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牛氣投行登陸港股!人均薪酬超百萬,7成收入用來發工資…

2020-12-19 證券時報

在美團點評上市一周後,包凡帶著「華興人」赴港交所上市敲鑼。在敲鑼前五分鐘,有一個小細節,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對著團隊說,「我先練習一下敲鑼的姿勢,怎麼樣才能把鑼敲的最響。」

9點30分,包凡敲響了鑼,華興資本正式港交所掛牌交易,股價開盤就跌破了首發價31.8港元,收盤更是大跌22.33%。

1

華興資本上市首日股價破發

9月27日,華興資本於港交所掛牌交易上市,發行價31.8港元,股價開盤破發,最低達24.15港元,截至收盤,股價報24.70港元,下跌22.33%,總市值約99.8 億港元。

對於股價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包凡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股價下跌有市場環境因素,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短期的股價表現我們並不重視,把業務做好,長期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業績,我相信股價一定會在資本市場得到體現。」

而在華興資本上市首日,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沈南鵬、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工銀國際董事長叢林、雪湖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馬自銘等多位華興資本投資人均到場祝賀。

華興資本上市首日股價大跌,美聯儲加息更讓港股市場面臨資金流動壓力,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表現並不樂觀。華興資本為何急於上市?

包凡認為,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十年新經濟將成為經濟增長與財富創造的引擎,中國初創企業平均只需要4年時間就可達到10億美元估值,在美國則平均需要7年.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已佔全球總數的40%。為匹配客戶的腳步,華興資本必須加碼投入,更快成長,成為上市公司後,也將重點布局以下方面:

1、 加大力度吸引頂尖人才;

2、 隨著業務發展,持續增加風控與運營的技術與硬體設施投入;

3、 助力國際化業務拓展,助力新經濟創業者開拓跨境業務,亦為投資人提供全球資產配置選擇。

(圖為:包凡致辭)

包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上市後公司未來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大方向,一個是現有產品、客戶拓展,二是資管業務深入布局,三是加大財富管理布局。

(圖為包凡接受媒體採訪)

根據華興資本9月26日發布的配售結果公告顯示,華興資本募集資金約為25.29億港元,所得款項淨額將主要用作以下用途:

1、 約40%(10.1億港元)用於進一步拓展至投資銀行業務;

2、 約20%(5.06億港元)用於進一步拓展至投資管理業務;

3、 約20%(5.06億港元)用於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透過中國方面的華菁證券及現有正在擴展的境外平臺投資人才及必要業務基礎設施;

4、 約10%(2.53億港元)用於投資所有業務線的科技發展用途;

5、 約10%(2.53億港元)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包括營運資金、營運開支及資本用途。

2

華興資本的新經濟投行業務

華興資本被業內稱為「新型投行」,招股書顯示,按2013年至2017年新經濟交易額計華興資本顧問服務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3月31日提供顧問服務的累計交易額為9.02億美元。

在承銷方面,2013年至2017年五年期間為中國新經濟公司承銷的香港及美國IPO發售數量在中國投資銀行中排名第一,在中外投資銀行中排名第三。

投資管理方面,於2017年12月31日投資新經濟的中國私募股權基金中排名前十,截至2018年3月31日資管規模約為41億美元。在新經濟領域華興資本做了較多大的併購案例,包括滴滴快的出行併購、美圖、大眾點評併購以及美團收購摩拜等。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新經濟企業市值或估值最大的20家企業中,華興資本服務的客戶佔了15家,獨角獸客戶佔中國獨角獸總市值56%。

包凡在今日的上市儀式中反覆強調「客戶需求」,根據客戶需求而布局,在這一輪新經濟的發展大潮中,華興資本迅速找準定位,以TMT領域為聚焦點,在後者不同的發展階段對資本運作有不同需求,華興資本逐漸從FA(Finance Advisor,財務顧問),發展到併購,證券持牌業務。

以下為華興資本的業務模式:

招股書數據顯示,FA業務依然是整體營收中的中流砥柱:

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資本總收入為3883萬美元,其中投資銀行交易及顧問費為2139.8萬美元,投資管理費為1187.5萬美元、華菁證券業務交易及顧問費為128.4萬美元,利息收入為427.6萬美元。

雖然總收入在不斷增加,但是淨利潤卻在逐步下降,數據顯示,華興資本2015年至2017年度,淨利潤分別為2959.1萬美元、2855.9萬美元、-1350.6萬美元,2018年一季度虧損額擴大到6582.7萬美元,導致這一虧損主要原因是可轉換贖回優先股產生公允價值虧損並大幅增加。

因此,經調整後華興資本2017年收入為2.12億美元,同比增長47.6%,2018年一季度調整後收入為9292萬美元,同比上漲175%,淨利潤方面,受益於投資銀行及投資管理業務的增長,今年一季度經調整後的淨利潤達3567萬美元。

3

豪氣!超七成收入用來發工資

招股書數據顯示,華興資本薪酬及福利開支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2015年-2017年和截至2018年3月31日,薪酬及福利開支分別為4360萬美元,6470萬美元和1.01億美元,1550萬美元,分別佔期間總收入的36.3%、48.5%、72.7%,62.4%,去年超過七成的收入用來發工資了。

作為典型的輕資產運營行業,人才便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投資銀行業務的極高薪酬,早已經不是行業秘密,不過華興資本人均過百萬(人民幣)的年薪,還是讓當前國內面臨著裁員降薪的同行業羨慕不已。

招股書稱,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資本有584名僱員,包括超過71%的顧問及投資專家。截至同日,僱員平均年齡為32歲,且約57%的僱員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

如果按照今年3月底的584名僱員,2017年的薪酬福利開支來計算的話,人均薪酬年薪達到了17.37萬美元,也就大約是年薪120萬元人民幣,月薪10萬人民幣(稅前)。

關於人才政策,華興資本稱:「我們的業務屬人力資本密集型,故獲得及挽留人才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競相爭奪及挽留合資格僱員,制定具吸引力的薪酬方案既有必要又符合慣例,其中包括現金與股份支付及福利,因此我們可能產生大額股份支付,或會對我們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我們的成功取決於能否吸引、留任及激勵合資格人員。根據留任戰略,我們向僱員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績效花紅、常規獎金及長期激勵措施。」

2015年到2017年,華興資本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總額分別為781.7萬美元(約人民幣5370萬元)、693.9萬美元(約人民幣4767萬)及478.6萬美元(約人民幣3288萬元),雖然3年內有所下滑,但平均絕對數值還是比國內券商高管平均水平高出不少。截至2018年3月31日,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為120萬美元(約人民幣824萬元),由此計算著五名最高薪酬人士平均月薪55萬元左右。

寫到這裡,小編心裡隱隱作痛,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嫉妒使人醜陋,我只羨慕。

相關焦點

  • 年薪200萬投行MD被群嘲,投行收入究竟有多高?
    同樣是薪酬被平均,我們是被平均高,投行人士屬於被平低……2券商薪酬哪家強?正值半年報披露季,券商陸續曬出2020上半年成績單。截至6月30日,國泰君安共有員工15063人,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51.63億元,人均月薪高達5.71萬元。按此估算,人均年薪近70萬。「拍戲很快樂,但更想做金融。」還記得去年跳槽到國金證券(600109.SH)的美女演員鄒新宇嗎?
  • 券商投行過高薪酬引監管 巨額獎金或分三年發完
    據統計,四大券商上半年真實人均薪酬:海通38萬、廣發32萬、中信和國泰君安30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2017年上半年母公司人均薪資最低為29.98萬元,最高為38.11萬元。那麼,投行的收入有多高?我們先來看一則招聘信息。
  • 多事之秋:東吳證券投行被曝裁員、拖欠工資 投行人數到底是多少?
    多事之秋:東吳證券投行被曝裁員、拖欠工資 投行人數到底是多少?有些投行部門入職一年的應屆畢業生也要被裁,而且要求是讓他們自己提交辭職報告,並且拖著8月份工資不發。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何劍嶺
  • 揭秘投行男女:頂級投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八妹認為,這跟它出了名的高工資有很大關係。正如很多電影給的幻像: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談笑間億萬金錢灰飛煙滅~!投行工資究竟有多高?大家都知道,投資銀行是個高薪資高回報的行業。在美國人均收入不到4萬美元的時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過了70萬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資銀行每年往往淨收入的大約一半都用在了員工薪酬上。。。
  • 別人家公司:華泰證券103月年終獎 招商人均薪酬百萬
    隨著業績的大豐收,上市券商員工薪酬亦水漲船高。以年報中應付職工薪酬指標計算,廣發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等多家券商員工總薪酬翻倍。如廣發證券2014年應付職工薪酬為32億元,2015年則暴增至78.1億元,增幅高達144%。  從人均薪酬來看,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大型券商人均薪酬靠前,其中招商證券人均薪酬超過百萬元。  不過,並非所有券商從業人員都充分享受了這波牛市紅利。
  • 「投行貴族」薪資曝光!人均年薪82.32萬元,5名高管超千萬
    (圖片來源:招股書)2019年,中金公司投行業務在境內IPO、科創板IPO、港股IPO及中國內地企業併購交易等多項領域排名行業第一。截至2019年底,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整體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約8600億元。
  • 投行薪酬知多少?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投行世界
    其他一線投行諸如德意志銀行、高盛、巴克萊、花旗、美銀等MD的年薪均在60-70萬英鎊。  值得指出的是,一線投行的MD薪水至少有一半以上來自於獎金,摩根大通的獎金甚至高達基本工資的2倍。這意味著員工必須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高收入。  從國別上看,MD年薪高於60萬英鎊的7家投行中,僅德銀和巴克萊來自歐洲,其餘五家都是美國投行。
  • 驅動式薪酬:從企業給員工發工資到員工給自己掙工資的轉變!
    員工薪酬劃分出固浮比,員工就會不滿意、不願意,績效考核和員工浮動薪酬掛鈎員工又沒動力;員工不願意承接高目標:因為,員工會明白完成任務很困難,收入會減少,而且知道第二年的目標會更高;現有的績效薪酬模式,導致員工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不能激發員工願力。3.
  • 銀行員工薪酬大曝光,人均薪酬超50萬,櫃員卻並不高興
    畢竟,每年公布年報的時候,薪資收入非常可觀,甚至是秒殺其他行業的薪酬。就拿2018年銀行財報數據來說,員工平均工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平安銀行(64.03萬)、招商銀行(57.68萬)和浙商銀行(52.17萬)。除了這三家銀行,其他家銀行的人均薪酬也不低,基本徘徊於20萬-50萬之間。不過,對於這個人均薪酬,銀行櫃員並不是很開心,甚至想要吐槽一番。
  • 人均薪酬160萬,站在金融鄙視鏈頂端的公司是它......
    2019年度,渤海租賃中國大陸業務收入58.04億元,其他國家和地區業務收入高達329.99億元。儘管海航系面臨債務危機,海航資本所持的渤海租賃股份因質押違約被迫減持,渤海租賃的人均薪酬仍遠高於其他上市金融機構。儘管人均薪酬高達162萬元,但高管薪酬最高的馬偉華,2019年年薪也只有109.84萬元。
  • 頭部券商薪酬機制調整悄然進行 下半年超1000位保代「上崗」
    126家券商的保代人數較上半年末增加1086人,增幅高達26.61% 有券商進行人力資源改革 調整工資體系 近期,某諮詢機構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信建投最近會漲薪;申萬宏源(港股06806)發郵件顯示所有人固薪會漲30%;中信證券
  • 銀行果然降薪了:平安銀行薪酬最高 國有五大行收入墊底
    銀行果然降薪了,這家薪酬最高銀行上半年減少3萬,國有五大行收入墊底,卻有銀行逆勢加薪!截至8月30日晚,六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均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的銀行,貌似都過得不大好。隨著上市銀行完成中報披露,上半年銀行業人均薪酬的情況也浮出水面。基金君發現,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人均薪酬最高,按照實際發放的工資,達到30萬元,平均每人每月薪資高達5萬元!排在後面的是中信銀行跟浙商銀行,而國有六大行中除了交行,薪酬仍是墊底,上半年的員工薪酬只有12萬左右,而他們的員工人數也是最多的。
  • 這家券商要發天價年終獎?真相如何?去年各項業務表現...
    記者向該券商投行、經紀等數個部門員工求證,他們聽後紛紛大呼,「謠言!」「這是別人家的年終獎。」「好希望是真的。」「好幾年的傳言了,現在還在傳。」而可以證明這個傳言失真很離譜的一個原因在於,中信建投證券的年終獎並不在年末發放,而是在次年的年中。證券行業,有一些券商會選擇在每年的6、7月份發放上年度及遞延獎金。
  • 35年內,我國人均工資漲了22倍,那現在每月達到多少才算高收入?
    而工資的多少,更成了無數「打工人」每天上班的動力。我們可以是為了理想和實現人生價值而選擇一份工作,但在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幾乎沒有人不是為了那份工資而選擇工作的。因為我們的生活都是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經濟的基礎,可能理想也都只是空話了。
  • 去年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同比增長6.4%
    農民工工資增速放緩,既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原因,也有農民工自身素質的原因  我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農民工工資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勞動力市場仍將持續釋放相當數量的崗位  農民工薪酬狀況究竟怎麼樣?增長速度快不快?
  • 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注會行業薪酬曝光!
    01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根據7月9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就業藍皮書》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5440元,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295元。02註冊會計師薪酬註冊會計師的薪酬一直備受同學們的關注。其實每個行業相差不大,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著你薪酬的多少。
  • 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注會行業薪酬曝光
    ,高職生起薪漲幅為15.7%。 02註冊會計師薪酬 註冊會計師的薪酬一直備受同學們的關注。其實每個行業相差不大,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著你薪酬的多少。投行民工 投行在金融圈裡的位置很高,但近幾年來工作強度和狀態卻屢遭調侃,很多人笑稱自己自己為「投行民工」,就是投行圈中比較低層級的打工仔。 投行圈雖然工資水平差異較大,但是整體水平還是高於社會部分職業。高薪水自然有著較高的門檻,投行也向來比較青睞同時擁有會計和法律知識的人。
  • 八成上市券商薪酬總額下滑 華泰證券人均84萬居首
    但是,與2017年相比,35家上市券商中,只有7家券商的薪酬總額有所增加,28家員工薪酬有所減少,也就是說80%的上市券商薪酬總額下滑,其中,下降超過20%的有10家上市券商。從單家員工平均薪酬來看,2家券商的員工平均薪酬超過了50萬元,分別是華泰證券的人均83.92萬元和中信證券的76.34萬元。
  • 投行工資究竟有多高?看完你就秒懂了!
    04   投行工資究竟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投資銀行是個高薪資高回報的行業。在美國人均收入不到4萬美元的時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過了70萬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資銀行每年往往淨收入的大約一半都用在了員工薪酬上。
  • 旅遊需求萎縮,毛利潤持續下滑,登陸港股後攜程怎樣繼續講故事?
    早在去年初,市場上就有傳聞稱攜程計劃在香港二次上市,並且已經陸續接觸了多家中資及外資投行。到了去年下半年,又有消息稱攜程計劃從納斯達克退市,並就此事與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不過在7月份時,攜程CEO孫潔表示,攜程於 2003 年在美股 IPO,當時正值旅遊業受疫情影響,但疫情過後旅遊業迎來了報復性增長,攜程也成功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