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2020-12-12 上遊新聞

14日下午,林少華作客重慶噹噹書店。

從《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過去近30年間已有超過40本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被中國讀者熟知,「村上迷」也應運而生。這背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功不可沒……

14日,這個一直被中國村上迷稱作站在村上春樹背後、最接近他文字的男人來到重慶噹噹書店,借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和山城粉絲們展開了一場「解讀與翻譯之間」的對談。活動開始前,林少華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自己的翻譯何以成為經典?過去30年間村上的文字發生了哪些變化?林少華的回答,值得每個村上迷細細品讀。

40餘部翻譯心得

村上作品應該是嚴肅文學

林少華喜歡把自己的翻譯戲稱為「林家鋪子」。這個「鋪子」裡的最新一部作品就是上月剛面市印數就高達80萬冊的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這也是林少華單獨翻譯的第42部村上春樹作品。

受此影響,記者和林少華的對談還是從翻譯本身開始的。「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從未把他的作品當成是通俗小說。我覺得村上的作品還是嚴肅文學。」林少華說,就以剛上市的《刺殺騎士團長》來說,「你也只能說它是其中有通俗和推理小說的要素。」

林少華來渝開講。

長期身處翻譯、同時也是大學教育的一線,林少華認為包括翻譯村上春樹作品在內,光是翻譯講究的「信達雅」中的「信」就分好幾個層次。「它首先是指意思、文體上的忠實原著。但更重要的還有審美意境的忠實。」林少華說,這就是神似,也是自己在翻譯村上作品中最為看重的部分。

「我的譯本能被大家奉為經典,我覺得就是我一直努力做到讓我們中國讀者讀到的中文版和日本人讀到的日文版,是大致相同的審美感受。」林少華並不諱言,在此翻譯過程中是有自己的理解和加工的,「如果真的特別忠實(原著),讀起來覺得不美、味同嚼蠟,我覺得那反倒是致命的不忠實了。」

在本次《刺殺騎士團長》的翻譯過程中,林少華幾乎沒有翻過詞典。極其豐富的日文詞彙量固然是基礎,但林少華說,最終翻譯得好還是靠自己以漢語語言為基礎的文學悟性。「這就是靠我從小就開始漢語閱讀積累下來的。」

他眼中的村上

孤獨得就像他筆下的男主人公

截至目前,林少華和村上春樹在2003年和2008年一共見過兩面。「我看到他,第一反應就是文如其人。語氣、語調、用詞、表情,簡直就像他小說中的男主角直接走出來了一樣。」

林少華回憶,見面時簡單的見面寒暄後,村上春樹就幾乎不主動講話了。「我說的多,他回答。」不僅如此,連正常見面禮節上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習慣,村上春樹也沒有。「更多時候他是看桌面。不過,講話是條條有力、侃侃而談的。」

「我跟他聊到過翻譯也是要對譯者脾性的,他也表示認同。」林少華說,其實2003年見面時,自己就問過村上有關得諾獎的事了。「他說可能性這種事不好說,但作為(想得的)心情,我可是沒有的。」

林少華說,村上幾乎對所有獲獎都興趣了了,「他覺得得獎會破壞他生活的匿名性。他覺得得獎了去哪裡別人能認出自己來,個人生活秩序被打亂了就是對自己的幹擾。」林少華說,村上自己說,「像《海邊的卡夫卡》出版後,自己一下多了30多萬粉絲。這樣通過文字、書建立聯繫是最好的。」

「我也半開玩笑問過他,要不要去中國,你在中國很多女粉絲哦。他聽了很興奮地說,我總是要去一次的。」林少華說,但村上春樹隨即也笑著表示了擔憂,「你們中國人好客,我去了,演講、座談招待會是免不了的,我不喜歡這個。」林少華評價說:「他還是內向的,更多隻關心自己的生活。」

回應質疑

超過八成讀者是認可我的

對廣大村上春樹迷來說,林少華譯本固然是一張金字招牌,但質疑甚至反對的聲音也幾乎沒有消停過。本次《刺殺騎士團長》剛宣布預售沒兩天,甚至就有讀者直言「看到又是林少華譯就不想看了」。對此,林少華說自己也很清楚。

「我知道大家都在想,我翻譯出來的東西,到底和村上原著有多少距離。但要知道,大家認識的其實也都是各自心目中的村上春樹,他本人也未必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樣的。」林少華說,其實在翻譯中,譯者能介入的也就是語言風格,然後去追求的和原著的最大近似值和模擬效果。「沒有人敢說,自己翻譯出來的東西是百分之百忠於原著的。」

林少華笑著表示,自己翻譯過的所有作品已有近百本了,「我也最多只敢說實現了原著的八九成,或者是翻譯過頭了的。創作永遠在路上,沒有完美的。」

當然,林少華的自信還是溢於言表的:「我覺得超過八成讀者是認可我的翻譯的。不然,這麼多年,我也堅持不下來(笑)。」

林少華甚至直言,自己剛接到翻譯《刺殺騎士團長》邀請時是「一邊看原著一邊就止不住手癢想翻譯。」這是因為「我是把翻譯村上春樹當成一項事業來看的,我自然關注翻譯他作品的完整性。」

林少華說,截至目前,自己翻譯過超過20位日本作家的作品,「但和我追求的不謀而合的只有村上春樹和夏目漱石。」他直言,自己也知道不少讀者喜歡的就是自己譯作裡那種獨特的調調。「我覺得傳遞這種閱讀審美體驗就是我的貢獻,可以說是豐富了漢語文學的語料庫。」

村上春樹的變化

從個人小資走向社會擔當

近30年,譯作超過40本,有這樣的數據支撐,說林少華是最適合評價村上春樹作品的中國人之一應該並不為過。所以,當記者把一個從忠實村上春樹粉絲那裡徵集來的問題:這些年村上春樹的文字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拋給林少華時,他幾乎沒做什麼思考就說出了答案。

「主題有變化!」林少華說,從自己的譯者角度看,村上在《挪威的森林》中呈現的是更關注人心靈、偏小資情趣的審美,爭取靈魂自由是主線。「比如孤獨、無奈,這些負面的東西,他都從審美層面加以了詩意的化解。」

林少華說,但自己感覺,變化是從《奇鳥形狀錄》開始的。「他覺得人始終是要面對外部世界,他開始注意個人與體制、社會的關聯。」林少華說,此時村上的文字就開始從小資開始向人文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轉變。

不僅如此,林少華看來,村上在語言風格上也嘗試過變革:《斯普特尼克戀人》就算是標誌。「只是我覺得他的這種嘗試沒有成功(笑)。」

村上和諾獎

他的作品嚴肅性上確實有差距

作為史上最經典的「陪跑者」,村上春樹和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幾乎世人皆知。在這個玩笑上,林少華就村上作品本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確實有翻譯的問題。」林少華說,村上春樹文字中的審美意蘊、語言質感、涵養等審美層面的東西,在西方譯本中確實沒有得到很好的再現。」

親臨現場的「村上迷」們。

這在翻譯的技術層面上來說,也有對村上春樹不利的一面。「比如,村上春樹在日本國內備受追捧,有一大原因就是他的文字中,有不少是運用了西方意識流、後現實主義、帶有英文風味的行文,但這些要麼是翻譯成英文不好處理,要麼就是翻譯成英文後就不那麼稀奇、獨特和可貴了。」

對於一向看重作品語言藝術性的諾獎來說,村上的作品自然吸引力就沒那麼大了。

林少華同時還指出,村上的作品具有的推理性、通俗性和諾獎想要的嚴肅、多重複雜性也不太相符的。「諾獎是想要能給人類前進提供一種理想,這方面村上的作品是有欠缺的。」

「當然,從更世俗的角度來說,諾獎對不少已經得過的作家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指生活境況)的。村上作為作家,得到的東西已經夠多了(笑)。」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高科

相關焦點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要讓我想想知名的日本作家,我會想起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東野圭吾、渡邊淳一和村上春樹。也許我的記憶不能完全代表這些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估計能代表很多中國讀者的認知。林少華是著名文學翻譯家、作家,《林少華看村上》是一部文學評論集。
  • 翻譯村上20餘載——林少華眼中的村上春樹 讀者眼中的林少華
    以這樣的自白開場,8月19日,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題為《我見到和我翻譯的村上春樹——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的講座。作為2018上海書展《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講壇》的活動之一,講座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預定9點半開始的講座,不到9點已經座無虛席。
  • 30年翻譯43本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什麼感受?我們和林少華聊了聊
    2017年5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吳洪專程去了一趟青島,他打算當面告訴林少華一個好消息:譯文出版社一路斬關奪隘,以天價拿到了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的版權,並決定請林少華執筆翻譯。   早在四月份,林少華就已讀完《刺殺騎士團長》,村上春樹熟悉的行文、擬喻、意蘊,無不讓他技癢。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御用翻譯」林少華:我和村上春樹都傾向孤獨
    諾貝爾文學獎頒布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村上春樹的中文「御用翻譯」林少華,聽他講述村上及其作品。   論作品:村上作品契合轉型期中國青年人心理  山東商報:村上春樹在中國有著龐大的粉絲群,尤其是在一些小資女性讀者群體中村上的作品是必讀的,他的名氣甚至超過國內的很多作家,所以國內也一直很關注他提名諾獎,為什麼他的作品能在國內流行開?
  • 林少華來渝聊村上春樹:他是個孤獨的人
    今(14)日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邀請到了著名的翻譯家、本書的譯者林少華先生舉辦「解讀與翻譯之間——村上春樹作品《刺殺騎士團長》譯者林少華講座及籤售會」,為讀者解讀村上春樹的隱喻世界,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少華回憶起與村上春樹見面時的情形:「他是個孤獨的人。」
  • 林少華結束35年教師生涯 翻譯40餘部村上春樹作品
    教書匠林少華的最後一課  2018年年初,屬於林少華的個人重要動態,是與村上春樹「鬆綁」的——林少華將從大學退休,結束35年教師生涯。  一提到村上春樹,中國讀者「本能」地會想起林少華。去年夏天,上海譯文出版社剛拿下《刺殺騎士團長》簡體中文字出版權時,大家即刻瘋狂猜測中文版譯者。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值得一提的是,村上作品在中國的暢銷,離不開林少華的翻譯。林少華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日語系教授,自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以來,共翻譯了村上的41種單行本,最近一部是村上2019年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可以說,我們所能讀到的村上,其實都是林少華筆下的村上,或者說透過林少華翻譯的文字看到的村上。
  • 林少華:我和村上春樹臭味相投 我翻譯比別人合適
    消息發出後,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在其微博寫道:「接到了出版商的詢問單,問我是否願意翻譯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深知這個潭子的水深,是翻呢?還是不翻呢?」  據悉,自《1Q84》始,村上春樹作品在中國的版權問題開始引發激烈爭搶。在此前,村上春樹的作品均由上海譯文出版,翻譯者林少華,用他本人的話說,自己至今已翻譯了村上春樹四十餘部作品。
  • 翻譯家林少華:讀村上春樹,是傾聽我們心靈的迴響
    日前,「《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分享會」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行,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與讀者分享了自己閱讀、翻譯村上作品的感受。  文學翻譯是心靈通道、靈魂剖面、審美體驗的對接  林少華在最開始翻譯《挪威的森林》時,也算是對它「網開一面」的,這倒不是因為不屑一顧,而是因為直到翻譯這本書時,他對於村上春樹的了解還是一片空白。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七十大壽!「御用翻譯」林少華這樣評價他
    關於這位在中國十分流行的日本作家,村上在中國的「御用翻譯」林少華先生有話說。(村上春樹;Via VCG)2003年之前,翻譯家林少華對他那位神交已久的天涯朋友幾乎一無所知,村上也對他在華的「代言人」知之甚少。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在中國,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多的讀者,從處女作《且聽風吟》開始,隨後的《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挪威的森林》等,一直到最近的《刺殺騎士團團長》。我們知道,外語作品的成功跟翻譯的功力是否深厚是息息相關的,而村上的作品在國內取得的成功顯然和他的主要翻譯者林少華是分不開的。
  • 對話「小確幸」發明人、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很多日本文學...
    著有《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夜雨燈》《小孤獨》《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及《羅生門》《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共90餘部,影響深遠。
  • 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學什麼水準,林少華翻譯的中文是否過於華麗
    林少華也很清楚自己是對村上做了一種加工,他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過:說到美化,中文是世界上最富有裝飾美的語言,而且我一直在比較中日的古典詩詞,所以總是想多用一點修飾……日本文學就像日本料理一樣,很清淡,以清淡為美,問題是翻譯也同樣清淡的話,中國人未必會覺得美……我為了縮短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審美距離,在可以被允許的範圍內,多加了一點鹽。
  • 村上春樹的中文譯本之爭
    在這個「王國」中,林少華獨立翻譯了41部村上春樹作品(《刺殺騎士團長》為第42部)。即使有人在網上貼出臺灣賴明珠的譯文與林少華的版本做對比,結果也通常是以「挺林派」的勝利而告終。可以說,對於村上的中譯本,林少華幾乎一度形成了壟斷。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這一年,新經典第一次獲得了村上版權,並推出了施小煒的譯本。
  • 我和村上春樹臭味相投 宜翻譯其作品
    [導讀]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中文譯本翻譯的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林少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倘若上海譯文拿到版權,那麼他必然接手翻譯。有消息稱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暫譯)將於下月12日在日本發售。消息發出後,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在其微博寫道:「接到了出版商的詢問單,問我是否願意翻譯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深知這個潭子的水深,是翻呢?還是不翻呢?」據悉,自《1Q84》始,村上春樹作品在中國的版權問題開始引發激烈爭搶。
  • 林少華談30年譯者生涯:遊走在貞潔與漂亮間
    林少華從事翻譯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以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備受矚目,他說「翻譯不同於刷鍋洗碗,是我比較喜歡的勞動,因此我感到幸運,感到快樂」。      1978年:翻譯日文港口工程資料   現在的林少華,在眾人眼中,是體面的教授、學者、翻譯家,尤以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而著名,到目前為止已經翻譯了 30多本村上春樹的小說,而30多年前 ,林少華卻埋頭於廣州一個破敗不堪、滿目悽涼的小資料室裡,翻解碼頭設計圖紙、水泥承重係數和海水化學成分,與他從小五彩斑斕的文學夢完全不搭邊。
  • 村上春樹新書銷量一周破百萬 翻譯換人
    [導讀]從1989年起,村上春樹的作品開始引進中國。二十多年來,他的30餘部作品一直由「御用翻譯」林少華翻譯。2010年,村上春樹的暢銷作品《1Q84》引進中國,將譯者換成相對年輕的施小煒。日前筆者獲悉,備受中國讀者期待的村上春樹最新熱門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文簡體版權已經被引進,即將於10月出版面世。據引進出版方新經典文化透露,目前該書的翻譯、編校工作已進入尾聲。銷量一周破百萬《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是村上春樹暌違文壇三年,繼《1Q84》之後,最新創作出版的長篇小說。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談新書翻譯:為此專門養了一隻貓
    10月23日上午9:30,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帶著最新譯作《我是貓》(夏目漱石著)和《林少華看村上》做客半島直播間,接受記者採訪並和半島讀書會的網友在線互動。《我是貓》的編輯、青島出版社日本文化中心副總編輯楊成舜、青島出版社營銷中心營銷總監許璐娜也作為嘉賓來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