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醫學院耶魯大學聯手建設免疫代謝研究院—新聞—科學網

2020-12-12 科學網
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外建立的首個實體研究院落戶上海
上海交大醫學院耶魯大學聯手建設免疫代謝研究院

 

本報訊 (首席記者唐聞佳)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昨天落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正式成立並啟動建設。上海交大醫學院和耶魯大學將用三到五年時間,聯手打造世界一流免疫代謝研究機構,力爭在腫瘤等免疫代謝相關領域及危害人類健康重大疾病方面取得關鍵突破。

該研究院將成為上海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新紐帶,助推上海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集聚生物醫藥創新資源。

耶魯大學校長彼得·沙洛維在給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的郵件中表示,拓展加深與上海交大醫學院的合作是其「任期內的重要事務」。

該研究院首任院長由耶魯大學免疫學系創始人理察·福萊威爾與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共同擔任。理察·福萊威爾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未來他每年都將安排訪滬4至6次,且保證每周一次在中美間的實驗室參加視頻會議。

耶魯大學醫學院是世界知名生物醫藥創新與醫學臨床教育科研中心,免疫生物學系是其旗艦學科,根據2016年耶魯大學規劃的「下一個十年最優先發展方向」,炎症科學(免疫學)位列五大方向之一。

因為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突破的科學家,「免疫」一詞受到大眾廣泛關注。而在科學界,免疫代謝領域早在許多年前就已吸引大批頂尖科學界、實驗室的目光。

資料顯示,基於免疫學理論和技術發展的疫苗、抗體在疾病防治上已取得矚目進展——消滅天花、控制脊髓灰質炎、有效治療腫瘤等。2017年全球免疫相關類藥物銷售總額達845億美元,在全球醫藥市場佔絕對優勢地位。

陳國強表示,希望該研究院成為上海「科改25條」落地推廣的新標誌,試點「人才特區」「學術特區」政策,進一步為創新「鬆綁」,讓科研成果迸發。

同時,該研究院將主動對接張江實驗室的戰略部署,構建「基礎—臨床—產業」全鏈條創新研究集群,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助推力。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江帆稱,雖然這是一個偏基礎科學的研究院,但其成果將惠及腫瘤、糖尿病等臨床疾病,有望成為一個催生新藥、新治療方案的「孵化器」「發動機」。

上海交大醫學院—耶魯大學聯合高峰學術論壇同日舉行,圍繞免疫學與健康、癌症和免疫療法、免疫代謝三個熱點前沿領域展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啟動建設
    -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建設。童寬攝 人民網上海3月26日電 (記者 姜泓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強強聯合,共同組建的免疫代謝研究院近日宣告啟動建設。該院是是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
  •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李華兵課題組誠聘博士後和… 2020-06-24 0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耶魯在本土之外首個實體研究院在滬開建 中美名校聯合攻關癌症免疫...
    原標題:耶魯在本土之外首個實體研究院在滬開建,中美名校聯合攻關癌症免疫治療等領域|附視頻  中美科研,在滬牽手。作為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23日在中國上海啟動建設。新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一,正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建設—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開工現場 黃辛攝 11月29日上午,位於浦東天雄路藍靛路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等出席儀式。 據悉,上海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以「海納百川、中西融合」的人文理念規劃設計,網絡化、平臺化、模塊化等創新理念,構築未來校園。規劃佔地總面積約435 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地下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34.5萬平方米,一期建成後可容納招生規模約9000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新聞—科學網
    作為對國家和人民重大醫療需求的正面回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幹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出席揭牌儀式,為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並致辭,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交大副校長徐學敏、奚立峰、陳亞珠院士、馮大淦院士,閔行區科委主任李麗,南濱江公司黨委書記,研究院理事餘建源,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院籌委會委員、理事季波,交大附屬九院院長吳皓,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IBM、華為、美敦力、
  • 上理工與交大醫學院共建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
    利用金屬3D列印技術研發多型號定製型植入器械、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材料和工藝升級手術縫合針、藉助光學力量打造裸眼3D臨床手術顯示器,今天揭牌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已將這些高科技醫用新品列為今後的攻關項目,並通過醫學與工學、理學緊密合作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 上海交大醫學院舉辦生物與生命科學技術與產業分會—新聞—科學網
    3D列印結合生物技術推動再生醫學發展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早期生命健康研究院成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早期生命健康研究院成立 2018-10-18 21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早期生命健康研究院18日成立,將致力探索提出成人醫學與兒科醫學融合發展的新命題。
  • 上海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研究計劃」
    為進一步推動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發展和學科建設,2020年9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腦科學年會在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會議在全面梳理腦科學「十三五」發展成績的基礎上,對交大醫學院腦科學「十四五」發展規划進行了全面研討。醫學院副院長江帆、各學院、附屬醫院腦科學相關科室主任(PI)、教(醫)師、博士後、研究生及相關部處近200人參加此次會議,科技發展處丁健青處長主持會議。
  • 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
    10月28日,上海交大醫學院——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中心將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聚焦「慢病防控」,開展深度合作。  早在1999年,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成立健康科學中心,開展生物醫學轉化型研究。2002年,創建生物學與醫學交叉為特色的創新研究基地,探索國際生物醫學轉化研究新模式。
  • 上海交大醫學院、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共建慢病...
    今天(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宣布攜手成立「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整合雙方優勢,聚焦「慢病防控」。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江帆在回顧雙方合作歷程時說,早在1999年,雙方就提出跨系統合作構想,由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交大醫學院前身)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成立健康科學中心,2002年,又攜手創建以生物學與醫學交叉為特色的創新研究基地,探索生物醫學轉化研究新模式。
  • 上海交大等打造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中心—新聞—科學網
    上海創業接力集團、晨暉創投等創投服務機構相繼入駐,上海零號灣園區和遼寧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基地、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校一帶」園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表明上海南部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和生態土壤將得到顯著提升。 「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政府和上海地產集團三方合作共建的新業態眾創空間。這個創新創業園區目前正以跨越式的步伐成長壯大。
  • 為什麼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而上海交大直接叫上海交大醫學院
    同一層次的院校還有位於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其醫學實力都是名列前茅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一件事,復旦大學醫學校區的官方名稱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而上海交大醫學校區的官方名稱,直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院,所以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復旦大學在醫學校區前面要加上海兩個字。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上海交大醫學院舉行生物與生命科學技術與產業分會—新聞—科學網
    9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商務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等部門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以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大師劇《顏福慶》首演—新聞—科學網
    演出劇照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供圖 「不僅要辦中國人的醫院,我們還要辦我們自己的醫學院,開創中國的『新醫學』。」 11月22日,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以下簡稱上醫)出品的大師劇《顏福慶》在中山醫院福慶廳上演。舞臺上,顏福慶曾在1937年叩問辦醫學醫初心,鏗鏘有力,至今仍令人動容。
  • 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胺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繫,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
  • 上海交大畢業生籤下2020屆滬高校首份就業協議書—新聞—科學網
  • 上理工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合作探索醫工交叉創新之路
    26日,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強強聯手,共同發起建立的「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工學如何攜手醫學?26日,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強強聯手,共同發起建立的「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雙方擬攜手探索一條醫工交叉創新之路。據介紹,合作雙方將聚焦臨床,將科技創新直接瞄準百姓健康實際需求,通過醫學與工學、理學等多學科融合協作,產出「接地氣」的科技創新成果,培育擁有解決醫學技術問題能力的醫工交叉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