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很關鍵,如果沒有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差,很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等問題。但是也有家長說了,我家孩子平時睡得挺早,睡眠質量也挺好,但是上課還是不專心,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或許家長們要注意一下平時孩子的起床了,你家的孩子是被家長硬叫起來呢,還是自己一骨碌爬起來呢?叫起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孩子的精神狀態。
1、大聲叫喊
發出巨大的聲響,是讓孩子立刻驚醒的法寶。有些家長不止是發出聲音,大聲叫孩子起床,還要一邊拍手發出噪音,讓孩子聽到聲響沒辦法繼續睡覺。不少家長認為這樣的方法有助於嚇退孩子的「瞌睡蟲」。
但這樣的方法是禁忌,因為孩子熟睡的時候,突然聽到劇烈的聲響,大腦很難快速反應過來,當家長立刻把孩子叫起來洗漱,孩子的大腦迫不得已迅速從休眠狀態轉化為高速運轉狀態,這會讓孩子感到頭疼,渾身乏力,跟不上大腦的指揮。
這樣一來,上課的時候自然很難集中精神,甚至還有點想重新睡覺的衝動。這種叫起床的方式,會讓孩子變得緊張兮兮,睡覺不敢放心睡,很難進入深度睡眠,換句話說就是很難讓自己的身心放輕鬆。
2、大力薅孩子
這裡的「薅」指的是家長用力拍孩子,將被單掀起,有時候把窗簾拉開,藉由外界的「力道」將孩子弄醒。和大聲叫喊相似的是,這樣的舉動會讓孩子從深度睡眠中驚醒,以至於大腦的高速運轉不敢鬆懈,久而久之會造成精神不集中的問題。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舉動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他們會覺得自己睡覺總會有人來叫醒他,如果某一天家長叫他們起床的力度小了,他們潛意識認為還沒有到該起床的時候,逐漸失去自制的能力。
掀被單和打開窗簾這兩個動作,特別不建議在天氣比較寒冷的秋冬時候做,因為孩子很容易因為突如其來的降溫著涼。
3、斥責孩子起床晚
一邊斥責孩子「還不起床,再不起床你就要遲到了!」「等下遲到老師讓你罰站,我可不管你!」這些話語刺激孩子的時候,的確能讓孩子迅速從睡眠狀態中清醒。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刺激,會影響孩子一天的情緒。
可不要覺得孩子是我生的,我隨便罵一罵也沒事,更何況我是為了叫他起床。誰願意每天挨罵呢?情緒不好的話不僅傷身,也影響心理健康,因此千萬不要斥責孩子起床晚,大聲叫罵。
1、確保穩定的作息習慣
作息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不要熬夜,不要晚起,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培養。不要為了讓孩子有時間磨蹭,就提前一小時把孩子叫醒,也不要晚上看孩子沒寫完作業,要求一定要寫完才能睡覺。
3~6歲的兒童,最好保持9小時的睡眠時間,7~14歲的孩子,最好保持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因此制定一個嚴格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到點就睡覺,到點就起床,能夠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敏感。
2、放手讓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表
家長可以幫忙參考製作時間表,但最後拍板的一定要是孩子。這樣一來,當孩子想熬夜玩手機了,你可以告訴孩子「你要違反自己制定的時間表了哦」。有責任心,並且對時間敏感的孩子,會立刻放下手機,乖乖去睡覺。
另外,孩子自己制定了時間表,可以擴大到平時的寫作業、讀書、運動、和父母聊天,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良好的規劃,逐漸獨立自主。過不了多久,孩子就不需要依賴家長的監督,他會自己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來安排每天的活動。
3、選擇能定兩個鬧鐘的電子鬧鐘
傳統的指針鬧鐘只能定一個鬧鐘,不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如果不想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用手機定鬧鐘的話,那就選擇給孩子買一個可以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子鬧鐘。
電子鬧鐘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時間的把控能力。寫作業的時候,把鬧鐘放在桌面上,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概念,寫作業不拖拉。
叫起床的方式也很簡單,如果早上孩子7:00起床,那就先定一個6:40~6:50的鬧鐘,在這個範圍內隨便一個點都行。然後再定一個7:00的鬧鐘。一共兩個鬧鐘叫孩子起床。
孩子在聽到6:40的鬧鐘時,大腦剛從深度睡眠中醒過來,會有賴床,精神還很迷糊。不要緊,這時候讓孩子稍微賴一下床,到了7:00的時候,大腦已經從深度睡眠清醒到淺眠,對聲音、光線反應比較大了,鬧鐘響起,孩子醒過來的速度就會變快了。
這種比較輕緩,又很科學的叫醒方式,比很多家長大聲叫喊,用力把孩子從床上拖起來好很多吧?而且還能讓孩子養成自己起床的好習慣,不需要家長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