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廉航擴張、空管薄弱致東南亞空難頻發

2020-12-2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12月29日發表題為《東南亞為何空難頻發》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外交學會東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喬舒亞·柯蘭齊克。文章稱,過去一年,馬來西亞航空業遭遇的悲劇之多前所未有。今年,已有3架總部設在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的航班墜毀。最近失事的從印度尼西亞泗水飛往新加坡的亞航QZ8501航班是在爪哇海上空消失的。這些空難指向數個令人不安的趨勢,令人不禁要問,在東南亞坐飛機是否足夠安全。

該地區的航空市場接受廉價航空,導致整個東南亞地區航班數量激增,令空管人員疲於奔命,可能還令一些航空公司擴張過快。普遍而言,印度尼西亞的航空公司、空管人員和印尼空域在安全監管方面的薄弱是眾所周知的。亞航應對此次危機的速度比今年3月MH370航班失聯後的馬航要快得多,但馬來西亞不透明的專制政治——東南亞的普遍現象——可能會不必要地增加搜救行動和對航班墜毀原因進行調查的難度。

廉航過度擴張

廉價航空公司亞航在印度尼西亞迅速擴張。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一個群島國家,廉價空中旅行對該國中產階級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吸引力。總部設在印度尼西亞的廉價航空公司獅子航空公司2013年籤下一份大訂單,購買234架全新的空中巴士飛機,而且上月又籤下後續訂單,再購買40架。其他廉價航空公司,例如連城航空、老虎航空和惠旅航空,也在這一群島上空建立了路線網。

隨著該地區空中交通日益繁忙,廉價航班的增加也許導致了這些飛機是由經驗較少的人員操控。然而,東南亞空域仍像以前一樣,多山、氣候覆雜、進場路線難度較高。

本次亞航失蹤航班上的飛行員有大約6000小時駕駛這架空客飛機的經驗,但不清楚他是否有在3.4萬英尺或更高空域飛行的經驗——當時,他正是在如此高空駕駛飛機、努力避免受壞天氣影響。飛機飛得越高,克服稀薄空氣和冰晶等惡劣環境影響的難度就越大。

一些廉價航空公司似乎已陷入努力尋找合格人員的困境。據稱,為了增加航班數量,這些公司迫使飛行員和其他機組人員超長時間工作。2011年至今,至少已有3名印度尼西亞獅子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因吸食冰毒被捕。冰毒是一種能讓人保持清醒的興奮劑。

印尼空管薄弱

航班增加似乎尤其令印度尼西亞的空管員、飛行員和機械師不堪重負。該國對在空中飛行及將要著陸的飛機管控不善是聲名狼藉的。在印度尼西亞,支付給空管員、機械師和航空業監管人員的報酬仍低於地區標準。在各級監管部門,貪汙受賄現象盛行。然而,飛抵以及途經印尼的航班數量增加需要更多的空管員、機械師和飛行員,印尼能否提供訓練有素的人員完成這些工作?

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印尼政府已採取措施應對這些對印尼群島上空及周邊空域的飛行安全的長期擔憂。過去10年,僅獅子航空公司一家就已遭遇7場空難,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與之相比,美國所有主要航空公司加在一起,在過去10年中,共遭遇3場重大空難。而這些公司每日飛行的航班數量比獅子航空多得多。)

出於安全考慮,歐盟已禁止幾乎所有印尼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歐盟領空飛行。

官僚制度掣肘

儘管亞航不是國有公司,但要進行搜救和將QZ8501航班的遭遇全盤託出,它仍然不得不衝破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國防部和運輸部等不透明官僚機構所設置的重重障礙。半專制的馬來西亞政府在MH370航班失蹤後的所作所為表明,它不願向外人透露任何信息,就算這些信息有助於搜救行動。

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雖然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但在執行搜救任務時也不願讓外人全面介入,也許這是因為政府擔心這會暴露該國某些空管人員的無能。

該地區某些國家的政府不願正視本國航空系統弱點的態度,意味著更多悲劇可能發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亞航客機從印尼飛往新加坡途中失聯 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又見廉航墜機 票價很便宜的飛機安全嗎?
    這是這家廉價航空運營商第一次發生嚴重空難。這也是歐洲第一架失事的屬於廉價航空公司的客機。飛機失事後,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已把logo顏色改為灰色。   34年來 法國最嚴重空難   據法國世界報官方推特消息,就死亡人數來說,此次空難是1981年以來發生在法國本土的最嚴重空難。
  • 澳門飛東南亞、日韓、臺灣 多家廉航隨你挑
    不過,為了澳門旅遊業發展,以「變」求存,近年澳門多個廉航進駐,積極拓展新航線,為珠三角市民出境遊又提供了一個國際航線選擇地。從澳門出發,飛往東南亞、日韓,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往往都能搶到廉價票。  廉航起步早 現有多家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澳門市南面,在離島凼仔和路環兩個小島之間,是一座由人工填海構築的機場(島)。
  • 臺灣空難頻發陸客大減 復興航空難「復興」
    其實,上月復航子公司威航結束營運,已可見端倪,尤其前年和去年復航接連發生嚴重空難,重創公司形象和聲譽,導致客源流失。此外,今年以來,赴臺陸客人數大幅減少,兩岸航運旅客人次也隨之下跌,影響航空公司營利,成為壓跨近年大力開拓兩岸航線業務的復航的「最後一根稻草」。  復興航空是島內首家民營航空業者,於1951年創立。
  • 新加坡航空整合旗下廉航品牌 酷航虎航合二為一
    新加坡航空集團旗下廉航品牌整合如期而至。民航專家李曉津對記者表示,酷航合併吸收虎航,體現了廉航在東南亞乃至亞洲航空市場日益重要的地位。「相比新加坡航空旗下的全服務航司,近年來酷航和虎航經濟效益明顯較好,營收貢獻也越來越大,新航根據市場調整的策略值得國內航司借鑑。」即將成為歷史的虎航虎航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低成本航空公司,2004年開始運營,新加坡航空是原始股東之一。
  • 波音737Max安全分析存關鍵缺陷 獅航空難即有顯現
    美媒報導指波音737Max安全分析存關鍵缺陷。(圖:路透)海外網3月18日電美媒報導稱,波音公司對737MAX噴氣式飛機新飛行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分析存在幾個關鍵缺陷。上周,衣索比亞航空公司該型號飛機發生空難,致157人遇難。去年10月致189人遇難的印尼獅航空難飛機亦屬於該型號。據《西雅圖時報》17日報導,波音公司對737MAX噴氣式飛機新飛行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分析存在幾個關鍵缺陷。該報導引用美國聯邦空管局(FAA)工程師消息,指出波音公司對飛行控制系統MCAS(機動特性增強系統)的安全性分析低估了該系統的功能。
  • 回望包頭空難:乘坐支線飛機安全嗎?
    22日中午11時53分,75名「11·21」空難遇難者家屬乘坐上航FM9135航班,由上海飛往包頭。與他們同行的,還有東航第五批事故處置工作組。他們踏上的是一架波音737客機。根據原先的安排,這個航班應由與昨天墜毀的東航客機同型號的CRJ200執行。
  • 烏伯林根空難:航管員錯誤指令致兩機相撞 71人罹難
    核心提示:關鍵因素的改正,正關乎著更多的生命,也正因為如此,其實每一次空難之後,無論是從航空技術,從空管制度,從執行操作等等各個層面,航空業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並且去有效地實施。
  • 綦江的「暢安舒美」示範道路為何車禍頻發?
    每天,我們的身邊還是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車禍發生,其中,綦江北渡化工廠支路大橋路段前後300米更是車禍頻發。2月4日和2月21日這一路段就發生了兩起重大交通事故,引起了綦江人民的廣泛關注。針對這種情況,小秘書和同事專門到事故多發地點做了相關調查。
  • 當年的烏柏林根空難是怎麼回事?飛機為何在空中相撞
    在審訊過程中,卡羅耶夫招供他之所以跨境行兇,是為了替妻子和兩個孩子報仇,也是為烏柏林根空難的所有遇難者討回公道。那麼,尼爾森和烏柏林根空難有何關係呢?導致這次空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晚上11:00,2937次航班進入德國境內,朝瑞士方向飛去,德國空管將飛機的調度指揮權交給了瑞士空管。
  • 日媒:熊本地震避難民眾為何頻發經濟艙症候群?
    日媒:熊本地震避難民眾為何頻發經濟艙症候群?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日媒報導
  • 北美省錢大法——美國加拿大廉航全攻略
    北美廉航的發展較為純熟,所以其中的條條框框對於亞洲人特別是不怎麼解除廉航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有許多雷需要排除的。比如,機票最多包含兩個總重不超過7KG的手提行李,並且有嚴格的尺寸限制,其餘託運行李必須另外購買。北美廉航大部分的餐食、小食都需要另外掏錢,不過航班上空姐空少的服務質量滿意度巨高!不得不說北美廉航的性價比很高。
  • 鐵騎踏進東南亞和日本 美的要把東芝白電業務收入囊中
    鐵騎踏進東南亞和日本 美的要把東芝白電業務收入囊中 在東芝將自己在國內的白電相關業務出售給創維之後,美的集團也在今日對收購東芝冰箱、
  • 中國聯航怎麼成了中國廉航?
    筆者第一次坐廉價航空(前年的春秋航空首航高雄不是作為真的廉航乘客),發現中國聯航五一之後正式轉型為中國廉價航空。南苑機場到處都是託運付費的提示性標語,面對旅客們提出的「我們出票時間可是五一之前啊」,中聯航值機工作人員的態度極不耐煩,可能是每天面對旅客質疑太多了。
  • 世界最倒黴空難:竟然真和飛機名字有關係
    SSJ100的英文全稱是Sukhoi Superjet 100,也就是「蘇霍伊超級噴氣式飛機100」,以蘇霍伊為名就是希望能夠起到廣告效應,類似「軍工品牌,值得信賴」的意思,但SSJ100恰恰也就倒黴在了這個名字上,這一切還要從一場空難說起。
  • GoJek的東南亞擴張大潰敗?
    墨騰在2018年12月發布的2019年東南亞十大預測的第一條就是:Gojek的擴張進展緩慢。 正如預測,2019年Gojek在海外的進展非常不順利。然而,有趣的是,在東南亞的各大創投媒體都沒有看到相關的分析。 最近,墨騰很喜歡的印度科技媒體The Ken進軍東南亞,並且把報導東南亞元老級的記者、常駐曼谷的Jon Russell(前TechCrunch)招入麾下。
  • 烏伯林根空難:兩架飛機相撞,45名精英少年遇難,家屬千裡復仇!
    (下圖:墜毀前的圖-154客機,拍攝於科隆坡機場)當天晚上,在瑞士蘇黎世空管中心,值班的是彼得·尼爾森和另外一名空管,他們負責調度德瑞邊境上空的飛機。離開德國領空進入瑞士之後,德國空管將飛機指揮權交給了尼爾森。另一家波音757貨機,也剛剛飛越阿爾匹斯山,準備進入瑞士領空。機長菲爾普斯請求爬升高度,這樣稀薄的空氣就會減小阻力,同時節省燃料。空管中心批准了這一請求,波音757貨機很快爬升至10800米的高度。然而,圖-154客機也在同一高度,並且處在相撞的航線上。只是當時距離還很遠,暫時沒有危險。
  • 島內業者:理賠應高於澎湖空難(臺北傳真)
    臺灣復興航空GE235空難第五天,復興航空公司2月8日上午舉行家屬說明會,分別對臺灣籍和大陸籍罹難者家屬說明後續處理。復興航空代表劉忠繼會後對媒體表示,尚未談及賠償金額問題,但可確定賠償不因罹難者籍貫而有差別,「同機同賠」。
  • 亞洲航空公司的崛起:站在需求的肩膀上 在不確定中持續擴張
    亞太航空中心(CAPA)此前的分析曾提到,廉航在飛機訂單中佔據了約70%。2014年以來,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在每名乘客身上的收益,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儘管部分地區(如韓國的廉航公司)已經出現了航空產能過剩的趨向,但受到需求激增的誘惑,航空公司仍在持續擴張。彭博社日前的一則報導提到,空客公司與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公司,將達成約230億美元的飛機訂單。
  • 日媒:波音事故帶給中國C919科技崛起機會
    開始行動的主要是航空需求不斷擴大的東南亞航空企業。3月13日,有49架待交付訂單的印尼國營航空企業印尼鷹航的高管表示,「正在討論調整採購計劃」。著手引入第一架波音飛機的越南廉航越捷航空也表明將重新討論採購計劃。除了這兩家航空企業外,2018年10月遭遇第一起737MAX空難事故的印尼獅航也被報導可能調整訂單。
  • 「天空中的隱形殺手-微下擊爆流」記達美航空191號班機空難
    這種氣象可以說是惡名昭彰 很多飛機都直接或間接折戟在它的刀下今天就來扒一下因此而造成的空難空管允許他們進行小幅度的偏航以避開那片雷暴這天是星期五 是機場最繁忙的時候有很多的飛機正在排隊進場並發生爆炸136人當場死亡(包含司機) 僅有29人倖免遇難 其中大部分是位於機尾的乘客這次空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