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2020-12-22 大聖媽媽歸來

都知道從小的生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影響,例如一個孩子從小在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那麼他將來的性格以及行為方式都會相對比較正能量。

但如果從小生長在缺乏溫暖的環境中,會導致他們的身心都收到很大傷害,他們平時的行為方式也會比較負面。

朋友麗麗因為平時工作繁忙,經常要出差,因此她一直將兒子交給老人照顧或是讓孩子獨自在家。孩子小時候最依賴的就是媽媽,在最想念媽媽的時候,卻總是得不到溫暖。

麗麗的兒子經常因為想媽媽躲在被窩裡哭,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逐漸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孩子長大後,大家都十分羨慕麗麗有個能幹的兒子,事事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實際上麗麗卻發現兒子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生疏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1、母親過於嚴厲

很多媽媽平時對孩子特別嚴厲,不僅寶貝犯錯了要斥責,對於孩子平時的一舉一動也十分嚴格,不許他們出現任何自己認為不正確的行為。

不少人都認為孩子就是要這樣嚴格教育將來才能更有出息,但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或是更加叛逆,將來也就會跟媽媽特別疏遠不願訴說自己的心事

2、經常和媽媽分開

很多家長因為平時要忙於工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包括很多家長長期需要出差,這就導致孩子有很少時間能夠見到媽媽

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於媽媽。如果長期和家長分開,很少能有機會感受到來自於媽媽的母愛,孩子會逐漸於習慣沒有家長在身邊的生活,將來也就會慢慢和母親特別疏遠

那麼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1、給孩子尊重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年齡還小,需要自己監督他們的一舉一動,生怕他們做了錯誤的決定。於是很多父母在平時做事時,從沒有詢問孩子的習慣,直接幫他們做了決定。但這樣的做法。

會讓孩子感到家長對自己不尊重,從而變得叛逆,有任何想法也不願和父母說。久而久之雙方的矛盾就會越來越大。因此雖然教育是必要的,但家長也要懂得理解孩子,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2、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不少父母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對他們的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加以幹涉,甚至還會直接完全全都自己一手包辦。

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更加輕鬆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導致他們將來對父母產生依賴性,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事情。因此家長在平時可以試著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事情,父母只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加以建議

3、多與孩子溝通

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時,很喜歡擺著家長的架子,任何事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或是孩子犯了錯,第一時間就是一頓責罵,從不去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這樣的行為不止會讓孩子感到家長不理解自己,長期的責罰還會容易導致寶貝的性格出現自卑或是更加叛逆。因此家長平時也要經常和孩子多溝通談心,拉近親子關係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這裡我推薦了一本書給家長們,裡面詳細地分析怎麼和孩子溝通。這麼久以來,我和女兒的溝通都很好。這本書給我了很大幫助。

這本書也是我的收藏品之一,誠心推薦,家長一定要把話說到孩子心坎裡。

想真的和孩子溝通的家長,點擊下面的連結!

很多媽媽只重視孩子生活態度,在他們犯錯以後的第一反應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先斥責一頓。但其實要想孩子充滿正能量的長大,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在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更加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責怪。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地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這4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渾然不知
    今日話題:為何有些孩子長大了反而卻和媽媽疏遠了?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是越是長大越有主意,父母的話基本都聽不進去,而且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看來都是沒用的嘮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的和父母疏遠,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要自省一下。
  • 為什麼孩子長大卻和媽媽疏遠了?是這幾種媽媽為自己種下的「因」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把孩子養大而孩子卻漸漸和自己疏遠了,尤其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變化得更加明顯,從小時候喜歡撲在媽媽懷裡、和媽媽說悄悄話,到現在越來越不想和媽媽溝通。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了,但實際上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心疼!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幾種經歷,現實很戳心
    當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之後就不親媽媽了,感覺對媽媽很陌生,從而會疏遠媽媽。特別當他們去學校住宿的時候,你多打兩個電話他們都會覺得厭倦,也不愛回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其實這跟孩子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千萬別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也許有著這2種經歷,惹人憐惜
    母親和孩子有著天然的情感紐帶,每一對母子都擁有世界上最親近的關係,但原本應該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往往會在孩子成人後發生變化,這都是親子關係在孩子幼年時沒有被好好地維護而導致的結果。隨著兒子漸漸長大,張女士發現兒子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低調內斂,也不喜歡和自己溝通了,兒子上大學後基本上就不怎麼和張女士聯繫了,張女士主動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總是被兒子一番敷衍後就掛斷了電話,她感覺母子二人日漸疏遠了。
  • 孩子長大後為什麼和媽媽越來越不親?這4種媽媽要自我反省一下
    身邊有的孩子,小時候總是離不開媽媽,即使有時媽媽態度不好,孩子也還是最愛媽媽,非常親暱,但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的距離越來越遠,有了隔閡,再也不親了,一般這個時候,媽媽喜歡說一句話「越長大越不聽話,翅膀硬了」!
  • 孩子長大後逐漸跟媽媽疏遠,別怪孩子了,都是家長的「因果關係」
    權權媽媽覺得,這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話說得稍微重了些,權權就賭氣不吃飯了,直接回自己小屋了,關門時,還重重地將門甩上,「咣」地一聲,重重地壓在了媽媽心中,心慌慌的。媽媽意識到,真是孩子長大了,翅膀變得硬了,不但不想聽媽媽的話,還有反抗的意思了。
  • 為何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近,長大卻變疏遠?多半是你年輕時種的因
    孩子長大後和父母離心,多半是年輕時種的因。這類媽媽總喜歡以愛之名來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各種幹涉,小時候幹涉孩子的喜好、交友,長大後幹涉他們的工作、婚姻,只要孩子表現出一絲的不情願,就會說一不二的要求他們按自己的標準做。
  • 孩子長大後為何疏遠媽媽?多半是這兩種經歷造成的,媽媽是主導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媽媽做好預防,切忌出現幾個行為
    兒子覺得媽媽的思想太守舊,太無知了,雖然嘗試了很多次溝通,但是看到媽媽一點轉變的意思都沒有,兒子也就放棄了,開始了無聲的對抗,拒絕跟媽媽溝通,越來越疏遠媽媽了。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孩子最需要理解,鼓勵和支持的時候,媽媽並沒有及時地響應孩子的需求,所以才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隔閡。那麼想要孩子長大後不疏遠自己,媽媽需要做好哪幾方面?
  •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平時逛超市,無論是玩具還是零食都是亮亮先選,姐姐就只能和亮亮共享。在小的時候,亮亮還不太懂事,覺得父母的行為是愛自己,因此,和媽媽的關係特別親,簡直就是男版小棉襖。但是,隨著亮亮年紀不斷的增長,他才知道父母這是重男輕女,並對這樣的做法有些反感,於是也經常為姐姐說話,為姐姐爭取權益。
  •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了和媽媽越生疏?媽媽們,自身種的因看看有你嗎
    今日談:為什麼一些孩子長大以後反倒卻和媽媽生疏了?但孩子父親感覺孩子長大以後有自身的念頭,尤其是女生也是有自尊,不可以當教師面就那麼指責。之後媽媽也思考了自身,感覺不太穩妥,因此第二天積極地和孩子道了歉。可是從這一刻起,孩子還是不太愛和媽媽說話了,覺得生疏了許多。
  • 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產生了距離感,只因媽媽的自身原因
    很多媽媽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往往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認為孩子越大越有主見,不僅不願意聽家長說話,而且關係也越來越遠。其實,孩子與家人疏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寶媽自身的錯誤,從而造成孩子產生距離感,並不能全都怪孩子的!01孩子長大後,卻跟媽媽沒話說了!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而寶寶出生後,由於接觸和餵養,往往對媽媽會更親,寶媽們面對黏人的寶貝,也是暗自欣喜。但隨著孩子長大,反而開始疏遠媽媽了。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傷心,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但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漸漸疏遠了曉琳,曾經的「重媽輕爸」也變成了「重爸輕媽」。兒子和老公反而更親,這讓曉琳忍不住「吃味」。
  • 這幾類媽媽會被孩子漸漸疏遠,不怪孩子心狠,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
    小時候成成不懂事的時候,覺得父母做的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姐姐也應該讓著自己,如果有一刻不順著自己心意來,就絕對不行了。而隨著他不斷成長,進入學校以後,他逐漸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家人的付出不是理所應當的,尤其是自己的姐姐,更是應該和自己享受相同的待遇,而不是因為父母處處忍讓著他。於是他開始因為姐姐慢慢向父母抗爭,希望他們能公平的對待姐姐。
  • 長大後不疼愛媽媽的孩子,其實在小時候就已經看出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小孩,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甚至將媽媽視為家的象徵,只要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但是,現如今,有不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媽媽的4種做法,會讓親子關係疏遠,有些「為你好」孩子承受不起
    親情是天生的血緣關係,也在於後天的相互磨合,因此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會一直不變。可能越來越好,或許長大後疏遠了。長大後去外省的女兒史女士只有一個女兒,多年來,她和丈夫一起工作努力經營這個家。史女士付出的更多,她不僅上班還要負責女兒的教育。
  • 媽媽的4種做法,會讓親子關係疏遠,有些「為你好」孩子承受不起
    從嬰兒到幼年,再到青春期直至成年,幾乎是媽媽對孩子的照顧最多。親情是天生的血緣關係,也在於後天的相互磨合,因此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會一直不變。可能越來越好,或許長大後疏遠了。原來文靜感覺媽媽從小對她特別嚴格,而且什麼事情都是安排好的,不管自己喜不喜歡都要聽話。
  •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都說「血濃於水」,本應該跟媽媽親近的孩子,隨著不斷長大,卻是越來越疏遠、冷漠。我姐姐嫁人,她就一句話:「這婚事我不同意,以後後悔了別來找我,也別怨我。」我考大學那年,她也是一句話:「你喜歡什麼就報考什麼,不用問我。」結果現在,姐姐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她最恨的就是媽媽,我一想到她說的那些話,也是喜愛不起來。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這幾種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有些孩子,從小就被迫與媽媽分開,等他們長大後也會跟媽媽親近不起來。就像現在很多寶媽外出打工,把一兩歲,甚至幾個月大的孩子交給老人帶,平時不怎麼回來看孩子,也不關心孩子。這種只生不養的媽媽,對孩子缺乏陪伴,孩子長大後自然會越來越疏遠媽媽。②被媽媽打罵到大的孩子媽媽本應該是孩子內心最溫柔的港灣,但是有些媽媽卻是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