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作家用心靈之筆情傾板石溝

2021-01-21 錦州政法

到人民中去,到基層採風,到一線創作。近日,凌海市文聯會同錦州市作協,組織16名作家來到凌海市板石溝鄉開展採風活動。這是凌海市文聯開展「愛凌海、頌家鄉,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系列採風活動之一,旨在用文學的形式謳歌凌海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及各項事業取得的光輝業績,為中國共產黨一百周年獻禮。在板石溝鄉,作家們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到火龍果基地、玫瑰園、古村落、黑松林、龜山長城等處,了解「三變改革」給農村帶來的幸福生活,了解黨的惠農政策給山鄉帶來的巨大變化,獲得第一手鮮活、生動的文學創作素材,並創作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接地氣兒、沾土氣兒、冒露珠的文學作品。《錦州文化》新媒體平臺特此編輯推送出10位作家採風文學作品,讓廣大讀者在文中感受「美麗鄉村」的變化。

註:作者與文章排序不分先後

01

這裡的玫瑰像山的水袖

因風而起,隨坡而舞

她劫持了陽光

連風也刺成了錦繡

只有她才敢給太陽挑刺兒

讓太陽的刺變成她的刺

紋身周邊的空氣

任你板結的胸田有了花開的縫隙

板石溝裡端出的玫瑰園

炸裂開石頭地雷般的心跳

用肉體的重量加冕你的甜蜜

用靈魂的嘆息加持你的香氣

她摘走太陽

才能流行世界,稱霸一夏

你摘走她

也就不絕如縷,三生三世

02

位於錦州城西北凌海境內的板石溝鄉,正值松嶺山脈的末梢,讓這個東西狹長的山鄉,變得起起伏伏,數不清的低山與溝峪交織著。東邊一山——龜山,因一段明長城而增添了歷史的厚重;西側一溝——銀匠溝,則因數萬畝遮天蔽日的黑松林為這裡塗上了時代的重彩。

說起銀匠溝,當地有這樣的口頭語:「銀匠溝,銀匠溝,溝溝相連秀才愁。鬱郁蔭蔭不見日,只聞松間流水聲。」「溝」就不必說了,「銀匠」麼,總會引起一些遐想,難不成村裡的先人是打造銀器的工匠?這樣想下去就離題萬裡了。據鄉史記載,300多年前的清初,「闖關東」的人們,見此地山清水秀,綠樹成蔭,便駐紮下來,取名「蔭家溝」,口口相傳中,「蔭家溝」就變成了「銀匠溝」了。

銀匠溝何止一溝,百十戶人家分布在十餘個溝溝岔岔裡,也掩映在密密匝匝的黑松林間。透過窗玻璃抬眼隨處就能瞧見山上扯地連天的蔥綠,黛色的是上百年樹齡的老松,筆直挺拔;蒼翠的是近年來飛播的新生林,生機勃發。深淺的色彩搭配,高低的錯落有致,宛如一塊畫布,遠處的光影虛浮飄渺,近處枝丫又栩栩如生,但整個畫面絕沒有一處留白,繪畫之美與大自然之美的區別就在這裡吧。

那畫布不僅窗前可見,走出庭院,後山依然青山如畫。可誰曾想到這唯美的畫面也曾遭遇破壞,當年「闖關東」的人們越聚越多,蓋房子,生火燒柴,做家具,毀林開荒,砍伐了大量樹木,山上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留白」。而且每年雨季,都要下一場冰雹,農田裡的莊稼幾乎絕收。新中國成立後,省裡派專家調研考察,提出造林保護生態的建議,國家投資造林,村民自發護林,於是銀匠溝才有了如今這三萬餘畝的黑松林。

銀匠溝秀色

徜徉在村莊裡,其實是行走在天然氧吧的溝峪中,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偶有微風掠過,輕輕的「沙沙」聲入耳,那聲音似遠似近,若有若無。不久,「沙沙沙」聲音再起,湊到一株黑松近前,欲找尋那聲音之源。卻見筆挺的樹幹,表皮黑黝黝的,雖粗糙但紋理均勻,離地一米許旁逸出同樣黑色的枝杈,隔著樹幹在其背面再生一枝,在枝杈中間等距離處又長出兩枝,呈對稱狀。距這一層往上一米許又是同樣對稱的四枝,每個枝杈上掛滿了四季常青的松針。黑色的枝幹許是黑松別於其他松樹的特徵吧,而每一株黑松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長著,我想那「沙沙」聲,一定是黑松鄰裡之間的松針之爭了。

走出一溝再入一溝,難怪秀才也數不清有多少溝了。眼前的一溝稱為老虎溝,村裡年近古稀但身板硬朗的尤老先生講起一段傳說。百十年前,這裡來了一隻老虎,時常傷及人畜,村裡大戶人家養一頭牤牛,早出暮歸,日漸消瘦。主人偷偷尾隨,發現牤牛堵在老虎洞前,與老虎搏鬥,主人連夜打造一副尖刀套在牛角上,第二天牤牛再戰老虎,兩個回合置虎於死地。那牛護佑一方,被善養終老,老虎沒了,卻留下了老虎溝,還有善良與秉直的村風。

溝峪裡的山泉水

「譁啦、譁啦……」不遠處悅耳的水聲響起,雖有綠蔭遮蔽,但清脆的流水聲,也給伏日的心田以涼爽的浸潤。眼前的一道斧削般的砬子,中間有個半圓的缺口,有清清的山泉自缺口流出,狀若石壺,我猜想這就是石壺溝了。壺口水流舒緩,下落在大大小小的卵石堆裡,卻不見溪水所蹤。我想那溪水一定如筋脈一般,化為無形,遍布溝峪,滋養著這裡的每一顆草木生靈。忽然,「撲啦」一聲,一隻大鳥在松間沖天而起,一群鳥兒相隨,「嘰嘰喳喳」地叫著,瞬間消失在密林中。就在大鳥飛起的樹下,一股清純的異香飄來,尤老先生笑眯眯地彎下腰,似在柔軟厚實的松針土下尋寶,果真,老人家採到了一株拳頭大小,乳白色的蘑菇頭。據老人講,這是黑松林裡獨有的白蘑,東北人喜歡燉菜,在菜鍋裡即使放入一小部分白蘑,不僅香味撲鼻,更有補血養顏、增強免疫力的藥效。

黑油松

如今的銀匠溝,因著數萬畝黑松林,像有著長城遺址的龜山一樣,被越來越多的「驢友」青睞,好客的銀匠溝人歡迎八方來客,但是進山決不允許帶火種,這是銀匠溝人為護林設下的「紅線」,誰都不能踩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確,黑松林帶給銀匠溝人的不僅是風調雨順,還帶給了人們小康路上的經濟增長點,普通人家僅採蘑菇的收入每年都在萬元以上。

駐足如詩如畫的銀匠溝,我想,黑松林不就是綠色銀行麼?這裡勤勞的人們個個是能工巧匠,銀匠溝得名雖有歷史傳說,但在當下更感覺名副其實。行走溝中,聽松針摩擦的「沙沙」聲,聽「清泉石上流」的悅音,聽鳥兒沖天而飛在林中啁啾,當然少不了尤老先生這樣健康老人豪爽的笑聲,交匯在一起,匯成了黑松林壯美的濤聲。

03

山光樹影,錯雜籬邊,探花幽谷,頗饒野趣,這是我對凌海市板石溝鄉馥臨玫瑰種植合作社的初印象。

農家主人

隨作協採風團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這裡的主人熱情接待了我們。李鳳東,中等身材,常年勞作下古銅色的肌膚,壯碩、結實,眼裡有光。說起自己的玫瑰園,他滔滔不絕,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轉包了70畝荒山,建園初始,本以休閒為主,因愛人喜歡玫瑰,就動了種玫瑰之意。說幹就幹,購羊糞以改良土壤,拉秸稈以蓋花根,改善微循環,手工除草,消除除草劑的危害,以花椒水驅蟲,不撒除蟲劑……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勞作,雖汗流浹背,見效緩慢,卻是他恪守的原則,是對玫瑰的敬意,是對原生態土地的尊重,更是致敬遙遠的農業文明。

粗糲的農活,也需要細心的拿捏,這雙手也曾在太陽未出之前,輕輕摘下花朵,也曾在晚霞滿天的時候,蹲下身子撫摸葉片,也曾在烈日下翻曬花瓣,也曾在夜深人靜時,對著花微笑。花和人一樣,如果你用心,就會有驚喜。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一顆開花的心,李鳳東面對這些玫瑰花樹,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愛心,玫瑰也報以收穫,合作社的產品已經走向全國,受到人們的歡迎。

似火八月,我來得不巧,滿園的玫瑰大多凋謝,我看到的是綠意融融的花枝,不得不用想像力構思著五月花季的精彩華章,那該是怎樣的一幅美麗畫面啊!微風下,漫山遍野的玫瑰紅浸染了旭日的輝煌,嬌嫩欲滴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芬芳,辛勤的耕作者手持竹籃,面帶笑意,精心採摘帶露的鮮花……不能想了,這太殘忍,讓人恨不得霎時輪迴到下一個開花的季節。

興許是憐我長途跋涉的辛苦,在玫瑰園一角,有一束花超越了季節,依舊靜靜開放,那一定是夏日遺落的瑰寶。突然感覺,在一朵盛開的玫瑰面前,人的語言是無力的,更顯得多餘,唯有面面相對,才求得一絲安慰。

注視一株玫瑰,我是多麼容易想到愛情,這座園子是因愛情而來,也必點燃一盞燈,照耀人間弱不禁風的姻緣。花影下,玫瑰花的喁喁情話,只有蜜蜂和蝴蝶才能聽見,有一種不動聲色的放縱。

玫瑰是植物的火焰,點燃了人們的愉悅與激情。

這讓我想起希臘神話中,玫瑰是超越死亡的愛情與復活的象徵,就是遠在新疆,維吾爾人去世後,也有用玫瑰花清水淨身的習慣,玫瑰的芬芳代表了對逝者升入天堂的祝福。拿破崙的妻子約瑟芬酷愛玫瑰,住在梅爾梅森城堡時,她把它變成了一座玫瑰園,到她去世時,這座城堡已擁有大約250種3萬多株珍貴的玫瑰。據說裡爾克就是因為為少女採摘玫瑰扎了手,引發疾病而離世。

感恩,我和玫瑰有一個午後的彼此注目,碌碌塵世,真的與美相逢過。

玫瑰

當玫瑰花在山巒的塵土與荒涼中開放,並散發奇異的香味時,它對種植者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價值,而成為一種象徵,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祈盼。

這座山坡到處都是人間草木,是剛剛寫好的,應該是童年吧,還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接續,可以照亮。身在遠山,居於井隅,眼裡有詩,心向陽光,這是我玫瑰園歸來深切的感受。要離開了,淡淡的陽光籠罩著玫瑰園,有一種神秘和欣喜感。既許一園以摯愛,願盡餘生之慷慨。我相信,今天玫瑰園是一點光明,明天一定會光芒四射,開出一山幸福的樣子。

04

陽光之下,雲朵盛開,藍天擁著數不盡的出水白蓮,秀水吻著一座座俊朗的青山。遠望,煙波浩渺,水天相依,輕紗搖曳,曼舞朦朧。日落,紅霞飛鳥,秀水安然。偶有雷霆之勢,便會一瀉千裡,波濤澎湃,白浪滔天……這兒可不是桂林的山,亦不是灕江的水,它就是遼西的一顆明珠——錦凌水庫。

錦凌水庫

錦凌水庫位於錦州市近郊區的後山河營子村,距錦州市9.5km。水庫控制面積3029平方公裡,佔流域總面積的58.8%,佔地面積60平方公裡,水庫總庫容8.08億立方米。它的建成即解決了多年以來市區供水嚴重不足的水荒問題,又使防洪等級提升為二百年一遇。

錦水溯源,小凌河當為主脈。昔日時斷時續的小凌河如今相約相聚在一起,清風為伴,天地相知,雪雨交融。

錦凌水庫龜山

我想它們不會孤獨的,因為有一個「隱者神龜」位於板石溝庫區的西面山上,這座山就是聞名錦州的龜山主峰。神龜乃鬼斧神工的巨石,儀態端莊,凝神靜氣地俯視著前方,與山腳下的錦水息息相通,風雨之中噓寒問暖,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

神龜「神」也!它儼然是一位歷史的見證者。570多年前的明朝正統年間,它親眼目睹了為防禦元朝沒落貴族及蒙古少數部落及女真族的侵擾,人們在這裡修築了約1830米的長城,現在雖然城牆的大部分牆體已經風化倒塌,但它當年的風骨猶存,浩氣依然。當下神龜又在見證一個造福一方百姓的壯舉——錦凌水庫的誕生。

錦凌水庫遷徙白天鵝

它們更不會寂寞的,春天遷徙的鳥兒自南向北一路勞飛,這裡是它們棲息的客棧,水美魚肥,清幽雅靜,沒有打擾,更沒有傷害,任天鵝戲水,野鴨雲遊……

秋天候鳥又自北向南回歸故裡,這兒也一定是必經的地方,它們務必叮囑自己的兒女:板石的山更青,錦凌的水更秀,錦州的民風更淳樸。

飲水思源,它們又怎會忘記,曾經的幾千戶人家,在鄉村幹部的引領下捨棄自我,顧全大局。為了今天的錦水之源,為了使城區更多的人得到滋潤,有的移民搬遷,有的背井離鄉,祖居烏有,鄉鄰四散。

如果可以,那位八十七歲的王奶奶是無論如何也不願離開故土的,但這一切被初為人母的牛麗娜給改變了。那時牛麗娜的小孩兒才剛滿百天,為了工作方便她狠心的給孩子斷了奶,然後和其他六十多名鄉幹部一起以村為家,吃住都在村裡,夜以繼日的一戶一戶地走訪村民,耐心地做好疏導工作。當她第一百二十一次推開王奶奶的家門時,王奶奶流淚了,拉著她的手說:「孩子,知道你不容易,不是奶奶非要為難你,我這歲數活一天是一天的人了,要再多的錢有啥用,就是戀這個家啊!現在我想通了,不能因為我這個小家,耽誤咱錦州這個大家了,我同意搬家……」

錦凌水庫

那一刻一切都成為了歷史,靜水流深,流淌的是村民的善解人意,流淌的是所有鄉村基層幹部的艱辛付出,這方淨水裡最終才沒有留下一根拔不掉的「釘子」。

再見了大馬口,再見了大齊……這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家園啊,如今是他們記憶裡抹不去的念想,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方聖水百姓之幸,錦水之源,千古流芳。

05

午夜一場驟雨,如金戈鐵馬,銀河倒洩,驚擾了我一場思鄉好夢。

及到涼沁沁的雨絲臨身,我方悟到簾籠未放,窗戶未關,急慌慌關了窗扇。雨簾順著樓簷,沿窗而下。急切不見遠景,只見路燈繁花閃爍。此時,一絲殘醉頓時褪了七八分。

一場好雨啊!姑且不說三伏難得的一場透雨,消除了多少暑氣。錦城今年雨水不足,慶幸有這場雨,這會兒,無論什麼莊稼都能解渴。只是,不知那些老房子,木楞窗,禁不禁得住這場暴雨,那幾個老家兒,還有那個穿花紅裙子的小女孩兒,受沒受到驚嚇?

白天應邀走進凌海市板石溝鄉,尋些新聞。不想,到了板石溝鄉,吸引到我的卻是幾幢老屋,據說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兩百年啊!算起來,該是道光嘉慶年間建的吧!

村路上,一道道石牆略顯滄桑,幾處菟絲纏繞著榆樹,遮蓋著老舊的木質窗欞,聽說紅漆門裡還做過公堂衙門。幾位村裡老家兒的人熱情邀請我們進屋,還有個走親戚的穿花衣裙的小姑娘躑躅圍繞,這裡破屋舊瓦,雞鴨閒逛,一股煙火氣,讓我想起自己寫的一首歪詩:「籬杖無需鎖,鵝做大將軍。丁香新吐紫,燕子巧翻雲。豆麥田頭種,菜蔬院後尋。心清人自靜,學釀桂花薰。」再看眼前,不由粲然,越發覺得自己矯幸。熟識的感覺讓我與老家兒很快熟絡起來,聊了不少鄉村往事,還聽到兩件很感人的事兒。

一件是板石溝鄉銀匠溝村溫家溝老師王桂文18年如一日,以家為校,帶出不少失學的學生,立時為之肅然起敬。

還有一件事兒,說起這個,我還有些模糊印象。7年前,曾在遼寧新聞中看到一則名為「最美學校和最破鄉政府」的新聞,當時的板石溝鄉政府在很困難的情況下,用市裡的補給,後又籌集了百萬資金,專門給孩子們在建了一所四層樓的學校,而當時的鄉政府還駐紮在36年的老瓦房。我上網查看了一下,果然看見那座穩固的四層學校,居然成為地圖上的標誌。反過來,再看看鄉政府牆皮都脫落的破敗模樣,一時心中酸楚。不禁感嘆,是什麼樣的水土,養育了這樣一些心寄教育,胸懷寬廣的人們啊!

我知道,錦州和凌海這個地界兒一向被稱為錦繡之川。這裡的文明,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那應該是歷史上能夠有的朝代最頂端了吧!這裡,曾是三國時代的「昌黎郡」;五代時的「錦川」。明朝時袁崇煥也曾巡馬城牆;唐代時,沈佺期也曾有說起「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的詩句,查證《水經注》之後,才知道這裡的白狼河,指的就是現在的大凌河。

姑且不說古,只說近代,遼瀋戰役時,咱的人民部隊打退國民黨,徹底解放了錦州城。毛主席曾在《毛澤東選集》中,說過那句最有名的話:「錦州這個地方出蘋果,戰士們不吃是高尚的。」這句話至今仍然幽谷回聲。

人傑地靈英魂在,應是忠義傳古今。咱大中國應當如此,咱錦州應當如此。

也只有這樣的忠孝傳承,才有這樣的感人故事。聽聞現在板石溝鄉已經建了八九個新村,都是清一色的新屋,我想這些熱情忠厚的老家兒,還有那個穿花裙的女孩兒,也很快就能搬出舊屋,喜遷新居了吧?即時自然是另一番景象。

久立窗前,雨勢漸弱,樓影開始變得清新可辨。我的思維環繞古今,又輾轉人生鄉裡,在歷史的時間軸上,不知不覺地巡走感慨。直到天明,內心仍然為我大中國澎湃。

06

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能做到極致。我想這就是所說的匠人精神。

穿過一扇又一扇的門,終於,他的前方出現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遺產節」字幕,他知道,那是夢想的家園。他走到近前,推開那扇大門,他大步走了進去將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物質文化遺產節太陽神鳥「傳承匠心」獎盃拿到了手裡。同時凌海瞞鼓榮獲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物質文化遺產節線上評選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稱號。

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神器,是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徵戰中,鼓響狩獵徵戰開始的號令。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的。

鼓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伴隨著人類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文明。民間有歡慶鑼鼓,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也有鑼鼓相伴。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之首,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

帶著對大國工匠的敬意,我採訪了遼寧省非遺項目凌海瞞鼓技藝第三代傳承人趙洪力。

趙洪力今年69歲,滿頭白髮更顯得飽經風霜。趙洪力出生在錦州凌海市西北山區板石溝鄉的瞞鼓世家。

小時候他認為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就是咚咚的鼓聲。咚的一聲是父親選上好桑木放下的聲音,忽然又傳來一聲切割木片聲音,那是父親將桑木切割成帶弧度的薄木片的聲音,烘乾聲音……,從小聽著父親製作瞞鼓時敲敲打打的聲音長大,他就這樣就愛上了「咚咚」的鼓聲。這鼓聲使他想到春天的原野,山間的綠樹,明淨的溪澗和婉轉的鳥啼。鼓聲蕩滌了他心間的青澀,鼓聲讓他感到了美麗的存在與盎然的詩意。自此,他每天圍著父親轉,每天都會站在那裡靜靜地聆聽。

大街上傳來咚咚的鼓聲,他更是感到親切。到了16歲,趙洪力終於能跟著父親正式學藝。製作瞞鼓,看著簡單,其實要靠慢功夫,要靜得下心,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粗心,哪怕只做訂一封釘也要認認真真、有頭有尾,做出來的瞞鼓才完美。

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他用了七八年時間才掌握瞞鼓的製作工藝。說起這個經歷,他有一點苦澀,那時,他雖有一身瞞鼓製作手藝,卻只能靠做皮匠、打零工養家餬口。

在他過而立之年時,趙洪力開了間製作瞞鼓的手工作坊,沒想到這手工作坊一開就是38年。趙洪力可以製作出小鼓、堂鼓、大鼓、太平鼓、手鼓、腰鼓、書鼓等不同型號的鼓,直徑最大的達2米,最小的可以做到0.33米。每隻瞞鼓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表達表演者不同的情感,既可作為舞臺演出之用,也可用於民間自娛自樂。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他的名言。採訪趙洪力時他正為上海音樂學院做兩面大鼓和一面小鼓。我看到他和愛人正在瞞鼓。一排的掛鈎向外,上鉤住了做瞞鼓面的牛皮,下鉤鉤住的是一排結實的繩子。牛皮上事先鑿好了錯落的兩排眼,是為了瞞鼓用的,要做到嚴實合縫。鼓面瞞好後,這帶眼的一段牛皮要整齊割掉的。他做的鼓與別人不同的是鼓口內有一圈鐵,非常結實。他讓我看了雙把刀和木馬,是做鼓一道工序用的,坐木馬上用雙把刀刮桑木皮。將上好的桑木切割成帶弧度的薄木片,經7天人工烘乾,做成鼓腔。再將鋼絲製成的鼓膽置於鼓腔裡側,把整塊牤牛皮緊繃於鼓圈上,封釘、上漆……一隻手工傳統瞞鼓便製作成了。

採訪趙洪力,我更理解了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大國工匠精神。他會做鼓還能修鼓,在傳承中創新,在堅持中升華,於細微處彰顯卓越。

令人興奮的是,趙洪力的兒子也跟他學這這門手藝,他的孫子10歲了,對些感興趣。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沉浸在手工藝的世界裡,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藝,淬鍊心性,用「美」回報時光與歲月。他用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態度,沉靜而樸實的快樂與生活,傳達出傳統手工藝人的純粹的精神之美。

07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我與幾位文友來到小凌河畔的凌海市板石溝採風。時近中午,車子蜿蜒行至龜山腳下。一下車,我們就被不遠處錦凌水庫煙波浩渺、水雲蒸騰的氣象所吸引。有人指著對面山水盈盈之處說,那裡就是原來的大馬口。

據說大馬口子村最初是小凌河西岸的一片開闊地,並沒有人居住。龜山長城駐軍時成為軍隊的放馬場所。此地也是通往錦州方向的必經口岸,闖關東過來的金氏三兄弟,在此安家落戶,取名大馬口子。大馬口子居民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裡,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他們開荒、種地、栽樹,改造荒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過著古樸恬淡的日子,享受他們悠然的慢時光。

我遐想著當年的大馬口,村口有一棵根盤節繞的百年大柳樹,樹身粗壯高大,樹皮皸裂粗糙,樹冠卻永遠生機勃勃,蔥鬱婆娑。像一柄巨傘,為古老的小村莊遮風擋雨;像一尊守護神,庇護村民四季平安;更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穩坐村口,靜觀世代滄海桑田的變遷。一條細沙河湍湍緩緩,在小村中旖旎而過。山坳裡錯落相間的農家房舍,石牆圍院,掩映在綠樹濃陰之中。古樸的小村莊,卻也藏珠納玉,一座石英玻璃廠的崛起,改善了村民的原始生產生活。小山村生出了金鳳凰,並以此蜚聲遼西。

我的目光穿過蔥蘢秀谷,定格在那片鷗鳥翔集的汪洋水域,仿佛看到玻璃廠的大煙囪直插雲天;看到一件件精美的玻璃製品正在工人們的手中雕琢完成,裝進大卡車,走出深山,奔向祖國各地。隔水傾聽,似有機器轟鳴隱約入耳,間或夾雜著人語笑聲。

悠悠小凌河是錦繡之州的血脈,然而,它有給予,也有掠奪;有慈愛,也有暴怒。為了提高防洪標準,保證人民的生命之源,人民政府推出了修建錦凌水庫的重要舉措。修建水庫是件利民的大好事,可是水庫所經的一些村落自然面臨遷居移民的問題。「舍小家,為大家」絕不是一句輕鬆的話。都說「故土難離」,面對世代居住的老家故裡即將永久地沉入浩瀚水域之底,人們怎能不痛惜?這裡的一石一木都凝聚著莊戶人家的情感,一磚一瓦都傾注了幾代人的血脈傳承。在即將別離村莊的時候,村東頭的王大爺走遍整個村子的大街小巷,仿佛要把這裡的一切都裝進腦子裡帶有似的;李家二嫂在自家果園裡踟躕了一整天,撫遍每一棵她培育了多年的果樹……

大馬口人是識大體,明大義的。縱有萬般不舍,為了眾人的幸福,為了家園更加富饒美麗,毅然別離祖居之地,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踏上新的徵程,去開創嶄新的生活。

如今再也看不見大馬口的一磚一瓦,看不見村口那棵老乾遒勁、枝繁葉茂的大柳樹。盡收眼底的是天水茫茫,雲山蒼蒼。面對如此水韻峰姿,在讚嘆「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的同時,誰又能忘卻那座古樸的村落和淳樸剛毅的大馬口人呢?

質本潔來還潔去,接天碧水唱風流。我們懷念那些消失了的村落,但並不為之惋惜。因為她用自己堅挺的脊背,承載著波濤萬頃,水天一色的錦凌水庫;她用自己的犧牲,換得了錦繡之州的幸福生活和飛躍發展。我心中的大馬口,我們永遠為你驕傲!

08

凌海市板石溝鄉二道溝村位於錦州城西北三十公裡處,被群山環抱。出錦州城,沿著水泥路而行,不知經過了多少道彎終於到達二道溝村。

駐足遠觀,一片不規則的樹在山腳下肆意生長,樹的縫隙中有灰褐色石頭堆積的建築眏現,淡淡的炊煙在樹冠上繚繞,燕子在空中表演滑翔特技。面對此情此景,久居城市的我頓有空靈之感!

邁步走入村莊,仿佛進入了石頭城堡,每家每戶的房子和院牆都是用石頭壘起來的,沒有水泥和綠瓦的裝飾,就那麼自然的和山融為一體。

與村民聊天得知,二百年前有劉姓三兄弟從山東逃荒而來在此定居,現有十五戶人家二十二口人,都是五十歲以上老人。這些石頭房格式相同,經歷二百來年風雨依然如故。據了解,這個村在物質上沒富裕過,但這個村的人民在精神上沒窮過,在抗日時期救助過抗聯戰士,在建國初期勒緊褲帶把糧食和棉花支援給南方的同袍。山裡人純樸,沒有豪言壯語,即使現在依然不富有也不向國家張口。

二道溝村的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熱土,他們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個國家,這些鄉村和人民築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國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二道溝村和人民才挺起胸膛屹立世界東方,與那些有些本事或富有了就加入其他國籍的人相比,二道溝村的人民心靈更美。

09

打一開始,我的方向就是錯的。

在我的印象中,凌海市位於錦州的東部,所以早晨從小區一出來,我就一直向東漫步,走了許久,也讓前來接我的車找了許久。上車之後,車子調頭一路向西,這時候我才知道,市作協組織採風的凌海市板石溝鄉竟然坐落在錦州城西。

坐在板石溝鄉會議室的時候,我的思緒還在晃晃悠悠地飄蕩著,懊惱自己的南轅北轍,耽誤了大家不少時間。恍惚間聽見板石溝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鄉裡的特色產業,「南果北栽」的火龍果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眼前。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南橘北枳,古人給出的答案是水土不服,那麼「南果北栽」的火龍果真的能夠種植成功嗎?會不會像我出行南轅北轍那樣,只是在瞎折騰,耽誤時間呢?板石溝鄉火龍果基地引起了我寫作的興趣,我們決定驅車一探究竟。

鄉間的小路蜿蜒,不久我們就和前車失去了聯繫,沒有信號,導航不準,於是整整一天的時間我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尋找,尋找去火龍果基地的路,我們被導航導進荒無人煙的莊稼地裡,接著尋找回來的路,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一路顛簸輾轉,一路膽戰心驚,一路心急如焚,當我們終於和大部隊會合的時候,同行的文友們已經從火龍果基地返回了。帶著遺憾,我抱著鄉裡提供的資料惡補,在想像中去拼湊火龍果基地的模樣。

然而,當我從隨行攝影家的鏡頭裡看到火龍果基地的圖片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火龍果之美和想像的迥然不同,那種感覺無以言表,會讓你一時間抹去頭腦中所有的思考和記憶,滿心滿眼都去反射那種紅彤彤的美。試想,如果我們沒有和大部隊走散,一起行走在紅綠相間的火龍果基地,微風掠過後紅紅的火球掛滿枝頭,放眼望去,那一望無際的火龍果該有多美,果實鮮豔飽滿,食之唇齒留香,該是多麼醉人。

可是,一天的時間,我們都在趕路,我倏然想到,「南果北栽」的火龍果不也是在路上嗎?

只不過村民的方向沒有錯,「三變」改革引導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開山造地,扣溫室大棚種植火龍果,他們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日子過得比火龍果還要紅火甘甜。

目標選擇正確,「南果北栽」的火龍果才能拓寬村民致富路,綠水青山與鄉村振興交織相融,「甜蜜事業」映紅了板石溝鄉村民的幸福日子。

10

鮮花盛開的村莊,記得是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事隔多年,內容完全忘記了,但電影的名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當我走進板石溝鄉上板石溝村時,這個名字又在記憶裡復活了……

說實話,當我們懷著急切的心情來到錦凌水庫水畔的土丘時,並沒有看到鮮花盛開的景象,但漫山遍野的玫瑰花樹還是震撼到我了!說漫山遍野一點不為過,一眼望不到邊。園主介紹說,這是百畝玫瑰園,種植食用玫瑰五十畝。食用玫瑰?我真是有些孤陋寡聞了,說到此話題,主人便滔滔不絕了:玫瑰花不僅有食用價值還有美容價值和藥用價值,玫瑰花可以蒸製芳香油,供食用及化妝品用。花瓣可以制餅餡、玫瑰酒、玫瑰醬,幹制後可以泡茶,花蕾入藥治肝、胃氣痛、胸腹脹滿和月經不調……查百度得知:玫瑰花含有300多種化學成分,常食玫瑰製品可以柔肝醒胃,舒氣活血,美容美顏,令人神爽。玫瑰初開的花朵及根可入藥,有理氣、活血、收斂等作用,主治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肝氣胃痛、乳臃腫痛等症,玫瑰果的果肉,可製成果醬,具有特殊風味,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維生素P,可預防急、慢性傳染病、冠心病、肝病和阻止產生癌物質等。用玫瑰花瓣以蒸餾法提煉而得的玫瑰精油,可活化男性荷爾蒙。玫瑰露還可以改善皮膚質地,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真是活到老學到老,為賞花而來,卻意外偏得了玫瑰花的知識。

園主人此刻談興正濃,他說這個玫瑰園投資200多萬,沒有一分貸款,我問收入如何,答曰收入可觀,可觀的具體數字我沒好意思問,他也沒好意思說。不過這可觀的背後,看出人們的生活品質在悄然提升,這樣「不當吃,不當喝」「不管飢,不管飽」的東西才倍受追捧。

玫瑰原產自我國,在古時的漢語,「玫瑰」一詞原意是指紅色美玉。長久以來,玫瑰就象徵著美麗和愛情。在中國,因其枝莖帶刺,被認為是刺客、俠客的象徵。在西方,則把玫瑰當做嚴守秘密的象徵,做客時看到主人家桌子上方畫有玫瑰,就明白在這桌上所談的一切均不可外傳。

當我問及建園的初衷時,這位未著上衣看似「粗人」的赤膊者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一種情懷,我媳婦喜歡玫瑰花……天吶!套用一句網絡語:我一下子又相信了愛情……腦海裡迅速浮現出那個光頭的人為他的美玲在南京種滿梧桐——眼前這個上身沒有衣服的人和地下那個頭上沒有頭髮的人如出一轍——因為愛情!

玫瑰花,今年未見,明歲可期!記住了賞花的最佳時日——5月20日,5.20又是一組浪漫的數字!設想明春五月,天高氣朗,草綠鶯飛,板石學堂之北山麓,錦凌水庫之西畔,有一個鮮花盛開的村莊,漫山遍野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像一片片紅霞,像一堆堆火海,更像極了幸福和愛情的樣子……

文字統籌:蔡寶鑫、張英男

攝 影:林 錦、田 旭、李 建、金 璐

相關焦點

  • 讀畫思緒:筆墨之情與心靈火花
    一切藝術品,情為之尚,亦情為一,情生外化,情生物態化,情生動,情生神,神情乃為物態化之精靈。無情則無生命,有生命之物必有情。 西樂群國畫山水藝術作品:雲壑隱幽 筆情、墨情,乃物化為人心靈之情;大小、長短、寬窄、黑白、虛實、濃淡乾濕、動靜剛柔,乃為藝術家情感語言物態化之符號,心靈的火花是情態
  • 錦州作家「走筆溫滴樓」採風作品:蔡雨豔《翠巖山遼西的桂林》
    作家走進凌海溫滴樓鎮採風9月上旬,錦州市文聯、錦州市作家協會、凌海市文聯、凌海市作家協會,共同組織16名作家來到凌海市溫滴樓鎮開展採風活動。為進一步發揮紅色英雄城、生態新凌海的紅色基因傳承作用,凌海市文聯、凌海市作家協會開展「愛凌海、頌家鄉,喜迎建黨一百年」系列採風活動,旨在用文學的樣式謳歌凌海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及各項事業取得的光輝業績,為建黨一百年獻禮。為加強採風力量提升活動質量,特別邀請錦州市文聯、錦州市作家協會參加採風活動。
  • 遼寧文學院錦州文學人才培養基地揭牌/「錦州文藝家素質提升工程...
    近日,遼寧文學院錦州文學人才培養基地在我市揭牌,這是遼寧文學院在省內設立的第四個文學人才培養基地。應遼寧文學院之邀,中國著名作家、評論家、翻譯家,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海濤以《散文:中國經驗與世界視野》為題,為「錦州文藝工作者素質提升系列培訓」開啟首場報告。
  • 生活碎碎念 萬物皆有情——讀心靈治癒系作家陳曉輝的《山野、清風...
    凝練的語句裡有著處世之道,尋常的日子總是為名利惱擾,何不留一份清澄與空白給自己呢? 「歡喜·不以此生為家」中「單純而善意地活著,用菩提心與萬事萬物聯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疼痛與呼吸,哪怕一隻飛蟻,一瓣凋零的花。不以此生為家。」這樣的語言透著作家的慈悲心,與萬物共情,既有入世的美好,又有出世的豁達,不貪戀執著,回歸本源的善良,淨化著我們的靈魂。
  • 錦州醫科大學歡迎新同學!錦州醫大「以家人之名」寵你
    9月12日,錦州醫大張開溫暖的懷抱、敞開知識的大門喜迎2020級新生報到。蓬勃的朝氣洋溢在校園裡,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寫滿了「從此我是錦州醫大人!」的喜悅和自豪之情。用「心」迎「新」,學校各部門、各單位早已準備就緒,為迎接乘風破浪的萌新踏夢而來!
  • 問世間情為何物?作家之解答
    [摘要]作家總是給人以洞徹人性、透視人生的感覺。我們不妨看看古今中外的作家們是如何詮釋愛情的。騰訊文化徐娉婷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個問題不知困擾古今多少英雄豪傑、佳麗紅顏。司湯達1.你可以用嗜好和一點小奢侈仔細包裹它,避開一切糾葛,然後把它安全地鎖進自私的靈柩或棺木。但在那安全、黑暗、紋絲不動、了無生氣的靈柩裡,它終將會發生變化。它不再會破碎,但會變得堅硬如鐵,不可理喻,不可救藥。」
  • 著名作家畢淑敏用奶奶的心給孩子獻心靈成長繪本
    著名作家畢淑敏用奶奶的心給孩子獻心靈成長繪本 2019-08-3131日攜新書「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現身,這是她首次基於多年經驗,結合兒童生活中常見問題創作而成,也是畢淑敏在兒童繪本領域的首次嘗試。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夢裡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徵衣滴翠嵐。作者用漫長的七年、與甘甜的泉水進行對比,表達內心複雜的情感。不過蘇軾生性豁達,生死的考驗都沒有讓他退縮,更別提生活中的艱難。頷聯進一步展現出詩人的豁達胸襟,三年的海島生活好像醉夢一般,如今似乎還酒醉未醒,不知不覺又回到了江南。
  • 作家如何找尋建設自己的心靈故鄉
    這部作品面世後,深深地震撼了讀者,也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大師託爾斯泰的巔峰之作。託爾斯泰說過:我們只有返回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精神本性,才能夠足夠強大,不容易被其他人和環境所薰染、裹挾,才能夠避免接受錯誤的生命觀而不能自拔。我想,葆有這種「清洗能力」也是一樁幸運和幸福的事情吧。那麼作家是怎麼樣成長起來的,又分幾個階段呢?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李天奎:我拾拙筆寫春秋
    李天奎:我拾拙筆寫春秋個人簡介:李天奎,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網名九思,號雅築,監獄人民警察,四級高級警長,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生於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祖籍四川南充營山,出生重慶奉節縣,現居四川達州市。
  • 「禮讚白衣天使」——錦州文藝志願者走進醫療機構
    遼寧錦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殘聯共同開展「為奉獻者奉獻」—錦州文藝志願者走進醫療機構「禮讚白衣天使」活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更是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大考」之年。
  • 錦州沒有錦州燒烤
    每家燒烤店都有自己的名字 今年夏天,在錦州筆架山附近,遼西漁人碼頭市場南側的燒烤廣場上,來自 30 多家燒烤店的 180 位燒烤師傅齊心協力穿起了 123 米的羊肉串,堪稱串界之王。550 斤醃好的羊肉切成 2750 塊,用兩個多小時穿成串,63 個爐子一字排開,全長百餘米。
  • 孫文忠:各味其得,筆情墨韻
    花鳥畫更多描繪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花鳥之趣,人的閒情雅意。所以山水畫務必得其勢,花鳥畫意在得其趨。繪畫的技法是與畫家的審美與追求聯繫在一起的。如山水畫在得其勢、得其境,得其韻。花鳥畫在一葉一枝、一羽一翎、一動一靜間見追求,見意趣。正為如此,《其峰畫語》有言:「作寫意花鳥,切忌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妙在不清不渾,渾中有清,似清實渾,清渾相發。」
  • 錦繡之州——遼寧錦州,錦州市史上最鮮為人知的六大著名人物
    遼寧錦州,名字的寓意是錦繡之州。錦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老馬識途的故事著名的松錦大戰都發生在這裡。震驚中外的遼瀋戰役戰略決戰使錦州成為了一座英雄城市,更讓新中國的曙光從這裡升起在中央新一輪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
  • 心靈牧場 九鄉(作家作品)
    洞口有唐李白君《將進酒》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君詩,似行雲流水,大氣磅礴,朗朗上口。
  • 錦州 - 錦州--遼寧頻道
    公元911-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於此時。金代改遼道制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明代建軍衛制,下設衛所,當時置廣寧衛,廣寧前、後、左、右、中(今錦州)屯衛,以及義州衛、寧遠衛,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後屬遼東巡撫轄。清康熙元年並廣寧中、左、右、三屯衛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錦州府。
  • 錦州評劇《信念》榮獲省政府文華大獎
    錦州現代評劇《信念》獲得遼寧省第五屆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綜合獎最高獎項——優秀劇目獎,主演倪佳鑫、宋亮亮、王豔紅榮獲單項最高獎——優秀表演獎。本屆藝術節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協辦,以瀋陽為主會場、各市為分會場,全省聯動,覆蓋廣泛,全省藝術團體演出了31臺60餘場新創作的劇節目,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意蘊豐滿,形式多樣,呈現精彩,很好地體現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充分體現了遼寧舞臺藝術的風格與特點,讓我們在欣賞到藝術之美的同時,也可以觸摸到時代的脈搏。
  • 教師筆記詳解《貓》,學習作家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貓》是作家老舍的經典作品,作者細緻而生動地寫出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小貓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作為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怎麼體現這一要素呢?
  • 買不起水彩筆?最怕上美術課?作家路遙的童年令人心酸……
    買不起水彩筆?最怕上美術課?作家路遙的童年令人心酸……寫出了茅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的路遙,人前光鮮,但他的成長史卻極為辛酸。因為買不起畫畫用的紙盒水彩筆,他只好幹坐著,默默看別的同學畫,有時甚至會找藉口溜出教室。這樣的美術課對小小的路遙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刺激,說不自卑是假的。
  • 錦州八大美食
    「幹、薄、細」是錦州幹豆腐的三大特色,被錦州人引為自豪。2、錦州幹醬肉乾醬肉是遼寧錦州地區的特色小吃,味道甘美鮮香,深受人們喜愛。3、溝幫子燻雞溝幫子燻雞始創於清光緒十五年,創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機緣偶遇光緒御廚,得皇家宮廷燻雞秘方,建燻雞坊,名"溝幫子燻雞",憑十六道精細工序、三十種甄選配料,四代老湯,薪火傳承,創"溝幫子燻雞"百年老號,深受當地百姓及過往客商青睞,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雞"之首,蜚聲四方。4、義縣寒富蘋果義縣寒富蘋果是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