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盲文日在即,一文讀懂你不知道的「盲文」知識,我國盲文由他創製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明天,是第二個「世界盲文日」。

盲文是觸覺的語言。只用六個點的不同排列,就能讓不同國家的文字和思想在指尖流淌,讓數學、科學和音樂隨著指尖滑動在心與心之間傳遞。盲文就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讓黑暗的世界也開出絢麗的花。

新華社資料圖

1 盲人創造的盲文

盲文又稱點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符號。

作為一種文字,其緣起何時已無詳細材料可考。從現在能見到的文獻資料來看,1517年西班牙人弗蘭西斯科·路卡斯的發明,通常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可供盲人摸讀的文字。他把拉丁字母雕刻在木塊上教盲人摸讀,後來有人改良,有的用較大的鉛字字母,有的用大頭針在軟墊上插出字母或者用厚紙壓印出字母等。這類盲文,與健全人使用的字母並無差異,只不過是有了凹凸感,利於盲人摸讀,但未從根本上解決書寫等問題。

建成於1791年的巴黎萬神廟最初是一座大教堂,供奉了巴黎城的保護女神,歷經數次變遷後,最終變成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1836年,萬神廟前面山牆上特別加上了象徵國家精神的銘文:「偉人們,祖國感謝你們。」這裡,至今共長眠著72位為國家做出卓著貢獻的民族英雄,包括伏爾泰、盧梭、左拉、居裡夫婦等。其中,路易斯·布萊爾可能並不為大家所耳熟能詳,20世紀50年代,法國政府特意將其遺骸遷於此,以銘記這位「世界盲文之父」為人類做出的重要貢獻,他創造出了以凸點代替拉丁字母的盲文體系,簡單明了,造福了全世界的盲人。

1809年1月4日,布萊爾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馬具工匠之家,他3歲玩縫紉錐時不慎刺傷了左眼,不久又感染到右眼,最終雙目失明。布萊爾的父母沒有放棄對他的培養,識字不多的父親將小鞋釘按字母形狀釘在木板上,讓他用手摸著釘子識字。不久,父親又將他送入學校讀書,期待兒子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回失去的「眼睛」。布萊爾每天刻苦勤奮地學習,成績並不比健全孩子差,校長決定將他送到巴黎接受專門的教育。

1819年,10歲的布萊爾正式成為法國皇家盲人學校的一名學生。那時,儘管字母盲文印刷已問世幾十年, 但盲文書仍很稀少,像音樂、歷史等品類的圖書更是沒有,上課全靠老師口授。盲校裡,學生學的是與健全人一樣的法文字母,摸讀的資料大部分是用手工在木板上雕刻的活字,也有用鉛澆鑄的,或者是用厚紙或布條粘成的凸起字母。這些字母的寬度與高度均達數英寸,很短的一篇文章就得佔好幾十頁,每本書都重達八九磅。盲生摸得很慢,書寫就更困難。

無字難成書。要想獲得更多知識,必須先創造一種容易在指尖上識別和書寫的盲文。布萊爾和他的同學們越來越渴望有一種比字母更方便的文字,供盲人使用。

1821年的一天,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應校長之邀,到盲校給孩子們講授軍隊夜間通訊演習的知識。當時,為了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法國軍隊使用了巴比埃發明的「12點制系統」(或叫「夜文」),即在紙板上穿出兩行各6個凸點,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使之成為夜間進行閱讀和溝通的一種手段,士兵不用依靠照明,僅用手摸即可獲取信息,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

這堂軍事課讓布萊爾大受啟發,他認為,對盲人來說,靠觸覺感知凸起的點字要比字母簡單得多。他決定根據「夜文」的原理,創造出一種專供盲人使用的文字。於是,他每天用針在紙上扎個不停,課餘時間全部用於與各種大大小小、排列組合的凸點「做伴」,到底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點距應多大,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成了他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一天,他從人的體形上得到啟發:兩個肩膀、兩肘和兩個膝蓋,如果將這些部位分別視為一個點,不就是排列現成的6個點了嗎?

1825年,布萊爾將巴比埃的12點制改為6點制,創造出一套用6個凸點組成的盲文。這6個點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63個可以組合的編碼,每個組合代表一個特定的字母、數字或標點符號。數點位時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後右起自上而下4-5-6。盲人通過手指觸摸凸起在厚紙上的點,可以識別相應的內容,從而使盲人的閱讀、書寫方便多了。年僅16歲的布萊爾可能沒有想到,他發明的盲文,為百年後千百萬不幸失明的人們開拓了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為他們找回了自己的「眼睛」。

2 從發明到被公認用了62年

由盲人自創出一種全新的文字本就不易,但被世人承認並推廣使用更是難上加難。

布萊爾雖然發明出了6點制盲文,但當時遭到盲校的一致反對,校方堅持沿用原來的凸起法文,不準其在學校傳授和使用這種新創的盲文。布萊爾只能繼續改進盲文體系,他用6點制盲文抄錄語法書,可行;他熱愛音樂,研究用6個點記錄樂譜符號,也可行。在布萊爾畢業留校後,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盲人用凸點書寫點字歌詞與歌譜的方法》,但在社會上沒有引起關注。盲校也未採納其凸點盲文,只是默認他可以進行實驗性教學,但不能作為正式文字推廣。

1833年,被聘為正式教師的布萊爾一邊執教,一邊向學生推薦使用6點制盲文。他根據盲人的摸讀和書寫習慣,對6點制進行了無數次的重新編排組合。終於,修改後的盲文體系不僅極易摸讀、便於書寫,而且涵蓋了法文字母、標點符號等。布萊爾不厭其煩的將6點制盲文向多個部門提交,請他們評價,但始終沒有得到肯定答覆。

工作繁重,又屢遭挫折,1835年,26歲的布萊爾患上肺病,他拖著病體不斷向社會呼籲推廣6點制盲文,以便讓更多盲人能「看到」,能寫字。但遺憾的是,有關部門對此存有爭議,未批准這套盲文體系為法定的盲文文字,大量使用的仍是凸起的法文字母。即便是在布萊爾執教的盲校內,對6點制盲文的推廣使用也是看校長「心情」,時斷時續。

1844年2月,巴黎皇家盲校搬遷新校舍典禮上,一名老師在全校師生及家長面前,做了一篇關於布萊爾6點制盲文體系內容的報告,高度評價了這個創新文字。為了讓人信服,他當場請來一名盲生用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寫了一首詩,讓另一個盲生當場朗讀,摸讀效果令人驚嘆。這名老師趁熱打鐵,又用布萊爾盲文寫了一段樂譜,讓學生摸唱,引起在場家長們的轟動,他們紛紛要求學校為孩子們教授6點制盲文。

1852年1月,積勞成疾的布萊爾因肺結核在巴黎去世,終年43歲。1854年,在布萊爾去世兩年後,法國政府承認6點制盲文為合法的盲文,法國皇家盲人學校正式採用其作為學生使用的文字。可當這個消息傳到布萊爾家鄉的時候,他的墓前已長滿了青草和野花。

1857年,在柏林召開的國際盲人教師代表大會決定,所有盲人學校都要採用布萊爾盲文進行教學。到1882年,全世界除少數幾個國家外都採用了布萊爾盲文。1887年,布萊爾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作為全球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稱盲文為「布萊爾」。

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認為,布萊爾與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古騰堡一樣偉大,因為「再沒有一項發明能夠改變那麼多人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因沒有閱讀和學習而喪失喜悅與希望,不再缺少溝通交流這項最基本的人類需要。」

其實,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與布萊爾同時期,英國也出現過一種「變異」字母盲文,是威廉·穆恩創造的,其優勢是形體上部分保留了羅馬字母的輪廓,以最簡單的凸起線條來表示字母。這種線條盲文曾在倫敦盲校中推廣使用過,但由於不便於盲人書寫,因此未得到廣泛流傳。1932年,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達成統一協議,布萊爾點字法成為標準的盲文系統。

直至今日,布萊爾點字法仍是世界範圍內使用最廣泛的盲文系統,幾乎適用於所有已知語言。近年來,國際社會廣泛呼籲關注盲文發展和推廣應用,2018年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設立「世界盲文日」,2019年1月4日是首個「世界盲文日」。

3 黃乃創製了我國盲文

許多國家的盲文,都是在布萊爾盲字體系基礎上,結合本國本民族文字特點發展起來的,所以盲文具有國際性,這也為盲人走向世界減少了障礙。

1874年,盲文傳入我國。英國傳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創建了「瞽叟通文館」(即北京市盲人學校前身),這是我國的第一所盲人學校。穆·威廉與一位盲人教師合作,借鑑布萊爾盲文,並按照《康熙字典》的音序編排出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漢語盲字,全部音節408個。這是我國最早的漢語盲文,叫做「康熙盲字」,又稱「北京盲字」。

此後,各地按照不同方法先後制定了若干種盲文,如用漢語拼音方法拼寫閩南話的「福州盲字」、以南京官話拼寫的「心目克明盲字」,還有廣州話、客家話等方言的盲字。受地域所限,這些漢語方言盲文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由黃乃先生和部分教師在吸取國內外傳統盲文的基礎上,結合漢語語言特點,設計了一套拼寫普通話、分詞連寫的盲文方案,被稱作「現行盲文」。該方案借鑑了布萊爾6點制盲文,採用拼音制盲文體系,1953年得到國家的批准,很快在全國盲校得到普及。後來,盲文方案又經過多次修改,在1991年召開的全國第三次盲文改革研討會上被命名為「漢語雙拼盲文方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我國有1700多萬視力殘疾人,約佔全國殘疾人總數的20%。盲文是他們「看到」大千世界、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實現自強自立的基礎。如今,無論是數學的幾何圖形,還是物理電路圖或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通過盲文都能精確地表達出來。那些代表優美文字、跳動音符的凸點,就像一粒粒光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盲人的心裡。

4 當盲文遇上高科技

高科技時代讓盲人也擁有了「眼睛」:電腦裝上專用軟體,盲人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暢遊;手機裝上盲用軟體,隨時收發朋友的信息;購物埋單,也有App能夠讀出帳單金額……因此,盲文正在世界範圍內遭遇認知危機,很多人認為傳承上百年的盲文已經走向了末路,使用者正在減少。美國國家盲人聯合會報告說,在全美國130萬盲人中只有不到一成使用盲文;英國皇家盲人協會表示,有視力障礙的200萬人中,使用盲文的不足1%。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從布萊爾盲文本身來說,大多數使用者是先天失明者,但90%以上的盲人是後天因疾病、災禍等意外失明的。這些早已習慣「用眼睛認識世界」的人很難再去學習用手摸讀,而且盲文學習時間較長,至少半年以上。

其次,以美國為例,殘疾兒童教育經歷了一個過程。最初,殘疾兒童要上專門為其設立的學校,當時的盲校普遍開設盲文課程;然後,公立學校為殘疾兒童設立單獨的教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法律開始要求公立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強調要把他們完全納入正常課堂。從那時起,盲童能夠與健全的同齡人坐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但盲文的普及率急轉直下。因為普通公立學校主要面向的是健全的孩子,而盲童只能依靠教具或者憑藉特定的合成語音軟體等,對音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讀寫能力則越來越弱。發現了這些變化後,現在美國國家盲人聯合會為盲人開辦了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學習布萊爾盲文的暑期課程。

最後,新興科技試圖取代布萊爾盲文。百年前創造的盲文,時至今日是否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尚不可知,但很多公司正在著手研究新的盲文系統。有的基於羅馬字母改造,聲稱幾個小時就能掌握。有的認為,之所以現在公共空間盲文缺失,就是因為盲文在健全人眼中看起來就像個神秘代碼,而不是文字,因此設計師想把普通文字和盲文結合起來,解決二者互不相通的問題。

新科技能否取代盲文,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我們知道,科技會讓盲文點字的可用與實用性得到大幅增加。走進了數字時代的盲文,意味著未來所有的失明孩子都能與同齡人一樣,在更廣闊的文字海洋中恣意遨遊。

知識連結

可「觸摸」的郵票

為紀念「盲文之父」布萊爾,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發行過有他肖像及盲文的郵票。

1948年,法國曾發行過一枚「法蘭西互助會」附捐郵,畫面就是盲文發明家布萊爾的側身像。

1974年,巴西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盲文郵票,以紀念在聖保羅召開的第五次世界盲人福利大會。此後,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印刷過盲文郵票。然而,大部分是象徵性的,也就是平面盲文,手指無法感觸。如1981年是國際傷殘人年,汶萊發行的一枚紀念郵票上,是一個靠手杖探路的盲人,背景是布萊爾盲文和拉丁字母的對照表,圖案上是平面盲文;我國1985年3月15日發行的《中國殘疾人》,全套4枚,其中第1枚的圖名為「盲文」,這枚郵票的畫面表現的是盲人正在用雙手摸讀盲文的情景。但這枚郵票上的盲文也是平面的,只是一種概念性的盲文。這是因為印刷郵票所用的紙,難以長久保存凸起的盲文,很容易被壓平。

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上逐漸出現了真正的盲文郵票,用手指觸摸可辨讀。2003年瑞士發行的「助盲協會成立100周年」郵票就是如此,其底色為深紅色,在郵票正中央有凸起的盲文圓點,盲人依靠觸摸可知這是一枚面值0.7瑞士法郎的郵票。日本、阿根廷等國也先後發行過盲文壓凸郵票。

2016年4月23日,我國發行了《全民閱讀》特種郵票,在印刷上有了很大突破,特別是票面上印有「全民閱讀」四個盲文,盲人可以摸讀。這是我國繼《北京2008年帕運會》郵票之後,發行的第二套可觸摸的盲文郵票。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郭梅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教你認識紙幣上的盲文符號
    目前國際通用盲文是由一個到六個不同數目,不同排列位置的圓點組成的,它代表了各種文字、數字及標點符號,這些點印在特殊的紙上面,盲人可以摸讀,對於人民幣收藏者來說這也是收藏文化的一種,然而,對於紙幣上面的盲文符號你又了解多少呢?
  • 盲文圖書:溫潤裡透出光芒
    2021年1月4日是第三個「世界盲文日」。盲文是盲人群體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實現自強自立的重要工具,其基礎性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深入的認識。盲文圖書出版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打開一本本盲文圖書,盲人讀者的指尖輕輕地觸摸那六個變化不定的凸點,每個都飽滿且溫暖,就像觸摸親人熟悉的面龐。
  • 各國紙鈔上的盲文
    世界上第一張使用盲文的紙幣究竟是哪一張,目前已無從查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紙幣作為貨幣符號,其註定要進入流通領域,所以在紙幣上使用盲文將是必要的,且又是必然的。二、各國紙鈔上的盲文紙幣上的盲文,通常採用凹版完成,並且逐漸從淺版紋過渡到深版紋,深版紋意味著要採用比淺版紋更深的板槽,使其附著更多的油墨,從而達到易於識別的目的。紙幣上的盲文由於有著較為嚴密的規則體系,所以對於任何一位視力障礙人士來說,在閱讀一張帶有盲文的紙幣之前,進行適當的學習是必要的。因
  • 一些「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的盲文,網頁上的盲文是給誰看的?
    之前對盲文不太理解,以為是同樣的文字只是以刻出來的方式展示,後來才知道是一種特定的文字,其實挺方便,但是有一些盲文真的讓人不知道給誰「看」的!刻在一個電動車上的盲文,還是刻在中間的位置,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車是要賣給盲人的嗎?可真敢賣啊!
  • 手語盲文「國標」發布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簡稱「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簡稱「通用盲文」)近日由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 盲文圖書出版更受關注 讓盲人的精神食糧更豐富
    2021年1月4日是第三個「世界盲文日」。盲文是盲人群體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實現自強自立的重要工具,其基礎性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深入的認識。盲文圖書出版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打開一本本盲文圖書,盲人讀者的指尖輕輕地觸摸那六個變化不定的凸點,每個都飽滿且溫暖,就像觸摸親人熟悉的面龐。
  • 樂高積木可製造盲文印表機
    據參考消息2月20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18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一名12歲少年使用樂高積木零件製造出了一臺盲文印表機。
  •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2017年10月13日,安徽安慶,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正使用盲文課本上課。圖/視覺中國今年1月29日,青島,十幾名聾啞人正接受培訓,希望能靠一技之長找到合適工作。手語規範納入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範疇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聽力殘疾人難以說普通話,視力殘疾人難以寫規範漢字,手語和盲文是他們使用的特殊語言和文字,各地聽力殘疾人使用的手語存在差異,現行盲文標調的不規範也給視力殘疾人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不便。
  • 用郵票,講述一段盲文的來歷,太勵志了!
    集郵者公眾號 收藏愛好者的聚集地 因為有你,所以精彩 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一個名叫布萊爾的孩子出生了
  • 設計師創造了可以「讀」出來的新式盲文
    日本設計師 Kosuke Takahashi想知道,盲文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人們用眼睛閱讀的語言,而不僅是靠觸感。他發現,儘管這世界上的 2.85億視障人士需要盲文,但盲文只會成為極少數場合下的附註信息,視障人士難以閱讀這個世界。
  •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新型盲文印刷系統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微納加工研究部與中國盲文出版社合作,利用生物晶片點樣儀技術研製的新型盲文點膠印刷系統,為盲文印刷開闢了新天地。該項目得到中國殘聯的大力支持,並於近日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製出了單頭點膠印刷系統。    我國現有盲人800餘萬,對盲文書籍的需求非常巨大。盲文印刷系統主要採用陽文拓印,即利用金屬模版在特殊紙上製備盲文。
  • 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2018年12月26日,由省盲協和省聾協共同舉辦的青海省第二期國家通用盲文和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全省各市州的30名盲人代表,30名聾人代表參加培訓。  2018年7月1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正式實施。這就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此次培訓為期兩天。
  • 盲文音樂符號總結
    七、分點號分點號又叫盲文音樂逗號。點位是【1 2 6點2點】。在以下情況中,可以使用分點號。 1 有的樂曲起在不完全小節的短時值音符上。例如起在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為了避免同其他寫法相同的長時值音符混淆,可在這些短時值音符前加分點號。 2 在復拍子樂曲中有時起在不完全小節的某拍的一部分,為了與下一拍隔開也可用分點號。
  • 手語盲文國家標準7月1日實施 手語有了「通用語」
    手語盲文國家標準將於7月1日實施  手語有了「通用語」 盲文有了「規範字」  近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  「我國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的裡程碑」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和信息載體。手語和盲文是我國三千多萬聽力殘疾人和視力殘疾人的特殊語言文字。
  • 網課、大賽、MV……「推通」手語盲文有妙招
    10月13日,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湖南舉辦2020國家通用盲文推廣總結表彰活動
    3年通用盲文推廣「結碩果」「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眼盲,但是心始終明亮。不因殘缺,限制對夢想的渴望。他們渴望尋找,他們渴望方向。通用盲文,讓盲人學會看見。看見陽光,驅散前行的陰霾;看見清泉,洗淨沉重的鉛華。」
  • 用雙手讀懂世界 自治區殘聯在玉林市舉辦2020年國家通用盲文培訓班
    8月25日,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在玉林市舉辦了2020年國家通用盲文培訓班。課堂上,學員們認真聽講,老師從多個角度對通用盲文進行了全面細緻地講解,其後,學生們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用盲文寫字板固定好紙張,一筆一點地認真拼寫聲母、韻母、聲調和標點符號,並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完成了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經過系統性的學習,學員們基本掌握了通用盲文等無障礙閱讀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他們的交流能力。
  • 湖南舉行國家通用盲文推廣總結會暨閱讀公益活動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第36屆國際盲人節,10月13日,2019湖南省國家通用盲文推 廣總結會暨閱讀公益活動在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來自該校的上百位盲生與小志願 者們歡聚一堂,「以文會友」,攜手參加通用盲文趣味答題、經典美文雙語共讀等系列 活動。
  • 全省首家盲文圖書館有個難題:缺書
    實習生 胡豔婷 記者 李稹    位於富陽的浙江省盲人學校內的杭州圖書館盲文分館,面積大約200平方米,去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面向全省的盲人朋友。將盲文分館直接設到需求群體相對集中的學校內,在我國尚屬首例,同時,這也是浙江省首家盲文圖書館。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於7月1日起實施—— 手語有了「普通話」 盲文有了「規範字」
    一位北京聾啞人去甘肅旅遊,他打的手語,當地聾啞人能「聽」懂嗎?一位盲人摸讀盲文,因為現行盲文大多不標聲調,他能根據上下文「猜」出這個字嗎?《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已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