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要 介紹了馬普學會、弗朗霍夫學會、赫爾姆霍茲協會、萊布尼茨協會等德國科研機構採用同行評議方法評價研究所的實踐與經驗,探討了對我院開展研究所綜合質量評估的啟示。
2003年12月,在全面改革我院研究所評價體系方案提出前夕,中國科學院評價工作代表團,訪問了馬普學會以及經馬普學會精心組織與安排的德國其它主要科研機構與科研管理機構,包括弗朗霍夫學會、赫爾姆霍茲協會、萊布尼茨協會以及科學委員會、基金理事會(DFG)與教研部,分別了解這些單位的評價實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介紹它們的評價實踐與經驗,作為我院開展研究所綜合質量評估的參考。
一 評價實踐
1 馬普學會
馬普學會共有81個研究所,涉及物理技術、生物醫學與人文三個學科領域,致力於國際前沿與尖端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約12 000名僱員,9 000名客座科學家、博士後與學生。年經費約12.5億歐元,幾乎全部由聯邦與州政府撥款。馬普的評價分為事前評價、事後評價與國家系統評估三部分。事前評價包括新所成立、所長任命、研究項目與計劃評價等,事後評價包括每2年一次的研究所評價以及每6年一次的同領域研究所評價,國家系統評估是國家每5年一次對馬普整體的評價(其它研究機構也一樣要接受系統評估)。在此,重點介紹對研究所的事後評價。
對研究所每2年一次的評價由外聘的學術諮詢委員會以同行評議的方式開展。馬普的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專家)共計550名,主要為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高層科學家,其中,95%來自馬普外部,60%來自國外。專家先由研究所推薦,馬普主席聘任,任期一般為6年,可以續聘。一個研究所的專家約8人,每個學科方向2人。專家通過閱讀研究所的狀態報告併到研究所聽取匯報和考察後給出評價意見。
狀態報告由研究活動、管理與對外關係三方面構成。其中,研究活動的內容包括研究理念與戰略、重點研究領域布局、出版物、青年科學家與客座科學家以及和國內外研究機構的聯繫等;管理方面包括預算、第三方經費、人員結構、設備與工作環境的安排等;對外關係包括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任職、獲獎與學術頭銜,與工商界、政界及社會的聯繫,特別的事件及科普等。狀態報告為英文,長度在100-600頁之間。
專家對研究所的實地考察一般為2-3天。在評價前一天的晚宴上,通常先由馬普副主席致歡迎辭,介紹馬普及被評研究所。第一天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召開預備會,介紹與討論評價的有關事宜(包括評價的具體操作過程以及要達到的目的),隨後舉行封閉會議,推選本次諮詢委員會主席;第二項內容為聽取研究所所長報告。第二天,專家繼續聽取各研究室的報告或參閱牆報,並在研究所分頭組織調查、訪談。第三天的內容先是學術諮詢委員會舉行封閉會議,形成初步評價意見,隨後與馬普主席、副主席及所長會談。評價的最後意見和報告在評價結束後3個月直接送交馬普學會主席。
評價工作的時間安排見圖1。評價的組織、接待及食宿費用、旅費由研究所承擔,不付專家工資,只付每天約200歐元的零花錢。
評價報告由學術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專家協商後撰寫,報告對研究所在國內外的地位、研究成果與研究績效、經費(包括第三方經費)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與研究所內外部同事的合作等若干方面做出評價,提出將來努力與發展的方向,並說明哪些研究室應該繼續支持或關閉,研究所應該如何改變或重組等。除評價報告外,有時諮詢委員會還單獨給馬普主席附上一封信。
研究所評價主要在於確保研究所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質量,探討研究所的發展戰略與研究領域,改進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資源。評價結果還用來調整研究所研究方向甚至關閉研究所,1990年以來,根據評價結果已先後關閉了4個研究所,另有3個研究所調整了研究方向。另外,評價結果還影響對研究所的資源分配,評價結果不好的研究所將減少25%的資源分配,不過,因為馬普的人員僱傭是終身制,分配資源的靈活度不是很大。
馬普對研究所的評價已有30年歷史,5年前馬普又增加了領域評價,即以相近學科領域的研究所之間的相互比較而對研究所進行評價。馬普將其81個研究所分為15個領域,每6年進行一次領域評價,即在第三次2年度評價時開展領域評價。領域評價直接由總部組織,評價委員會的構成包括馬普的一名副主席、在學術諮詢委員會之外另外聘請的2名國際專家、各被評研究所諮詢委員會的主席以及該學科領域的負責人(專業局長)。馬普的副主席擔當領域評價主席,在學術諮詢委員會之外聘請的2名國際專家負責起草評價報告,這2名國際專家全程參加各被評研究所的評價會議。領域評估全面評價各研究所及其基於該領域科學研究重要性的資源利用情況,特別關注領域內各研究所之間的相互比較。領域評價一般在3個月內完成工作並形成報告,評價結果用於領域內經費的調整。
2 弗朗霍夫學會
弗朗霍夫學會是為中小企業、政府部門、國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務的非營利性機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電子、製造、信息與通訊、材料與零部件、生命科學以及工藝(surface technology)與光子學等。現有57個研究所,僱員12 500人(其中大部分是資深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年經費10億歐元,其中1/3由政府資助,1/3來自企業,1/3來自聯邦、州及歐盟等的項目。弗朗霍夫學會非常重視學會及各研究所的戰略計劃制定與評價工作。
與馬普一樣,弗朗霍夫學會對研究所的評價由研究所從外部聘請的學術委員會承擔。但專家的構成與聘任方式上與馬普不同,來自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專家各佔一半,每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專家人數約10人,50%的專家來自國外;專家由研究所聘請,並且一般為終生聘任。評價的程序與馬普相似,包括閱讀研究所狀態報告與到研究所實地考察兩個部分,實地考察的評價時間也是2-3天。因其應用研究的特徵,其評價內容與標準與馬普不同,弗朗霍夫學會對研究所的評價主要考察研究所的科技競爭力以及完成戰略計劃的情況,特別關注的評價指標包括研究所獲得的年度總經費中外爭經費是否達到70%的比例、在外爭經費中從企業獲得項目經費的數量以及從歐盟獲得經費的數量、專利數量、客戶滿意度、提供的技術與成果情況以及人員狀況等。出版物一般不作為考察指標。專家撰寫的評價報告主要用於指導研究所的發展,同時提供給學會主席,但總部一般不將評價結果用於研究所的資源配置等方面,這與其經費來源主要為外爭項目有關。弗朗霍夫學會對研究所的評價每年一次。評價費用由研究所承擔,除為專家提供食宿、旅費外,還向專家支付每天500歐元的零花錢,一般按5天支付。
3 赫爾姆霍茲協會
赫爾姆霍茲協會是德國最大的科研組織,下轄15個大科學中心、250個研究所,僱員2.4 萬人,年經費21億歐元,佔政府科研經費(大學除外)的38%,有六大研究領域,包括能源、地球環境、健康、關鍵技術、物資結構、航空航天。赫爾姆霍茲協會與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離子加速器、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研究所的HT-7u裝置有密切合作。此外,與同濟大學、北京阜外醫院等單位有共建項目。
赫爾姆霍茲協會前身為15個獨立的大科學中心,幾年前組織起來成為協會。同時,變過去由政府直接對各中心撥款的方式,為以任務為中心、以項目競爭的方式爭取經費。通過項目經費的競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調整甚至取消相應的學科研究方向或單位。資源配置減少的單位不得不削減人員,這使得其僱傭制度也隨之發生改變,由過去的終身僱傭變為彈性較大的合同僱傭。在赫爾姆霍茲協會,評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對各單位的評價也以專家評議方式開展,最高評價委員會成員包括各大研究機構的主席、政府官員、科學家、管理專家等。赫爾姆霍茲協會的評價強調研究質量(包括原始性創新與競爭能力)以及計劃的合理性(包括目標與成本)、研究領域的優勢、人才優勢、組織機構是否有效、潛在的創新能力及成果轉化的可能、國內外合作、人才培養等。
4 萊布尼茨協會
萊布尼茨協會的前身為經過評價後保留下來進入藍名單的原東德的研究所,以後又增加了一些西部的研究所。現有研究所84個,1.25萬名員工,其中,5 000名為科學家,另有1 300名博士生與博士後。經費總量約10億歐元,其中1/3為通過與大學競爭得來的項目經費,2/3為政府撥款包括聯邦與州政府的撥款。萊布尼茨協會定位於問題導向的研究,同時提供諮詢與服務。研究所分為人文與教育、經濟、生命科學、數學、自然科學與工程以及環境科學等學科領域。
萊布尼茨協會的研究力量相對弱一些,但是,在我們訪問的機構中其評價是最硬的。2002年通過決議,所有研究所每7年接受總部評價,由聘請的外部專家評價。評價結果分三類:優秀、合格與不合格。評價結果為優秀的研究所7年後再接受評價;評價結果為合格的研究所繼續保留3年經費支持,3年後再次評價;評價結果為不合格的研究所關閉。評價報告呈交董事會,董事會根據評價報告向聯邦和州政府提出關於該研究所的建議報告。評價報告出來後很快公開發表,在發表前先徵求研究所的意見,明確的錯誤可以修改,但結論不能修改,研究所寫的反駁報告也不予理睬。自2002年夏天開始至2003年底,已有17個研究所接受評價,公開發表了9個研究所的評價報告,其中6個研究所被評為優秀,3個被評為合格。
與馬普一樣,萊布尼茨協會的評價方法也是採用外部專家到所評價。專家由總部任命,研究所可以要求某些專家迴避。1/3的專家來自國外,要求國外專家熟悉德語,評價時的工作語言是德語。提前2年確定評價時間,提前3-4個月向專家提供評價材料,專家到所考察2天。評價工作由總部評價處直接組織,除組織工作外,評價處人員還要寫評價紀要,並可以提醒專家哪些問題討論了,哪些問題還沒有討論等。因此,在萊布尼茨協會評價組織者參與到了專家的評價過程之中,以保證評價報告在各研究所的一致性。
二 經驗與啟示
1 德國科研機構的評價制度正逐步完善
以上介紹可見,無論是馬普還是弗朗霍夫學會、赫爾姆霍茲協會、萊布尼茨協會,都有規範、嚴格的評價制度,其中許多評價制度是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建立,並呈現出逐步完善的趨勢。首先,近年來國家開始對研究機構進行5年一次的系統評估,系統評估由教研部委託受政府資助的科學委員會具體執行。其次,5年前馬普在對研究所進行2年一次單獨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領域評價,通過對同一領域研究所相互比較進行更深入的評估。最後,赫爾姆霍茲協會、萊布尼茨協會嚴格的評價制度也是近年來開展起來的,原來這些機構只接受科學委員會的評價。
在德國這樣一個有深厚科技傳統的國家,科技評價的發展軌跡是從沒有評價到有評價、從弱的評價逐步過渡到強的評價。其實,嚴格的評價制度的實施與德國科技界對科技評價的態度並不完全一致,我們訪問的幾個單位普遍感到科技評價難以被接受,評價結果的實施則更加困難,「幾乎沒有人喜歡被評價」。德國科技評價逐漸增強的動力一方面固然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需要,除此之外,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強大科技競爭壓力也是重要的動力來源。在科學評價方面,美國於1993年通過了「政府績效法案」(GPRA),日本於1997年出臺「國家研究開發評估實施辦法指南」。德國雖然至今並沒有從國家層面上出臺科技評價的法律規定,其評價制度的嚴格並不遜於美國和日本。
在我國和我院關於科技評價也一直有比較多的爭論,包括是否需要評價以及如何評價等。與德國相比,我們這樣一個科技傳統相對薄弱、科技水平還不高的國家,要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必定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包括評價的壓力。我們需要遵循科學自身的規律,創造一種有利於出成果出人才的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不斷完善科技評價制度,充分發揮科技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從德國的實踐來看,科技評價完善與發展的方向應該是更完備與更全面,而不是減弱,至少在科技發展的一定階段是如此。
2 科技評價的主體方法是同行評議
德國科研機構評價的基本方法是同行專家評議,即便如弗朗霍夫學會這樣的應用開發研究機構也是如此。專家評價的過程一般為先閱讀定量數據為主的狀態報告,專家隨後到研究所實地考察了解情況,最後通過集體討論形成評價報告。同行評議專家幾乎全部外聘,根據研究所性質與研究水平不同,外聘專家中來自國外的比例不同,馬普學會國外專家的比例最高達60%,萊布尼茨協會外國專家的比例只佔30%。從其它國家來看,研究機構的評價一般也是同行評議方法,如美國的基礎科學資助與研究機構NSF、NIH以及美國國防部、能源部、農業部等所屬應用開發機構等的評價都採用了同行評議方法。可以說,不論基礎研究機構還是應用開發機構的評價,國際上通行的評價方法都是同行評議。
我院研究所評價從1994年開始以來基本上採用的是定量評價方法,1999年對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研究所的評價開始引入同行評議,如目標完成情況評價就是採用的同行評議方法。但是,評價的最後結果主要還是由定量方法決定的。定量評價方法的採用應該說與我們當時的研究水平是相適應的,在客觀上也推動了我院(尤其是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以來)高影響因子研究論文、發明專利、軟體登記數量等科技產出的迅速提升。現在,我院在SCI等高水平刊物發表論文、與國際同行開展學術交流與對話,已經不再是10多年前少見的事了。事實上,到2000年我院在SCI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已經超過馬普。
目前,我院科技產出在數量上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到了需要從量變到質變轉化的時候,在評價導向上尤其需要關注產出的質量與重大創新貢獻。因此,以國際接軌的同行評議方式開展研究所評價成為必然的選擇。為此,院黨組決策以綜合質量評估作為研究所評價的根本方法以代替原來定量為主的方法。毫無疑問,綜合質量評估方法的引入最終必然極大地提升我院的科研質量與水平,提升我院的國際化水平。不過,我院不論是研究水平還是管理機制與文化傳統,畢竟與馬普等一流研究機構還有相當距離,我們需要充分認識評價方法根本轉變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實現這種根本轉變所需要的時間。
3 不同類型研究機構的評價標準與專家構成不同
雖然德國研究機構都採用同行評議方法作為根本的評價方法,但是,在評價標準與相應的專家構成上存在較大差異。馬普是一個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研究機構,評價標準最根本的是研究的質量與水平,研究論文的數量與水平成為其重要的評價指標,評價專家主要為來自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國際水平的科學家。弗朗霍夫學會是一個應用開發型研究機構,外爭經費的數量與構成、客戶的滿意度等成為非常重要的指標,出版物則一般不納入評價指標,專家的構成一半來自學術界,一半來自企業。赫爾姆霍茲協會屬於大科學裝置的研究機構,經費投入大,其項目規劃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其評價委員會成員除科學家外還包括政府官員與管理專家等。
我院學科廣泛,既涉及如馬普的基礎研究,還涉及如弗朗霍夫學會的應用開發、赫爾姆霍茲協會的大科學裝置,同時還有公益性的資源環境研究等,因此,雖然按院黨組決策我院各研究所都採用綜合質量評估方法,但評價的標準與專家構成甚至評價的程序等可以有所不同,應該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