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媽媽的焦慮

2020-12-20 王二丫頭

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延續疫情期間的傳統,我跟盧先生上班帶飯。牛排因為做起來簡單,所以成了我們工作餐的常見葷菜。

這是背景,然後……

6月8日 天氣晴轉多雲

第一次忘記帶牛排醬

6月22日 天氣陰有小雨

第二次忘記帶牛排醬

7月21日 天氣帶點憂傷

第三次,又忘記帶牛排醬

8月6日 天氣晴天霹靂

帶了牛排醬,卻忘記吃

事不過三。

孕傻反應,讓人笑哭。

然而,真正想哭的,

是比這嚴重得多的「媽媽型焦慮」。

「坐月子的時候,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三十而已》裡的顧佳,觀眾眼中又爽又颯的全能女神,就是典型的焦慮型媽媽。

為了讓孩子有個高起點,舉債換房子、委身討好一個暴發戶的太太。

永遠是一副乙方的樣子哄著老公,遇到問題她解決,情緒低落她鼓勵,就連山渣的小三搞不定了都要她來擺平。

她自己遇到困難呢,萬總揩油,兒子被孤立,太太圈被歧視,都默默地吞咽了。

還好,她沒有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否則雞毛會更多。

別人眼裡的顧佳完美、能力強、雙商在線,又何嘗不是生活所迫?如果有得選,誰不想像鍾曉彤一樣每天刷刷劇,懷孕了就可以不考慮職場晉升,跟媽媽在一個城市還可以經常回家呢?

顧佳把兒子從反鎖的房間裡抱出來,笑著讓他等一下,回頭像瘋了一樣拽著肇事者進臥室的時候,我是看哭了的。

心疼顧佳,源於感同身受。

焦慮,是媽媽的通病。

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寶媽群,卻沒有寶爸群。

2017年UC大數據發布了《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

(向下滑動,查看完整報告)

報告顯示,80後的媽媽焦慮指數最高。

其實,隨著90後漸漸步入30歲的門檻,我們的焦慮更甚。

憑一己之力到城市打拼,能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幫助少之又少。

扒在高速行駛的時代快車上,還要給下一代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還要儲備足夠的實力,等自己年老的時候,不拖累孩子。

你看,得有多難。

而現代社會的女性,自從體內的能量被喚醒,總以為自己是超人。

要飛,還要帶著家人一起飛。

所以,通常聽見媽媽跟爸爸說:

給孩子報特長班吧

換個大一點的房子吧

多想一條賺錢的路吧

……

為什麼媽媽會焦慮?

絕大多數的男人,都是過程型生物。他們會專注於解決問題,卻很少設立目標。

而女人,是結果型生物。往往是先有了目標,然後再去執行。

設立目標的過程,就是一個自虐的過程。

因為目標的實現需要漫長的執行期,甚至終究不能實現。這個過程,就造成了媽媽們的焦慮。

所以,是媽媽決定了一個家庭的高度。

可焦慮,終究是一種病。

它像一塊石頭壓在心上,令人窒息。

產後抑鬱。夫妻關係緊張。婆媳矛盾。

哪個不是焦慮的產物?

一次感冒,婆婆叫我吃藥就不要餵奶了。

重點不在於吃藥,而是別餵奶。玻璃心碎一地。

其實,婆婆是把「媽媽的焦慮」升級為「奶奶的焦慮」,在她眼睛裡只有孫子。

啥都想給寶寶最好的,可物質條件撐不起精神需求。

怎麼辦,當然是鞭策老公。

於是,一個嚮往平淡生活的金牛座男人,就這樣被別人的野心支稜著前行。

一個人的焦慮,變成一家人的緊張。

還有,因為沒有幫豆哥轉奶,導致他吐奶好幾天。

為什麼沒有轉奶,因為我沒有了解過這方面的知識。

可是,為什麼我就沒有學過呢?

焦慮下的自責,只有當媽的才會有吧。

真希望有一天,所有媽媽的焦慮症都能緩解。

希望我們在一起聊的只是穿戴、吃喝與玩樂。

希望所有的寶寶,順其自然就可以長得很好。

媽媽的,這該死的焦慮。

相關焦點

  • 誰來拯救你的玻璃心?
    誰來拯救你的玻璃心?一、考前動員9.7晚7:30一模考前動員:1、第一次拉練、充分利用好考試查漏補缺2、誠信考試、不作弊3、配草稿紙,以舊換新4、考前認真核對條形碼,書寫相關信息5、提前15分鐘塗完選擇題總之,高高興興考試去、平平安安回班來!
  • 拿什麼拯救你?焦慮的媽媽
    有人說中國式家庭=喪偶式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作為媽媽,你焦慮嗎?很多時候媽媽們的焦慮源自他們身邊接觸的各類公號、媒體、媽媽群的焦慮販賣和情緒發洩。於是我的娃就開始跟不上老師的進度,這種情況會不斷惡性循環,他自己也會變得自卑起來,他考不上好的中學,進不了好的大學,甚至沒有能力考上大學,那他的一生要怎樣度過呢……所以我要加入雞血媽媽團嗎?
  • 嬰兒睡眠成難題:夜哭、黃昏啼、落地醒,誰來拯救老母親的焦慮?
    為了讓寶寶睡著,你可能會加奶粉、戒夜奶、不奶睡、用EASY哄睡法、哭泣訓練法等等,但往往這些方法,越用越焦慮,起不到實際效果。而育兒專家、達人們寫出來的文章,則只強調"成功"部分,很難達到,還有些"失敗"的事實,是我們常人所不熟知的。
  • 拯救焦慮,你能好起來
    焦慮的危害呀。眾所周知,除了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還會讓人感覺疲憊。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可以說焦慮正在全宇宙蔓延。那如何拯救焦慮呢?舉個例子,就當你剛開始了拿到了駕照開車上路的時候啊,就會產生焦慮情緒。其實這種情緒呢可以讓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為突發變化和應變的準備。適當教育是一種自我保護,它可以釋放一種叫做皮質醇的壓力激素,來提醒我們的大腦更好的應對問題。
  • 焦慮的媽媽們
    或者說大白話,就是孩子養得好不好由誰說了算,這個情況變化了。傳統社會中,人的社會價值主要就是勞動力價值,一個家族擁有的勞動力多,生產力就強大。一個孩子在這個家族中的地位也因此明確,越能產生生產力的人,越有價值。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價值評判是掌握在家族自己手中的。這個孩子由我養,養得如何也由我說了算。這哪兒有焦慮?這沒有焦慮。
  • 誰來拯救我們的教育?誰來救救我們未來的主人翁?
    當年的6歲小神童李尚榮也是在家裡讀經典,3歲開始媽媽帶著,讀到6歲,認識4000多字,還沒有上學呢,上電視臺和主持人交流出口成章,滿腹經綸!大學中文系教授都沒有她的水平高!經典誰學誰知道,誰學誰受益!這不是個案!甘肅天水土橋小學吳鴻清教授做的實驗班叫伏羲班,就是語文教材改革,換成經典,幾年下來,非常成功!
  • 繁殖犬的悲哀一生:生育到子宮脫落體外,誰來拯救它們?
    繁殖犬的悲哀一生:生育到子宮脫落體外,誰來拯救它們呢?俗話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句話在那些弱小的動物身上,剛好實用。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接觸那種專門為了繁殖而存活的狗媽媽?我們把這種狗媽媽稱之為「繁殖犬」,它們的一生是極其悲慘的,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這個詞來形容。商家為了賺錢,就會把繁殖犬關在小黑屋裡面,在那裡它們永遠看不到陽光,只有在商家需要它們交配的時候,才會被強拉出來,一旦懷孕了,繁殖犬又會被關進籠子裡等待生產。
  • 全職媽媽,如何才能不焦慮?
    02以上種種,使得全職媽媽們越來越焦慮。03全職媽媽們的出路在哪裡,如何才能不焦慮呢。我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助正在焦慮的你。一,調整自己的心態,忘掉以前和未來,先把握好當下,才能展望未來。想要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每天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千萬別忘了自己。孩子入睡時,不要總是忙家務。地一天不拖,桌子一天不擦也影響不了什麼。省出時間來為自己泡杯茶,敷個面膜,做做健身運動。
  •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焦慮,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流行病。之前有網友說,焦慮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時代正在淘汰不會焦慮的人。但焦慮不是今天才有的,從古到今,不管是皇后還是素人,若論焦慮,誰也比不過媽媽們。前段時間重新刷了遍《如懿傳》,發現尊貴的皇后娘娘,也不過一個被焦慮裹挾的母親。
  • 誰來拯救鄭州家長?
    今天來聊聊每個鄭州家長都煩惱的問題——小升初。如今又到了新一個升學季,各方消息似乎都在指向這個關鍵詞:100%搖號。鄭州招生細則尚未出臺,如果消息證實,對鄭州家長而言,則意味著完全失去確定性:誰還能保證自家孩子上名校?1鄭州家長太難了。
  • 誰說全職媽媽越宅家越焦慮?學會一個心態,輕鬆趕走焦慮
    最近在媽媽社群裡,認識了一些全職媽媽,從她們的言語中我能感受到她們強烈的焦慮感,擔心被時代拋棄、擔心失去自我價值、擔心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不科學......其實曾經我也是她們中的一員,焦慮到整宿睡不著,生活中遇到一點小事就崩潰到大哭。
  • 焦慮的媽媽養出焦慮的孩子:給焦慮媽媽的3個心法
    正當我沉浸在思緒裡時,被一位媽媽的喊叫聲嚇得我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你能想像當你全身心投入到思考某件事時,突然被一種聲音給意外炸開,讓你緩都緩不過來的那種害怕感吧。有人說,中國的家庭等於,缺席的父親加上焦慮的母親再加上失控的孩子。先不討論爸爸缺不缺席,但女性在育兒角色裡的「焦慮」,可以說過尤而不及。可以想像,當媽媽們知道懷孕的那刻起,焦慮就已經如影子一樣,時刻跟隨左右。
  • 小學老師辭職:老師不是神,誰來拯救這個弱勢群體?
    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問題是爛到根裡了,原諒老師不是神,沒那麼大法力來拯救他。誰來拯救老師這個弱勢群體呢!那天又看到朋友圈有人轉這個帖子了,想起今天上午在班裡上課,有個平時表現還可以的學生最近的表現特別差勁,作業也不交,上課也不認真聽講,感覺有點心不在焉的。
  • 準媽媽抑鬱,誰來篩查?
    有時候,內科醫生會遇到明顯感覺身體不適的病人,頭痛、心慌、胸痛,但各項生物學檢測卻查不出異常,於是將他們轉到精神科,但鮮有患者從婦產科轉來。「孕產婦不太敢來找我們,送到精神病專科醫院的,通常都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陳林曾是原衛生部產後抑鬱管理實用指南項目專家組核心成員。2018年9月11日這天,在回龍觀醫院的抑鬱症專症門診,他總共接待了四十多位患者,孕產期抑鬱的只有4個。
  • 16歲女兒試圖自殺,媽媽後知後覺:焦慮父母如何拯救絕望孩子?
    焦慮的父母,如何拯救絕望的孩子?趕緊跟幸福君一起,打開這份充滿力量的禮物吧!於是,我如實如是地告訴女兒:「媽媽這幾天焦慮了,因為看到你沒有前進的動力你可以原諒媽媽的衝動嗎?這個星期,她開始願意學習以前她愛好的音樂了,我也想從這方面入手,來增強她的正向感覺和自信。
  • 有個不焦慮的媽媽,是孩子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似乎成了每一位媽媽的通病,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2017年有這麼一個大數據報告:80後媽媽以平均67.3的焦慮指數,擊敗了70、90後,成為最焦慮的一群媽媽。《媽媽是超人》裡馬雅舒家的客廳裡竟然完全沒有家具,每次全家人吃飯都是坐在地上吃,問其原因居然是:媽媽覺得家具會磕到她的孩子們!
  • 寶寶愛粘著媽媽,頻繁夜奶,是分離焦慮?
    我家寶寶14個月多了,我打算戒奶,因為他晚上睡覺好容易醒,需要吃奶接覺,多的時候一個晚上10次,少也有5次,這樣我跟他都休息不好,白天也是,只要睡覺就要奶睡,途中醒來要吃奶來接覺的,導致了一到吃飯時間他就不吃,他出生以來體重那些一直都不達標的,這段時間我也越來越瘦了,身上一點肉都沒,我需要怎樣做來戒掉?
  • 要想拯救自卑和焦慮,就要戒掉這五件事
    有很多人問過我,我才二十多歲,要怎樣才能拯救我的自卑和焦慮?我已經三十歲了,要怎樣才能不自卑和焦慮?我四十多歲了,要怎樣才能擺脫自卑和焦慮?你看,不管什麼年齡,都會有這樣的情緒,說明它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公敵。
  • 媽媽的焦慮,孩子的顧慮
    其實放在平時,這也不能算多大的事,但是今天,劉女士就一萬個受不了,她衝著萍萍大聲的喊道:&34;劉女士越說越生氣,也越說越傷心,說著說著,就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還邊繼續說:&34;萍萍看著媽媽泣不成聲的樣子,著實被嚇了一跳。她不理解為什麼媽媽這麼生氣和傷心,也不明白即將進入的初中學校究竟有多糟糕,她更不知道未來究竟會是怎樣,此時此刻她只覺得緊張、壓抑,喘不過氣來。
  • TT蝸牛膠原天絲面膜拯救節後「焦慮肌」
    節後的一周裡,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焦慮、神經衰弱、失眠等,這一系列失調對於女性來說,可能就直接導致肌膚狀態下降,乾燥、幹癢、紅血絲等問題不時出現,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節後「焦慮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