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消息,來自路透社旗下媒體IFR的報導。攜程計劃在今年上半年赴港二次上市,並募資最少10億美元,選擇中金、高盛、摩根大通為其承銷行。
早在去年初,市場上就有傳聞稱攜程計劃在香港二次上市,並且已經陸續接觸了多家中資及外資投行。到了去年下半年,又有消息稱攜程計劃從納斯達克退市,並就此事與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
不過在7月份時,攜程CEO孫潔表示,攜程於 2003 年在美股 IPO,當時正值旅遊業受疫情影響,但疫情過後旅遊業迎來了報復性增長,攜程也成功 IPO。
目前的時間點與攜程當年在美股IPO時非常相似,她認為隨著攜程業務從疫情中的復甦,其它對手與攜程的差距也會拉得更大。「只要對公司、員工、股東、客戶有利的事情,攜程都會考慮。」
登陸港股好時機?
去年以來,由於疫情和整個大環境,美股市場接連出現熔斷,加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中概股的態度,不少內地企業在美股過的並不如人意。
而目前在美股上市的兩百多家內地企業中,符合港交所二次上市條件的有30家左右。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來說,二次上市既可拿到資金支持,又可規避海外資本市場的風險,選擇登陸港股,不僅可以解決融資渠道的問題,還能夠提升在用戶心中的品牌形象。
至於攜程,在觀摩了這麼長時間以後,前面同樣是美股上市的阿里、京東和網易和新東方目前二次赴港上市都已經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大量投資者的認可,在這樣的先例前面,不只是攜程自己,包括攜程員工、股東、客戶都會有這種考慮。
除了已經登陸港股的企業外,目前還有百度、B站、汽車之家等公司也在籌劃赴港二次上市事宜,從進度來看,百度或許將成為目前這一批當中最先登陸港股的企業。
經營狀況受疫情影響大
攜程是今年在疫情中受到負面影響比較大的科技股了,其股價從今年年初的40美元左右,一路跳水,到3、4月份時跌到了20美元左右,不過在國內疫情好轉之後。旅遊業得到恢復,股價目前也升至33美元左右。
不過從攜程去年底披露的2020年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顯示,其第三季度淨營業收入為55億元,同比減少48%,環比增長73%;毛利潤為44億元,同比下滑47%,環比上漲94%。
第三季度攜程的營業收入和毛利潤都呈現出環比上漲的態勢,但同比依然是下降狀態。從攜程2020年第一至第三季度的財報來看,攜程各季度單季淨營業收入均呈現同比下滑的態勢,分別同比減少42%、64%、48%。雖然攜程方面表示,得益於中國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業務正在不斷恢復,國內業務為攜程的總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今年以來,為了提振公司的業績,攜程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已經進行了超過一百場的直播,整個攜程直播矩陣所創造的GMV已經突破了30億元,即便如此,直到目前為止攜程今年的經營情況並未發生質的好轉。
負面影響持續存在
考慮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的疫情可能會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目前攜程預計第四季度的淨收入同比下降約37%至42%,全球疫情的走向對於依賴旅遊業的攜程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住宿預定及交通票務業務是攜程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第三季度佔到了當季收入的80%,但在數據方面,第三季度的住宿預定及交通票務業務的收入相比前年同期仍有接近一半的下滑。
除了疫情導致的市場需求萎靡以外,攜程今年還被曝出存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雖然攜程及時的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澄清,但從網民的反應來看,幾乎已經是默認了攜程的殺熟嫌疑。
此外,攜程還要在如今的環境中與美團、飛豬和去哪兒網競爭,在面對美團如今在住宿預定及交通票務業務方面的強勢,攜程如何鞏固的市場佔有率也是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