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裡話小康】緊挨上海的江蘇小村變為溼地公園,村民還有分紅

2020-12-18 騰訊網

緊挨著上海的江蘇崑山花橋,不少人知道這裡連接上了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是一座繁榮的衛星城。這樣的經濟開發區裡,有怎樣的小康故事?

火熱八月,驅車駛入崑山天福國家溼地公園,蒼翠環繞、林水相依。駐足健身步道,風吹過兩側遮天蔽日的水杉樹,竟有一絲涼爽之意。環顧四周,綠水碧波,仿佛置身於一幅飽和度鮮明的水彩畫裡,恬適靜謐。

這片480公頃的溼地公園,曾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江南村落——天福村,與上海嘉定區安亭鎮隔河相望。多年以前,為了配合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鐵、滬蘇通鐵路、沿滬大道等交通要道的建設需要,村子土地被大量用於工程建設。

針對當時的情況,花橋經濟開發區把天福村定位為「生態綠腎」,即把天福村周邊的8平方公裡土地劃定成永久性農業用地,其中一部分為溼地公園和城市公園,充分發揮其生態價值。

開展水源與水質保護、水岸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等保護工程,並實施水系整理、生態島嶼構建、植被系統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等恢復工程……近十年來,這裡「變」出了1200畝的橋苑公園,外加3500畝的水稻田、糧油、蔬菜瓜果和原始森林生態保育區。

村道

2018年,天福溼地公園通過了國家級溼地驗收評估,成為崑山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園內河網密布,溼地多樣,湖泊、稻田、沼澤區相互交錯,同時還保留傳統農宅160多棟,匯聚了江南水鄉印象和民居文化,成為城市化高度發展地區中一塊難得的生態保留地。

花橋天福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小明向記者介紹,就在今年7月,鳥類調查員在調查中發現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領雀嘴鵯第一次出現在溼地公園。至此,溼地公園鳥類種數增至202種。其中,溼地公園共記錄到23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和易危等級的黃胸鵐、紅頭潛鴨也出現在了溼地公園。

小村莊變成了大公園。每逢周末,周邊的市民、遊客離開「城市森林」,來到這一片區域呼吸新鮮空氣。自溼地公園開園以來,年遊客量約為10萬人次。

美麗生態不僅吸引了遊客,也引來了返鄉創業的「生力軍」。

正值葡萄成熟的時節,夏黑、巨峰、陽光玫瑰、美人指……一串串葡萄懸掛在葡萄架下,顆顆碩大飽滿、晶瑩透亮,令人垂涎欲滴。烈日當頭,施翔來到果園,查看包括葡萄在內的35畝瓜園內瓜果的生長情況。除了瓜果園,他還管理著3000多畝水稻田。

天福社區航拍

監測種植土壤環境、全量分析果樹特定部位葉片、對果樹進行整形修剪,把果園管理得井井有條的85後施翔,是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的一名高才生。他的同學們畢業後大多去了高科技企業,而他卻返鄉「跨界」當農民。

「2013年,我到花橋國際商務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幹起了糧油生產管理,基於這個經歷,2016年開始創業,成立了花橋鎮福民福農業合作社,參與農業技能培訓,提高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就在2016年,施翔被評為崑山市新型職業農民。2019年底,他還被選為崑山市第二批鄉土人才。「既然選擇了幹農業,就得把它做好。」

施翔是土生土長的天福村人,天福村拆遷後,他們一家都搬到了8公裡外的金城花園。為了生於斯長於斯的這份鄉情,合作社還僱用了40多的員工,其中絕大多數是原天福村村民,反哺家鄉的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老百姓就業問題。目前,福民福合作社年營業額300多萬元。

「前些年農村有空心化現象,年輕人願意回來的很少。但這可能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機會,所以我回到家鄉,結合我所學的專業,想在田地裡做出一些更有創新性的東西。」懷揣著在田地上幹出一番事業的想法,施翔充滿了信心,「在網購、電商和直播帶貨的大趨勢下,我們現在還在接洽盒馬、叮咚等電商,通過這些平臺,把新鮮的水果、大米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從良田到溼地,花橋翻身逆襲的背後,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改善,更來自村民越來越富足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和施翔一家一樣,包括天福村在內的多個村落撤併,居民通過動拆遷住進城鎮社區。離原天福村向南大約6公裡,便是原天福村村民動拆遷後的天福社區,其中,600多戶都住進了梅苑裡小區、天福苑小區。社區周邊,便民服務中心、梅苑裡·輕生活特色商業步行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同時,村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成為天福溼地公園的一個部分。天福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鋒敏介紹,農民流轉出去的土地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統一管理。到年底,村民可以拿到900元/畝的分紅,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漲幅。除了土地,村裡還有部分物業、廠房出租、集體資產等分紅,歸到社區股份合作社,再按照股數進行二次分配。張鋒敏算了一筆帳,「天福社區的居民平均下來每戶人家3至4股,每股大約350至490多元不等,再加上土地分紅和相關的社會保障待遇,居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長三角新全媒聯合體 新華日報·交匯點 供稿)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龍江富錦市:溼地明珠 金色夢想
    富錦國家溼地公園位於三江平原腹地、黑龍江省富錦市西南40公裡處,總面積達2200公頃,始建於2008年,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2013年正式批覆為「國家溼地公園」。眼前的景色讓人很難想像,這裡的溼地生態曾由於墾荒、耕種,一度被嚴重破壞。從2005年起,富錦市開展退耕還溼行動。經過多年努力,溼地公園區域內共「收復」溼地1300多公頃。
  • 淄博兩條公交線路調整至「溼地」公園
    為了方便市民前往孝婦河溼地公園遊覽,淄博市公共汽車公司根據上級部門要求和現場實地勘察,近期擬將222路、97路公交線路調整至溼地公園運行,並計劃10月底新車到位後新增一條銀泰城至溼地公園的公交線路,今後市民乘公交去溼地公園更加方向。222路起止站點為於小村和公交東站。
  • 江蘇睢寧5千畝耕地被借溼地公園之名開發別墅
    倏忽間,白塘河兩側數千畝的土地換了身份,成為江蘇睢寧縣省級溼地公園——白塘河溼地公園,從耕地到溼地公園,從溼地公園到下一步的建設開發,它始終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恍惚又沉重。由項目規劃圖可以看到,雖然有「公園」之名,但成片的洋房別墅區仍然讓睢寧縣白塘河溼地公園的「去平民化」傾向顯露無遺。
  • 長三角著名詩人走進南京江寧湯山,感受詩意綠水青山
    11月14日-15日,「小康中國 美好江蘇」全國詩歌徵集活動長三角詩人江寧詩會走進了南京江寧湯山。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多位著名詩人,來到湯山阜莊石地水鄉、龍尚村和礦坑公園進行詩歌採風,親身感受詩意般的「大美湯山」和江寧近年來的新變化、新成就。
  • 「小康先行者」江蘇又「先行」
    (中國減貧故事)「小康先行者」江蘇又「先行」中新社南京7月5日電 題:「小康先行者」江蘇又「先行」作者 周建琳 鍾升30多年來,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江蘇始終朝著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前行。圖為6月11日,江蘇蘇州,太湖之畔的「青蛙村」。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如今,江蘇省以地區生產總值全國第二和各省人均GDP第一的成績,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小康社會建設的先行者。站在新起點,「小康先行者」江蘇,手握「創新通行證」再出發。
  • 寧波:爛泥塘變綠肺 市區首個村級生態溼地公園建成
    中國園林網4月26日消息:遠處是座座山頭,眼前是青草綠水,腳下,還得當心一隻只跳跳蹦蹦的小「田雞」,走在江北洪塘安山村的溼地公園裡,你一定想像不到,一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爛泥塘。日前,寧波中心城區首個村級生態溼地公園安山村溼地公園建成,昔日爛泥塘翻身成為都市裡的一片「綠肺」。
  • 上海溼地公園在哪裡 清淨景又美的溼地公園大盤點
    134561、東灘溼地公園地址:崇明縣東灘東旺路(風車處)東灘溼地公園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是長江口典型的河口溼地,據說也是國內唯一一處與候鳥保護區相鄰的溼地公園,目前溼地公園內已經發現了112種野生鳥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津南「稻蛙田」裡話豐收
    來自天津市裡的遊人們經常到基地釣青蛙,玩得特別開心,還有垂釣螃蟹,這裡成為立體種植套養的樂園。張洪德告訴記者,稻田育蛙可起到滅蟲、節肥、鬆土等作用,還可以改善農業面源汙染、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張洪德說「這100多畝稻田年產水稻十多萬斤,『北義蛙稻』生態米相對傳統稻米售價高出不少,只稻米年收入過百萬。」他的稻蛙銷售也成績喜人,訂單一個接一個,一年也可賣到三四十萬元。
  • 大湖見證——長三角三大淡水湖綠色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萬頃碧波再現夢裡水鄉  臘月時節,沿安徽合肥市環巢湖大道行駛,湖區內側的淺灘、溼地片片相連,杭埠河、派河等入湖口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一批正在培育中的生態溼地在冬日萌發勃勃生機。  在南淝河入湖口,東側是濱湖溼地森林公園,西側是4萬多畝的十八聯圩生態溼地。
  • 航拍上海後灘溼地公園:浦江南岸的「世博遺珠」
    圖為黃浦江上空俯拍上海後灘溼地公園全景(1月19日拍攝)。新華網梁鴻儒 攝   新華網上海1月20日電(梁鴻儒)作為上海市區黃浦江邊僅有的一塊天然溼地,上海後灘溼地公園建園伊始就迎來人們的極大關注。它北臨黃浦江,西起倪家浜,東靠打浦路隧道,總佔地面積18公頃。這裡草坪、樹木、雕塑等布局清晰,錯落有致,置身於大片的茅草和蘆葦中,儼然一派自然鄉野景色。
  • 雲南昆明五家堆溼地公園,一個起淨化作用的溼地公園
    在雲南省昆明市有一個風景很不錯的溼地公園,這個溼地公園位於昆明市西面的大觀公園裡邊。大觀公園相信很多當地人都非常熟悉,因為這裡的景色非常迷人,有昆明的後花園之稱。在這個風景秀美的景區裡面有一個生態建設得非常美的溼地公園確實也是當地人的福氣。
  • 江蘇:走在前列 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砥礪前行,高水平建成獲得感更強的全面小康75歲的張志明雖是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民,卻像城裡人一樣領退休金、住老年公寓,每天健身下棋、休閒散步,隔三差五去村裡的文化中心看戲聽曲……「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美得很!」對於如今「有錢又有閒」的生活,老張心滿意足。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上世紀60年代曾將上海第五鋼鐵廠生產的鋼渣下料運往該地回填,較細小的鋼渣產生大量粉塵,嚴重影響空氣品質與水質,引起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規劃建設溼地公園改善環境。2005年10月起建設兩年,一期工程開放,打造了「活力代謝之腎」。2008年11月,二期工程開工,三年後建成開放。一座陸域佔地面積和原生溼地面積各達60萬平方米的濱江溼地公園屹立在長江之濱。
  • 江蘇姜堰溱湖國家溼地公園
    江蘇姜堰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系由原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二家、江蘇省首家國家級溼地公園。溼地公園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境內,地處全國著名三大窪地之一的裡下河地區,規劃面積為806.9公頃,溼地面積588.6公頃,溼地率72.9%,溼地分為湖泊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等3類,永久性淡水湖泊、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等3型。共劃分為溼地保育區、溼地恢復區和合理利用區三大功能分區。
  • 在板橋故裡感受小康生活,「GoJiangsu」外籍粉絲興化採風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俊翔 顧秀文 記者 毛曉華)在碧水東羅感受美麗鄉村,在千垛美路領略沿途美景,在李中水上森林公園親近自然 ……11 月 23 日至 24 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 "GoJiangsu ——走進興化小康生活 " 海外社交媒體外籍粉絲線下活動在泰州興化舉行。
  • 江蘇海門:悅來鎮長徵百鳥園變身「溼地公園」
    中國園林網5月24日消息:據了解,溼地保護公園所需600畝土地共涉及長徵村15個村民小組,355戶農戶。長徵村掛職書記陳俊與村兩委一班人,不分晝夜、加班加點做好被流轉土地農戶溝通交流工作。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失地」變溼地 紅樹漸成林
    李潔無法想像,幾年前,她所在的觀光亭周邊還是另一番景象——周邊村民們圍塘養魚,魚塘破壞了紅樹林生存的土壤,也破壞了候鳥的棲息環境。羅理想介紹,溼地公園區域內有東場和墩吉2個自然村,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自營經濟發展熱潮影響,周邊職工群眾習慣「靠海吃海」,在這裡建起魚塘,養殖魚蝦。俯瞰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
  • 走在前列,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砥礪前行,高水平建成獲得感更強的全面小康 75歲的張志明雖是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民,卻像城裡人一樣領退休金、住老年公寓,每天健身下棋、休閒散步,隔三差五去村裡的文化中心看戲聽曲……「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美得很!」對於如今「有錢又有閒」的生活,老張心滿意足。 在居民收入水平邁入「4萬元時代」的江蘇,「老張」們的故事還有很多。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水青山藏著「小康密碼」 南京六合金莊...
    還有鳥兒在唱歌,我覺得很好聽。」   攝影愛好者說:「仙鶴放飛,還有大雁、白鷺,溼地公園挺好的,說明生態搞得好。」   8月下旬,池杉湖溼地公園迎來了候鳥繁殖季,上萬株蒼翠高大的池杉聳立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中,成千上萬隻鳥兒於其間築巢、覓食、嬉戲……水中有林,林中有鳥,湖上有蓮,遊船載著遊客靜靜划過,感受這裡的靜謐時光。
  • 江蘇無錫溼地公園,空氣無比新鮮,是大自然的味道啊
    文/從她的全世界路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行走在旅途中,腳踏遍每一片土地,感受全世界的美景一提到江蘇,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這裡一定有著南方特有的氣息,近日小編就了解到了一個溼地公園,就是長廣溪溼地公園,它的位置是在江蘇無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