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盲文「國標」發布

2020-12-22 光明日報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簡稱「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簡稱「通用盲文」)近日由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過去,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手語和盲文長期存在動作不一致、標調不規範等問題,導致殘疾人的學習生活以及不同地域殘疾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產生了困難。據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2011年開展的全國手語、盲文使用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手語動作不一致和詞彙量不足是我國聽力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手語使用中面臨的兩大問題;半數以上的視力殘疾人認為需要完善盲文。

此次研製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不是另起爐灶,也不是另闢蹊徑,而是遵照語言文字規律,在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總體要求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進行的,是對以往手語和盲文規範化成果的繼承、發展和完善。」規範研製組負責人表示,「這是保障特殊人群實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從立項研究到試點完善,兩項規範的研製歷時7年。通用手語按照「增加新的、改正錯的、刪除舊的」的目標,補充反映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變化的手語常用詞數量,刪除已經過時的詞目,並對2003年修訂出版的《中國手語》中不符合聽力殘疾人手語表達規律和特點的動作進行了修訂。通用手語大量減少了手指字母的使用,注意描述手語表達時體態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重在體現手語表形表意的語言特點,更加符合約定俗成、簡明易用的語言文字規範化規律。

通用盲文是對現行盲文的繼承和發展,一方面沿用了現行盲文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標點符號,沒有改變、增刪任何一個符號;另一方面完善了現行盲文標調規則,實現全面標調。這將有助於視力殘疾人「學新會舊、懂舊識新」。規範研製組負責人告訴記者,字字標調能夠解決盲文讀音不準和信息化的問題,但若在紙介質上字字標調會大量增加盲文方數,又與盲文作為觸覺文字必須簡潔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通用盲文在計算機後臺每個字都帶調,而在紙質版盲文中有省寫,最大限度地省方省時,提升盲文閱讀與書寫效率。

此外,通用手語要求是在公務活動、學校教育、電視媒體、圖書出版、公共服務、信息處理等場合或領域以及今後在國家舉行的手語水平等級考核中使用,並未限制和禁止不同於詞表的地方手語在其他場合和領域中使用。同時,對表達同一事物、概念的手語詞彙,存在地域差異或有多種打法的,通用手語以並列的方式,而未採取只採用一種打法的排他性做法。

(光明融媒記者柴如瑾)

相關焦點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於7月1日起實施—— 手語有了「普通話」 盲文有了「規範字」
    一位北京聾啞人去甘肅旅遊,他打的手語,當地聾啞人能「聽」懂嗎?一位盲人摸讀盲文,因為現行盲文大多不標聲調,他能根據上下文「猜」出這個字嗎?《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已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
  • 手語盲文國家標準7月1日實施 手語有了「通用語」
    ,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這就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日前,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和推廣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圖/視覺中國《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將於7月1日起實施昨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今年7月1日起,《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和盲文有了國家標準,手語有了「普通話」,盲文有了「規範字」。
  • 三部門聯合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通用盲文方案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21日從中國殘聯獲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日前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 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2018年12月26日,由省盲協和省聾協共同舉辦的青海省第二期國家通用盲文和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全省各市州的30名盲人代表,30名聾人代表參加培訓。  2018年7月1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正式實施。這就意味著,手語有了「通用語」,盲文有了「規範字」。  此次培訓為期兩天。
  •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7月1日起實施
    手語「普通話」和盲文「規範字」發布 7月1日起實施 原標題:   張淳藝  近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網課、大賽、MV……「推通」手語盲文有妙招
    一、問:2018年《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成為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後,我國手語、盲文工作最新進展如何?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手語盲文規範化、標準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二是手語盲文標準體系逐漸形成。1963年頒布實施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按照國家通用手語相關規則進行了修訂完善,2019年成為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國歌》國家通用手語版方案2019年發布使用後,經進一步完善,目前已通過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會員會審議,即將成為國家語言文字規範。
  • 三部委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盲文方案,7月1日實施
    中新網 資料圖5月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網站獲悉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近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 教育部就《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答問
    原標題:我國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的新裡程碑《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組負責人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日,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同意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組負責人就有...
    近日,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同意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就《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相關問題,兩項規範研製組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 慶祝2019年聾人節暨國際手語日
    而今年世界聾人聯合會針對使用手語的聾人權益,確定了國際聾人周和國際手語日的主題:「Sign Language Rights for All 」(譯:人人都有使用手語的權利)。為迎接聾人節、手語日,慶祝《國家通用手語詞典》的出版,中國聾協和各省市聾協聯動拍攝了手語視頻,以此來表達慶祝節日和期盼新書的喜悅之情。
  • 聽障遊客遊上海迪士尼 可預約免費手語翻譯服務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今日( 5 月 13 日)發布《「奇·享」 無障礙建設報告》,詳盡細緻分享度假區為殘障遊客開發和設計的各項無障礙設施和服務,包括為視障遊客設計的盲道、盲文指南和盲文地圖;為聽障遊客在度假區的指定演出中提供免費手語翻譯等服務。
  • 手語進行時,他們想讓廣州12萬人看見「聲音」
    記者了解到,根據《關於認真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推廣工作的通知》(粵殘聯〔2019〕46號)的有關要求,今年是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關鍵一年。廣州市手語研究會在會上總結:在廣州市殘聯和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2018-2020年),廣州市手語研究會共舉辦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培訓班15期,主要有殘聯繫統、青年志願者、社區機構、聾人僱主單位、窗口服務行業等培訓班,培訓學員1207人次;與省市聾人協會、粵港澳大灣區聾人協會和手語翻譯服務機構開展國家通用手語的交流和研討活動;配合社會行業如地鐵公司等單位開展手語服務和手語送教上門等活動
  • 我國首部手語翻譯領域譯著發布:大力助推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
    因此,手語翻譯,成為極其重要、且極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出口。當天,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青年出版總社聯合舉辦的「用愛傾聽」——《沉默的世界不寂寞: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手語翻譯》捐贈儀式暨新書發布會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宣文部主任郭利群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nbsp&nbsp&nbsp&nbsp這是一場特殊的新書發布會,因為參與這場發布會的觀眾,有一大半是聽障者,就連這本書的主要譯者鄭璇也是一位聽障博士。
  • 手語課堂|手語無聲勝有聲
    手語與語言的差別則主要在於語音這個問題上和聾啞人是否以手勢進行思維。在日常生活中,聾啞人想問健全人一些問題,但健全人看不懂聾啞人的手語,該怎麼交流呢?本期,團團將帶領大家了解並學習一些基礎手語,讓健全人更了解聾啞人的手語。據相關手語的研究調查:遠古時代初期,並沒有產生語言和文字。我們的祖先在生活與勞動的過程中,通過簡單的發音與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 各國紙鈔上的盲文
    世界上第一張使用盲文的紙幣究竟是哪一張,目前已無從查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紙幣作為貨幣符號,其註定要進入流通領域,所以在紙幣上使用盲文將是必要的,且又是必然的。 一、盲文的由來盲文「Braille」是1824年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發明的。早期的盲文由凸點及空白圖案組成,隨著盲文的大量使用,布萊爾在原方案的基礎上加入了數學及音樂符號。因此,盲文的可辨認力大大增強了。盲文於1874年傳入中國。
  • 聾啞人用的手語有方言上的差異嗎?手語不通用會有多麻煩?
    手語「方言」很麻煩,有位學習手語的朋友就親身經歷了過:「現在手語和盲文在推廣上急需做標準化,統一化推廣,最好能做到全國通用,盲文難度較大,但手語最慘,作為一種替代殘缺的語言,不同學校和不同地方的打法都不一樣,例如數學這個詞語,我知道的就有三種打法,學生理解起來好難的,很多志願者去外地都無法和當地聾啞人溝通
  • 記者走進銀行體驗無障礙服務 手語方便聾啞人
    導語會盲文讓盲人在銀行辦事沒盲點,懂手語讓聾啞人辦業務不再難。他們不是手語老師,卻懂得用手語表達一些金融術語;他們很少跟盲人打交道,卻多少要懂一點盲文。為了能使特殊人群在銀行得到更便捷的服務,他們一直在努力。他們就是銀行的無障礙服務人員。
  • 北京:銀行增設「在線手語翻譯」
    聽障人士到銀行,不管現場有沒有會手語的工作人員,他都能辦理銀行業務了。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了解到,目前,建設銀行北京長安支行和物資學院路支行在全國銀行業率先推出了「遠程在線手語翻譯」服務,聽障人士可隨時通過「在線手語翻譯」為自己「代言」。
  • 視頻|國際盲人節 四川發布通用盲文宣傳片
    四川省殘聯會同省盲人協會製作了《四川省國家通用盲文視頻宣傳片》,推廣盲文「規範字」,以此倡導社會各界關心殘疾人朋友、關注盲人群體,激發社會大眾了解盲文、學習盲文的熱情,讓他們與盲人朋友流暢溝通,促進社會和諧。關注殘疾人權益,讓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是我省歷來重視並不斷推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