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部超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
播出第一季就大賺吃貨們的口水。
第一季共35集,每集5分鐘,
從湖南長沙的「肉絲粉」、貴州凱裡「酸湯粉」、
廣東潮汕「豬血湯」,再到福建福安「水煎包」……
每一集都讓人垂涎欲滴。
武漢熱乾麵壓軸登場
而且還單單為它做了一個「純享版」視頻
這一集只講了武漢的熱乾麵
然而我大武漢過早那麼多,強烈要求雨露均沾。
據說《早餐中國》正在拍攝第二季,
熱點君表示可以把一整季都給武漢!
絕對素材夠多,各種驚喜!
拍100集都沒問題!
熱點君羅列了50家地道的武漢頂級過早,
每一家都好吃到可以上紀錄片!
很多人認為它最好吃的一家牛肉拌麵,人氣男模劉暢也為它瘋狂打call。全武漢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每天都有人不遠千裡只為一碗牛肉拌麵。
24小時營業!麻辣牛肉拌麵,牛肉入味,麵條勁道,分量足,而且辣得過癮。不能吃辣的人還可以選擇牛肉絲拌麵,同樣有味!店裡還有脆爽的泡菜蘿蔔,很開胃,加一點在拌麵裡吃起來有滋有味。
一整碗吃完還覺得不滿足可以再加個雞蛋,保證吃得過癮。
周家三代人都是靠做豆皮營生,算上周老闆自己開店那30多年,周記豆皮已經開了100多年。
周記有二十多種豆皮,最有特色的就是肉絲豆皮、牛肉豆皮、腰花豆皮,全武漢獨此一家。用料豐富,起鍋前再加上剁椒,這絕對是一份武漢風味的豪華早餐。
陳胖子家賣了30多年的熱乾麵了,做法和味道一直沒變過。主打的是紅油熱乾麵,最大的特點是:乾淨。所謂乾淨,就是不放滷水、不放酸豆角,如果你能吃辣,來上一勺紅油,碗底有酸脆的榨菜,這樣就夠了。
加了紅油的熱乾麵油亮帶香,很辣很香!一邊辣得吸氣,一邊忍不住大口吃,很快一碗麵就見底了。
他們家獨創的油餅包燒賣是一絕!油潤的燒賣和剛出鍋的酥脆的油餅簡直是完美拍檔。油餅的香味融合胡椒香味,絕配,仿佛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就是好吃!
但是有一個缺點,吃多了會有些膩。第一次去吃的朋友可以買半份(就是一個油餅放兩個燒賣,標準的一份是放四個),除了油餅包燒賣,紅油熱乾麵也不錯,自製的辣椒油,香辣無比。
油香在武漢越來越少見,是武漢即將消失的一種過早,百步亭菜市場裡還有一家,中午前一般都會有。
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流心的糖桂花,甜糯糯的米麵兒,一口下去了不得,嘴裡全是蜜糖似的。
這家店主營魚糊粉、油條、歡喜坨。武漢人吃魚糊粉一定要配上油條,這家店的油條是魚糊粉的點睛之筆。去吃糊湯粉一定要加上才從油鍋炸出來的油條。
湯底微辣帶著濃濃的胡椒味,入口濃鬱鮮香。油條炸的酥脆,浸了糊湯粉的湯汁後還帶點脆。冬天去吃,從胃裡暖到全身,非常舒服,瞬間喚醒沉睡了一夜的身體。夏天會吃到滿頭大汗,也是另一種暢快淋漓。
在武漢,熱乾麵已經被吃出了各種花樣,除了生燙牛肉熱乾麵,現在又有了脆骨熱乾麵。將脆骨作為澆頭,與熱乾麵相結合,醇厚的芝麻醬香拌著鮮嫩的肉香,一口一個嘎嘣脆。
脆骨是滷過的,帶有醬汁,吃起來很有味,比單吃熱乾麵更香。
8
地址:鄱陽街81號(漢口英商電燈公司舊址斜對面)
陶仙居是鄱陽街上十幾年的老店,最出名的是燒麥和炸醬麵。這裡有別家吃不到的「財魚燒賣」,鮮香少油吃起來不油不膩,沒有濃重的胡椒味,很清新的味道。
「魚籽醬炸醬麵」很鮮香,一點也不會腥,每根麵條上裹上魚籽醬,非常鮮美。但是魚籽醬每天限量供應,能不能吃到全憑運氣。
花子牛肉粉,無牌無店面,位置其實在解放大道西馬路聯合村居民樓下。繞進巷子裡,一路問過來,聞到那牛肉的香味,什麼抱怨都沒了。
簡單的塑料棚下,街坊一碗過早吃得投入。13塊一碗牛肉粉,牛肉軟爛滑舌,香菇、瘦肉巧妙搭配,顏色誘人,味道重口鹹香。
武漢第二屆熱乾麵大賽第一名的羅氏,玫瑰街上排隊最長的就是他家。特色就是生燙牛肉,新鮮粉嫩的牛肉滾過高湯,在碗裡嫩得sái。
生燙牛肉熱乾麵,分量很足,燙熟的牛肉澆在熱乾麵上,滿滿一碗,吃完精神一早上。
每天賣出50000多個包子的袁大頭,是武漢人心目中的「國民包子」。每次去袁大頭,沒有不排隊的。而且買他家的包子,都是一買一大袋裝滿。
一對夫妻30多年來只堅守這一家店,拒絕了所有加盟。包子皮薄餡多,價格還很便宜。1987年開張以來,物價飛漲的情況下,袁大頭一共漲價過三次。目前為止饅頭8毛一個,鮮肉包1塊5毛一個,真的是口味鮮美,價廉親民。
近幾年這家小店的美味被走漏了風聲,越來越多的武漢人都慕名而來,古田人吃湯包的難度大大增加,即便中午來也是排長隊,座無虛席。
一籠十粒湯包,師傅手藝精準,從形狀到分量,不差分毫,粒粒盈滿,雪白透亮。亮黃的金湯充盈著大半個湯包,一咬便噴薄而出,肉香濃鬱,回味繞舌一日不散。
曾記豆皮一直秉承著老通城的古法做豆皮,還保留了老通城最有特色的蛋光——不給糯米或者只給一點點,純粹的蛋皮包著餡料,吃起來軟糯,是既想要品嘗美味又容易消化不良的老人家們最愛。
和外面那些主打清淡的原湯抄手不一樣,這家開了快30年的蔣婆抄手比較重口,典型的川派酸辣抄手,新鮮的餛飩配上酸辣的湯汁,再加上幾瓣大蒜,簡直不要太美味!
端出來的原湯抄手加上特質的酸辣湯,夠香夠辣夠味!
15
地址:大智路地鐵站E1和E2出口之間,我愛我家門口
在大智路一處不起眼的路邊,行人電動車艱難穿行,擁擠而狹窄。巷子口的過道便是操作間,八斤生煎就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做了近30年,每天都能吸引吃貨絡繹不絕而來,耐心有序地乖乖排隊。
畢竟算是老店,吃起來是很地道的漢味生煎,沒有噴湧的湯汁倒讓人踏實的吃到鮮美的肉餡,更完美的感受到酥脆焦香的底板。
糯米包油條,就是武漢人的飯糰!從94年就開始做的何嫂糯米包油條,就連自己也沒想到,能一出現就這麼迅速就成當時最有名的早點之一,一個小小的糯米包油條,竟然最火的時候能賣出一天一萬五的營業額。
糯米很好吃,Q彈有嚼勁,油條炸的酥脆,包在飯糰裡咬起來口感很好。
胡家豆絲餅,起源於黃陂豆絲,做法是店家經過改良之後而研究出來的,具有武漢本土特色,位於北湖正街靠近臺北路方向的中百倉儲旁。
有粉絲、藕丁和牛肉三種,分量很足,外面是炕得蠻焦的豆絲,裡面夾的各種餡。一定要趁熱吃,剛出鍋的時候是最好吃的。外皮焦脆,餡料柔軟,滷藕微辣很開胃。
在武漢,說起燒麥必定會想到嚴氏燒麥,無論什麼時候去,門口都是長長的一條隊伍。光顧這家店的人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級的,充滿了老武漢的feel~
一份4隻的燒梅,個頭大,很實在。每個都有很大一塊純瘦的滷肉,皮子勁道,胡椒味重,配上免費的自製大碗茶,油而不膩。
綜合了武漢很多小吃,熱乾麵、豆皮、煎包、蛋酒、糯米雞、豆腐腦……連吃幾天都不會吃到重複的。
老字號的品質,每種過早小吃味道都不差,附近的武漢人吃了幾十年了依舊每天排隊,永遠都吃不膩。
這家堪稱一元路第一網紅的燒餅店已經16年了,沒有在全武漢出名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附近兩所中學的學生來買燒餅當做早餐,有些武漢伢見證了這家店十幾年從6毛錢到3塊錢的飛躍。
新出爐的燒餅,會刷上好幾遍紅彤彤的辣油,均勻的撒上白糖,吃起來甜中帶鹹帶點辣,味道綜合的恰到好處。吃起來有點怪,怪好吃的~
武漢的酥餃是用糯米做的,炸好後再滾上一層甜糖粉,又甜又軟,咬一口可以拉好長,是不少武漢人童年最喜歡的過早。
賣酥餃的婆婆年紀很大了,但是酥餃一樣的好吃,2塊5一個,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餈糯,沾了細細的糖粉,糖粉是自自然然的清甜,吃起來沒有負擔。
水陸街上有一家門面小到很容易就被忽略的面窩店,每天早上都會有許多人邊端著一碗粉邊排隊,眼巴巴望著鍋裡的面窩。一到手就咬上一大口,外皮酥脆裡層鬆軟,確實是小時候老味道。
23
地址:古田四路輕軌站旁,解放大道110-10號
辣油紅亮、米粉雪白、牛肉鮮嫩軟淨,紅油非常辣。中辣就非常辣了。
延續了老漢口牛肉粉的辣口,紅油非常辣,吃急了會被嗆到。辣油吃淺後,湯頭卻完全不辣,夠味又不會太鹹,會讓你忍不住喝完。吃粉的時候再去旁邊買一份雞冠餃或來一份現蒸的小籠包,搭配起來還不錯。
這家牛肉粉在江漢北路開了十幾年,24小時不間斷營業。寬粉是很厚實的那種,有嚼勁口感糯糯的,細粉則更爽滑耍拉。牛肉緊實,配上牛肚牛筋一起就是很多人喜歡點的「老三樣」,三種口感搭配在一起,很好吃。
他們家的辣椒油香辣有味,非常優秀!加上酸豆角和蔥,再倒點醋,十分開胃爽口!
這家店從清朝就開始有了,那時候還是推車販賣,還未成型。到現在終於有了實體店,又開了25年,去年老店拆遷又搬了新店,很多武漢二中的學生都愛來吃。
他家的皮樣薄,而且餡料也新鮮,香菜湯包做得尤為可愛,每個香菜湯包都會有一根香菜梗從湯包頂部伸出來,像是長出來的一個小芽。
港澳超市對面的雷氏雞冠餃是個小門面,武漢的古早味,用的面特別好,皮兒有韌性,越嚼越香。也不像有些雞冠餃裡面是空的,他家的很厚實,帶肉餡兒的2.5塊挺大一個。
@yiyahey
這家過早小店,每天從清晨到中午都是門庭若市。
酸菜牛肉麵在武漢鮮為少見,潘氏做的很好吃。牛肉久滷麻辣軟爛,面的酸湯又十分開胃。麵條軟硬適中,非常的爽口。夾雜著酸菜一同入口,再喝一口酸湯,那酸爽,絕對要比泡麵夠味。
熊臘生是典型的傳統武漢熱乾麵,不把滷水的。純黑芝麻醬加一點醬油、辣椒和少許佐料。
他家熱乾麵比以往的熱乾麵粗點,麵條很精神。黑芝麻醬沒有加花生醬勾兌,濃鬱可能會有人覺得糊嘴巴,但是這樣乾乾的才是熱乾麵撒,要是覺得糊嘴巴就搭配點蛋酒清酒,這才完整了熱乾麵的奧義所在。
29
地址:武勝路地鐵站Q出口直行約600米右手邊小巷子
這個在巷子裡支了20多年的攤子,可以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蔥肉餡兒的大雞冠餃,短短3個小時就能賣800多個。香氣撲鼻,搭配上一碗ben著ben著麵條就吸收了滷水的熱乾麵,吃著很爽。
武漢的牛肉粉,吃遍三鎮也無非是甜口、鹹口、辣口三大類,礄口區古田人卻默默獨享了這碗全武漢獨一家的「姜粉」。
姜粉的牛肉湯底別有辛密,鮮辣的老薑經過長時間熬製,煮至不留丁點姜身影末。待到姜化湯粉落肚,食客的舌頭突然被姜味辣得一驚,才明白老闆的一番折騰只是為了這一口姜的清香辣氣。
31
地址:漢陽大道304號(翠微復地三期正門對面)
老漢陽火車站口子一排過早的第一家牛肉麵,以前冒得招牌,現在叫火車站牛肉麵,一年只營業半年,寒暑假不營業,營業就排隊。
鹼水面口感不錯,辣椒真是火辣辣的辣,吃不得辣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少辣或無辣。感覺他家的特點主要在湯上面,清油醬香型。肉屬於帶嚼勁的那種,喜歡軟爛款牛肉的朋友,這個估計不是你們的款。
這家在武勝路的泡蛋苕粉對面,也是一家開了很久的老店了。早上賣到中午,轉中就賣完收攤了。牛雜搭配粉面賣,所以更多的人是來過早。
老闆實在,分量給的很足,牛雜鋪滿,口口是肉,入口軟滑香嫩,非常入味。澆頭的滷湯是典型的紅油麻辣,香濃醇厚。紅油厚重辛辣,中辣就已經非常辣了。
和武漢大多數牛肉粉的味道完全不同️,江北牛肉粉不吃辣椒的人也能吃得很美味。️湯頭特別好喝,比雞湯還鮮,但味道和雞湯不同,倒是有點像潮汕牛肉湯的感覺。
牛骨頭湯底,各種藥包、生薑等秘制熬煮,冰糖提鮮,味道極為鮮美。自助臺也有辣椒醬,香辣回甜,味道一樣很棒。
水陸街的這家牛肉粉辣得直吸氣,但每次都還是忍不住把湯喝完了,可想而知有多好吃。
吃他們家一定要點細粉,是店裡特製的,比其他店裡的細粉更軟更細,柔韌Q彈,搭配滷水口感很爽。辣味是會回甘的,但還是很辣,普通口味的人點個微辣就行了,搭配個現炸的面窩絕了。
經典的老武漢味道,是很多老武漢逛南京路必買小吃。
他們家只做三種味道:鮮肉蔥油餅,傳統豬油餅和麻辣牛肉餅。最暢銷的是傳統豬油餅,料給得很足,趁著剛出鍋那會兒吃,外皮焦脆焦脆的裡面軟嫩,吃完後滿嘴留香。
8塊錢的香菇瘦肉,是瞎哥的招牌。肉片很嫩,吃起來格外順滑,香菇柔軟爽口。他們家的素麵,老闆都會給上些許香菇瘦肉的梢子。
老闆做生意很大方,每碗牛肉麵/粉都被滿滿的肉片覆蓋,吃起來就是肉裡找面/粉的感覺。或許就是這樣的大方和好味道,瞎哥麵館的每天100斤粉面,不到2小時便賣完了。
這家店開業至今有八十多年歷史了,愛吃水餃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經常光顧他們家的常客說,這裡還是以前的老味道,沒變。
他們家最出名的就是原湯水餃,除了生薑,什麼都不放。湯底清亮鮮美,餃子餡鮮而不膩,再配上蝦米,小蔥等輔料,滿滿一大碗,吃出濃濃的幸福感。
他家的招牌生燙豬肝很搶手,要趕早才吃得上。汆燙豬肝很燙到微卷撈起,撒兩把蔥花,再去調料臺澆上一勺調料,難得的滑嫩吃出很驚豔的味道。
按照慣例點一個溏心蛋,油燜的雞蛋出鍋後淋上一點醬油趁熱吃,堪稱完美的早餐搭配。
@丸子
武鍋拆遷,搬了新址之後的劉記,還是很多人慕名前去。牛肉小包5塊錢4個,15塊錢12個,看上去就非常紮實。咬下去有湯汁,牛肉很大一坨,夠貨真價實。
熱乾麵配料豐富,蘿蔔、玉米、豌豆、炸醬統統配齊,一勺滷水一勺紅油,嚯一口爽快至極,直呼過癮。這家的紅油就是所有粉面的靈魂所在,自己熬的紅油香氣逼人。
他們家的牛肉麵10元一碗,與多數牛肉麵重辣重油相比,他們家的偏甜口,湯底可以直接喝,清爽誘人。而且這裡任意一碗過早產品,想要搭配蛋酒、豆漿、雞蛋或面窩,都只需加1塊錢。
糊湯牛肉粉,全武漢都相當少見。12塊一碗,一整碗粉都被上面濃濃的糊湯蓋住,牛肉都藏在糊湯下麵。湯汁濃鬱,還帶著一絲滑口。牛肉煮得軟爛,掛足了糊湯,咬一口,不用怎麼嚼就能碎成一點點的,完全不會塞牙。
他們家的粉比一般的糊湯粉更粗,吃起來相當軟滑。
這是一個流動攤,小推車上只放著一個盛滿乳白色豆花的不鏽鋼桶和一碗細砂糖,這兩樣東西組合起來就是小時候的快樂啊。
比起一般的豆花,這家的更為紮實,大塊大塊細細嫩嫩的豆花在碗中微微晃動,舀上一大勺,順滑細膩的豆花用舌頭一抿就化散開去,嘴裡滿是甜蜜的滋味。而且還帶有淡淡的柴火氣,感覺回到了小時候放學纏著外婆討豆花吃的日子。
588黃牛肉麵館在青山名氣非常大,總店鋪在建設二路公交車站後面,以前是588公交的始發站,所以店名就叫588。老闆作為一名馬拉松狂熱愛好者,建了個跑步群,經常組織群友在青山沙灘長跑,成績好的選手可以獲得588的牛肉麵兌換券。
牛肉麵湯底是麻辣口味的,紅油很辣。黃牛肉切成塊,每塊都帶著一點筋子和肉皮,牛肉香氣蓋過了滷水味,軟爛有嚼勁。入了味的麵條沾著紅油的麻麻香氣,吃起來非常夠味。
44
地址:尚隆路尚隆地球村西南門(地鐵積玉橋站C出口)
老闆娘手法嫻熟,炸出來的面窩少有拖泥帶水,各個渾圓好看。店裡的苕面窩也煞是好看,嚴重懷疑老闆有強迫症!
除了面窩,還有酥餃。一個兩塊錢的酥餃,白白胖胖,咬一口能拉很長,口感Q彈軟糯。在很多人眼裡,童年時它的地位可比如今的芝士棒高得多。
Q彈的細粉拌上楊師傅熬了一晚才熬出來的鮮魚湯糊,撒上嫩綠的小蔥,透白的蝦皮、大頭菜。一碗湖湯粉一根油條,一定要攪拌均勻後拌上油條。
脆脆的油條配上魚鮮胡辣的糊湯,一口脆爽一口胡辣一口鮮美,南京路的早晨便開始了。
小鄭拉麵從前藏在電熱小區裡,搬遷後無數老街坊熟客不辭辛苦的找過來,只為了這一碗熱辣的手工拉麵。
湯底辣油特別辣,和蘭州拉麵完全不同,很對武漢人的胃口。寬拉麵比細拉麵口感更勁道,口感不會軟趴趴,牛肉切片特別入味,都是腱子肉,肉質微柴但勝在量多。牛肚滷得軟爛,用醬料炒制後單獨放在缸裡,風味更甚。
天天熱乾麵算是新式熱乾麵的代表,調料非常豐富,有將近七八種調味料,還有自助式調味臺,辣油香醋酸豆角都備的足足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熱乾麵裡還會加入一小勺高湯,整碗面溼潤的正好,還為麵條提了些鮮味。
48
地址 :武勝路榮華二路幸福一村15號(近聖景苑小區)
這家店也算得上是社區裡響噹噹的網紅燒餅店了,井岡山小學往前走兩步就到了。之前在社區門旁邊,現在搬到對面的門面了,經常有爹爹婆婆們在排隊。
燒餅不同於以往傳統的品種,分為蔥油、怪味和紅糖等七種口味,每種燒餅都很厚實,表面都有厚厚的一層芝麻,表皮酥脆,內裡柔軟,吃起來特別香。紅糖燒餅是招牌,甜香四溢。
49
地址:三眼橋路552終點站,發展大道和三眼橋的交匯口
這家生燙的特色是自己加孜然粉和花椒粉。先燙好粉麵粉,選擇有6種,還可以搭配豆棍等配菜一起,有種在吃麻辣燙的越界刺激感。最後蓋上剛剛燙熟粉嫩鮮滑的牛肉,按自己喜好加上孜然粉和花椒粉,便成了。
總體來說,這家生燙的形式,給了食客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武漢人便把一碗粉的重口發揮到了極致,非常好吃。
說起塗記油酥餅,在武漢人的心中真是有口皆碑、如雷貫耳。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至今仍然是無時無刻不在排隊。
老闆對原材料都很講究,一直堅持原材料和調料不加任何添加劑。酥油餅煎得兩面金黃,外皮酥酥脆脆的,咬上一口酥脆掉渣。
你覺得以上50家過早店,
哪家最有資格登上《早餐中國》?
或者你有什麼私藏的比以上50家更好吃的過早店,
可以留言區推薦。
• END •
出品:武漢十點半文化傳播
編輯:葆芩 主管:小新
部分圖片內容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由武漢熱點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