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周作人:親兄弟失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很多人不解!

2020-12-22 阿瑞德讀書

導讀:關於魯迅和弟弟周作人失和鬧矛盾,背後的原因一直被許多的人所猜測。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毫不誇張的說,在中國文壇,魯迅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作家。在學生時代,我們也學習過很多關於魯迅的文章,當然晦澀難懂是魯迅文章的一大特點。

可能很多人會說魯迅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在現實生活中,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魯迅也是一個平凡的人,當然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魯迅也算是一個中產階級分子。

在北京擁有自己的四合院,而且每個月的稿費非常的多。當然在那個時代有許多的完整,其中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在文壇其實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它的色萌非常的出眾,甚至要比魯迅寫的好。

關於魯迅和弟弟周作人失和鬧矛盾,背後的原因一直被許多的人所猜測。其實在魯迅的日記中,關於這一間他也有過記錄。當時魯迅在日記中記錄道,自己回屋取書,遭到了周作人妻子以及弟弟周作人的數落以及痛罵。

周作人的妻子將眾多的罪行強加於魯迅,而弟弟周作人卻在一旁裝腔作勢的附和,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矛盾,才最終導致魯迅和兄弟的失和,當然也有人說魯迅和弟弟是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並不是因為革命觀點上的不同。

由於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家庭矛盾導致了魯迅和弟弟的失和,有人說當時魯迅誤闖進周作人妻子的房間,偷窺了洗澡的畫面,導致周作人大怒,也有人說,主要是魯迅受不了那種數落。

當然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忽略。在文學成就方面,魯迅的成就要高於周作人。可是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家庭矛盾,也讓我們看到了,偉大之人,平凡之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魯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分手?
    魯迅的原始名稱是周樹人,他是現代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有兩個兄弟,老二周作人,老三周建人。從童年到大部分時間,三兄弟之間的關係非常和諧,為什麼魯迅和弟弟周作人陷入僵局甚至分手?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兄弟情誼的國家,血濃於水也是一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概念,如果這兩個親兄弟想要分手,那一定已經足夠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了。那麼,xxx-1先生和周作人之間發生了什麼?要談這件事,我們得從周作人的妻子日本羽太信子說起。
  • 魯迅與周作人,民國文壇的雙子星,為何會反目成仇?
    這張長得有點像倪大紅的人是晚清人士周伯宜,對大家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可他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自身成就的高低,而是培養出了三個名震民國文壇的兒子: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按理說,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親兄弟本應抱團取暖,然而事實卻是,魯迅與周作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至於反目成仇,終生不再往來,這是因為什麼,背後又隱匿著什麼樣的故事?1923年,周作人寫給魯迅一封信:「魯迅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
  • 弟媳污衊魯迅偷看她洗澡,周作人從此與魯迅絕交
    但魯迅先生終其一生,有兩件事情對於他打擊十分巨大,一個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個就是與弟弟周作人的失和。對於和弟弟的關係,魯迅先生曾親口說:「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兄弟失和。」而他們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是和一個日本女人有關,這個日本女人就是他的弟媳,叫做羽太信子。羽太信子,本是魯迅兄弟在日本東京留學期間所租房子房東的女兒。1909年與周作人結婚,後隨周作人來到中國。
  • 啟明長庚永不相見:周氏兄弟「失和」背後的羽太信子
    周氏一家,不論是周作人家的人,還是魯迅家的人,都守口如瓶,諱莫如深。 從周作人此信口氣看來,「過去的事」就是魯迅和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之間糾葛的事。而這件事,不會是魯老太太或是周作人子女告訴周作人,只可能是羽太信子於7月17日告訴周作人的。
  • 周作人:魯迅之外的另一個異端
    孫鬱指出,有很多喜歡周作人的學者曾做了很多研究,希望從史實中找到證據證明周作人並非自願當漢奸,但是史實表明,這是他自願的選擇。在周作人看來,作為一個百姓,不管在誰的統治下,都要吃飯,不要用國家概念來定位人,這種超越種族,超越國家的思想,讓他看淡國家利益,也正是這種無國家主義和文人的懦弱性讓他最終拒絕了革命人士的召喚,選擇留在北京苟且偷安,擔任偽職。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1921年12月,新文化運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魯迅給運動加了一把火,他以白話文語言發表了小說《阿Q正傳》,為人們塑造了一個經典而可憐的人物形象,一時間震動了當時的文化界和思想界。人們對小說產生的強烈反響,是魯迅都沒有預料到的。
  • 文採斐然的魯迅,卻因日本弟媳而家庭失和,最後被趕出家門
    然而,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對國家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文學巨匠,在家庭問題的處理上卻一地雞毛。日本弟媳羽太信子魯迅是一位實現進步的文人,但是在家庭上卻比較傳統。魯迅的家中有一個弟弟和老母親,長大之後,他一直秉承著長兄為父的思想,沒有和自己的弟弟分家,希望和以前一樣,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
  • 「為什麼一道的人,最後會曲終人散」‖論魯迅與其弟周作人
    ,他的一生和魯迅是分不開的。早年魯迅去南京水師學堂求學,周作人也去南京求學;後來魯迅輾轉去日本留學,周作人也去日本留學;最後魯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職,加入《新青年》,認識一批中國最早最先進的知識分子,他也隨後來到北京,任職北京大學教授。
  • 魯迅弟弟周作人為啥成為漢奸?除本人性格外,還和一個女人有關!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位巨匠,和其胞兄魯迅一起同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不亞於魯迅。但是,周氏二兄弟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魯迅在逝世後,尤其是解放後,其地位簡直被神化了,而周作人卻由於在抗日戰爭時期附敵當了漢奸而遭世人唾棄,晚年生活也是在「窮、病、鬧」中悲慘度過的。周作人為什麼能夠成為漢奸?除了本人性格外,其實還和一個女人有關!1885年1月,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紹興都昌房口周家。
  • 父親與叔叔為何失和?魯迅之子周海嬰直言:日本人一直男女混浴
    這是魯迅在《自嘲》中的一個詩句。其大概的意思是,儘管面對著來自敵對方面的指責,自己也絕不會屈服於他們的淫威。魯迅在我國的革命事業和民眾思想教育中,都有著重大的影響,他認為:「醫術只能治療人的身體,卻救不了中國;能拯救中國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喚醒人們麻痺的精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主動棄醫從文,挑起了喚醒國民精神的重任。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魯迅的逝世,讓很多年輕的文人學者一時間找不到方向,他們為魯迅的猝然離去而淚流痛苦之時,和魯迅最為親密的夫人許廣平卻強迫自己吞下悲傷,在給魯迅的《獻詞》之中,她毅然寫道:"鍥而不捨,跟著你的足跡!"許廣平筆下的魯迅不是革命的神像,而是一個充滿溫情的人。他對母親孝順有加,對妻子情深義重,對兒子也付出了心血……魯迅在世的時候,許廣平是她的左右手,默默站在他的背後支持著他的創作和生活,她為丈夫放棄了少女時期的鋒芒,穿著最為樸素的衣服的衣服,燒火做飯,照顧兒子,為魯迅的病到處求醫。
  • 魯迅先生討厭衍太太,周作人又在散文裡寫出衍太太的醜事
    喜歡看魯迅先生散文的讀者一定熟悉衍太太!衍太太是一個非常狡猾又可惡的女人,她一面教唆少年魯迅去偷母親的錢和首飾,被少年魯迅拒絕後,她就散播謠言,說魯迅當小偷偷母親的錢和首飾。這實在是敗壞了魯迅的名譽,讓魯迅十分生氣。
  • 11張老照片,回顧魯迅的一生,圖7和周作人關係破裂前的罕見合影
    1903年3月魯迅的斷髮照攝於日本東京。1905年秋 日本仙臺。魯迅與同住在公寓的五名住宿生前往仙臺市東二番丁的小川寫真館合影留念。左起:施霖、魯迅、吉田林十郎、磯部浩策、大家武夫、三宅。1906年7月26日朱安與魯迅結婚,他26歲,她29歲。
  • 魯迅與周作人為何兄弟反目,大打出手?羽太信子:他調戲我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三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的名聲和成就自不必言說。二弟周作人,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三弟周建人,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生物學家。然而託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 止庵 | 周作人與湯爾和
    一 周作人《「東亞文化協議會」為何物?》[1]一文有云:「湯爾和是浙江杭州人,說起來與我算是同鄉,但是他生長在外面,說話也是江北的口音。他是以前北京『八校』時代的醫學校校長,是教育界的元老。不過我同他沒有什麼交情。我和他往來還是在他發行一種周刊叫做《輿論》,叫我作文章的時候,在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春天。
  • 陳言 | 印章和書法裡的周作人書齋
    白文篆書書齋印「光霽書屋」 1917年4月1日,周作人從紹興到達北京,住在位於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七號的紹興縣館,該館有一個小院落,周作人跟隨魯迅居住於此,名曰「補樹書屋」。此書齋名在1916年5月魯迅搬入之前就已存在,書屋牆上有石匾題記:「昔有美榭,花夜合,或曰:楝,別種蓮芙?遂以名其軒。壬寅春樹折,癸卯乃再種。」
  • 周作人曾主編"語絲" 魯迅雜文幾乎每期都登(圖)
    孫伏園,浙江紹興人,是魯迅任紹興師範學堂監督(校長)時的學生。經常在《晨報副刊》上撰稿的有胡適、冰心等,其中又以周作人、魯迅為最多。由於名家薈萃、內容新鮮,這份副刊深為青年學生所喜愛,晨報的發行量也因此不斷上升。《晨報副刊》風行,就漸為人所覬覦。1924年,孫伏園的編輯工作就不大順手起來。先是周作人記錄整理的《徐文長故事》,連載了兩期共8則以後,有人搖頭了,就只好停止發表。
  • 晚年周作人:81歲高齡卻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如今,也有很多人表示:「如果可以,我好想向天再借500年。」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長壽之人,晚年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周作人。他的晚年生活就十分的痛苦,只能依靠著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如果你對周作人不是很了解,那麼你一定知道他的兄長周樹人,也就是為全國人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相較於自己的兄長,周作人的名氣顯然要小很多。
  • 活了83歲的周作人,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作人,他活了83歲,他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即周樹人的弟弟,雖然他也有著一身的才華,可是晚年卻過得非常的悽慘,依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一、為日本人幹事的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出生,浙江紹興人,他的命運跟魯迅難說有一些類似,在他年輕的時候,家裡面非常的殷實,因此他可以學習到非常多的文化知識。周作人的祖父是晚清的一名官員,因此他們家才能有那樣多的錢財,可是他的祖父到了晚年的時候,卻由於犯下了一樁事情,被抓入了大牢當中,少了主心骨,最終周家也由此逐漸衰弱。
  • 79年前,魯迅侄子周豐三在伯父面前開槍自殺,年僅20歲,原因成謎
    可是在其他方面,這三兄弟都有被人詬病的地方。 大哥魯迅和三弟周建人都曾拋棄原配,和另外一個女子同居,並生育了孩子,周作人則是人人唾棄的文化漢奸。 1923年的夏天對於周家三兄弟來說註定是個多事之夏,原本周家一大家子十幾口人住在北京八道灣裡,過著和睦幸福的生活,三兄弟之間也互相扶持,手足情深。 可是就在這一年,由於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從中挑撥離間,導致周作人和大哥魯迅失和,兩人反目成仇,並決定老死不相往來。隨後,魯迅就帶著母親和妻子永遠地離開了八道灣,再也沒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