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2020-11-09 州官放火也點燈

都說「血濃於水」,本應該跟媽媽親近的孩子,隨著不斷長大,卻是越來越疏遠、冷漠。

一位朋友每次談起自己的母親,總是滿肚子的委屈:

從小到大,我媽什麼都不管。我姐姐嫁人,她就一句話:「這婚事我不同意,以後後悔了別來找我,也別怨我。」我考大學那年,她也是一句話:「你喜歡什麼就報考什麼,不用問我。」結果現在,姐姐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她最恨的就是媽媽,我一想到她說的那些話,也是喜愛不起來。

每次想起朋友的話,就會想到:本應該與媽媽更貼心、更親密的女兒,為何對母親毫無感情?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個相似點

從小與媽媽分開

孩子是需要親情陪伴的。很多媽媽在孩子會走路後就丟給爺爺奶奶,一外出打工就好幾年,一年回來兩三次,弄得孩子都不認識,只生不養,就算長大後把孩子接回身邊,孩子也不會多親近。

還有些孩子從小經歷「喪母式」的生活,內心是極為缺乏安全感的,雖然整體跟爸媽生活在一起,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得不到關注和關心,陪伴更是成了孩子心中的刺,長時間下去,他們只會越來越遠。

對孩子惡劣

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兒寶」,媽媽是孩子溫柔的港灣。

但是有些孩子心裡,媽媽是沒有色彩、黯淡無光的,甚至對他們來說是黑暗的。比如那些平時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打罵的母親,或者是一天嘮叨個不停讓人嫌棄的母親。

還有些媽媽愛貪小便宜,稍有不順就當街謾罵,使得周圍鄰居都對其厭惡。而這些行為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刺眼。

優秀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個高情商的媽媽:

平等溝通

只有讓孩子感覺大家都是平等的,他們才會打開心門,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小秘密和想法。

平等的前提就是尊重,父母的尊重能大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長時間平等的溝通,這種像是朋友相處的感覺,會很有效的增進雙方的感情。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要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媽媽會站在身邊鼓勵並引導;在他們被小夥伴欺負時,媽媽會站在身邊安慰和陪伴;在自己取得優異成績時,媽媽會驕傲的對孩子說:「寶貝,你真棒」;在自己成績不理想時,媽媽會說:「寶貝,你已經做的很好了,最起碼知道自己長處在哪裡,不足在哪裡,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另外,就是不在人前教育孩子,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作為媽媽要試著呵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然,覺得沒面子的孩子,會丟失對媽媽的安全和信任,使得關係越來越遠。

以身作則

除了言語教導外,情商高的媽媽還會以身作則,她們會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讓孩子從內心去信服、接受,並逐漸成為優秀的人。

(總結: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先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給孩子做好人生的榜樣。)

相關焦點

  •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甚至將媽媽視為家的象徵,只要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但是,現如今,有不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同點1、從小與媽媽分開雖說血濃於水,但親情主要還是陪伴積攢的,有些孩子在被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之後,就被迫與媽媽分開,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見到父母,但只生不養,讓他們淪為最熟悉的陌生人,自然長大之後,關係越來越淡漠。
  • 長大後不疼愛媽媽的孩子,其實在小時候就已經看出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甚至將媽媽視為家的象徵,只要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但是,現如今,有不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為何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近,長大卻變疏遠?多半是你年輕時種的因
    孩子長大後和父母離心,多半是年輕時種的因。但是,母親的冷漠自私已經在他心裡刻下了烙印,並不願意與家人有過多的接觸,靠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並順利進入了一家國企,工作一年後將錢雙倍的還給了父母。媽媽犯了這幾個錯,孩子長大後多半要離心1、強勢人們都說,媽媽是孩子夢中的溫柔鄉,但是強勢的媽媽,對孩子的童年來說簡直是陰影
  • 被孩子刻意疏遠的媽媽,年輕時多半有這些特徵,埋下的禍根結果了
    都說母子間的感情是最親密的,這種從媽媽孕期開始時就結下的緣分自然也是無法替代的。不過,這也並不妨礙有些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不斷地透支了孩子兒時的那份親密。孩子長大了,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他們不再黏人,而且還無時不刻地想著從媽媽身邊逃離。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幾種經歷,現實很戳心
    當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之後就不親媽媽了,感覺對媽媽很陌生,從而會疏遠媽媽。特別當他們去學校住宿的時候,你多打兩個電話他們都會覺得厭倦,也不愛回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其實這跟孩子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千萬別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 孩子長大後為何疏遠媽媽?多半是這兩種經歷造成的,媽媽是主導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小時候和媽媽不親的孩子,多半是小時候,父母給孩子「埋下」禍根
    這是因為孩子是在母親子宮中孕育長大,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和她汲取同樣的養分,分享母親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孩子未出生時,他就與自己的母親建立起了深刻的聯繫。而這種情感的加深是在孩子三歲以前的餵奶階段。對於剛出生的小孩,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依靠自己的觸覺、嗅覺和味覺。
  • 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媽媽做好預防,切忌出現幾個行為
    兒子覺得媽媽的思想太守舊,太無知了,雖然嘗試了很多次溝通,但是看到媽媽一點轉變的意思都沒有,兒子也就放棄了,開始了無聲的對抗,拒絕跟媽媽溝通,越來越疏遠媽媽了。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在兒時經歷了怎樣的親子關係,就決定了長大後與媽媽的親密程度。
  • 為啥孩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這4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渾然不知
    今日話題:為何有些孩子長大了反而卻和媽媽疏遠了?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是越是長大越有主意,父母的話基本都聽不進去,而且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看來都是沒用的嘮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的和父母疏遠,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要自省一下。
  • 孩子長大後逐漸跟媽媽疏遠,別怪孩子了,都是家長的「因果關係」
    權權媽媽覺得,這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話說得稍微重了些,權權就賭氣不吃飯了,直接回自己小屋了,關門時,還重重地將門甩上,「咣」地一聲,重重地壓在了媽媽心中,心慌慌的。媽媽意識到,真是孩子長大了,翅膀變得硬了,不但不想聽媽媽的話,還有反抗的意思了。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孩子長大後,大家都十分羨慕麗麗有個能幹的兒子,事事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實際上麗麗卻發現兒子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生疏。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不少人都認為孩子就是要這樣嚴格教育將來才能更有出息,但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或是更加叛逆,將來也就會跟媽媽特別疏遠,不願訴說自己的心事。
  • 長大後討厭媽媽的小孩,一般都是因為這幾件事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對一個孩子而言,最安全的人應該是自己的媽媽。而特別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更是覺得有媽在的地方才有家。但是世界上總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導致了很多孩子和自己的母親非常生疏。為什麼有的孩子和母親緊密的恨不能24小時粘在一起?而有的孩子見了自己的母親,卻生疏得如同陌生人?其實作為母親是非常考驗能力的一件事,做母親可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心疼!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吃飯時有「3種舉動」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本事,希望你家娃沒有
    母子倆用3碗面,老闆:這娃毀了在一家麵店,有一對母子走了進來。母子坐下後,媽媽點了兩碗牛肉麵,而這位媽媽去取面的時候,將所有的牛肉都夾到同一個碗中,之後把這份"加倍"牛肉的那一碗麵條端到了兒子面前,自己則是吃著那個只有幾根青菜的麵條。
  • 以下幾種媽媽,往往很難跟孩子交心,娃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有矛盾時常常說不到三句話「小火苗」就要燃起來,即使平時沒有衝突,女兒也不會和張女士進行過多交流,每日僅限於必要的對話,比如「晚上吃什麼?」「這樣不好」「你聽我說」......就像一個機器似的,聲音一直環繞在耳邊,所以雯雯不願意和母親說話、交流。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張女士這樣的例子,孩子小的時候和自己感情很好,越長大距離越疏遠,甚至還想要逃避、遠離,但其實這都是自己埋下的根。
  • 為什麼孩子長大卻和媽媽疏遠了?是這幾種媽媽為自己種下的「因」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把孩子養大而孩子卻漸漸和自己疏遠了,尤其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變化得更加明顯,從小時候喜歡撲在媽媽懷裡、和媽媽說悄悄話,到現在越來越不想和媽媽溝通。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了,但實際上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而寶寶出生後,由於接觸和餵養,往往對媽媽會更親,寶媽們面對黏人的寶貝,也是暗自欣喜。但隨著孩子長大,反而開始疏遠媽媽了。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傷心,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但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漸漸疏遠了曉琳,曾經的「重媽輕爸」也變成了「重爸輕媽」。兒子和老公反而更親,這讓曉琳忍不住「吃味」。
  • 缺少這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會漸漸疏遠父母
    聽完嬸嬸的訴說,我也想起了我的伯母,也是含辛茹苦養大了一個兒子進了重點大學,到了大學後除了打電話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沒有多餘的話跟父母說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原因出在哪呢?以上兩個例子的共同點,父母長期都是嚴格要求孩子用工讀書,難道就是因為這樣才造成了孩子在長大後跟父母疏遠嗎?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也許有著這2種經歷,惹人憐惜
    母親和孩子有著天然的情感紐帶,每一對母子都擁有世界上最親近的關係,但原本應該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往往會在孩子成人後發生變化,這都是親子關係在孩子幼年時沒有被好好地維護而導致的結果。隨著兒子漸漸長大,張女士發現兒子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低調內斂,也不喜歡和自己溝通了,兒子上大學後基本上就不怎麼和張女士聯繫了,張女士主動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總是被兒子一番敷衍後就掛斷了電話,她感覺母子二人日漸疏遠了。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文|好孕姐都說母子連心,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小時候,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等到孩子長大後,媽媽更是家的象徵,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有些孩子,卻越長大越跟媽媽疏遠。就比如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