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劉立教授:英國大學「卓越科研評價」的標準與啟示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據12月2日《科技日報》的公開報導,國家自然科學獎提名書將取消填寫論文期刊「影響因子」和「SCI他引次數」的硬性規定。筆者由此想到英國新近修訂的針對大學的 「卓越科研評價框架」(REF)的評價標準,概要地說,就是看原創性,不看影響引子,慎看他引數。下面簡要做介紹。

  一、什麼是原創性?

  從科學家轉型為科學社會學家的齊曼提出,所謂原創性就是給人類的知識寶庫添新磚加新瓦,比如提出一個新的科學問題,探索出新的研究方法,獲得新的數據,提出新的理論,提出新的解釋;或者是這些新東西的組合。

  英國針對大學的 「卓越科研評價框架」(REF),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界定。這裡的原創性指的是,某個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對某個科研領域的理解和知識作出了創新性和重要性貢獻。具體說來,一個具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指的是:作出了新的實證發現,或發現了新的材料,以及對這些新發現或新材料作出了新的解釋;解決了新問題或複雜難題;開發出創新性的研究方法、方法論和分析儀器設備;拓展出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研究視野;提出了新的論證或/和新的表述、新的解釋或/和新的洞見;獲得或採集到新的數據;或/和對社會政策和實踐提出了新的理論、新的分析或新的表述。

  英國對大學科研成果的評價,除了堅持原創性標準之外,還提出要兼顧對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嚴謹性」進行評價。所謂「重要性」(significance),指的是某項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對人類知識、學術思想或對社會政策或實踐產生了影響,或者對它們具有多大的影響潛力。更廣泛地說,就是要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所謂「嚴謹性」(rigour),指的是某項科研成果是否充分體現了學術嚴謹性、體現了學術誠信科研倫理,使用的概念、分析方法、數據資料、理論和方法論是否確鑿可信。比如,NgAgo基因編輯技術, 對人類胚胎的編輯等所謂科研成果,違背了科研誠信和倫理,因而不符合「嚴謹性」評價標準。

  二、原創性是分層次的:如何評價?

  1.評價方式與標準

  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評價,英國「卓越科研評價框架」(REF)運用「專家同行評議」和「分類評價」的方式進行。這裡指的是劃分為四大類學科進行科研評價,分別是:第一類的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第二類的醫學、健康和生命科學;第三類的社會科學;第四類的人文與藝術。「卓越科研評價框架」(REF)對科研成果原創性(含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嚴謹性)的評價,劃分為四星、三星、二星、一星等四個層次;如果科研成果質量未達到一星標準,則打入「忽略不計」行列。

  下面以第一類學科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對科研成果原創性(含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嚴謹性)層次的評價標準為例,對這一評價方式進行介紹。

  專家評議組要根據證據事實以及其他規定的通用標準,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含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嚴謹性)進行評議,如果某項科研成果具有或潛在具有對應層次的某些特徵,則被評價為相應星級別。「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類成果原創性(含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嚴謹性)評價標準如下表所示。

  表 成果原創性評價的四個層次標準

所屬層次 評價標準
四星級 •開闢了新的科研議程(agenda-setting),導致其他科學家跟隨跟蹤或跟風。
•引領(leading)世界科研,走在國際前沿。
•對提出新思維、新技藝、新結果具有很強的新穎性(novelty)。
•對科研主題和議程具有重大的影響。
•提出了新的範式(paradigm)或嶄新的概念
•對社會政策或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用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星級 •在國際層面,對某科研領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對某領域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並將產生持續的影響。
•對社會政策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對用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星級 •產生了有用的知識,對某領域有一定的影響。
•作出了漸進性的貢獻,比如對已有的理論和範式添磚加瓦。
•對社會政策或實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對用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星級 •科研成果有用,但對本領域影響較小。
•對社會政策或實踐影響較小。
•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的影響較小。
•對用戶的影響較小。
忽略不計 如果科研成果的質量等,遠遠低於一~四星標準,則打入「忽略不計」行列。

  2.評價要求

  (1)不看影響因子評價

  REF《評價標準》規定:任何評估小組(四大類學科主評估組下,劃分為34個小學科評估小組)對科研成果進行評估,不得考慮發表該成果的期刊的影響因子,不得考慮期刊的檔次和級別。

  (2)慎看引用數

  若干小學科評估小組明確表示:科研成果評價中,徹底不看引用數,比如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大類中的「數學」評估小組,「工程」評估小組;社會科學大類中除「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評估小組之外,所有其他小組均不看引用數。「藝術與人文」大類,一律不看引用數。若干小學科評估小組表示,會部分看引用數,比如醫學大類的所有分學科評估小組均看引用數。

  四大類學科主評估組對那些在科研評價中參考引用數的評估小組,作出了下述規定:

  ①引用數僅僅作為評估科研成果的學術意義(academic significance;或學術重要性,學術價值)[而非原創性]的一個指標。引用數只是提示同行評議判斷成果質量的一個元素,不得用作評估的主要指標和工具。

  ②如果某項科研成果沒有提供引用數,並不意味著該成果缺乏學術意義。

  ③評估小組應當認識到,引用數只是有些時候而並不總是一個可靠的指標(reliable)。引用數並不是一個總可以查到的數據,並且引用數因學科或評估單元不同而不同,不能搞「一刀切」。同時,評估小組應當認識到,引用數對某些類型的成果(如應用性科研成果)是一個不可靠的指標;而且引用數對不是用英語寫作的科研成果以及新近發表的成果,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公平)。

  ④評估小組如果看引用數,只能看REF評估組提供的數據,任何其他機構和個人提供的數據都是無效的。任何評估小組不得看期刊影響因子或期刊級別分區。

  ⑤任何看引用數的評估小組,必須遵循REF的總規定。任何評估小組必須把同行專家評議作為科研成果評價的主要手段,以此作為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以及重要性和嚴謹性進行全面的評估。

  三、新時代科研評價:分層次分階段淡化影響引子評價,強化原創性評價

  對我國自然科學獎這個國內「最高」層次的科研評價評選,不看影響因子,主要依靠國內外專家進行高公正性高負責任高質量的同行評議,是完全正確的。那麼,其他層次的科研評價比如大學或科研院所對評職稱、評「帽子」的科研評價,是否也應取消影響因子和他引次數這些量化評價指標呢?個人認為,不可一刀切,應該分層次分階段淡化影響引子和他引次數評價,強化以同行評議為基礎的原創性評價。

  比如,對已經進入世界一流的大學或科研院所的正教授或長聘教授這個高層次的科研評價,應該堅持「唯原創性」標準。也就是說,對世界一流大學的正教授科研成果的評價,不管其論文發表的期刊是否是《自然》、《科學》、《細胞》,不管期刊是否是SCI/SSCI,不管影響因子高低,不管是用英文還是用中文發表,主要看論文本身的原創性高低。另外,科研評價,必須高度重視「首發權」。在科學研究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我國科學家應充分利用國內中英文期刊獲取科研成果的「首發權」和「優先權」。

  作者簡介:

  劉立,北京大學博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出版有《基礎研究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科技政策學研究》。

相關焦點

  • 英國「科研卓越框架」同行評議制度的改革及啟示
    、博士);石雪怡(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生)英國高校科研評價體系在1986年建立,迄今為止共進行了7次全國性的大規模高校科研評價。英國「科研卓越框架」(REF)指的是在由英國高等教育基金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HEFC)對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科研評價的框架體系,目前僅在2014年實行過一輪(即REF2014),下一次將在
  • 科研評價要突出「唯原創性」標準
    新時代科研評價當立「唯原創性」為標準。什麼是「原創性」?如何評價「原創性」?英國針對大學的「卓越科研評價框架」關於科研成果原創性評價標準,具有參考、借鑑意義。科學社會學家默頓提出,原創性是科學的最高價值。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將原創性視為最高價值。他將原創性納入科學的五種精神氣質之中,即公有主義、普遍主義、無偏私性、原創性和懷疑主義。
  • 近年來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特點、趨勢及啟示
    英國現有大學絕大部分屬於公立法人,國家給予經費資助,但政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舉辦者,政府控制英國學生和歐盟學生的學費標準,但放開對其他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總的來說,英國高校具有很大的辦學自主權和自治權。其三,獨特的政府治理模式。
  • 清華大學博士出國訪學歸來:英國和中國在大學管理、科研有何不同?
    作者李鵬輝訪學期間與兩位導師課題討論照片在英國利茲大學為期6個月的訪問結束了,回想這次訪問學習,讓我受益良多。英國政府較注重社會科學的發展,政府在社會科學方面投入的科研經費較多,使英國的社會科學發展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 科研評價指標功與過-新聞專題-科學網
    武夷山:《英國最新報告——指標在科研評價與管理中的作用》     2015年7月,英國的一個專家小組發表了「指標大潮:指標在科研評價與管理中的作用之獨立審議報告」。專家組組長為蘇塞克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所的James Wilsdon教授,成員包括科學計量學、科研資助、科研政策、學術出版、大學管理等領域的專家,以英國專家為主,也包括個別國外專家。
  •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向湖南這位大學教授發來賀信!
    近期,湘潭大學化學學院王先友教授收到英國皇家化學會賀信,祝賀他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根據專家推薦,學會每年遴選英國及國際上在化學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出色成就和為推動化學科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為其會士。
  • 清華大學劉兵:官本位是對科學精神的嚴重扭曲,影響科研評價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科學精神最基本的特質無非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理性、質疑。在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看來,官本位,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都是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究其原因,「學而優則仕」在中國影響很大,在研究所和大學,青年研究人員都想當所長、校長,在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候,卻去做了行政工作,這是一種人才浪費。當前,官本位、行政化超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比科研經費不足、創新力不足等問題的殺傷力還大。科技日報:對官位的追求和盲從,會對科研工作產生哪些具體影響?
  • 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
    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還是長江學者……提起清華大學的師資建設,往往是這些學術牛人和科研大咖最引人注目,清華用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獻禮第三十四個教師節,以制度重塑尊師重教之基。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每到這個金秋時節,學校裡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表達校友、在校學生對老師的感激與懷念,也激勵廣大教職工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傳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教師精神和情懷品格。在清華歷史上,有很多優秀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而無數清華學子也從他們為師從教、立德樹人中獲益終生。
  • 德國科研機構的評價實踐與啟示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要 介紹了馬普學會、弗朗霍夫學會、赫爾姆霍茲協會、萊布尼茨協會等德國科研機構採用同行評議方法評價研究所的實踐與經驗,探討了對我院開展研究所綜合質量評估的啟示。
  • 清華大學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9年7月3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清華大學承擔,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共同參與合作完成的「超大視場短時標光變異常分析方法與系統」
  • 五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及評價概況
    2、評價機制特點 「卓越計劃」實施至今,入選的「卓越大學」的高校前後共有17所。截至目前,僅有6所高校連續三期入選「卓越大學戰略」資助,它們是慕尼黑工業大學、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排名不分前後)。
  • 布裡斯託大學重構英國預科標準
    預科即大學基礎課程或橋梁課程(Bridging course),一般會要求海外高中畢業生讀一年左右的預科,以適應留學所在地院校的學習方式。近日,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校長休·布雷迪在北京發布了全新標準的本科國際預科課程,而這將重構英國預科標準。據悉,英國大學預科課程自創立以來,一直沒有統一的課程體系與標準,導致很多國際學生對英國大學預科課程褒貶不一,也影響了學生順利升讀大學本科。
  • 顧秉林卸任清華大學校長將重返教學科研
    今年只有48歲的陳吉寧,昨日接任67歲的顧秉林擔任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是現在最年輕的副部級大學校長之一,也是1949年以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校長之一。
  • 財政部來校調研科研經費管理情況
    趙惠令代表財政部表示,財政部將一如既往地對清華大學的發展建設給予支持與幫助,為打造國家品牌、為中國最高學府的發展做最出大的努力。也祝願清華大學繼續向世界頂尖大學邁進。清華大學作為中國高校的典型代表,希望未來繼續得到財政部、教育部多方面的工作指導,承擔更多國家試點工作,為國家教育、科研等領域的發展改革作出貢獻。
  • 清華大學這位教授,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挖走」,清華大學留不住
    清華大學這位教授,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挖走」,清華大學留不住清華大學顏寧教授已經在清華任教長達10年,算得上是清華大學的一位老教授了,顏寧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就與清華大學留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出國留學深造,學業有成的她最終決定返回清華大學任教,為祖國的科教事業做貢獻。
  •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當選外籍院士,為國人爭光,學霸:倍感自豪
    清華大學最近公布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成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真是可喜可賀,能夠被評選為外籍院士,是對於吳建平教授的肯定,而且「院士」是科研和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終身榮譽,對於那些為科研事業默默作出貢獻的人授予院士的榮譽,是對於他們的肯定和尊重。
  • 科研評價階段論:世界一流大學看論文本身;三流大學看影響因子
    大學的科研評價指標必須與其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不能超越或落後於其發展階段,比如,「世界三流大學」的科研評價,總體上以發表論文的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指揮棒」。據直觀感覺,世界一流大學如MIT,世界一流科研評價如諾獎科學獎評價,是不看發表論文的影響因子的,就看論文本身。這種科研評價有助於其建成「超一流大學」。我國最優秀的大學或學科,正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或學科,除了少數大學(如PQU)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以外,絕大部分大學處於「世界二流」階段。其「雙一流」目標是到2050年努力建成(頂尖)「世界一流大學」。
  • 清華大學陳劍教授獲06年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
    10月18日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的2006年度首屆「管理學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上,清華經管學院陳劍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陳錫康研究員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朱道立教授獲獎。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會長李嵐清為獲獎者頒獎。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頒獎典禮並講話,中共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致辭。
  •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岑松赴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掛職
    長期在清華大學工作的長聘教授岑松現已北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掛職擔任副校長。據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官網消息,日前,中共遼寧省委決定:岑松同志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掛職,時間2年)。圖片來源: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網官方簡歷顯示,岑松,1972年8月生,福建福州人,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導,英國Swansea大學工程學院榮譽教授,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2000),中共黨員。
  • 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位授權點順利完成國際評估
    本次評估以美國人工智慧學會院士、多倫多大學約翰·邁羅包羅斯(John Mylopoulos)教授為組長,包括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研究院錢德拉塞克拉.莫漢(C.Mohan)教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蘇格蘭科學院)院士、國際計算機學會院士、愛丁堡大學主任教授樊文飛(Wenfei Fan),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終身會士、愛荷華州立大學張可昭(Carl K. Chang)教授等7位軟體工程學科頂級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查了軟體工程學科的自評報告、聽取了學科建設匯報、實地考察並與教師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