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畢業離開韓國的時候,有兩樣事物最讓我不舍。其一,是遍布在大街小巷各具特色的咖啡小館;再者便是四通八達便利快捷的地鐵網。無論目的地隱藏在哪條街巷的深處,只要跳上地鐵,它便會帶你去往最正確的方向。一座原本陌生的大都市,卻因為這些交錯的軌道變得清晰且安心起來。那些映照在地鐵車窗上的街燈,那些在地鐵站裡賞過的風雨,那些在清晨抱著書本衝進閘門的慌亂腳步,都已沉澱為獨特的風景,烙印在記憶裡,懷念著一段屬於首爾的浪漫時光。
穿梭在都市間的溫柔
念研究生的時候,宿舍遠離喧囂的市中心,門口的地鐵站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喜歡站口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裡種類繁多的便當,鮮美的魚豆腐湯和溫暖的燈光是每個晚歸的冬日最貼心的慰藉;喜歡檢票口常年放置的便籤紙及回收再利用鉛筆,這些和可攜式地鐵交通圖一起免費隨意索取的便民服務,悄聲傳遞著濃濃的人情味。
在首爾目前已開通的9條線路中,棕色的6號線是唯一一條循環線路。窮學生們怎麼捨得給宿舍添置空調,於是6號線便成為我夏日的避暑勝地和寒冬中溫暖的圖書室。韓國地鐵車廂較北京的寬敞,座椅採用冬暖夏涼的體感調節,很多線路還設有女性專用車廂,方便女性乘客出行。我曾好奇為何每節車廂靠兩頭的位置總有一組座位空著,即使別的座位都已經坐滿,也很少有人佔用;韓國朋友告訴我,那裡是優先席位,晚間十點前,即使沒有老人或特殊乘客,年輕人們也要避讓。首爾的地鐵裡承載的除了一如其他大城市的繁忙之外,更有韓國人性情裡淡淡的溫柔,我這樣想。
存於地下的歷史和文化
3號線景福宮站通往景福宮正門方向的地下通道裡陳列著眾多與歷史相關的物品與介紹。牆壁和天頂以和景福宮磚牆相同的石料鋪制,甬道中陳列著多件按原物大小仿製的文物。在步入甬道前的站內廣場處,矗立著一道上書「長生門」字樣的青石牌坊,與景福宮慈慶殿院內的十長生煙囪相呼應。
從踏出地鐵車廂開始,通向歷史的大門就已經開啟了,千年前的歷史在千年後已成為人們生活出行一部分的地鐵站裡延續得如此莊重而自然。沿著跨幅寬闊的青石臺階上行,我總忍不住輕輕觸碰身旁花崗巖牆壁上的斑駁;忘記了這不過是地鐵站的一個出口,卻仿佛已置身歷史文化的香閣。踏上通道的盡頭,眼前是藍天白雲的背景下景福宮興禮門莊嚴的青瓦和換崗儀式隊伍青紗罩衫的衣袂飄飄。身後有風從地下吹來,我已忘了自己來時的方向。
精心的設計,不言而喻的美好
喜歡旅途,喜歡車窗外不停變幻的雲,喜歡坐上地鐵在江南江北穿梭。首爾冬日午後的陽光很慵懶,地鐵車窗上的玻璃似乎都染上了溫暖的淡金色。朋友總喜歡在有暖陽的日子拉我一起,捧一杯香醇的現磨咖啡,隨著時而高空時而地下的鐵軌穿過整座首爾。這樣的時光自是享受,但我卻更愛雨天的玉水。
玉水站是首爾地鐵3號線自北向南跨越漢江前的最後一站,也是與1號線的換乘站;在上層可眺望幾近腳下的漢江波濤淋漓,而下層的開放式天頂更是讓我愛上在這裡停留的時間。玉水站下層的站臺相較其他車站寬敞很多,半透明的天頂呈拱形籠罩,讓光線在開闊的空間裡更顯柔和。天頂向兩側打開,露天的部分剛好與鐵軌同寬,像一朵半開的花蕾,留給車站恰好的自然光線。整條軌道全部鋪灑著天然鵝卵石,讓人忘記了這裡是國際大都市中心鋼筋水泥中的一部分,似乎整天的疲憊都會隨著延伸而去的鐵軌漸行漸遠了。
下雨的午後我總會坐在木製的長椅上看細密的雨絲從天頂中間飄下,落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上,一次次親吻著或深或淺的光澤。雨水急促的時候,雨滴會在鐵軌上敲奏出高高低低的音節,不成曲調的旋律包裹著深秋微涼的空氣在候車的人群中此起彼伏。站內便當屋的窗口飄出魚豆腐湯的鮮香,有穿著深藍色毛呢裙校服的中學女生,正和同窗分享一份紅彤彤的炒年糕,有辣醬掛在淺笑的嘴角。不過是陌生人擦肩而過的車站,卻上演著如此不言而喻的美好。
要遊歷一個城市,感受當地人日常的生活方式,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乘坐地鐵。在日本東京這個現代化程度高、生活節奏快的大都市,地下遍布的各條地鐵線路和大大小小的地鐵站形成了一張紛繁交織又便捷迅速的交通網,為來往旅客提供著體貼周到的服務,也體現著日本人獨特的社會行為準則。
到東京遊玩的那幾天,我出遊的每一天都與地鐵為伴。在日本,JR電車和私營鐵路同地鐵一樣都屬於城市軌道交通,乘坐起來沒有太大差別。雖然此前在其他城市我也和同學們坐地鐵出遊過,但第一次到達東京地鐵站,看到那裡縱橫交錯的各條線路和車站的宏大規模時,在感到震撼的同時我也開始不安和迷茫。偌大的東京站有七八層之深,每層是不同地鐵線路的候車月臺,當然還相應地開設著商場、超市、飯館、專賣店、小賣部等各種設施,販賣食品、飲料、香菸等的自動售貨機更是隨處可見。
日本的地鐵站沒有售票人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自動售票機,上方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線路圖和價錢表,只要按照標識計算出自己出發和到達站之間的價錢,在自動售票機上投幣買票就可以了。隨手拿一份免費發放的時刻表檢票進站,上面詳細地寫著這條線路上所有列車沿途到站的具體時間。日本的列車是完全按照這個時刻表行駛的,一分不差,非常準時。不過在同一站進站的列車是分快慢車的,也會有其他線路的車在此停靠,因此需要仔細分辨。坐上列車,車內的空間和設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倒是為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而設的高低不等的懸掛拉手很引人注目。坐在舒服的加熱座椅上搖搖晃晃,任思緒在隧道裡馳騁,不覺間已開出了大半的路程。
感受到了東京地鐵的便利後,在朋友休息的日子我們購買了經濟又方便的「一日乘車券」來了一次地鐵親密之旅。要說起地鐵之旅,就不能不提提那些有名的地鐵站。東京的地鐵有80多年的歷史,擁有著亞洲最早的地鐵線———銀座線,而最古老的地鐵站就是銀座線上的淺草站。由於歷史久遠,淺草站已幾經修繕,但仍保留著歷史的印記,去淺草寺的時候能很明顯地感覺到那低矮的天井仿佛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而每天乘載著流動人口364萬人的新宿站,是全球旅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在此站周邊形成了著名的新宿商業圈,它也可以算作日本地鐵站的標誌了。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澀谷地鐵站出口那尊翹首以盼主人的「忠犬八公」塑像了。忠犬八公的主人因病突然辭世,而八公仍每天到澀谷站去迎候主人回家的真實故事,早已成為日本人家喻戶曉的傳奇。「忠犬八公」這種忠貞不渝的精神,使得澀谷地鐵站的這個出口成為了人們相約見面的地點,代表著對承諾的信守。
東京的地鐵站一般都有很多出口,並且幾乎連接著各大百貨商場、寫字樓和飯店等,無論天氣多麼惡劣你都可以在其中逛個盡興。光是地鐵裡的商業街就足夠花去一天的時間。沉迷在琳琅滿目的商品裡,只有在地鐵轟轟駛過的瞬間我才意識到這裡是地鐵站!逛到筋疲力盡時已快到末班地鐵的時間,早就聽說在上班高峰時車上人多到需要被站員推進車廂,沒想到末班地鐵竟也如此擁擠。這可能跟日本的上班族在下班後有和同事們一起去喝酒消遣以增進感情的習慣有關吧。此時的「女性車廂」已過了專用的時間,所有的人都可以乘坐。我被擠在車門旁的一個角落裡,環顧四周,發現如此擁擠的列車裡竟然異常安靜,看手機的人,看書讀報的人,睡覺的人,每個人都輕輕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好像唯恐影響到別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理念還體現在沒有人在地鐵裡接打電話,在特殊座位附近會關閉手機等等,也許這些日本人特有的人文理念不親自坐一次地鐵是無法體會的吧。
東京的地鐵也許和許多國家一樣擁有著現代化的設施,但它更多地展示出了日本人的細心和自律,演繹著日本特有的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