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侵略》2018.布面丙烯 By陳哈
李凝是一個隱士。
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某個月夜,賈島可能閒得蛋疼,
突然發神經去拜訪李凝,結果沒見著。
於是即興寫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 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僧即賈島,賈島少年貧寒,曾落髮為僧。
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吟詩至「僧敲月下門」一句時,不知是「推」好還是「敲」好,
在驢背上苦苦思索,兩手做「推敲」狀,走神走大發了,一頭撞進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衛兵把賈島押到韓愈跟前,賈島跟韓愈說了這個讓他頭疼的事。
韓愈想了會,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
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於是賈島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後來成為千古名句。
韓愈不虧是牛人,
好一個「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
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這就像用瀑布後面的鳥巢一樣,更能凸顯那種靜。
竊以為,除去意境,藝術這些因素。
從邏輯上說,當然是用「敲」,而不用「推」。
首先,前提是賈島突發起心去拜訪李凝。
事先並未派人送信說要去拜訪,
古代又沒有電話,手機之類的玩意,
李凝自然不知道賈島要去拜訪他,
事實也證明賈島撲了個空。
總之,李凝是不知道他這個朋友要突然造訪的,
也就不會有留門一說。
隱居又不代表不關門,
所以賈島去到李凝住的地方,
不管是先推門還是先敲門,
結局都是落在敲門。
推不開,不就要敲了麼?
或許你會問,怎麼就確定會推不開呢?
萬一沒閂門呢?
當然,我沒去過賈島他們那時代,
不知道他們那時候是怎麼個狀況,
是不是大家都不閂門,我不得而知,
如果那時候的習慣是大家都不閂門——
那就不用糾結推還是敲了,直接推就是了。
可是,既然賈島自己都糾結,到底是用推還是敲,
可見還是閂門的。
既然是閂門的,還糾結什麼呢,當然是敲了。
其次,不管怎樣,
你去別人家,
到了門前,第一動作都是敲門(那時候又沒門鈴)。
如果說賈島當時考慮到夜色已晚,敲門會有驚擾之感,而改用推。
這也說不過去。
半夜去拜訪友人,本身就是叨擾,
敲門只是叨擾裡面最小的部分了,
接下來還要煮茶給你喝,陪你聊天等等。
後面的大擾都沒事,敲門這種小擾算什麼呢。
綜上,除去藝術方面的考慮,
從邏輯角度來看,
也應該是敲而不是推。
接下來扯點八卦。
我查了查。據好事者考證,
「僧人月下敲門」在那個時代,其實還有另外一說,
就是和尚和尼姑YP。
在賈島生活的唐朝,大家很放得開,
據說比現在還開放(這個我倒不是很信),
和尚與香客、尼姑與施主、和尚與尼姑之間,
YP不斷,在當時都不算稀罕事。
很多寺廟附近都有尼姑庵,
是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按照這個規則,「僧推月下門」倒是挺靠譜的,
因為和尚和尼姑之間有炮要約,
尼姑這邊自然會留門,
和尚一到,推開就行。
賈島雖然做過和尚,在《題李凝幽居》裡也以「僧」指代自己,
但肯定不是和李凝YP,所以還是得用「敲」。
PS:(搜來的說法倆則)
1.南宋周密著《癸辛雜識》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當年杭州附近有一座名叫「明因寺」的尼姑庵,
這庵裡便發生了和尚與尼姑通姦的事情。
如果有大和尚來庵裡了,晚上必會叫出年輕的尼姑陪睡。
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和尚,越來越頻繁的「來訪」,
庵裡想出了一個法子,專門弄了一間「貴賓房」,名曰「尼站」。
尼站內安排不少尼姑進去,接待這些有地位、有需要的和尚。
2.過去,有的尼姑庵實際就是一處打著「佛門淨地」旗號的妓.院,
庵內的尼姑就是削去青絲的暗.娼。
在這種情況下,和尚於月色之夜推開或敲開尼姑的房門,更是件自然的事情。
為何會有這種「尼姑庵」出現?一是庵主為了「創收」,保持「香火」;
二是有的嫖.客有特殊的性心理,在膩煩了青樓女子後,
對尼姑別有情思,尼姑經不住這種男人三番五次的勾引,而失身為妓。
初稿於:2012-12-23
附:
陳哈原創歌曲:天邊的一朵雲 (附陳哈原創歌曲集)
小三兒(I)
小三兒(II)
小三兒(III)
元素,借鑑,創作,再創作,涉嫌抄襲——關於藝術
我去年的畫《藥不能停》和《我不是藥神》海報這事怎麼弄啊,我沒有一個遲斌啊!
註:
《小三兒》暫時不更了,
沒人看啊,等《小三兒III》閱讀量過600再更。
輸入關鍵詞:生活,實用,工作,
家庭,教育,婚姻,感情,愛情,
催婚,反催,電影,影片,重口味(註:也是電影類。 只要鍵入「重口味」即可),藝術,音樂,原創(註:這是我的音樂創作)。
以及,不在這些關鍵詞裡的,你輸入就沒用,不會出現自動回復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