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大多是誇出來的(老師家長必看)

2020-11-05 教師雲教育

01 你小小的認可,

或許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樂於幫孩子找問題,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好、有什麼缺點——

這道題居然做錯了,太粗心了吧

每天起床這麼晚,拖拖拉拉,以後怎麼辦

要主動跟阿姨打招呼,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很多家長很困惑,我也經常說:「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並沒有變得很棒。細細想來,這些「你真棒」大多數時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講這麼多遍了,還聽不懂嗎?」既具體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樣,直奔孩子的心房。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對美國一所鄉村小學18個班孩子進行過一場實驗。他們先是煞有其事地對孩子們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但並沒有真的計算分數和結果。而是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告訴校方這些孩子更有發展潛力,並叮囑他們保密。

8個月後,經過測試發現,之前被隨機判斷為有潛力的學生,表現得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慾也更強。這個後來被羅森塔爾命名為「權威性謊言」,他對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學生來說是權威。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權威。父母的認可,將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人生。

在心理學上,因為每個孩子潛意識裡都是愛父母的,他們會把父母的評價,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

在童年時期,因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識、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評價自己,只能求助於父母。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在《一生的戰役》裡曾經寫過:「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請您欣賞我。」這個您,就是她的父親。


作家三毛

後來她的父親看到了這篇文章,寫道:「很感動,深為身邊有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回到:「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內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著。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標籤,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你一次正式地、認真地、具體地認可孩子,是什麼時候?

02

這個世界的壞

他們早就感受到了

仔細回憶一下,在孩子剛學會走路、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你是怎麼樣的狀態?你的眼裡肯定溢滿了慈愛,反覆地鼓勵他、誇讚他、安撫他。

於是,孩子會不斷努力嘗試,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做得怎麼樣,媽媽都不會責怪他。

我們的文化語境裡,謙虛、謹小慎微受人推崇、傳唱了幾千年,但這是過時的。當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爸爸媽媽們突然就開始害怕了,怕孩子驕傲大意,就把自己的認可藏了起來;怕孩子不懂人世險惡,於是主動地扮演險惡——給孩子壓力,不斷地告誡孩子競爭殘酷、生活不易。

其實,孩子都不傻。學校不是天堂,老師不是天使,公交車司機也不會每天面帶微笑。這個世界的壞,他們早就能感受到了。

我國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曾經把每個孩子比喻成一顆雞蛋:把雞蛋打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部施加壓力,把雞蛋破開;另一種是從內部給雞蛋溫暖,等小雞出生,雞蛋就打開了。從外面打開是食物,從裡面打開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樣,他們更需要鼓勵、接納和認可,而不是太多的壓力。

正確認可孩子,是個技術活。

史丹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10年的實驗,結果令人深思。

首先,她讓孩子們進行非常簡單的拼圖遊戲。然後對A組孩子給予「你很聰明」的表揚,而對B組的孩子給予「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勵。

隨著難度增大,A組跟B組的孩子開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現——

A組 被誇聰明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你很聰明」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聰明,所以你成功了。為了保持聰明的評價,孩子會更傾向於保守行事,遇到困難時,更容易感到沮喪、懷疑自己。

B組 被誇努力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發展型思維」:「你很努力」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沒有不必要的壓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願意嘗試,不會輕易放棄。

盧勤老師說:「對孩子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正確認可孩子,能讓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環,獲得健康的、持續向上的動力。


相關焦點

  • 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老師和家長好好讀讀)
    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老師和家長好好讀讀)愛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01 你小小的認可,或許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樂於幫孩子找問題,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好、有什麼缺點——這道題居然做錯了,太粗心了吧每天起床這麼晚,拖拖拉拉,以後怎麼辦要主動跟阿姨打招呼,你怎麼這麼沒禮貌很多家長很困惑,我也經常說:「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並沒有變得很棒。
  • 自信的孩子,是這樣「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很困惑,我也經常說:「孩子你真棒!」三毛淚流滿面,回到:「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內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著。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標籤,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 一生E本分享|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致老師和家長
    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內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著。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標籤,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 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
    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內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著。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標籤,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 誇獎孩子,誇出孩子的自信
    在學校老師教導是一部分,但是做為父母的責任更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孩子生活最密切。在對待學習這個問題上,孩子沒有考得好分數時,有的父母就會批評挖苦甚至於辱罵孩子。孰不知這是不明智的行為,久而久之會嚴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也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態。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但是關鍵是會誇孩子!
    俗話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指導老師說到:真正正確的是——「好孩子是被會誇孩子的人誇出來的」。那麼如何才算是會誇孩子呢?有三個原則:(1)誇努力不誇聰明。「你真聰明」,這是家長慣用的評語。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很多父母都很崇尚「謙虛」,認為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養成謙虛的習慣。所以,這些父母會儘可能地控制誇獎孩子,生怕孩子養成了驕傲自大的性格。
  • 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
    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關注「學霸高分寶典」學更多相關知識。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如果誇得不對,也容易「誇殘」
    一直備受家長推崇的,其中就有一種鼓勵式教育,就是多誇孩子。但是究竟該怎麼誇呢?不能一天到晚誇孩子「你真棒」?於是,很多教育專家開始告訴你誇的方法,媒體平臺也在宣傳怎麼誇。但是結合實際好不好用呢?我從自身養娃的試錯中,給你帶來一些參考,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家長陷入3個誇獎誤區,孩子很難再優秀
    誇獎能讓孩子獲得動力,錯誤的誇獎卻起反效果,家長警惕誇獎誤區。現在的父母都是實力寵娃,捨不得打罵,捨不得訓,都是採取「以柔克剛」的軟政策,使勁地鼓勵孩子,誇獎孩子。認為只要誇孩子,就能夠讓孩子高興,有積極性,就會更加優秀。小林就是一個採取誇獎式教育的家長,孩子拿來一張剛畫好的畫,小林就給孩子一句「畫得太好了,你真棒,我的小畫家」。
  • 幼兒園老師經常說這6句話,並非真的在誇孩子,家長都讀懂了嗎?
    ,並非真的在誇孩子。第一句: 孩子特別聽話懂事如果老師要誇孩子直接說聽話懂事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加上特別兩個字呢?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注意了。老師的言外之意是說孩子過於內向,不能很好地融入同學,沒有自信,不敢表達,很聽話,可能帶有敏感多疑的討好型人格。
  • 孩子的玻璃心是誇出來的?心理學者:亂誇孩子可能導致4個副作用
    但是,當一些家長這樣做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常常聽到許多父母說:我剛剛誇了孩子「乖」,沒過幾分鐘,他就開始變野了。看來,這孩子真是誇不得! 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孩子誇不得的現象呢?我們常常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經常得到誇獎的孩子更自信。」這兩句話本身,其實都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任何事物都不能過度。並不是孩子得到的表揚與誇讚越多越好,你的不恰當表揚,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誇孩子就該用這3招,娃越誇越聰明
    趕到幼兒園才知道,原來學校組織了開學以來的第一次戶外活動,其中有一項就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就因為老師誇了一句萱萱的同桌沒有誇萱萱。萱萱就大哭大鬧起來,並對著老師怒吼道:「我才是最棒的,臭老師,壞老師,我要媽媽,媽媽一直說我是最棒、最聰明的」。老師連忙哄孩子,誇孩子,可孩子反而越鬧越兇。老師沒辦法,只能找來了孩子的媽媽。
  • 父母情商課  第16堂:  孩子的自信是誇出來的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誇讚是將一個孩子推向自信、成功的不二法寶。反之,指責否定是將孩子推向深淵的法門。父母怎樣做,將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從教育理論上來講,這叫賞識教育。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但是如果父母或老師在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不能幫他找到問題所在的原因,而是指責否定孩子,那是對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打擊。
  • 這樣誇孩子,讓孩子自信又上進
    家長重視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反應和情緒變化,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影響,從最初就有一種有意識的培養,會對之後人生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社會學家庫利(C.H.Cooley)的觀點,兒童的自我概念始於通過「鏡像過程」(looking-glass process)形成起來的「鏡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即別人對於兒童的態度反應(表情、評價與對待)就像是一面鏡子,兒童通過它們來了解和界定自己並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進而引導行為,塑造一個人的實際自我。
  • 家長這樣誇孩子,孩子愛聽,進步也大
    作為被「誇大」的一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經常毫不吝嗇地送出各種誇獎,比如,「真棒」或「你真棒」。一方面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為誇獎本身不需要成本。事實上,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誇獎的正面意義。當孩子有了進步時,家長們在高興之餘,少不了要對其進行一頓誇。只是由於性格的不同,家長們的表達方式也不盡不同。
  • 孩子不自信多半是家長的問題,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在你的一念之間
    孩子是否自信,是多數家長朋友經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個評價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因為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現實情況是,有相當多的孩子缺乏自信。童年對於孩子的整個人生,對於他的心理發展,是無比重要的。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進步非凡「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譯為「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通過驗證提出的,主要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進而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整天嚴管孩子,但越罵孩子越叛逆。而身邊其他家長,不怎麼管孩子,只是偶爾讚美孩子幾句,孩子就乖巧聽話,讓人特別省心。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家長總誇「別人家的孩子」,會讓孩子變不自信,正視孩子學會三招
    伊能靜就像是很多家庭的家長一樣,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在節目裡是自己的隊員)跟其他人比較,然後最終的結論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行,這樣就會在孩子的心裡形成陰影,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家長認可不被家長喜愛,慢慢地孩子就會喪失自信。就像王智那樣,她明明就在歌曲中的表演很好,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自信。最可怕的就是,有些家長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自己家孩子的短處,然後給孩子樹立根本不能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