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她把我身上抓成這樣」
畫面裡,一個上身赤裸的男子站在牆角,指著一旁的母親,委屈地「控訴」道。
「孩子作業一點沒改,讓你教你也不教,我怎麼不打你!」
讓匆匆趕來的民警們哭笑不得的,除了男子的狼狽,還有男子母親的「懲罰」理由。
原來,這位母親大晚上回到家,才發現孫子的作業竟然還沒有寫!一旁的爸爸不僅沒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意思,還找藉口推脫,她這才一氣之下,懲罰起了自己的兒子。
男子也十分委屈地說道:「就因為孩子的作業,她天天打我!」
「作業沒寫,考試考零分,我不打他我打誰?!」
因為沒承擔好教育孩子的義務,這位家長被媽媽的「體罰」折磨得叫苦不迭。
而我只能說,打得太好了。
中國式家長,早就習慣了在「懲罰式」教育中獲得滿足。
終於,這群家長自己也被懲罰了。
面對孩子成績不好,不愛學習,拖拉,自制力差,這些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趕快幫孩子解決問題,趕快把孩子抱下「反向的電梯」,而是站在原地,先對著無助的孩子肆意喊叫,直到孩子嚇得不敢作聲,等到自己氣消了,才想起亡羊補牢的道理。
可惜的是,經過家長這番發洩式操作,那些犯錯誤的孩子們往往更加崩潰,也更加不想「走出舒適圈」了:
既然問題沒被發現就不會被懲罰,那我乾脆一直藏著問題好了——
而且問題也沒得到解決:懲罰是懲罰了,可是他的作業仍然沒寫完,錯題仍然大把大把,該玩手機還是玩手機,成績還是差。
中國式家長的「懲罰」,從來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在埋藏更大的隱患。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位奶奶的「暴打」讓我深以為然。
「懲罰式」教育,本來是沒有問題的。
對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錯誤予以警示,對他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預防,從正反兩個方面向他展現不良習慣以及由此引發的後果,這是教育心理學中重要的說服技巧。
但是,懲罰的正確意義,是幫助孩子認識殘酷的世界,而不是「嚴格」的家長。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的懲罰,不是為了讓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樹立威嚴,強調錯誤,發洩情緒,諸如此類可笑的理由。
相比起來,很多國外的家長們,看到孩子在學校打架鬥毆,甚至流血時,不僅不以為意,反而鼓勵孩子「報復」回去,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比起「別去招惹他不就完了」這種國內家長常用的和稀泥式話語,這些家長,更期待讓孩子在流血,受傷的懲罰中,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的後果。而這些孩子往往在出社會後更能面對挑戰,也不容易再次淪為壞習慣的傀儡。
所以,懲罰本身沒有錯誤,用懲罰來掩飾自己教育無能的家長,才是教育中的懦夫。
看到這裡,我是真的希望這位奶奶的做法,能夠打醒那些遇到教育問題時習慣逃避,習慣找藉口,或是用懲罰孩子來掩蓋自己教育問題的家長們。
孩子不寫作業,愛玩手機,貪玩拖拉,甚至厭學,這些教育問題的背後,都是家長一顆不作為的心。
而懲罰這個本來沒有問題的教育方式,被他們用在了錯誤的時候,成了他們掩飾失敗的託詞: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這孩子就是不聽話,我真拿他沒辦法。」
這句話熟悉嗎?
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呢?
很多家長意識不到的一點是,在孩子的眼中,自己其實是一個平日裡不管不問,等到成績出來了只管「驗收」的監工。
考了好成績就誇,考不好就罵。更有甚者,考不到第一都罵。
孩子並不是不能接受懲罰。你看,很多孩子搭積木時,明明知道積木越高越容易倒,但他們還是為了更高的目標,一次次挑戰著,繼續嘗試著。
他們只是不能接受平日裡隱身,沒怎麼管過他的你,一到出成績了,就跳出來對他指指點點,而且還對他總是不滿意。
他為什麼要讓你滿意呢。
孩子在你眼中是怎樣的,你在孩子眼中就是怎樣的。
當你把孩子當成口舌之下的苦工,你的教育註定疲憊而焦灼。
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他的成績好與壞,都和你沒有任何關係,而你自以為靠催促,責罵,批評,乃至懲罰能夠讓他前進,讓他動筆,讓他直起腰繼續學習;
可在他眼裡,那些都是讓他叛逆心理紮根滋長的種子。
想讓孩子學習好,養成好習慣,成長為一個三觀正常的人,靠的從來不是家長的懲罰:
別等到出問題了,才氣洶洶地質問孩子,「你怎麼不學習?」
擺脫教育問題,讓孩子愛上學習,至少,不貪玩,認真按時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我想,這是所有理論都無法真正根治的現實難題,也是所有家長都難以避免的頭疼難事。
但是,歸根結底,教育的主角是家長。這份成長的煩惱,想要止痛治痛,最終還是要回到家長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開頭舉了那樣的例子。
絕大多數時候,家長並不是全然正確的。特別是面對每天一副面孔飛快成長著的孩子,家長必須經常反思,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糾正填坑,然後做出改變。
用三十年前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顯然只會教出更平庸,更沒有性格的靈魂。
為什麼孩子會不喜歡學習?
本質上,都是家長出現了問題!
孩子的學習,是「學校+家庭」共同配合的艱苦工程;
很多時候,家長寄希望於老師,寄希望於孩子自己的努力,卻忽視了其實自己正是最應該給予孩子學習動力的那個人。
學習動力,才是讓孩子主動學習,「自己知道學習」的秘訣!
然而,大多數家長,顯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既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還用自以為的「懲罰」,給孩子的熱情不斷澆上一盆盆冷水——
他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教育裡最大的任務,其實是給予孩子學習的動力呢?
作為從事教育行業十餘年的資深從業者,我不相信,擁有學習動力的孩子,會差到什麼地步。
喚醒學習動力,這正是很多家長都明白,可就是不知道怎麼做的那根痛覺神經。
教育孩子,從沒有後悔藥;現在錯過改變,將耽誤孩子一生!
所以,看到這裡的家長們,我強烈希望你們能夠參加一次【喚醒孩子學習動力訓練營】——
教會孩子自律,喚醒學習動力,遠比給他報輔導班,逼著他學習,24小時監督還有用!
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狀況,我們訓練營裡有專業資深的教育導師,為您制定專業量身的教育計劃;
在實操訓練營模式裡,有無數同齡家長與您一起,分享交流教育經驗和心得!!
您不必擔心問題得不到解決,只要您有一顆想改變,想自我成長的決心,任何問題都不會成為難事。
「學-練-反饋」的訓練營模式,這是幫助家長成長,改善教育方式最有效的形式。
我相信,本次訓練營一定能真真切切地幫助到你!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
>>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
>>練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
>>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