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有了新的小生命後都是照顧的小心翼翼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是力求最好。除此之外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在幼兒園裡會遇到很多小朋友和一些老師,要學習和家人以外的人溝通交流,適應學校的新環境。
而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要經常和老師溝通,家長要知道,老師經常說的這幾句話,並非真的在誇孩子。
如果老師要誇孩子直接說聽話懂事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加上特別兩個字呢?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老師的言外之意是說孩子過於內向,不能很好地融入同學,沒有自信,不敢表達,很聽話,可能帶有敏感多疑的討好型人格。
因為自信的孩子不會刻意去迎合別人,會表現的不卑不亢。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因為這種討好型人格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定的影響,小時候看起來乖巧懂事,但越大越容易有心理問題。
當聽到老師這樣說孩子的時候,不要感覺老師是在誇孩子,重要的是後半句,前半句只是一種委婉的說辭,為了讓家長放寬心態,顯示的孩子的問題不那麼明顯。
遇到老師這樣說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這句話可能表示孩子上課話多,調皮搗蛋。家長要問一問老師孩子的具體情況。
還有些孩子上課為了表現自己,對於不知道的答案也高高舉手,或者上課隨意發表意見,影響老師和學生。次數多了,會遭到老師的厭煩。
所以當從老師嘴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如果是好的,積極的,家長要學會表揚孩子,繼續加油!如果是不良的活躍,要及時找到問題所在,及時引導糾正孩子,幫助孩子完善自我。
有很多家長聽到這句話可能不當回事,但是如果真的是無所謂的小錯誤老師會拿出來講嗎?老師既然說出來就證明一定有問題,孩子今天犯的錯誤確實不小。
這不過是老師一個比較圓滑的說法罷了。可能孩子犯了錯沒有及時改正,老師是希望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糾正錯誤。
這裡的自尊心很強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玻璃心,公主病,聽不得批評,不允許別人比自己強。
適度的自尊可以幫助孩子自信,自愛,但過度的自尊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自尊心過強源於家人的過度關注和保護、過度表揚,以及受攀比氛圍的影響。
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強,每個人要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孩子敏感、脆弱、倔強、不合群,遇事就哭泣或沉溺在自己的小情緒裡,那麼它能在這個社會上走的長遠嗎?
如果老師這樣跟家長說可能表示孩子每天表現的都很好,挺不錯的;也可能意思是孩子表現一般,不好也不壞。
家長應該怎樣去跟老師溝通呢?首先一定要聽懂老師的言外之意,聽話,聽音!不要不當回事,感覺自己的孩子哪都好,錯過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再者就是積極主動與老師討論,找到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配合老師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