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一定都是因為懶

2020-09-19 順順的簡單生活

01


每次陷入拖延症的情況反應過來後,都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保持積極,然後又每一次都被現實吊打。


碼字不順時,大腦每一分鐘都會告訴我一次:看會電影去吧,打會遊戲去吧,一會有靈感了再寫。
差不多時間該健身時,大腦幹脆直接選擇性遺忘了,在電影或遊戲中無法抽拔出來。


要寫簡歷找工作時,寫是寫了,就是只寫了一半,剩下一半已經過去一周了就沒動過,但是時間卻是不等我,金九銀十的九月又過去一半多了。


前面文章說學習低代碼開發、Python的,自從上次講述要學習這些的文章發布之後過兩天,到現在為止,有些時日沒學了。反而認真研究了幾天對賺錢沒任何用處的哲學史。


就好像把話說出去,把牛逼吹出去了就完了,成就就已經達成了一樣,也許我該試著先堅持,堅持過後再把話說出去。


怎麼碩呢,按照梁寧的說法,可能就是自己還不夠痛苦,所以才是普通人。


什麼是普通人呢?就是快樂沒有那麼強烈,痛苦也沒那麼巨大。所以他們的人生就會在既定的軌道上平衡的運行,而不是被快樂和痛苦牽引撕扯,沒完沒了的折騰。


什麼叫有一技之長的人?就是當他沉下心來做某件事的時候,他不厭其煩,樂哉其中,完全不理會別人的差異或者不理解。


什麼是傑出的人?就是如他想要的那個,如果他得不到,他就像萬蟻噬心那樣痛苦。犧牲什麼都可以,他就是要想辦法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也許跟我的經歷有關,我體會不到梁寧所說的這種痛苦,所以,也許我就活該是個普通人。


我與大家一樣,不屬於那5%,而是屬於那95%。一樣喜歡享受愉悅,而不是展開雙臂迎接痛苦。一樣對娛樂有本能的靠近,娛樂是人的先天本能嘛。


因為技術的進步,我們有了媒體渠道可以看到那5%的人,但我們接觸不到他們。也許有人因為看到他們而感到痛苦,思考為什麼自己不能和他們一樣,為什麼自己不能那麼牛掰。


也許有人因為看到這些成功案例而感受到的這種痛苦,而又造就了一些傑出的人。


但我不會,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所以我就配待在這95%裡。


也許是還沒有觸碰到那個讓我痛苦點,也許永遠都觸碰不到那個點,也許我的底層邏輯就是如此根本就沒有那個點,反正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對得不到什麼而有巨大的痛苦,也不會因為下一個時代記不住我而有任何擔憂。


就是個普通人。


02


前段時間買的書中有一本《直覺心理學》,還沒看完,大概看了50頁左右吧,除了小說很多書我都沒看完,都是看了一部分或者一半,就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掌握了關鍵知識點一樣。


這本書裡對拖延症也有一些描述,通過感官、本能、記憶、直覺來側面描述的拖延症。


在我理解來看就是作者把人比喻成了一個系統。潛意識是我們的一個龐大的資料庫,感官就像是外設,而我們的意識就像是算法。人類的作業系統也許就跟人工智慧相似,只是我們人類創造的算法還沒大自然那麼厲害。


我們的想法、意識、情緒可能就是算法產生的,而不是靈魂什麼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每個人的意識不同是因為我們所經歷的不同,潛意識裡所存儲的數據不同,算法肯定也就給出了不同的結果。


我們所看過的、聽過的、聞過的、摸過的以及我們曾經出現過的想法等都存儲在潛意識裡,那裡擁有我們所經歷的事無巨細的完備檔案。


倘若我們需要在那裡尋找一個答案,肯定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但事實上,潛意識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方便。潛意識還經常與我們的有意識相牴觸。


那是因為我們有意識所思考的經過是很簡單的,就像三段論一樣,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但潛意識不一樣,它能夠根據個人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一切來判斷一個事情。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潛意識通過對細節的觀察與過去經歷做比較後,所得出的判斷要比有意識的思考所作出的判斷正確的機率要大的多。


對我們來說,理智負責給我們想要進行的行為發出信號,而潛意識負責給我們的某些意願發出拒絕的信號。


可是由於我們不能輕易的與我們的潛意識交流,所以我們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潛意識會發出反對我們個人意願的信號,這就導致我們會生潛意識的氣,有時也會咒罵它,把它稱為我們內心的「魔鬼」。


這種有意識和潛意識的衝突對我們行為影響最大的例子就是拖延症。


如果我們必須要完成一項任務,可是大腦中的潛意識就是不肯合作,不但如此,它還讓我們想起無數抗拒坐下來解決問題的藉口。


也許潛意識就是在告訴我們:現在還不可以。


比如在寫一個東西時,潛意識可能會告訴我,如果繼續寫下去,所做的不過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還不如交給潛意識來工作,它會幫我們找到錯誤並提供改善建議。潛意識的工作需要一段時間,然後一有結果就會馬上向我們報告。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做一些讓自己放鬆心情的事情,直到自己被通知:問題已經找到了。
畢竟潛意識是不會休息的,哪怕是睡覺的時候。


這種事情可能大家都經歷過:午休的時候突然驚醒,然後發現一個困擾很久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了。

想不起來的一個東西走著走著突然就從腦子裡蹦出來了。想了很久都沒能想出的方案,中午在樓下喝咖啡的時候就突然在腦中產生了一個絕妙的idea。


我們一般視這種現象為:靈感。


03


從科學角度講,也許《直覺心理學》是對的,但我的有意識也告訴我,還是不能把上面遇到的問題交給潛意識來處理。


畢竟要學習的東西,再怎麼等下去也也不會自動進入腦。總不能真等個幾十年到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往我們腦子裡植入知識吧。


要鍛鍊的身體再怎麼等下去潛意識也不能讓身體素質變得更好起來吧,真能好那就是魔法了。


可能只有要追求靈光乍現的時候,才能把它交給潛意識來處理。

相關焦點

  • 拖延症真的是因為懶嗎?不,你對 "拖延症"的理解可能都是錯的
    可見,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的我們都深受"拖延症"的困擾。它除了讓我們焦慮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把工作做得一塌糊塗。但是,每當它給我我們帶來困擾,深深折磨我們時,我們往往僅僅用"懶"將它存在的原因一筆帶過。"拖延症"真正的成因小編可以負責任地說:"拖延症真的不是因為'懶'。"荷蘭格羅尼根大學教育心理學家史文伯格提出:拖延症是一種焦慮的反應。而作為一種焦慮反應,"失敗恐懼"則是預測拖延的重要因素。
  • 心理學家揭秘:拖延症≠懶
    因為,想做的每一件事,都被他的「拖延症」生生給拖黃。起不來床,出不了門。他覺得自己嚴重地病了。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這些規則的限制,掩蓋了我們的拖延症。這種情況下,我們糾結更多的是:上班打卡總是踩著點或者晚五分鐘;提案不到最後一刻不提交;去送孩子上補習班明明六點半起床可以妥妥的,非要七點起床然後在路上衝刺那幾個紅綠燈。這也是拖延症。
  • 「拖延症」說白了就是「懶」
    實不相瞞,我就是這麼一個積極的「拖延症」患者,就拿自己寫文章來說吧,本來是計劃每天寫一篇的,但是由於「拖延症」嚴重,總是從早上拖到晚上才開始動筆,等寫完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時後來我發現這樣下去真不是辦法,於是便總結了一下自己總愛拖延的原因:一個字:「懶」。
  • 「拖延症」是因為懶嗎?科學說,還真不是
    而這比例在學生群體中則更高,約有80%-95%的在校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的問題,其中有50%的人認為長期拖延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困擾(O』Brien,2002; Day, Mensink, & O』Sullivan, 2000)。很多人認為,這種習慣性的拖延,是因為懶、因為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或是因為有些人純粹不把他人的時間當時間。
  • 你有拖延症?不,你就是懶
    現在叫不出名字的病症實在是太多,就好像流行明星一樣,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一個你根本叫不出名字但是大家都認識的人。之前參加過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整張桌子只認識我朋友一個人。這種局我是很厭煩的,但是架不住朋友生拉硬拽也就硬著頭皮來參加了。
  • 「拖延症」是因為懶嗎?科學說,還真不是!
    而這比例在學生群體中則更高,約有80%-95%的在校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的問題,其中有50%的人認為長期拖延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困擾(O』Brien,2002; Day, Mensink, & O』Sullivan, 2000)。很多人認為,這種習慣性的拖延,是因為懶、因為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或是因為有些人純粹不把他人的時間當時間。
  • 拖延症患者,因拖延症而誤事的四大星座
    在拖延症患者眼裡時間是不經花的,而事情是做不完的。拖延症的世界觀裡,秉持著一句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拖延症總是會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甚至就是說不做。但是就這麼一整天下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些啥。而這些拖延症們,更是出門必備吐槽的一個星座,每次都想讓人一棒子打死。
  • 你得的不是拖延症,是懶!
    現在人的社交好像沒幾個病都不敢和別人聊天了,而最被人掛在嘴上的除了強迫症就是拖延症了。最近讀到一段諷刺的故事:因為想擺脫拖延症而買了一本治癒拖延症的書,直到7年之後努力克服拖延症,這本書才被打開。一般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沒有嚴重的後果。畢竟現在嚷著拖延的人,也沒有因為拖延不吃飯而受餓的。但是拖延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 別給自己找藉口了,拖延症的根本原因不是懶!
    拖延症是困擾每個人已久的事,但根本原因並不是懶。我用心理學研究的數據和實驗來告訴大家拖延症到底是什麼,如何克服。心理學家在研究拖延的時候會考慮兩件事:如何停止拖延以及如何開始做事。當我們拖延時,我們知道這麼做並不是好主意,但我們還是會選擇這麼做。拖延本質上是不理性的,但我們依然要做會產生負面後果的事情。
  • 拖延症真難治
    以前看過一個微博,說拖延症、選擇困難症、強迫症,根本就是懶、窮、賤仔細想想,也的確是這樣。拖延症就是不想幹自己的活麼,一直拖著拖著,等到非幹不可了,才開始幹活強迫症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一遍遍看,一遍遍來,這不是賤是什麼?
  • 拖延症,原來是一種「綠茶病」
    昨天看了「Rongrong姐的深夜書房」關於拖延症的一期視頻,給了我一個很底層的認知啟發,就是我們研究了這麼久如何克服拖延症,分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原因,其實反而忽略了拖延症本身的「病根」。而這也是視頻中首先闡明的一個觀點:「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拖延症,就是懶!」
  • 這比拖延症更恐怖
    學習,是為自己學的,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工作,需要為老闆負責,因為老闆為我們支付工資,讓我們可以養家餬口。因此,工作之後的拖延症,稍微收了一些。加上工作有輕重緩急,對於老闆交代的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這點數,心裡還是有的。
  • 如何克服拖延症
    按照拖延的理由自己和自己問答,往往會很有效二、問出自己拖延的理由後,設想拖延的後果,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拖延;若果不能承受,必定會有所行動,在拖延中按部就班,即使效率很低,也比不計效果好三、懶惰、享樂、畏難、自制力差、動作慢、基礎差、不專注、做事情沒有計劃等都是拖延症的原因
  • 每個「拖延症」孩子的背後,都有天才的影子?
    大文學家胡適,可謂犯懶「拖延症」的翹楚,那本《胡適打牌日記》形象記錄了其犯懶行為。 7月4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 學霸有拖延症嗎?孩子寫作業拖拉,後來才發現,不是懶而是「怕」
    很快小學生們又要開學,作為一個小學老師,現在已經開始準備學校布置下來的任務,以及新一學年要教的新課文都要重新備課。最近我和家委會溝通的時候,幾位家長紛紛找我說孩子寫暑假作業太拖延,家長要上班管不了,回家一看,孩子的暑假作業還剩大半,連我布置的一周一篇作文都還有好幾篇沒寫。
  • 衡中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為智商,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
    每次成績一出,分數低的同學總是感嘆自己智商不如人,或者罵自己懶。期末考試迫在眉睫,小磊哥望老師告訴學生:永遠不要懷疑自己!你成績不好,不是因為智商,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一個多數人都會犯的毛病——拖延!大部分患有拖延症的小夥伴都知道拖延誤事,卻改變不了自己,也不知道拖延的後果如何,一直感嘆拖延不對的時候自己卻一直還在拖延。身陷「拖延症」的人,可能會感到爆炸般的焦慮。但重壓之下,反而難以行動,造成一次又一次地惡性循環。
  • 你為什麼會有拖延症?帶你看清拖延症的真實面目
    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身上曾發生過一件事,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才讓他享譽盛名。當時,喬治居住在印度。有一次,他的好朋友約瑟夫史蒂格利茨來他的住所拜訪。喬治很清楚,說自己犯了拖延症,他因為這個發現而下子說明了之前大家從來不知道的拖延症問題,並因此得了諾貝爾獎。我們倒不必羨慕他因拖延而得獎,只是應該看到,拖延真的是不分年齡、國家和身份、地位的。
  •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三步走,有效糾正孩子拖延症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拖延症一定要看!9個克服拖延症小妙招
    應該很多人多少都有點拖延症吧!雖然一點都不困,但我不想起床,再刷會手機。拖延症就像一個逐漸擴大的黑洞,不叫停,會把整個人生都拖進去!做比不做好,你可以把一個大任務拆解成幾個小任務,比如:今天一定要跑步30分鐘!
  • 你的懶惰成性不去改善,往後很容易養成拖延症
    生活在這個方便快捷的時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比以往更快。如今的時代突飛猛進,我們吃喝玩樂都是一體,甚至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工作,一部手機就搞定,網際網路的普及確實讓我們更便捷的服務於工作和生活。這個時代雖然讓我們的生活提高不少,但是也導致很多人越來越懶,畢竟現在做什麼都很方便,有些只要是休息甚至都不出門。現在的人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拖延症,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在等等吧、看看吧這樣子。有的時候,我們總認為我們有的是時間,所以對於身邊的事情總是在推遲去做,可我們真的沒想到,其實拖延症就是長久的懶惰成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