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館散步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父母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小小的身體,走路搖搖晃晃的,一個不小心就摔倒了。
孩子在1歲的時候,走路不穩是正常的情況,如果到了4歲還經常走路摔倒的話,就不正常了,很可能是因為平衡力差了,從而影響到了身體的穩定性。
當然,平衡力不僅僅指孩子是否能夠走穩路,還包含很多我們平時注意不到問題。
作為父母,不妨細心觀察一下孩子:是否站不穩,東倒西歪的。走路的時候晃東晃西的,稍微受到外力影響就容易摔倒。
一旦發現這些狀況,就要注意孩子的平衡問題了。平衡能力是孩子走、跑、跳、攀、蹬等動作,當孩子控制自己抬起腦袋時,孩子的平衡感就已經感受到了姿勢的變化,並把這些感覺信息傳給大腦。
孩子的平衡力差,不僅影響身體和動作的靈活性,導致出現四肢運動不協調等狀況,還會影響大腦的協調性,而大腦的協調性不好,就不會影響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及數理化能力的發展。
那怎麼樣幫助孩子的平衡力呢?
我們可以從孩子出生開始,為他設計不同階段的平衡練習,特別是0-3歲是培養孩子的關鍵時期。比如孩子學會走路之前,可以多練習爬行,不要小看爬行,它可以鍛鍊孩子骨骼和肌肉的力量。
3歲以後,可以通過感統球去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刺激皮膚的感受。我們的皮膚有四種感受,分別是冷覺,熱覺,痛覺,和觸覺。通過感統球可以加強皮膚感受器的接收,喚醒觸覺,促進感覺器官發育,增強孩子平衡感。
還可以加強兒童練習「樹式」體式,要求單腿站立,伸展腿部和胸部的肌肉,強健大腿,小腿和腿踝,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孩子一開始可能還做不到單腿站立,身體也容易來回晃動,只要打開雙臂找到平衡點就能讓自己穩定住了。多多嘗試,孩子就可以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