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深度好文)

2021-02-09 風水有関係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點上方綠標收聽獨家音頻

古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活在世上,事無完美,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

 

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我們反躬自身,常思己過,凡事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

 

與其遇到問題,總是埋怨他人,將責任推給別人。為何不從自身找原因呢?

 

一個人若能夠不斷自我反省,學會從自身找問題,尋原因,那麼,他一定可以取得超越自我,取得非凡成就。

 

自省是根植於內心的教養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一個人遇到困難,第一想到的是別人的問題、外部環境因素?還是自身的原因,自己的不足。

 

反觀自身,不埋怨他人,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的根源,解決它,這次是解決問題的最快方法。

 

常思己過,是根植於一個人內心的最高級修養。

 

有個老教師平日裡常抱怨自己的兒媳婦太懶惰。

 

「你看我家的兒媳婦,洗衣服老是洗不乾淨,看她晾在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明白,她洗衣服都能洗成這樣子. 」

 

直到有一天侄子來家裡看望老教師,讓她把戴在耳朵上的眼鏡摘掉,擦洗乾淨後說:「姑姑,你看這不就乾淨啦?」

 

原來,是自己戴的眼鏡髒的緣故。

 

人與人相處中,遇到問題不指責他人,不埋怨他人,而是反觀自身,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自省,才能自明

海涅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鏡子」可以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並主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正身」,身在局中,才不能自知,那麼這個時候別人的意見、批評都是一種局外之人的「明眼」,若能虛心接受便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成長。

虛心檢討自己,改正自身不足,讓自己越來越好。

正如唐太宗與魏徵,一個是平定天下的雄主和一個憂國憂民的名臣,兩人各負才能,二人一起共事,亦存在矛盾。 

 

魏徵總是直言勸諫,有時一點不顧及帝王的尊嚴;雖然李世民一開始也不喜歡魏徵的,但他知道這樣的大臣才是他需要的。 

 

正是有魏徵這樣的大臣警醒自己,他才能知道自己的錯誤,反省自身不足,哪些地方做的欠妥,之後施政的時候注意這方面,提升自己。

 

最終,唐太宗稱為一代君王,成就「開元盛世」。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能夠吸取別人意見,接受他人的批評,才能真正明辨是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自省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個人。

自省,讓我們更加清晰認識自己。

 

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古人云:「君子反求諸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以前,村裡裡有兩戶人家,東邊張三家經常吵架,互不相容,生活痛苦;西邊李四家,則一團和氣,生活幸福。

 

有一天張三實在受不了家中的戰火,去李四家請教其中道理。

 

李四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張三疑惑,忽見李四家媳婦從外邊回來,在大廳不小心摔了一跤。此時婆婆過來,扶起媳婦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溼。」

 

站門口的兒子趕忙說到:「都是我的錯,沒告你大廳正在擦地,害你摔倒」。 

 

被扶起的媳婦慚愧自責:「不!不!不!是我的錯,都怪自己太不小心了。」

 

張三看後心領神會,知道了答案。

 

很多人抱著都是「別人的錯的心態」很難與人相處。

 

倘若能反觀自身,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不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還可以贏得身邊的人尊重。

做人,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一個人最高的修養。

 

不要去怪任何人,好人給你歡樂,壞人給你成長,愛你的人給你溫暖,傷害你的人給你經歷。

 

感恩所有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誰都不容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得到人心。

 

與君共勉!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凡事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做人要有自己的擔當,自己犯下的錯終究要自己去承擔後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沒人會願意去諒解你的失誤。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就是,凡事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說,人要學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你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有人見證著你的成長,有時候不是你沒有能力,也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有認清自己,人總是喜歡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認為自己永遠都不會錯,但其實,你只是在逃避自己的過去罷了,你不敢去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不敢去承擔那足以壓垮生命的後果。
  • 【疆心夜語】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主播:大海 文字:《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來源:網絡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 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種修養,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好像自己所有的煩亂與浮躁,都是別人給的,凡事找自己的原因,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世界上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恨情仇,也會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所有的傷疤都會有忘了疼的時候。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旅程,學會在忍耐中堅持,學會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人生也就會豁然開朗,把所有的憂傷與煩惱拋在腦後,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智慧。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種成熟與頓悟,是一種豁然開朗的人生境界,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結局,世間的因果都會有一個輪迴。
  • 做人最忌諱的,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把責任推卸給環境和別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佛在《四十二章經》中告誡到:「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單親家庭必讀」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五季)
    就是凡事沒達到預期效果,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不去抱怨客觀因素,而是找自己的不足?因為如果把眼睛盯在客觀因素上,人就不再對自己有所要求,就失去了提升自己實力的動力和機會。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畢竟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能夠做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德行,有了觀照自己的這個德行做前提,才能採取提升實力的行動。
  • 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建議所有人看看!)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種內心的自省,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些,讓高貴的人獲得本應有的自愛和自尊。
  •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堅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畫彩仙靈。 丙舍旁啟,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盤溪伊尹,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營。
  • 你覺得「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句話靠譜嗎?
    在我看來,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句話還是比較靠譜的。有一次,我跟我一個朋友約好一起去吃飯,並說好是中午12點,可是我等了40多分鐘依舊沒有到,我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於是氣勢洶湧的打電話過去,直呼問,你怎麼還沒有來,我都等你40多分鐘了,你這人能不能遵守時間觀念?你這人能不能靠譜點?
  •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深刻)
    一個人犯了錯,不推諉,反省自己,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內心的修養。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斷進步,超越自我。中國有句老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們常常會把責任歸咎於他人,自己犯錯卻總是為自己開脫。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 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埋怨別人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前段時間跟小劉聊天,他吐槽說:「為什麼別人找工作那麼容易,換我就那麼難呢」?我很詫異,他不是才剛到一家公司沒多久嗎?怎麼又要換工作了。圖片來源於網絡然而,沒多久他又換了第二份工作,自稱是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了,我也替他高興。
  • 凡事三思而後行,忍一時,風平浪靜!(深度好文)
    事前請三思,多給自己留餘地,也給他人留好感,衝動是魔鬼,衝動總能給人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進退是生活的智慧,以柔克剛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衝動對於有些事情的解決是無濟於事,或亦錯上加錯。多少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苦了自己,也讓別人難堪,與其得理不饒人,不如忍讓知進退,既寬慰了自己,也收穫了友誼。
  • 越是無能的人,越愛挑剔別人的錯(深度好文)
    是把責任推卸給環境和他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四十二章經》中有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做人最忌諱的,是總挑剔他人,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凡事要有度,物極必反!(深度好文)
    人生,講求一個度字,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須有度,過猶而不及。萬事萬物,皆有分寸,把握好分寸,方能運籌帷幄,恰到好處,事半功倍。
  • 自省有力量(深度好文)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馬來西亞有一句俗語: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人這一生, 難免會犯錯走彎路。 但比犯錯更可怕的是,凡事都習慣逃避抱怨,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大敗。 率軍隊從華容道脫險,曹操來到一處空地,突然痛哭流涕。
  • 越無能的人,越愛挑剔別人的錯(深度好文)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哲學人生網音頻
  • 深度思考有沒有用?如何讓自己學會深度思考?
    大家好 我是李壹壹 每天都在說夢話的男人 近來從事文章寫作 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 比如又發現掉頭髮了 人到中年,十分禿然
  • 父母要學會愛自己,而不是從孩子身上找原因
    以前我總認為是自己育兒知識掌握得太少,方法不對,直到閱讀了《當你開始愛自己 全世界都會來愛你》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是我沒有學會愛自己。02 學會接納自己,才能避免將壞習慣體驗投射給孩子現在有了孩子的我,每當看到孩子做數學題反應慢時,我都很焦慮和暴躁,其實是我把之前父母養育我的觀察方式又在無形中植入到對孩子的認同方式中,我把自己曾經的無力感和不自信投射到孩子身上,我需要儘快改變的是改變之前習慣體驗的感受。
  • 「夜讀」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其實是他自己每天賴床,硬生生把一碗煮好的麵條給放爛了。感情出現矛盾的時候,最怕彼此都認為自己沒錯,一味指責,互相埋怨,把日子過成了怒氣衝衝,把生活過成了愁眉緊鎖。婚姻有時候像座山,橫看成嶺側成峰。若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既看不到對方的付出,也看不到事情的全部。
  •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培養交換思維
    除了違法和違背道德是事情不要去做,除此以外,牢牢記住:凡事可交換,凡事找交換,凡事尋共贏。共贏是最持久、最公道、最能延展、最有力量的關係。我有個網上認識的朋友,比較熟悉了,在招聘季要找工作了。這個朋友想聽,但不好意思跟我說,先是隱晦的留了言,但是沒說自己的需求。那段時間一直在幫助指導她工作和思維,我看她進步了沒,就故意不吭聲。結果到了晚上,果然還沒找我。我就主動去問,她解釋說她想聽,但不好意思開口。我說:「如果不好意思開口,為什麼不提出和我交換呢?你有流量資源,為何不提出幫我宣傳號交換旁聽呢?」
  • 深度好文:學會察言觀色!
    大家好,我是小編無觀瘋月,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學會察言觀色的文章。擅長讚美的人,一般都有察言觀色的本事。比如清朝的巨貪和珅,就是深諳此道的高手。拋開他本人的品行好壞不說,我們不能不承認,他的的溝通技巧、察言觀色的本領確實已經登峰造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