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成為孤兒,十五歲被稱為民國天才,一生會三十三種語言,拼音聲調的發明人活到現在。歷史上有很多天才般的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他十二歲的時候父母去世,一生中會三十三種語言,而且我們熟知的施氏試獅史就是他創作的。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趙元任小哥哥,看照片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很秀氣的男孩,臉上帶著從容的微笑,似乎生活對他很仁慈。
但是他是一個十二歲就失去父母的孩子,也就是說事兒歲那年,他成為了一個孤兒。後來他被送到了蘇州,但是神奇的是他幾乎只用了一個月就學會了蘇州話。後來十五歲的時候進入了江南高等學府進行學習,當時課程有德語,英語和音樂。而他學習的速度是常人的幾倍,通常別人幾個月才學會,他只要幾個星期就掌握了基本的玩法。所以當時他的老師對他的才學很是驚訝,但是更驚人的是他還選修了拉丁語和音樂,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天才。
老師和家人對他的才華很是珍視,對他盡力培養。二十三歲的時候考入了哈佛的研究生,主修哲學並且繼續選修音樂。二十七歲的時候就回到了康奈爾大學擔任物理講師,二十八歲就回到了中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當時他在學術界很是知名,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天才,可是從他的履歷看來他確實是一個天才。後來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全球遊學經歷,走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公事辦完,而後剩下來的時間就是在當地遊玩,學習當地的語言。所以到了最後,他最終會三十三種語言。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沒有,因為語言學並不是他的主要研修的科目。其實他主要的研修科目是物理和音樂,而語言只是他用來解悶的一個科目而已。
後來到了五十五歲,他終於覺得自己要安定下來了。最終在加大伯克利的一個分校當語言學教授,最後他用來吃飯的還是他的興趣學科,並不是他的主修的一個學科。並不是說他的主修學科成績不好,而是它最終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是個性情中人。而我們拼音的唐氏聲調就是他發明的,語言學必須要學的是一篇施氏試獅史也是他創造的。施氏試獅史之所以會成為語言學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篇文章,不僅在於聲調的迤邐,還有是因為它背後所代表的文化頇實。
而他的妻子楊步偉也是一個傳奇,她是一位醫學教授,還憑藉自己一人之力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醫院,但是最後為了照顧趙元任便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了一位賢內助。這就是一個天才的故事,是文理兼修的典範,最後他和妻子移民美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