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語盲文國家標準7月1日實施 手語有了「通用語」
手語盲文國家標準將於7月1日實施 手語有了「通用語」 盲文有了「規範字」 近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這就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日前,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和推廣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圖/視覺中國《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將於7月1日起實施昨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今年7月1日起,《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和盲文有了國家標準,手語有了「普通話」,盲文有了「規範字」。
-
手語盲文「國標」發布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簡稱「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簡稱「通用盲文」)近日由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於7月1日起實施—— 手語有了「普通話」 盲文有了「規範字」
一位北京聾啞人去甘肅旅遊,他打的手語,當地聾啞人能「聽」懂嗎?一位盲人摸讀盲文,因為現行盲文大多不標聲調,他能根據上下文「猜」出這個字嗎?《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已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
-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7月1日起實施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7月1日起實施 原標題: 張淳藝 近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網課、大賽、MV……「推通」手語盲文有妙招
手語和盲文是我國三千多萬聽力殘疾人和視力殘疾人溝通交流的工具,是國家語言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自2018年7月1日起,《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這也成為我國殘疾人事業的一個裡程碑和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兩年來,手語、盲文規範化、標準化推廣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計劃如何?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組負責人就有...
盲文方面,1949年以前中國沒有統一規範的盲文,使用比較多的是以南京話為拼音標準的「心目克明」盲字。1952年,教育部盲啞處黃乃等同志在「心目克明」盲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音為標準、實行分詞連寫的盲文方案,成為「新盲字方案」,又稱「現行盲文」。1953年由教育部公布,在全國推廣。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迅速取代了其它幾種盲文,成為中國大陸統一規範的盲人文字。
-
教育部就《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答問
首先,研製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是依法維護殘疾人語言文字權利的具體體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當然這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指的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但是由於聽力殘疾人難以說普通話,視力殘疾人難以寫規範漢字,手語和盲文是他們使用的特殊語言和文字。
-
三部門聯合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通用盲文方案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21日從中國殘聯獲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日前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
三部委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盲文方案,7月1日實施
中新網 資料圖5月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網站獲悉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近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
聾啞人用的手語有方言上的差異嗎?手語不通用會有多麻煩?
手語是一種真正的語言嗎?手語與語言的差別不但表現在是否有無語音,更重要的區別是輸出方式上。,導致不同地域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使用手法都有較大差異。手語「方言」很麻煩,有位學習手語的朋友就親身經歷了過:「現在手語和盲文在推廣上急需做標準化,統一化推廣,最好能做到全國通用,盲文難度較大,但手語最慘,作為一種替代殘缺的語言,不同學校和不同地方的打法都不一樣,例如數學這個詞語,我知道的就有三種打法,學生理解起來好難的,很多志願者去外地都無法和當地聾啞人溝通
-
手語課堂|手語無聲勝有聲
也就是說,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了手語的雛形,而且並非專為聾人所有。遠古人靠手勢來傳遞信息,表達一種語言的形成。從此,手語漸漸地演變成我們聾人專用的語言。聾人因聽覺障礙影響了自身語言的發展,所以主要依靠視覺獲取信息。手語自然就成了聾人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並隨著文化的發展而進步。抽象符號的增加,豐富了聾人的手語詞彙,方便了互相溝通與交流。
-
手語進行時,他們想讓廣州12萬人看見「聲音」
記者了解到,根據《關於認真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推廣工作的通知》(粵殘聯〔2019〕46號)的有關要求,今年是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關鍵一年。廣州市手語研究會在會上總結:在廣州市殘聯和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2018-2020年),廣州市手語研究會共舉辦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培訓班15期,主要有殘聯繫統、青年志願者、社區機構、聾人僱主單位、窗口服務行業等培訓班,培訓學員1207人次;與省市聾人協會、粵港澳大灣區聾人協會和手語翻譯服務機構開展國家通用手語的交流和研討活動;配合社會行業如地鐵公司等單位開展手語服務和手語送教上門等活動
-
慶祝2019年聾人節暨國際手語日
而今年世界聾人聯合會針對使用手語的聾人權益,確定了國際聾人周和國際手語日的主題:「Sign Language Rights for All 」(譯:人人都有使用手語的權利)。為迎接聾人節、手語日,慶祝《國家通用手語詞典》的出版,中國聾協和各省市聾協聯動拍攝了手語視頻,以此來表達慶祝節日和期盼新書的喜悅之情。
-
北京:銀行增設「在線手語翻譯」
聽障人士到銀行,不管現場有沒有會手語的工作人員,他都能辦理銀行業務了。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了解到,目前,建設銀行北京長安支行和物資學院路支行在全國銀行業率先推出了「遠程在線手語翻譯」服務,聽障人士可隨時通過「在線手語翻譯」為自己「代言」。
-
各國紙鈔上的盲文
荷蘭紙幣上也有類似德國的圓點符號,但與德國不同的是,荷蘭紙幣上的圓點符號印刷面積更大,使用油墨更多。典型的如人像版。如圖,人像版上的盲文符號也是由多條斜線交叉,而在局部形成菱形圖案。 (4)大面積凹印數字盲文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大面積凹印數字模式本身並不屬於傳統的盲文符號,但它卻可以代替盲文來使用,因為阿拉伯數字幾乎在全世界通用。視力障礙人士在識別一張紙鈔的時候只想知道它的面額是多少,而不關心其他問題。
-
記者走進銀行體驗無障礙服務 手語方便聾啞人
他們不是手語老師,卻懂得用手語表達一些金融術語;他們很少跟盲人打交道,卻多少要懂一點盲文。為了能使特殊人群在銀行得到更便捷的服務,他們一直在努力。他們就是銀行的無障礙服務人員。慢慢地,來找徐良婧辦銀行業務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平均每周都有一兩人。很多留學生專程從學校趕過來找她辦理業務。「徐小姐工作很認真,我們和她溝通很順利,有時我們寧可跑遠一些。」來溫留學的加納籍學生說。大學支教時學手語與殘障兒童交流在徐良婧的抽屜裡,有一本手語教學書,裡面有關於手語的日常交流及金融方面的內容。
-
視頻|國際盲人節 四川發布通用盲文宣傳片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在四川,視力殘疾人有422405四川省殘聯會同省盲人協會製作了《四川省國家通用盲文視頻宣傳片》,推廣盲文「規範字」,以此倡導社會各界關心殘疾人朋友、關注盲人群體,激發社會大眾了解盲文、學習盲文的熱情,讓他們與盲人朋友流暢溝通,促進社會和諧。關注殘疾人權益,讓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是我省歷來重視並不斷推進的工作。
-
盲文圖書:溫潤裡透出光芒
一個個字、一段段話、一篇篇文章,串起無數充實的日子,鋪就一條通向未來的光明之路,讓盲人讀者跨越視力障礙,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社會參與者和建設者。六點盲文通往知識世界的特殊橋梁對盲人而言,觸覺和聽覺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通道,盲文圖書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