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耶魯在本土之外首個實體研究院在滬開建,中美名校聯合攻關癌症免疫治療等領域|附視頻
中美科研,在滬牽手。作為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23日在中國上海啟動建設。新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一,正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
免疫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防禦系統,其調控與腫瘤、感染、過敏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基於免疫學的疫苗和抗體,消滅了天花,控制了脊髓灰質炎,治癒了白血病和淋巴瘤……僅2017年,全球免疫相關類藥物的銷售總額達845億美元,在全球醫藥市場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當今,免疫學和代謝學的交叉產生了免疫代謝這一新興前沿領域,為有效控制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慢病,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衰老等,開闢了一條新的預防和治療途徑。
早在1810年成立的耶魯大學醫學院已走過200多年歷史,而「耶魯大學與中國的交往歷史長達180多年,」耶魯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至今記得,「我對5年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被授予榮譽學位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此訪期間,從耶魯大學免疫學系歸國並擔任我國首個免疫學研究機構——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的蘇冰博士,向蘇必德校長提議在兩校之間建立另一座合作的橋梁,那就是開展免疫學的聯合研究項目。「今天我更要感謝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促成了此次合作。」蘇必德通過視頻對中國同行說,此次負責全球戰略事務的副校長伯裡克利·劉易斯(Pericles Lewis)教授來滬啟動研究院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透露,蘇必德在此前向他發出的電子郵件中提及,拓展與加深與中國上海交大醫學院的合作是自己在任期間最優先級的議程之一。陳國強則表示,新的免疫代謝研究院完全看齊耶魯大學人才標準,在全球範圍吸收最優秀研究者來到上海科創中心,在人才培養上也是最好導師帶教最好學生。
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各類教職員工達3007人,佔耶魯大學教職工總數約2/3。其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63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47人。據統計,耶魯醫學院活躍經費總額超過6億美元,活躍專利有898項,共建立了77家生物技術公司。而此次強強聯合的主體之一,是耶魯醫學院的旗艦學科——免疫生物學系,全系擁有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院院士,5名霍華德休斯學者,多項學術指標排名世界或美國第一。2016年,免疫學被耶魯大學科學戰略委員會規劃為耶魯下一個十年需要優先發展的五大方向之一,並推薦建立研究院(Institute)。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耶魯副校長Pericles Lewis、耶魯免疫系系主任David Schatz、耶魯終身教授Richard Flavell、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程金科、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等共同啟動研究院建設。
作為免疫生物學創始系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及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理察·弗拉維爾(Richard Flavell),在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表述中,使用最頻繁的詞語就是「Best」。他也說,通過3到5年的努力將中美名校共建的研究院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成為上海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紐帶,「讓世界上最好的科研人才,來到世界上最好的科研環境,成就世界上最好的免疫代謝科研機構。」目前,他本人和蘇冰教授擔任研究院的共同院長。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一期設在上海交大醫學院老校區,有望在浦東新校區進行後續建設,將對接張江實驗室的戰略部署,構建「基礎-臨床-產業」全鏈條創新研究集群,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推力。陳國強院士表示,新研究院還將根據近日「科改25條」《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進一步擴大高校院所在科研活動中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