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晚上晚上11點,肚子痛了幾個小時的高二學生小柳(化名),由同學陪著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
而之後的檢查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妙齡少女腹痛難忍
腹部竟有條狀腫塊
小柳向接診的賀曉旭醫生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原來,吃過晚餐後,她就感覺到隱隱的胃絞痛,後來肚子脹脹的,想吐吐不出,想拉也拉不出。
她以為熬一熬就能過去,可肚子越來越痛,實在難以忍受的她,下了晚自習後趕緊來到了醫院。
「我是住校生,平時課業忙,飲食不太規律。有時候就吃方便麵、自熱米飯對付一下。近幾年,我肚子經常會不舒服,時不時會便秘。」小柳補充道。
賀曉旭為小柳做了體檢,發現小柳的腹部很平坦,腹肌稍有些緊張,右下腹有條索樣腫物 ,無按痛,上腹部和肚臍周圍有壓痛。
賀曉旭認為,首先需要排除腸梗阻,並弄清條索樣腫物的「真面目」。於是他為小柳安排了進一步檢查。
除了腸梗阻,
子宮還「跑到」了右下腹
B超顯示,患者腸腔積氣嚴重,右下腹條索樣腫物有可能是子宮 。賀醫生有些想不通,正常情況下,子宮位於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怎麼會跑到右下腹去?
帶著疑問,賀曉旭趕快看了一下全腹部CT平掃——確實是腸梗阻,但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腹部CT顯示,結腸全段大量糞便瀦留並且明顯充氣擴張,應該是先天性巨結腸 !而且,結腸充氣擴張還嚴重到把腹腔內有些臟器推擠到了一邊。
接受治療後
她一晚上解出4Kg大便
小柳當晚就住進了普外科病房。主治醫師張宗祥為她安排了禁食、灌腸、通便治療 。第二天,小柳的腹脹腹痛明顯好轉,一晚上解出了約4Kg大便。
小柳的父親說:「其實我們知道女兒有長期便秘的情況,但因為她沒出現過特別不舒服的症狀,我們就沒當回事。」
根據臨床表現及CT分析,張宗祥首先考慮小柳患上了先天性巨結腸。
由於本次發病腸管糞便積滯情況嚴重,為了提高今後的生活質量,防治嚴重合併症,張醫師建議患者儘早完善檢查,並擇期進行手術。
張宗祥囑咐小柳,在接受手術前,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規律飲食,改善飲食結構 ,同時配合藥物治療(緩瀉劑、開塞露,必要時來醫院灌腸),保證1-2天解大便1次,如果再次出現便秘,一定要及時就診。
先天性巨結腸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先天性巨結腸是由於結腸缺乏神經節細胞,導致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於近端結腸,使近端結腸肥厚、擴張的一種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巨結腸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也有少數患者在成年後發病。患者一般表現為長期腹脹便秘,食慾下降。另外,該病還會影響營養的吸收,造成患者消瘦、貧血、發育差於同齡人等情況。
手術是治療先天性巨結腸最主要的方式,當然還需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那麼肯定有家長會問:小孩巨結腸不想讓他做手術會有什麼後果?手術需要全麻嗎?
如果不及早做手術,可能引起小腸結腸炎,也可能因為拖延病情,導致需切除更多的腸子。手術需要全麻,但麻醉技術很成熟,不影響健康。
張宗祥提醒家長,先天性巨結腸若不及時診治,會影響患者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嚴重時會導致腸穿孔、腹腔感染、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若孩子出現明顯的頑固性便秘,伴有反覆或持續加重的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儘早明確病情。
如何區分先天性巨結腸和便秘
便秘 通常肚子不脹,肛門排氣正常,不會影響正常發育,倘若不能大便還伴有肚子脹、身體消瘦等,應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另外,腸套疊 的症狀和先天性巨結腸也有些類似。腸套疊多發於春秋時節,在6個月到1歲小孩中常見。如果小孩哭鬧得臉白、嘔吐、排血便、陣發性腹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腸套疊發生處沒有壞死,加以復位即可,如果壞死則需切除。
延伸閱讀
劇烈腹痛3天,17歲女孩強忍著堅持上網課!拍完CT父母瞬間傻眼
「急死人了,醫生你幫幫忙,儘快給我家孩子把病治好吧。」一邊是滿臉焦慮的母親,一邊是忍著疼痛還想著要堅持上網課做作業的孩子,這樣的場面多少讓人覺得心疼。
小可(化名)今年17歲,是個認真乖巧的女孩,儘管疫情影響了開學,但並不影響她每天廢寢忘食地刷題。爸爸媽媽看她刻苦的樣子非常欣慰,殊不知這也埋下禍根。
這一天媽媽看小可臉色蒼白,再三追問,她才說肚子不舒服,還想強撐著上網課,媽媽慌了神,好說歹說把她勸到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
原來3天前,小可就突然肚子疼,簡直痛得直不起腰來,記憶力超群的小可想到,自己調理內分泌的藥物說明書中有寫到,副作用可能導致腹痛,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這一忍,就是3天。
女孩子腹痛,媽媽想了想,掛了婦科號。可經過婦科王安梅主任仔細的檢查之後,暫時排除了婦科疾病,也明確了導致小可腹痛的是一顆結石。
泌尿外科王鑫洪主任結合CT圖像判斷,小可右腎積水伴輸尿管結石,因為忍了好幾天,腎積水有些嚴重。泌尿外科團隊馬上安排小可進行了輸尿管鏡碎石手術,短短十幾分鐘解除了她的困擾。
由於採用了無創手術,經過人體天然的孔道取出碎石,小可恢復得很快,在病房也手不釋卷,術後3天就出院了,回家繼續備戰高考。媽媽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還好,只耽誤了兩三天,孩子也不遭罪。」
據了解,泌尿繫結石在40~60歲的人群中發病最高,因此很多人覺得結石是中年病,而且一般而言,男性得腎結石的機率比女性大一些。但是如今快節奏、無暇喝水、久坐不動等不規律的生活方式正威脅著年輕人的健康,這種生活方式,就是孕育結石疾病的溫床。
尤其是疫情期間,千千萬萬個小可們宅家戰疫,不出門、不運動、少喝水,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屏幕前上網課、做作業,還有很多青少年把飲料當水喝(飲料中富含的碳酸鹽和磷酸鹽是最常見的結石成分),這些因素都會加速結石的形成。
腎結石的症狀體現
1、疼痛:這也是腎結石的症狀之一。這種疼痛主要常位於患者的脊肋角、腰部、上腹部,多數呈陣發性,亦可為持續性。鈍痛主要表現腰部酸脹不適、隱痛等,活動或勞動可促使疼痛發作或加劇。此外,嚴重時患者面色慘白,出冷汗、脈細而速,以至血壓降落呈休克狀態。同時多半有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絞痛發作時,尿量減少,緩解後可有多尿現象。
2、血尿:血尿是上尿路結石另一常見病症,可呈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腎結石患者疼痛發作時,常伴血尿,以鏡下血尿居多,大量血尿並未幾見。膂力活動後血尿可加重。腎結石病人偶可因無痛血尿而就醫,但也有以疼痛為主而無血尿者。
3、排石史:腎結石患者尿中都是可以掃除砂石,特別是在疼痛和血尿發作時,尿內混有砂粒或小結石。對有疼痛和血尿疑為腎結石者,如X線片未見鈣化影響,應囑病人親密察看有無砂石隨尿排出。
4、其他症狀:腎結石常見併發症是阻塞和感染。也有不少例因尿路感染而就醫。阻塞則也都是會惹起腎積水,呈現上腹痛或腰部腫塊。鹿角性病癥結石疼痛病症並不突出,易惹起病人無視,病人常體檢時發現腎積水而就診,臨床上並不少見。
(原標題:杭州女高中生長期便秘,一查子宮都被擠偏!治療後,她一夜輕了8斤…)
來源:綜合杭州日報、錢江晚報、百科
流程編輯: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