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節都是吃艾的好時機。艾有不同品種。該如何選擇?根據針灸,根據暨晴生物了解,艾分為北艾和南艾。嶺南紅腳艾屬於南艾,也被稱為「鮑姑艾」。它在整個嶺南分布和生長在陽光明媚的領域。嶺南各地都有分布,羅浮山原種紅腳艾最為出名。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田野之間,因得南方朱雀之色,莖枝呈鮮豔的紫紅色。和其他艾相比,紅腳艾的功效長於避邪解毒,祛寒化溼。
紅腳艾產業化種植基地
紅腳艾有著獨特的香氣和其極佳的口感,口感也會隨著季節而改變而不同。天氣越寒冷,紅腳艾草的莖會越紅越矮,味道越濃鬱回甘;天氣越熱莖就越高大,且由紅漸變青,味道越苦烈芬芳;秋天的紅腳艾吃起來味道苦中還帶著辛辣。因此,冬春是吃紅腳艾葉、芽最好的兩季,口感最佳,夏秋的紅腳艾曬乾外用和製作艾絨品質最佳。紅腳艾的本身的食用價值非常高,嶺南民間有很多關於艾的吃法。例如做艾團:
紅腳艾營養成分分析表
材料:糯米粉500克,紅腳艾葉莖100克,紅豆沙300克,砂仁粉20克,蜂蜜20克。
做法:首先將艾草洗淨,放入煮沸的水中,加鹽燙後撈出;冷水衝出鹽分。放入石臼裡搗爛;紅豆泥加肉桂粉和蜂蜜拌勻,揉搓成擀麵杖粗細的長棍狀,做成餡;其次,糯米粉加水和搗爛的艾草揉成糯米糰,再用擀麵杖擀成1釐米厚的大圓餅;糯米餅上放入長棍狀的內餡,將餅捲起來;再次,將糯米餅卷切成一口一個的小段,揉成糰子放在柚子葉上;最後,放進蒸籠裡,隨水蒸熟即可。
艾團
其功效: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用糯米和綠豆吃還具有開胃健脾,增加食慾的作用。現在知道紅腳艾知道怎麼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