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在《凡人歌》裡寫到: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你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是啊,我們都是普通人,從來不是得道高僧,更不是沒煩沒惱的神仙,我們奔波了那麼多年,不過是為了求生存,希望自己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後半生可以「有錢花,隨便花」。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名利而活,這是大部分人的活法。誰要是真的窮到去要飯,就算把人生看透了,也過得苦不堪言。
我們都敬佩「苦行僧」一樣的活法,但我們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得到。太苦了,想起來都害怕,就是前腳踏入了苦行僧的旅程,後腳也會退縮。
人是會變的,尤其是人到中年,日子過得越來越苦,心越來越累,於是乎理解了什麼是「無奈」,學會了認命,該放的放,該忘的忘。匆匆走過半生,終於懂得失去也是得到,得失不過「一念之間」。
你失去的一切,冥冥之中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曾經有幸參加了一次面試活動。一家大型企業招聘中層管理人員,報名的人很多,因為待遇很誘人,工作也相對輕鬆,比起那些在流水線上工作的人,可謂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崗位有限,但人很多,不少人都是來自著名的高校。為了真正找到人才,面試的時候,設計了很多問題,都是 比較刁難的問題。其中一道題是這樣的:「你以後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和企業有關的答案,並且信誓旦旦表示,自己努力工作,創造價值。但是這樣的回答,面試官聽多了,也會膩煩,太模板化了。
就在面試官想要捂住耳朵的時候,有人回答,「我以後要去流浪,捨去曾經的所有,做自由自在的人。」他要去流浪,還放棄曾經得到的,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都是普通人,心中有欲望,都希望得到越多越好,而他卻逆流而行,要放棄,要自由,要活成自己。當然,他被錄用了,因為他是一個「知足的人」,凡事適可而止,不被欲望控制靈魂。
我不知道那個想要去流浪的人,現在有沒有實現願望,但他的心一定是自由的,不被物質的東西迷惑一輩子。放棄了過去的一切,才會得到「未來的自我」,這才是「大舍大得」,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所為。
其實,我們從來不必害怕失去。失去了物質的東西,得到了輕鬆的心靈;失去了舊愛,得到了新歡;失去了父母的愛,得到了堅強的自己;失去了兒女的牽掛,得到了兒女的真正長大成人;失去了記憶,活著就沒有煩惱;失去了手機,就得到了一次認真看世界的機會;失去了一個周末的休息,就得到充實的感悟;失去了陽光早晨,得到了煙雨的朦朧之美……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所有的失去,都是「得到」。
真正智慧的人,無所謂得到,也無所謂失去,得失都隨意。
一個人,一輩子,得意什麼,失意什麼?你就是腰纏萬貫,又有什麼值得得意洋洋?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的最後,都是一堆黃土,你所有擁有的,都將失去,都是別人的。
你地位顯赫,又有什麼好驕傲?農村有句老話,「風水輪流轉」,你終有一天會退位,最後留下位置給別人。有人對你微笑,朝著你豎起大拇指,不是因為你貢獻很大,不是你很優秀,是因為別人喜歡你的位置。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佔著某個位置,應該做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就是賴著某個位置不走,也有徐徐老矣的那一天,連位置都爬不上了。
有錢有勢是每個人心中最大的欲望。其他的東西,都是因此而衍生出來的煩惱。聰明的人,懂得看開,看遠,看淡。得到了,是走運,需要珍惜;失去了,是倒黴,但本意是為了得到另外的東西,需要放下。
隨緣的人,愛情更加幸福;隨心的人,心態總是很好,臉色總是有笑容;隨性的人,也有脾氣,但足夠真誠,懂他的人,會一直不離不棄,會成為摯友。
做一個普通人,想法很簡單,日子很平庸,理想不夠高,願望也不多,都沒有關係。做人最高的境界,從來不是欲望纏身,也不是物質堆砌起來的,從來都是心靈輕鬆自在,簡單就是幸福,自由才是享受。
人啊,上半生過得「有欲望」,也就算了,別計較了,人非完人,總無法做到真正灑脫。下半生,就別計較「恩恩怨怨」了,不必活得那麼累。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既然遲早要捨去,無法完美,不如退而求其次,退一步海闊天空,心態安然,真正所得。
匆匆的時光裡,最好的活法,無非就是得失隨意,愛恨隨緣。每個人都生而平凡,無需妄自菲薄,不抱怨人生,不虧待自己,活到就是賺到。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