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國》第二季來了,武漢的過早能拍100集!

2021-01-21 武漢熱點


前段時間有一部超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

播出第一季就大賺吃貨們的口水。



第一季共35集,每集5分鐘,

從湖南長沙的「肉絲粉」、貴州凱裡「酸湯粉」、

廣東潮汕「豬血湯」,再到福建福安「水煎包」……

每一集都讓人垂涎欲滴。



武漢熱乾麵壓軸登場

而且還單單為它做了一個「純享版」視頻



這一集只講了武漢的熱乾麵



然而我大武漢過早那麼多,強烈要求雨露均沾。

據說《早餐中國》正在拍攝第二季,

熱點君表示可以把一整季都給武漢!

絕對素材夠多,各種驚喜!

拍100集都沒問題!



熱點君羅列了50家地道的武漢頂級過早,

每一家都好吃到可以上紀錄片!




很多人認為它最好吃的一家牛肉拌麵,人氣男模劉暢也為它瘋狂打call。全武漢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每天都有人不遠千裡只為一碗牛肉拌麵。


24小時營業!麻辣牛肉拌麵,牛肉入味,麵條勁道,分量足,而且辣得過癮。不能吃辣的人還可以選擇牛肉絲拌麵,同樣有味!店裡還有脆爽的泡菜蘿蔔,很開胃,加一點在拌麵裡吃起來有滋有味。


一整碗吃完還覺得不滿足可以再加個雞蛋,保證吃得過癮。



周家三代人都是靠做豆皮營生,算上周老闆自己開店那30多年,周記豆皮已經開了100多年。


周記有二十多種豆皮,最有特色的就是肉絲豆皮、牛肉豆皮、腰花豆皮,全武漢獨此一家。用料豐富,起鍋前再加上剁椒,這絕對是一份武漢風味的豪華早餐。




陳胖子家賣了30多年的熱乾麵了,做法和味道一直沒變過。主打的是紅油熱乾麵,最大的特點是:乾淨。所謂乾淨,就是不放滷水、不放酸豆角,如果你能吃辣,來上一勺紅油,碗底有酸脆的榨菜,這樣就夠了。


加了紅油的熱乾麵油亮帶香,很辣很香!一邊辣得吸氣,一邊忍不住大口吃,很快一碗麵就見底了。



他們家獨創的油餅包燒賣是一絕!油潤的燒賣和剛出鍋的酥脆的油餅簡直是完美拍檔。油餅的香味融合胡椒香味,絕配,仿佛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就是好吃!


但是有一個缺點,吃多了會有些膩。第一次去吃的朋友可以買半份(就是一個油餅放兩個燒賣,標準的一份是放四個),除了油餅包燒賣,紅油熱乾麵也不錯,自製的辣椒油,香辣無比。




油香在武漢越來越少見,是武漢即將消失的一種過早,百步亭菜市場裡還有一家,中午前一般都會有。


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流心的糖桂花,甜糯糯的米麵兒,一口下去了不得,嘴裡全是蜜糖似的。




這家店主營魚糊粉、油條、歡喜坨。武漢人吃魚糊粉一定要配上油條,這家店的油條是魚糊粉的點睛之筆。去吃糊湯粉一定要加上才從油鍋炸出來的油條


湯底微辣帶著濃濃的胡椒味,入口濃鬱鮮香。油條炸的酥脆,浸了糊湯粉的湯汁後還帶點脆。冬天去吃,從胃裡暖到全身,非常舒服,瞬間喚醒沉睡了一夜的身體。夏天會吃到滿頭大汗,也是另一種暢快淋漓。



在武漢,熱乾麵已經被吃出了各種花樣,除了生燙牛肉熱乾麵,現在又有了脆骨熱乾麵。將脆骨作為澆頭,與熱乾麵相結合,醇厚的芝麻醬香拌著鮮嫩的肉香,一口一個嘎嘣脆。


脆骨是滷過的,帶有醬汁,吃起來很有味,比單吃熱乾麵更香。


8

地址:鄱陽街81號(漢口英商電燈公司舊址斜對面)


陶仙居是鄱陽街上十幾年的老店,最出名的是燒麥和炸醬麵。這裡有別家吃不到的「財魚燒賣」,鮮香少油吃起來不油不膩,沒有濃重的胡椒味,很清新的味道。


「魚籽醬炸醬麵」很鮮香,一點也不會腥,每根麵條上裹上魚籽醬,非常鮮美。但是魚籽醬每天限量供應,能不能吃到全憑運氣。



花子牛肉粉,無牌無店面,位置其實在解放大道西馬路聯合村居民樓下。繞進巷子裡,一路問過來,聞到那牛肉的香味,什麼抱怨都沒了。


簡單的塑料棚下,街坊一碗過早吃得投入。13塊一碗牛肉粉,牛肉軟爛滑舌,香菇、瘦肉巧妙搭配,顏色誘人,味道重口鹹香。




武漢第二屆熱乾麵大賽第一名的羅氏,玫瑰街上排隊最長的就是他家。特色就是生燙牛肉,新鮮粉嫩的牛肉滾過高湯,在碗裡嫩得sái。


生燙牛肉熱乾麵,分量很足,燙熟的牛肉澆在熱乾麵上,滿滿一碗,吃完精神一早上。




每天賣出50000多個包子的袁大頭,是武漢人心目中的「國民包子」。每次去袁大頭,沒有不排隊的。而且買他家的包子,都是一買一大袋裝滿。


一對夫妻30多年來只堅守這一家店,拒絕了所有加盟。包子皮薄餡多,價格還很便宜。1987年開張以來,物價飛漲的情況下,袁大頭一共漲價過三次。目前為止饅頭8毛一個,鮮肉包1塊5毛一個,真的是口味鮮美,價廉親民。



近幾年這家小店的美味被走漏了風聲,越來越多的武漢人都慕名而來,古田人吃湯包的難度大大增加,即便中午來也是排長隊,座無虛席。


一籠十粒湯包,師傅手藝精準,從形狀到分量,不差分毫,粒粒盈滿,雪白透亮。亮黃的金湯充盈著大半個湯包,一咬便噴薄而出,肉香濃鬱,回味繞舌一日不散。




曾記豆皮一直秉承著老通城的古法做豆皮,還保留了老通城最有特色的蛋光——不給糯米或者只給一點點,純粹的蛋皮包著餡料,吃起來軟糯,是既想要品嘗美味又容易消化不良的老人家們最愛。




和外面那些主打清淡的原湯抄手不一樣,這家開了快30年的蔣婆抄手比較重口,典型的川派酸辣抄手,新鮮的餛飩配上酸辣的湯汁,再加上幾瓣大蒜,簡直不要太美味!


端出來的原湯抄手加上特質的酸辣湯,夠香夠辣夠味!



15

地址:大智路地鐵站E1和E2出口之間,我愛我家門口


在大智路一處不起眼的路邊,行人電動車艱難穿行,擁擠而狹窄。巷子口的過道便是操作間,八斤生煎就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做了近30年,每天都能吸引吃貨絡繹不絕而來,耐心有序地乖乖排隊。


畢竟算是老店,吃起來是很地道的漢味生煎,沒有噴湧的湯汁倒讓人踏實的吃到鮮美的肉餡,更完美的感受到酥脆焦香的底板。




糯米包油條,就是武漢人的飯糰!從94年就開始做的何嫂糯米包油條,就連自己也沒想到,能一出現就這麼迅速就成當時最有名的早點之一,一個小小的糯米包油條,竟然最火的時候能賣出一天一萬五的營業額。


糯米很好吃,Q彈有嚼勁,油條炸的酥脆,包在飯糰裡咬起來口感很好。




胡家豆絲餅,起源於黃陂豆絲,做法是店家經過改良之後而研究出來的,具有武漢本土特色,位於北湖正街靠近臺北路方向的中百倉儲旁。


有粉絲、藕丁和牛肉三種,分量很足,外面是炕得蠻焦的豆絲,裡面夾的各種餡。一定要趁熱吃,剛出鍋的時候是最好吃的。外皮焦脆,餡料柔軟,滷藕微辣很開胃。




在武漢,說起燒麥必定會想到嚴氏燒麥,無論什麼時候去,門口都是長長的一條隊伍。光顧這家店的人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級的,充滿了老武漢的feel~


一份4隻的燒梅,個頭大,很實在。每個都有很大一塊純瘦的滷肉,皮子勁道,胡椒味重,配上免費的自製大碗茶,油而不膩。





綜合了武漢很多小吃,熱乾麵、豆皮、煎包、蛋酒、糯米雞、豆腐腦……連吃幾天都不會吃到重複的。


老字號的品質,每種過早小吃味道都不差,附近的武漢人吃了幾十年了依舊每天排隊,永遠都吃不膩。




這家堪稱一元路第一網紅的燒餅店已經16年了,沒有在全武漢出名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附近兩所中學的學生來買燒餅當做早餐,有些武漢伢見證了這家店十幾年從6毛錢到3塊錢的飛躍。


新出爐的燒餅,會刷上好幾遍紅彤彤的辣油,均勻的撒上白糖,吃起來甜中帶鹹帶點辣,味道綜合的恰到好處。吃起來有點怪,怪好吃的~




武漢的酥餃是用糯米做的,炸好後再滾上一層甜糖粉,又甜又軟,咬一口可以拉好長,是不少武漢人童年最喜歡的過早。


賣酥餃的婆婆年紀很大了,但是酥餃一樣的好吃,2塊5一個,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餈糯,沾了細細的糖粉,糖粉是自自然然的清甜,吃起來沒有負擔。



水陸街上有一家門面小到很容易就被忽略的面窩店,每天早上都會有許多人邊端著一碗粉邊排隊,眼巴巴望著鍋裡的面窩。一到手就咬上一大口,外皮酥脆裡層鬆軟,確實是小時候老味道。



23

地址:古田四路輕軌站旁,解放大道110-10號


辣油紅亮、米粉雪白、牛肉鮮嫩軟淨,紅油非常辣。中辣就非常辣了。


延續了老漢口牛肉粉的辣口,紅油非常辣,吃急了會被嗆到。辣油吃淺後,湯頭卻完全不辣,夠味又不會太鹹,會讓你忍不住喝完。吃粉的時候再去旁邊買一份雞冠餃或來一份現蒸的小籠包,搭配起來還不錯。




這家牛肉粉在江漢北路開了十幾年,24小時不間斷營業。寬粉是很厚實的那種,有嚼勁口感糯糯的,細粉則更爽滑耍拉。牛肉緊實,配上牛肚牛筋一起就是很多人喜歡點的「老三樣」,三種口感搭配在一起,很好吃。


他們家的辣椒油香辣有味,非常優秀!加上酸豆角和蔥,再倒點醋,十分開胃爽口!



這家店從清朝就開始有了,那時候還是推車販賣,還未成型。到現在終於有了實體店,又開了25年,去年老店拆遷又搬了新店,很多武漢二中的學生都愛來吃。


他家的皮樣薄,而且餡料也新鮮,香菜湯包做得尤為可愛,每個香菜湯包都會有一根香菜梗從湯包頂部伸出來,像是長出來的一個小芽。




港澳超市對面的雷氏雞冠餃是個小門面,武漢的古早味,用的面特別好,皮兒有韌性,越嚼越香。也不像有些雞冠餃裡面是空的,他家的很厚實,帶肉餡兒的2.5塊挺大一個


@yiyahey



這家過早小店,每天從清晨到中午都是門庭若市。


酸菜牛肉麵在武漢鮮為少見,潘氏做的很好吃。牛肉久滷麻辣軟爛,面的酸湯又十分開胃。麵條軟硬適中,非常的爽口。夾雜著酸菜一同入口,再喝一口酸湯,那酸爽,絕對要比泡麵夠味。




熊臘生是典型的傳統武漢熱乾麵,不把滷水的。純黑芝麻醬加一點醬油、辣椒和少許佐料。


他家熱乾麵比以往的熱乾麵粗點,麵條很精神。黑芝麻醬沒有加花生醬勾兌,濃鬱可能會有人覺得糊嘴巴,但是這樣乾乾的才是熱乾麵撒,要是覺得糊嘴巴就搭配點蛋酒清酒,這才完整了熱乾麵的奧義所在。


29

地址:武勝路地鐵站Q出口直行約600米右手邊小巷子

這個在巷子裡支了20多年的攤子,可以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蔥肉餡兒的大雞冠餃,短短3個小時就能賣800多個。香氣撲鼻,搭配上一碗ben著ben著麵條就吸收了滷水的熱乾麵,吃著很爽。




武漢的牛肉粉,吃遍三鎮也無非是甜口、鹹口、辣口三大類,礄口區古田人卻默默獨享了這碗全武漢獨一家的「姜粉」。


姜粉的牛肉湯底別有辛密,鮮辣的老薑經過長時間熬製,煮至不留丁點姜身影末。待到姜化湯粉落肚,食客的舌頭突然被姜味辣得一驚,才明白老闆的一番折騰只是為了這一口姜的清香辣氣。



31

地址:漢陽大道304號(翠微復地三期正門對面)


老漢陽火車站口子一排過早的第一家牛肉麵,以前冒得招牌,現在叫火車站牛肉麵,一年只營業半年,寒暑假不營業,營業就排隊。


鹼水面口感不錯,辣椒真是火辣辣的辣,吃不得辣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少辣或無辣。感覺他家的特點主要在湯上面,清油醬香型。肉屬於帶嚼勁的那種,喜歡軟爛款牛肉的朋友,這個估計不是你們的款。



這家在武勝路的泡蛋苕粉對面,也是一家開了很久的老店了。早上賣到中午,轉中就賣完收攤了。牛雜搭配粉面賣,所以更多的人是來過早。


老闆實在,分量給的很足,牛雜鋪滿,口口是肉,入口軟滑香嫩,非常入味。澆頭的滷湯是典型的紅油麻辣,香濃醇厚。紅油厚重辛辣,中辣就已經非常辣了。




和武漢大多數牛肉粉的味道完全不同️,江北牛肉粉不吃辣椒的人也能吃得很美味。️湯頭特別好喝,比雞湯還鮮,但味道和雞湯不同,倒是有點像潮汕牛肉湯的感覺。


牛骨頭湯底,各種藥包、生薑等秘制熬煮,冰糖提鮮,味道極為鮮美。自助臺也有辣椒醬,香辣回甜,味道一樣很棒。




水陸街的這家牛肉粉辣得直吸氣,但每次都還是忍不住把湯喝完了,可想而知有多好吃。


吃他們家一定要點細粉,是店裡特製的,比其他店裡的細粉更軟更細,柔韌Q彈,搭配滷水口感很爽。辣味是會回甘的,但還是很辣,普通口味的人點個微辣就行了,搭配個現炸的面窩絕了。




經典的老武漢味道,是很多老武漢逛南京路必買小吃。


他們家只做三種味道:鮮肉蔥油餅,傳統豬油餅和麻辣牛肉餅。最暢銷的是傳統豬油餅,料給得很足,趁著剛出鍋那會兒吃,外皮焦脆焦脆的裡面軟嫩,吃完後滿嘴留香。



8塊錢的香菇瘦肉,是瞎哥的招牌。肉片很嫩,吃起來格外順滑,香菇柔軟爽口。他們家的素麵,老闆都會給上些許香菇瘦肉的梢子。


老闆做生意很大方,每碗牛肉麵/粉都被滿滿的肉片覆蓋,吃起來就是肉裡找面/粉的感覺。或許就是這樣的大方和好味道,瞎哥麵館的每天100斤粉面,不到2小時便賣完了。



這家店開業至今有八十多年歷史了,愛吃水餃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經常光顧他們家的常客說,這裡還是以前的老味道,沒變。


他們家最出名的就是原湯水餃,除了生薑,什麼都不放。湯底清亮鮮美,餃子餡鮮而不膩,再配上蝦米,小蔥等輔料,滿滿一大碗,吃出濃濃的幸福感。



他家的招牌生燙豬肝很搶手,要趕早才吃得上。汆燙豬肝很燙到微卷撈起,撒兩把蔥花,再去調料臺澆上一勺調料,難得的滑嫩吃出很驚豔的味道。


按照慣例點一個溏心蛋,油燜的雞蛋出鍋後淋上一點醬油趁熱吃,堪稱完美的早餐搭配。


@丸子



武鍋拆遷,搬了新址之後的劉記,還是很多人慕名前去。牛肉小包5塊錢4個,15塊錢12個,看上去就非常紮實。咬下去有湯汁,牛肉很大一坨,夠貨真價實。




熱乾麵配料豐富,蘿蔔、玉米、豌豆、炸醬統統配齊,一勺滷水一勺紅油,嚯一口爽快至極,直呼過癮。這家的紅油就是所有粉面的靈魂所在,自己熬的紅油香氣逼人。


他們家的牛肉麵10元一碗,與多數牛肉麵重辣重油相比,他們家的偏甜口,湯底可以直接喝,清爽誘人。而且這裡任意一碗過早產品,想要搭配蛋酒、豆漿、雞蛋或面窩,都只需加1塊錢。




糊湯牛肉粉,全武漢都相當少見。12塊一碗,一整碗粉都被上面濃濃的糊湯蓋住,牛肉都藏在糊湯下麵。湯汁濃鬱,還帶著一絲滑口。牛肉煮得軟爛,掛足了糊湯,咬一口,不用怎麼嚼就能碎成一點點的,完全不會塞牙。


他們家的粉比一般的糊湯粉更粗,吃起來相當軟滑。




這是一個流動攤,小推車上只放著一個盛滿乳白色豆花的不鏽鋼桶和一碗細砂糖,這兩樣東西組合起來就是小時候的快樂啊。


比起一般的豆花,這家的更為紮實,大塊大塊細細嫩嫩的豆花在碗中微微晃動,舀上一大勺,順滑細膩的豆花用舌頭一抿就化散開去,嘴裡滿是甜蜜的滋味。而且還帶有淡淡的柴火氣,感覺回到了小時候放學纏著外婆討豆花吃的日子。





588黃牛肉麵館在青山名氣非常大,總店鋪在建設二路公交車站後面,以前是588公交的始發站,所以店名就叫588。老闆作為一名馬拉松狂熱愛好者,建了個跑步群,經常組織群友在青山沙灘長跑,成績好的選手可以獲得588的牛肉麵兌換券。


牛肉麵湯底是麻辣口味的,紅油很辣。黃牛肉切成塊,每塊都帶著一點筋子和肉皮,牛肉香氣蓋過了滷水味,軟爛有嚼勁。入了味的麵條沾著紅油的麻麻香氣,吃起來非常夠味。



44

地址:尚隆路尚隆地球村西南門(地鐵積玉橋站C出口)


老闆娘手法嫻熟,炸出來的面窩少有拖泥帶水,各個渾圓好看。店裡的苕面窩也煞是好看,嚴重懷疑老闆有強迫症!


除了面窩,還有酥餃。一個兩塊錢的酥餃,白白胖胖,咬一口能拉很長,口感Q彈軟糯。在很多人眼裡,童年時它的地位可比如今的芝士棒高得多。


Q彈的細粉拌上楊師傅熬了一晚才熬出來的鮮魚湯糊,撒上嫩綠的小蔥,透白的蝦皮、大頭菜。一碗湖湯粉一根油條,一定要攪拌均勻後拌上油條。


脆脆的油條配上魚鮮胡辣的糊湯,一口脆爽一口胡辣一口鮮美,南京路的早晨便開始了。




小鄭拉麵從前藏在電熱小區裡,搬遷後無數老街坊熟客不辭辛苦的找過來,只為了這一碗熱辣的手工拉麵。


湯底辣油特別辣,和蘭州拉麵完全不同,很對武漢人的胃口。寬拉麵比細拉麵口感更勁道,口感不會軟趴趴,牛肉切片特別入味,都是腱子肉,肉質微柴但勝在量多。牛肚滷得軟爛,用醬料炒制後單獨放在缸裡,風味更甚。




天天熱乾麵算是新式熱乾麵的代表,調料非常豐富,有將近七八種調味料,還有自助式調味臺,辣油香醋酸豆角都備的足足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熱乾麵裡還會加入一小勺高湯,整碗面溼潤的正好,還為麵條提了些鮮味。



48

地址 :武勝路榮華二路幸福一村15號(近聖景苑小區)


這家店也算得上是社區裡響噹噹的網紅燒餅店了,井岡山小學往前走兩步就到了。之前在社區門旁邊,現在搬到對面的門面了,經常有爹爹婆婆們在排隊。


燒餅不同於以往傳統的品種,分為蔥油、怪味和紅糖等七種口味,每種燒餅都很厚實,表面都有厚厚的一層芝麻,表皮酥脆,內裡柔軟,吃起來特別香。紅糖燒餅是招牌,甜香四溢。



49

地址:三眼橋路552終點站,發展大道和三眼橋的交匯口


這家生燙的特色是自己加孜然粉和花椒粉。先燙好粉麵粉,選擇有6種,還可以搭配豆棍等配菜一起,有種在吃麻辣燙的越界刺激感。最後蓋上剛剛燙熟粉嫩鮮滑的牛肉,按自己喜好加上孜然粉和花椒粉,便成了。


總體來說,這家生燙的形式,給了食客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武漢人便把一碗粉的重口發揮到了極致,非常好吃。




說起塗記油酥餅,在武漢人的心中真是有口皆碑、如雷貫耳。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至今仍然是無時無刻不在排隊。


老闆對原材料都很講究,一直堅持原材料和調料不加任何添加劑。酥油餅煎得兩面金黃,外皮酥酥脆脆的,咬上一口酥脆掉渣。




你覺得以上50家過早店,

哪家最有資格登上《早餐中國》?

或者你有什麼私藏的比以上50家更好吃的過早店,

可以留言區推薦。


• END •

出品:武漢十點半文化傳播

編輯:葆芩 主管:小新

部分圖片內容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由武漢熱點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早餐有多豐盛?《早餐中國》100集的紀錄片都講不完!
    這不,這兩天一檔名叫《早餐中國》的節目就火了▼節目播到第四集湖南長沙的肉絲粉貴州凱裡的酸湯粉廣州汕頭的豬血湯從簡介來看,這部紀錄片拍了有100集,每集時長5到10分鐘不等。但是,我們大中國的早餐,區區一百集又怎麼能講得完呢!早餐之都武漢就單單從武漢來說,就夠導演專門拍一部紀錄片了。
  • 只有中國人,才能把早餐拍出100集
    這時,要是來一份美味又豐盛的早餐,既能填飽前一夜的食慾,又能為新的一天增添滿滿動力。說起早餐,就不得不提《早餐中國》。目前,已經把中國的早餐拍了超過100集。或許也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這種事。看到要流口水了……圖/《早餐中國》第三季除了挑食材,飛珠姐還有自己的一套煮麵方法:魚肉先行、蝦蟹後放,最後放麵條。主食可以選擇米線和面,米麵,細而長、韌而爽、久煮不坨。
  • 武漢過早之三鮮豆皮,超安利的早餐喲!
    武漢的過早文化是豐富多樣的,從人們稱它為過早就可以看出,武漢人民對於過早這個東西是看的非常重要的。加上武漢地勢的原因,自然而然的就匯聚了各種各樣的美食,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小編最喜歡吃的——三鮮豆皮。最近在哈哈哈哈哈與早餐中國中都出現了三鮮豆皮這個食物,所以小編覺得需要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下這種食物啦!三鮮豆皮是起源於武漢本地的一種小吃,以其煎好後色澤金黃,吃起來非常爽口,油而不膩迅速的搶佔了武漢的早餐市場的一部分!連非常多著名的人物吃過武漢的豆皮都對它讚不絕口。那麼它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呢?
  • 《早餐中國第二季》:也只有我們可以將早餐拍成紀錄片
    《早餐中國》的小目標,是講述100個早餐傳奇故事。它沒耍一點點吊胃口的招數,在2019年接連推出了第一與第二季。第一季三十五集的探店選址有三分之一都在福建;而第二季的三十五集,步子一下就邁開了,蹤跡散布到了全國二十多個省份,美食紀錄片南北通吃的「片設」一下子站穩了。
  • 湖北美食,號稱「早餐之都」的武漢是沒見過宜昌的「過早」?
    不知道什麼時候武漢被稱為「早餐之都」了 可能剛到武漢的外地人,大多會被武漢人吃早餐的陣仗震驚到 一條街上擺滿了早點攤子,各個攤子前都圍滿了食客 有人等著一碗熱乾麵,有人盯著自己的那兩個面窩
  • 第三季《早餐中國》開播 看完它無數人決定一定要早起
    最近,第三季《早餐中國》開播了,還是熟悉的配方:每集幾分鐘,拍一家有當地特色的早餐店。  這部曾經號稱要拍攝100集的紀錄片,終於快要實現當初的願望,不過,又有觀眾表示不滿了:「只有100集怎麼行?我家樓下的美食還沒拍呢!」來源:《早餐中國》微博。
  • 武漢人早餐執念,「過早」才是最大尊重,遊客:用得著凌晨排隊?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美食國度,中國美食的豐富是覺得都是外國人都不能想像的。中國的美食相交區域劃分的每一個區域或者地方都有著屬於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而這些地方性的文化在食材的處理和烹飪方式上面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
  • 武漢最火早餐店,老漢口人都來這過早,飯點人山人海想不掙錢都難
    武漢人的過早文化全國文明,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上起來能享用一頓豐富的早餐,這就是一種滿滿的幸福感,曾經的武漢有很多老店,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老店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還好武漢三鎮民生甜食館還存在,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老漢口過早的首選之一,很多老人都對這滿懷感情,說這裡什麼東西都好吃
  • 早餐背後有人間《早餐中國》第2季的誘人秘訣
    《早餐中國》第2季上線近兩周,各地多樣的早餐和節目中仿佛在身邊的生活場景成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獲得網友的強烈關注和廣泛好評。早餐不同於午飯晚飯,往往簡單質樸,但又滲透在每個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熱騰騰的食物散發的誘人香氣、熙熙攘攘的食客擠滿小店,想要把融入平常生活的早餐和早餐背後的故事拍出來並不簡單。
  • 《早餐中國》第三季首播 「一日之食」IP聚焦美食人情故事
    今日,《早餐中國》第三季正式播出,作為騰訊視頻自製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的開篇之作,《早餐中國》第三季首集走進山西蔭城,通過特色早餐「豬湯」,展現出當地的美食風味與風土人情。  《早餐中國》第三季首播 聚焦人情故事傳遞美食能量  10月19日《早餐中國》第三季開播,首集走進山西省蔭城記錄當地最有名的早餐「豬湯」,從清晨五點出攤到天色大亮,往來的顧客絡繹不絕,連續熬煮3-4小時的豬湯,搭配酥軟的千層餅,讓每一位食客感受到起床後第一頓早餐的溫暖與能量。
  • 第三季《早餐中國》太饞了!看完它無數人決定早起
    紀錄片《早餐中國》第三季最近正在熱播中!還是熟悉的配方:每集幾分鐘,拍一家有當地特色的早餐店。這部曾經號稱要拍攝100集的紀錄片,終於快要實現當初的願望。
  • 武漢過早攻略,盤點過早必吃的美食
    蔡瀾把武漢稱為"早餐之都",武漢人心裡並不受用。這樣文質彬彬的形容,不是武漢人的性格。我們管吃早餐叫作"過早"。 人們對過早時間從不清晰劃線,睡好後的第一餐,都可稱為"過早"。 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武漢人過早。
  • 軍運會來武漢吃什麼|《遇見武昌》:漢味過早小吃第一巷戶部巷(內含...
    來武漢7些麼司?來戶部巷,體驗一把「舌尖上的武漢」!都說食物裡有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武昌的氣質和靈魂就藏在大江大湖、藏在街頭巷尾,藏在過早宵夜,是嘗不完的江湖味道,跑不盡的人間煙火過早·漢味小吃第一巷一日之始在於晨。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最能體驗生活的儀式感,飄香的早點鋪子總是喚醒沉睡人們的良藥,解放著一座城市整夜的疲憊感。武漢人的早晨,要從一頓幸福滿分的過早開始。
  • 武漢蛋酒,武漢人每天「過早」都要喝的飲品,你喝過嗎?
    武漢是一個比較愛吃的城市,在早點文化中就有無凸顯,武漢吃早飯叫做「過早」,小編理解的意思就是,衝衝地吃完,然後抓緊時間去上班。所以在武漢的早上,見到的最多的就是手裡拿著早飯邊走邊吃的行人,還有坐在路邊上的小板凳上吃早飯的人。
  • 武漢大力發揚過早文化,不只有蔡林記,早餐網點接近五萬戶!
    武漢特有的「過早」文化源遠流長,武漢市的小吃網點大致可分為五個類別。第一類是星級賓館、大型酒店、快餐店經營的自助早餐、早茶、西式早點;第二類是有100平方米以上營業面積,具有地方特色、店堂整潔、經營品種多樣的連鎖店,如永和豆漿、味添麵館、民生甜食館等;第三類是有多個商戶集中經營的小吃室內市場和小吃一條街,如首義園名小吃街、戶部巷、吉慶美食街等;第四類是營業面積30平方米左右,由20多個臺位或沒有臺位僅供外賣的設施簡易、供應品種單一的特色專營店,如各類粉麵館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2月21日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  「你們店還在營業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
  • 武漢解封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過早!熱乾麵我來啦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一張「熱乾麵,加油」的圖片感動了許多人,作為武漢代表的熱乾麵,一直都是武漢人民「過早」的時候經常享用的美食。熱乾麵有難,八方支援,山東大蔥已經出動,陝西肉夾饃正在路上,還有等等等等。不同的省市在這一時刻團結一心,奔向武漢,為抗擊冠狀病毒做出自己的貢獻。
  • 紙上動畫&魔性rap 武漢《過早歌》
    紙上動畫&魔性rap 武漢《過早歌》武漢早餐品種豐富,被稱為「早餐之都」,武漢人將吃早餐稱為「過早」。武漢市武珞路小學的師生們製作了一首武漢《過早歌》,希望春暖花開疫情散去,大家一起來武漢過早。
  • 武漢憑什麼號稱「早餐之都」,在武漢,早餐可以一個月不重樣?
    在武漢,眾所周知「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餈粑油餃一齊吞」。據記載,這是第一次將吃早餐用「過早」一詞表達。一日三餐中,武漢人最講究過早。武漢的早餐實在是非常豐富!武漢人早餐的陣仗很大,一到早上,武漢的街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早點攤子,攤子前圍滿了食客,春夏秋冬四季早餐,都有可以選擇的,基本沒有重樣的。武漢被稱為「早餐之都」,據說在武漢,你能吃一個月不重樣的早餐。
  • 快評|從《早餐中國》品人間煙火味
    如果有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早餐擺在附近,你願意火速起床嗎?最近,第三季《早餐中國》開播了,還是熟悉的配方:每集幾分鐘,拍一家有當地特色的早餐店。這部曾經號稱要拍攝100集的紀錄片,終於快要實現當初的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