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文軍
走進中牟縣萬灘鎮關家村,熱火朝天的改造場面映入眼帘。工人們忙著砌石頭、和水泥、貼瓷磚。村支部書記吳淑芬自信地說:「50天後,俺村肯定大變樣!」
昔日的黃土裸露,如今變成了一人高的紅石頭牆,徹底解決了下雨天水土流失的歷史難題。再仔細看,紅磚牆中還有廢棄輪胎、瓦罐、舊磚、舊瓦片、仙人掌做的別致造型。隨處可見的老物件成了新的小景觀,到處透露著鄉村古樸的味道。
近年來,萬灘鎮始終貫穿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信心,持續做好鄉村振興規劃,因地制宜,把黃河文化、民俗風情、原始風貌有機融入村莊規劃,制定以「歸園田居」為主題的關家村改造提升方案,努力打造獨有韻味的「黃河村莊」。
前期,得益於鎮黨委政府支持和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關家村率先實現了全村12條村內道路的硬化,完成了135戶戶廁改革和天然氣安裝,新建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
現場工程師介紹說,目前,關家村正在進行道路兩側石頭牆堆砌、杆線整治、入戶披簷改造,整體進度推進20%。關家村緊鄰黃河,易發洪水,農戶宅基地特別高。設計師特意採用了和黃河大堤築壩石相同紅石頭,既防止黃土流失,又和大堤相輔相成。群眾紛紛點讚說:「這就是俺們村!」
在施工中,村民熱情高漲,無償拆除自家鐵皮牆,清除亂堆亂放,為改造「讓路」。村民馬小孝是這次改造的直接受益者,他的新房剛蓋好,工人們給牆上貼了彩石磚,瞬間檔次都提升了。馬小孝開心不已:「現在國家政策太好了,把俺村改造得這麼漂亮,真是沒想到……」
關家村的改造如火如荼,集體經濟也蓬勃發展。稻草人農場每周接待近千人遊玩採摘,吸納100人就業,給村裡帶來不少收入(如圖)。新引進的盆景花卉產業又給村裡增添了幾分文藝氣息。
一個沒有屋頂的破瓦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個瓦房位於關家村主路的三岔路口,為什麼這個黃金位置的破房子沒有拆?工程師說:「這可是寶貝,本著『建新不如修舊』的原則,計劃在老房的基礎上改造一個咖啡館,供遊客休息遊玩。在設計中,一共規劃保留民俗瓦房16座。」
設計師說,要把老房屋保留下來,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把關家村建設成一個有鄉愁的地方,讓村民在熟悉的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質。老房子不僅記錄著關家村過往的歲月,也承載著關家村新的未來。
對於下一步打算,鎮黨委書記馬素萍說:「在關家村改造提升中,我們注重就地取材,突出黃河文化,創新變廢為寶,把『留舊、留綠』的理念融入規劃全過程,讓關家村彰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在建好的同時,又要維護好,建立長效機制,讓人居環境提升一個大臺階。與此同時,持續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新模式,搞好鄉村旅遊,引領村民致富,努力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