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逐漸跟媽媽疏遠,別怪孩子了,都是家長的「因果關係」

2020-08-19 逗兒媽媽

權權媽媽覺得,這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話說得稍微重了些,權權就賭氣不吃飯了,直接回自己小屋了,關門時,還重重地將門甩上,「咣」地一聲,重重地壓在了媽媽心中,心慌慌的。媽媽意識到,真是孩子長大了,翅膀變得硬了,不但不想聽媽媽的話,還有反抗的意思了。

想必多數家長在撫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吧?家長們,尤其是經常陪伴孩子的媽媽們,心裡會很不平衡,自己花費了那麼多心思,用老一點兒的話形容,就是「一把屎一把尿」地將孩子拉扯大,等孩子自己成熟了,就不想聽媽媽的話,還逐漸疏遠媽媽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會越來越濃。有些時候,家長和孩子站立的角度不一樣,對待同樣的問題,看法就會不同。而家長的意識還停留在過去,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不管孩子到了什麼年紀,都應該聽自己的才對,一旦孩子有了反抗的行為,家長心裡就有了落差。

其實,孩子若是和家長不愛說話了,有意疏遠媽媽,有些原因還真的需要從媽媽身上找。說白了就是媽媽的因果關係,自己之前種下的「因」,才有現在這樣的「果」。

一、 孩子跟媽媽疏遠,不愛跟家長說話,都是媽媽自己種下的「因」。

1、媽媽的強勢留不住孩子的心。

「虎媽」式的媽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留在內心中的陰影會多一些,孩子們長大之後,還會對媽媽那種大聲吼叫的場景記憶深刻,這也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留下烙印,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思維,想著自己一旦有機會,就會抓緊時間逃離。

2、媽媽的不管不顧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些媽媽是事業型的,在家的時間就會少一些,而缺少了母愛的孩子,是不會有安全感。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就會到外面找安全感。男孩子可能會喜歡年長一些的女孩子,女孩子可能會從男朋友那裡體驗久違的安慰。媽媽在孩子小時候不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與媽媽間缺乏親情,長大後的孩子也是會遠離媽媽的。

3、媽媽的偏心容易讓孩子失去親情。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了,在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上,一些家長會產生「偏心」的做法。有些媽媽是無心的,偶爾一次,也不會影響啥,怕就怕在媽媽總是照顧小的,或者偏向大的。而被忽略的那一位,就會在內心失去親情的平衡感,以至於產生嚴重的心理落差,有些還可能產生自卑情緒。

心理學家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其實非常微妙,看似一家人很親近,可能因為某些不經意的做法,會給雙方內心留下不可忽略的陰影。這一點,尤其對於比較敏感的孩子更加突出。所以,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長要更加主動一些,和孩子搞好關係,也是可以一生受益的。

二、家長如何跟孩子搞好關係?

1、和孩子做朋友。

有些家長認為,對於孩子而言,家長就應該有權威性,怎麼能和孩子做朋友呢?這樣理解其實較為片面。該家長管教孩子時,家長要不留情面,該說就說,該約束孩子就約束孩子,而與孩子做朋友,就是要家長可以適當低下頭來,彎下腰和孩子說話,從孩子的角度多思考問題,讓孩子建立起對家長的信任,從而跟孩子搞好關係。

2、多陪伴孩子,給孩子以安全感。

陪伴是孩子最不能缺少的,包括爸爸的陪伴也包括媽媽的陪伴。少一方的陪伴就會給孩子心理帶來陰影,最好是一家人經常外出吃飯、逛街,有條件的可以外出旅遊,通過集體活動,增加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感情,讓孩子無時無刻能夠體驗到家長陪伴帶來的安全感,不會在心理上形成失落感。當孩子內心充沛時,才更加有信心邁開步子,向前走。

3、找機會多和孩子聊天。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孩子越大,家長和孩子越不能夠聊到一起,因為共同的話題少了。若是家長有心,是可以找到合適的話題的。當然,家長是要多下些功夫的。家長要了解孩子喜歡啥,有沒有偶像,經常看哪些方面的書……當家長能夠稍微知道一些孩子們想說啥時,就找到話題了,切入進去,再尋找機會將話題擴展或者轉移,就比較容易了。

當家長意識到孩子在疏遠自己,即使孩子已經長大了,還是可以採取措施彌補的。家長若是想避免孩子疏遠自己,可行的方法就是改進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以真心換真心,相信孩子也是能夠體會到家長的一片苦心,而重新回到家長身邊。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是否覺得您的孩子長大後,就不聽自己的話了呢?有沒有感到孩子和自己有疏遠感呢?您是如何解決改進的呢?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孩子長大後為何疏遠媽媽?多半是這兩種經歷造成的,媽媽是主導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媽媽做好預防,切忌出現幾個行為
    兒子覺得媽媽的思想太守舊,太無知了,雖然嘗試了很多次溝通,但是看到媽媽一點轉變的意思都沒有,兒子也就放棄了,開始了無聲的對抗,拒絕跟媽媽溝通,越來越疏遠媽媽了。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在兒時經歷了怎樣的親子關係,就決定了長大後與媽媽的親密程度。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心疼!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麗麗的兒子經常因為想媽媽躲在被窩裡哭,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逐漸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孩子長大後,大家都十分羨慕麗麗有個能幹的兒子,事事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實際上麗麗卻發現兒子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生疏。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文|好孕姐都說母子連心,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小時候,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等到孩子長大後,媽媽更是家的象徵,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有些孩子,卻越長大越跟媽媽疏遠。就比如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幾種經歷,現實很戳心
    當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之後就不親媽媽了,感覺對媽媽很陌生,從而會疏遠媽媽。特別當他們去學校住宿的時候,你多打兩個電話他們都會覺得厭倦,也不愛回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其實這跟孩子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千萬別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 以下幾種媽媽,往往很難跟孩子交心,娃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在小時候,孩子最粘的人就是媽媽,對於他們來說,媽媽就是自己的避風港,所以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掛在媽媽的身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彷佛一夜之間,母子或母女之間越來越疏遠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張女士這樣的例子,孩子小的時候和自己感情很好,越長大距離越疏遠,甚至還想要逃避、遠離,但其實這都是自己埋下的根。
  • 越黏人的孩子,長大後與父母關係越疏遠,家長需正視孩子粘人行為
    在前幾期的留言當中,一位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出生之後自己幾乎要到了崩潰的地步,因為孩子全都是自己照顧,所以很少與其他人接觸,包括孩子的爸爸,也是每天上下班與孩子親近的時間比較少,導致孩子現在非常粘媽媽一個人,一分鐘都不能離開。
  •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都說「血濃於水」,本應該跟媽媽親近的孩子,隨著不斷長大,卻是越來越疏遠、冷漠。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個相似點從小與媽媽分開孩子是需要親情陪伴的。很多媽媽在孩子會走路後就丟給爺爺奶奶,一外出打工就好幾年,一年回來兩三次,弄得孩子都不認識,只生不養,就算長大後把孩子接回身邊,孩子也不會多親近。
  • 缺少這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會漸漸疏遠父母
    坐上動車回家的那一刻,嬸嬸哭了:我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們之間的關係現在都這樣了,那餘生怎麼辦啊,這輩子不就完了嘛。聽完嬸嬸的訴說,我也想起了我的伯母,也是含辛茹苦養大了一個兒子進了重點大學,到了大學後除了打電話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沒有多餘的話跟父母說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原因出在哪呢?
  • 為什麼孩子長大卻和媽媽疏遠了?是這幾種媽媽為自己種下的「因」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把孩子養大而孩子卻漸漸和自己疏遠了,尤其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變化得更加明顯,從小時候喜歡撲在媽媽懷裡、和媽媽說悄悄話,到現在越來越不想和媽媽溝通。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了,但實際上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 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產生了距離感,只因媽媽的自身原因
    很多媽媽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往往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認為孩子越大越有主見,不僅不願意聽家長說話,而且關係也越來越遠。其實,孩子與家人疏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寶媽自身的錯誤,從而造成孩子產生距離感,並不能全都怪孩子的!01孩子長大後,卻跟媽媽沒話說了!
  • 這幾類媽媽會被孩子漸漸疏遠,不怪孩子心狠,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
    (文|歪媽)我們常常歌頌母愛偉大,也說母子連心,從很多古語、文字中我們都能看出來,大家對於母親與孩子之間融洽關係的自信,但所有的母子、母女關係都能從頭到尾、一如既往的親密嗎?孩子長大懂事了,卻也慢慢疏遠媽媽了成成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邊有著一個大他4歲的姐姐,因為成成年紀比較小,生活中父母的重心基本全在他身上,說是全家圍著他轉也不為過
  • 家長跟青春期的孩子關係越來越疏遠,是因為你還沒掌握這6點
    最近各地的中小學都陸陸續續開課了,看新聞說很多學校或班級裡面都會專門設立一個心理輔導員或者心理委員,主要是擔心一些同學們重新返校,心理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焦慮的情緒,擔心自己的成績不知道還能不能跟上,擔心自己能不能重新適應校園的生活,擔心跟小夥伴之間的關係會不會疏遠了。
  • 為何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近,長大卻變疏遠?多半是你年輕時種的因
    父母看著李偉有出息了,要求他帶動全家致富,出資給大姐家開一個小廠,找關係給哥哥謀一份工作,給妹妹介紹一個好的對象,親戚生病了借一筆錢做手術。看透了世態炎涼的他,申請調去了另一座城市,除了逢年過節之外,逐漸與家裡斷了聯繫,面對母親的不孝責罵,他直言這一切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太強勢,親子關係日漸疏遠,日後更難管教
    昨天,俊俊媽媽帶著他來我家裡玩,我負責給大家準備吃的,可是,剛到廚房沒一會,就聽到俊俊媽媽在外面大喊,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點事情都不會做?你看人家樂樂(我家兒子)多聰明啊!什麼都會!聽到俊俊媽媽這樣說,我趕忙過去勸阻,並告訴她,別在孩子面前說這些話,對他們成長不好。其實,之前我也曾勸過她。因為俊俊媽媽是個女強人,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她總是表現得特別強勢,對孩子的要求也過度嚴厲。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而寶寶出生後,由於接觸和餵養,往往對媽媽會更親,寶媽們面對黏人的寶貝,也是暗自欣喜。但隨著孩子長大,反而開始疏遠媽媽了。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傷心,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但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漸漸疏遠了曉琳,曾經的「重媽輕爸」也變成了「重爸輕媽」。兒子和老公反而更親,這讓曉琳忍不住「吃味」。
  • 為啥孩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這4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渾然不知
    今日話題:為何有些孩子長大了反而卻和媽媽疏遠了?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是越是長大越有主意,父母的話基本都聽不進去,而且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看來都是沒用的嘮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的和父母疏遠,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要自省一下。
  • 長大後不疼愛媽媽的孩子,其實在小時候就已經看出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甚至將媽媽視為家的象徵,只要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但是,現如今,有不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孩子青春期逐漸疏遠父母,該怎麼辦?
    清明假期,我們繼續宅在家中與孩子作伴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孩子放學回家就關上房門,不和你說一句話 問孩子在幹什麼,在想什麼,都是不耐煩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