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提高3-8歲孩子的思維能力,聰明爸媽只要做對這1件事

2020-12-13 踽踽懂家居

什麼是思維能力?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每當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認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論孩子是否聰明,主要原因是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而父母要使孩子變得聰明而聰明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發展思維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班傑明(Benjamin)認為,研究表明,孩子發展思維能力的最佳時間是在孩子8歲之前

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並且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英語閱讀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例如,進行科學實驗可以培養孩子在此過程中進行比較,操縱,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例如,通過學習數學,數學本身具有抽象,邏輯,辯證法的特徵,並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孩子都喜歡童話故事,因為故事裡有比現實更美好的世界,讀故事能給孩子帶來更多想像的空間。在讀故事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嘗試自己去編故事,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塑造各種角色,從而培養孩子無邊的想像力。

孩子們玩遊戲,喜歡新奇事物。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創建新遊戲,例如紙牌,西洋棋,遊戲屋和其他遊戲。這將使您的孩子保持興趣,同時也對探索新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即使短暫的外出旅行也能給孩子提供練習。讓孩子估計車子從一處房子到另一處房子要多少分鐘,或讓孩子讀出看到的車牌號、將這些車牌數字飛快的相加。這樣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數學能力。此外,還可以讓孩子試著制定你們每天的行程和時間安排,以此鍛鍊孩子的思維條理性

著名的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想要提高3-8歲孩子的思維能力,聰明爸媽只要做對這1件事——讀繪本。其實早就有很多家長發現了這本寶藏書籍——《瘋狂大腦》,學習沒有捷徑,但這個方法幫你輕鬆搞定!

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冊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數字運算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甚至是更高難度的,在左右、旋轉方向訓練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訓練。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簡直是兒童必備書籍

其實教育孩子從來都沒有一個模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是要懂得變通,融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原價200元,現有優惠活動只需要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

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成為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動手能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李玫瑾:想要孩子變聰明,從「手」開始
    在任何一個家庭之中,只要是孩子生下之後,家裡的人對孩子都抱著很大的希望。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是提升孩子的智力,可孩子的智商不僅跟爸媽的遺傳有關,還與後天的培養有關。據李玫瑾教授分析,如果你想要孩子變聰明的話,那就要從「手」開始。
  • 李玫瑾:3歲前媽媽不陪孩子做好「這件事」,將「遺憾終生」
    有句古話說:3歲看老,七歲看大。3歲之前真的非常重要。李玫瑾是我國比較著名的教育專家,她就說一定要抓住孩子3歲之前的機會。、性格、習慣和能力最關鍵的時期,並且神經學家還發現0到3歲是寶貝的腦神經發育的最好的時候。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李玫瑾:每天堅持做3件事,提高成績並不難
    上課期間,孩子的注意力極其分散。一會看看這,一會摸摸那。一會去趟廁所,一會吃點水果。而且只要爸媽發出一點聲音,孩子很容易就受到幹擾。而且做作業的時候也費老勁了,拖拖拉拉的,一個作業恨不得寫一晚上。說到這個問題,家長滿滿的苦水需要往外吐啊。
  •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爸媽做對這件事,孩子智商比同齡人高17%
    而在美國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The Beginning of Life人之初》,採訪了研究兒童發展的各領域專家和不同國家的家庭,也證實了這件事:0~3 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早期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 那些聰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3歲前,會經常做這幾件事
    嬰兒總是有著驚人學習能力的,尤其是在孩子1-3歲的時候,是孩子出生後的發展關鍵期,曾有研究顯示:孩子出生後3年內學習的東西是最多的這一時期的寶寶大腦會迅速發育,這個期間家長要好好培養,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的智力降低,那些聰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會經常帶娃做這幾件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你就偷著樂吧
    帶孩子是件十分耗費精力的事,很多家長因為白天要工作,孩子又需要照看,時常分身乏術,就算是全職媽媽,在家帶一天孩子都會感覺身心俱疲。很多家庭此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靜聽話,好帶一些。但是其實難帶不一定是壞事,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往往更聰明。
  • 李玫瑾: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4件事,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父母花大價錢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不如做好這4件事 當孩子到了3歲時,他們的各項能力都到了發展的關鍵期,這時候家長不應該將時間都花在報班上
  • 孩子性格活躍就「聰明」?真相令父母吃驚,李玫瑾:不是學習的料
    這樣的說法推翻了很多家長的認知,但是仔細想一想也不無道理,其實很多性格活躍的孩子的確非常機靈,但他們多數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弊端,那就是專注力差,做任何事情都喜歡「三分鐘熱度」,導致學習成績始終提不上來。這就讓在很多將成績和聰明掛鈎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變笨了,所以李玫瑾教授才有了這樣一個結論:性格活潑的孩子多數成績不是太好。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因為孩子越聰明想法越多,他就越「調皮」越喜歡「動」所以才會招人煩。李玫瑾教授還舉了3個例子,如果你家孩子在這3個方面表現的很調皮,說明孩子很聰明。「搞破壞」的孩子孩子的「搞破壞」能力可以說從1歲多久就彰顯出來了,而且會日益增強,小到自己的玩具,大到家裡的小電器,仿佛都像有魔力一般吸引孩子拆卸。
  • 李玫瑾:家長如果頻繁做這「三件事」,孩子長大後多數沒出息
    李玫瑾:家長如果頻繁做這「三件事」,孩子長大後多數沒出息!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可是,教育這件事情又談何容易,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家長要多多注意,尤其是在這三件事上,作為教育方面專家的李玫瑾教授就指出,如果家長頻繁去做,孩子在長大後多數會沒有出息。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難帶,尤其是只有兩三歲的孩子,能跑能跳精力無限,只要父母一個不留神,孩子就能化身&34;,直接把家給拆了。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了解過,為什麼孩子到了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會突然變得很皮很難帶呢?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李玫瑾教授還曾說過:「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現在的父母都在乎自己家孩子聰不聰明,而李玫瑾教授這句話正是要點醒一些父母,有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沒出現,父母們一定要警惕。愛佔小便宜的孩子相信不少父母都在為自己家孩子佔了別人家孩子便宜而開心,覺得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那你為什麼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3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
  • 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家長常做這4件事,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人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被人們稱為「學術腦」「抽象腦」,它主要負責文字、邏輯、數學等等思維活動;而右腦稱為「創造腦」「藝術腦」它主要負責音樂、繪畫、想像力等思維活動。右腦在3-6歲期間發育得非常迅速,這段時間孩子的大腦發育跟成人差不多,而且右腦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主要負責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等等必備能力,所以,想讓孩子未來學習好更聰明,早期對右腦的開發是很重要的。
  • 6歲之前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做好3件事,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因此,現在很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右腦發育,今天教家長經常給孩子做3件事,可以讓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具有的學習能力就會越強,但隨著年齡增長,若不及時刺激右腦發育、培養、鞏固,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才吸收能力就會逐漸消失。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科學研究表明:1-6歲的孩子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成人的2倍,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是開發孩子右腦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不需要費太大勁,只需要簡單的方法就能開發。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一、訓練孩子左側肢體
  • 育兒專家李玫瑾: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依戀,父母需要及時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3-12歲的兒童需要規則,父母必須說「不」。年幼的兒童需要選擇的權利,父母需要耐心並將其視為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年心理學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無數案件和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了這一問題。
  •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很聰明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但其實,這事兒還真就未必是一件壞事兒。在育兒界非常有威望的李玫瑾教授,就曾針對這件事,發表過觀點。她認為,孩子難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聰明的體現。特別是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就可以偷著樂了,因為這說明孩子非常聰明。
  • 孩子越活躍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一般比較聰明
    一次因為課堂紀律,老師找到了學生的家長,家長對此也覺得無奈,在家裡經常揍孩子,可是越打越不管用。劉老師很擔心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沒想到這兩個孩子考試還不錯。這是讓劉老師覺得非常欣慰的事情,對兩個孩子也格外的欣賞。此後的學習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孩子雖然有時候過於活躍,但是教給他的東西都非常用心的記住了,而且只要引導一下就會馬上的反應過來,這種能力是很不尋常的。
  • 孩子越活躍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一般比較聰明
    此後的學習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孩子雖然有時候過於活躍,但是教給他的東西都非常用心的記住了,而且只要引導一下就會馬上的反應過來,這種能力是很不尋常的。在和家長溝通以後,這兩個孩子的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的學習,慢慢的開始引導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