加百列 41,聖經所記唯一一次賭博是誰與誰賭?……參孫與非利士人 42,以色列哪個支派險些全族滅亡?……便雅憫 43,聖經第一次關於酒的記載是誰喝醉酒?
  • 證道信息 | 危機與意外(列王紀下3章1節-27節)
    >在學習舊約妥拉的猶太人群體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常常被用於提醒和幫助他們意識到讀舊約聖經應該存什麼樣的態度。各位弟兄姐妹,當我們讀《列王紀下》的時候,這裡邊有一些人名是容易混淆的,我們需要把它搞清楚。我們捋一下:亞哈的兒子、繼位者叫什麼名字?亞哈謝。亞哈謝死了誰繼位?他的兄弟約蘭。同時期南國猶大王是誰?約沙法。約沙法的兒子叫什麼名字?叫約蘭。約蘭死了以後約蘭的兒子叫什麼?亞哈謝。你是不是有點亂?
  • 《聖經》中人物故事及其名字的英語寫法,English Name in Bible
    《聖經》中的《舊約》,尤其是《創世記》記錄了猶太人對世界由來的看法以及他們自己祖先的歷史。其中有許多人物的故事、傳說都是西方家喻戶曉的,許多詞語典故已經成為英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了解一點《聖經》對英語學習是大有幫助的。首先《聖經》開篇提到上帝耶和華(Jehovah)創造的第一個人亞當(Adam)。他偷吃智慧樹上的果子時怕被上帝看見急著將果子吞下去。
  • 舊約鳥瞰 | 伍 從大衛到被擄 第五篇 以色列猶大諸王
    貳 在猶大和以色列二分裂之國,看見列王的興衰在於他們與神的關係,並神對他們的寬容、忍耐與公義的審判十二3,十四3~4,十五3~4、34~35:一 以色列諸王的歷史:從耶羅波安到何細亞,有十九個王,統治北方的以色列;以色列人,尤其是諸王,卻離棄神,轉向偶像,並在耶路撒冷以外設立敬拜中心,那得罪神到了極點二二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這裡的以馬內利又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寫這段話的目的主要是「預言」亞哈斯和希西家時期猶太國將遭遇的一些事情,因為作者其實就是後來的人,他寫的歷史情況當然符合眾以色列人的認知,讀者或聽者知道這個故事,與他們記憶的一驗證,就會覺得神和以賽亞確實很神奇,早早就知道了將要發生的一切。當然,作者要人們相信這些故事並不是為了好玩有趣,他最終目的是使以色列人相信,神就算懲罰他們,但是也不會滅絕他們,所以堅持下去,最後神還是會給他們好日子的。
  • 語音聖經—亞北底亞
    引言:       《亞北底亞書》是《舊約全書》中最小的一本,全書只有一章;內容是詛咒厄東民族,且預言他們必將滅亡的神諭(1-9節),並說明這民族將受懲罰的原因(10-14節);最後先知預報萬民將在據現代學者最普遍的意見,先知似乎是充軍以後的人,因為他痛斥的厄東人,在猶大被圍攻的時候(公元前五八六年),曾與巴比倫的軍隊聯盟,來攻打過耶路撒冷,虐待了選民,並佔領了猶大國的南部。       以新約的精神來看:亞北底亞太偏重於國家民族主義,對敵國抱著仇恨的態度。應知在舊約內,自選民的祖先雅各伯以來,厄撒烏的後裔厄東人,常與以民作對。
  • 《聖經》中記載的領袖-士師
    士師是聖經舊約中記載以色列民族領袖的職位,這個職位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即民族領袖摩西和約書亞之後,以色列民族建國之前,一種臨時性的軍事領袖的稱謂。今天一起看一看幾位士師的故事。以笏的故事記載在聖經士師記3:12-30節。
  • 聖經故事|由祖孫三代君王的事跡得到的一些感悟
    約沙法——猶大的第四任君王(主前872—848年)亞撒王之子,35歲繼位,在位25年,國勢也安定且富足。與他同時期的北國以色列王有:亞哈(主前874——853年)、亞哈之子亞哈謝(作王僅兩年)及其兄弟約蘭(前852—841年)。聖經中對他評價相當高,幾乎與希西家和約西亞並列。
  • 兒童故事 | 羅波安與耶羅波安—分裂的王
    從此,神選民的國分裂為二,南方的猶大國,只有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卻是正統的,由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王;北方的以色列國,有十個支派,是背道的分裂,由所羅門的臣僕耶羅波安背叛大衛家作王。兩國各有十九個王,大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致神先差遣亞述人接管北方的以色列國,後又借巴比倫人入侵猶大國,使聖殿被焚燒,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聖民也作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