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在本土之外首個實體研究院在滬開建 中美名校聯合攻關癌症免疫...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耶魯在本土之外首個實體研究院在滬開建,中美名校聯合攻關癌症免疫治療等領域|附視頻

  中美科研,在滬牽手。作為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23日在中國上海啟動建設。新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一,正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

  免疫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防禦系統,其調控與腫瘤、感染、過敏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基於免疫學的疫苗和抗體,消滅了天花,控制了脊髓灰質炎,治癒了白血病和淋巴瘤……僅2017年,全球免疫相關類藥物的銷售總額達845億美元,在全球醫藥市場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當今,免疫學和代謝學的交叉產生了免疫代謝這一新興前沿領域,為有效控制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慢病,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衰老等,開闢了一條新的預防和治療途徑。

  早在1810年成立的耶魯大學醫學院已走過200多年歷史,而「耶魯大學與中國的交往歷史長達180多年,」耶魯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至今記得,「我對5年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被授予榮譽學位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此訪期間,從耶魯大學免疫學系歸國並擔任我國首個免疫學研究機構——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的蘇冰博士,向蘇必德校長提議在兩校之間建立另一座合作的橋梁,那就是開展免疫學的聯合研究項目。「今天我更要感謝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促成了此次合作。」蘇必德通過視頻對中國同行說,此次負責全球戰略事務的副校長伯裡克利·劉易斯(Pericles Lewis)教授來滬啟動研究院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透露,蘇必德在此前向他發出的電子郵件中提及,拓展與加深與中國上海交大醫學院的合作是自己在任期間最優先級的議程之一。陳國強則表示,新的免疫代謝研究院完全看齊耶魯大學人才標準,在全球範圍吸收最優秀研究者來到上海科創中心,在人才培養上也是最好導師帶教最好學生。

  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各類教職員工達3007人,佔耶魯大學教職工總數約2/3。其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63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47人。據統計,耶魯醫學院活躍經費總額超過6億美元,活躍專利有898項,共建立了77家生物技術公司。而此次強強聯合的主體之一,是耶魯醫學院的旗艦學科——免疫生物學系,全系擁有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院院士,5名霍華德休斯學者,多項學術指標排名世界或美國第一。2016年,免疫學被耶魯大學科學戰略委員會規劃為耶魯下一個十年需要優先發展的五大方向之一,並推薦建立研究院(Institute)。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耶魯副校長Pericles Lewis、耶魯免疫系系主任David Schatz、耶魯終身教授Richard Flavell、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程金科、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等共同啟動研究院建設。

  作為免疫生物學創始系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及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理察·弗拉維爾(Richard Flavell),在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表述中,使用最頻繁的詞語就是「Best」。他也說,通過3到5年的努力將中美名校共建的研究院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成為上海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紐帶,「讓世界上最好的科研人才,來到世界上最好的科研環境,成就世界上最好的免疫代謝科研機構。」目前,他本人和蘇冰教授擔任研究院的共同院長。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一期設在上海交大醫學院老校區,有望在浦東新校區進行後續建設,將對接張江實驗室的戰略部署,構建「基礎-臨床-產業」全鏈條創新研究集群,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推力。陳國強院士表示,新研究院還將根據近日「科改25條」《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進一步擴大高校院所在科研活動中的自主權。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醫學院耶魯大學聯手建設免疫代謝研究院—新聞—科學網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啟動建設
    -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建設。童寬攝 人民網上海3月26日電 (記者 姜泓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強強聯合,共同組建的免疫代謝研究院近日宣告啟動建設。該院是是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
  •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建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建 2020-12-21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癌症免疫療法巨擘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
    獲獎者是James P.Allison和Tasuku Honjo,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免疫負調節的癌症療法,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隨後,也有媒體和學者質疑該獎項遺漏了「在該領域作出同樣傑出貢獻的華人免疫學家、耶魯大學腫瘤免疫中心主任陳列平」。
  • 美國十大名校之一——耶魯大學
    絕大多數的美國總統、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都來自這些名校,在眾多領域中都擁有極高的影響力。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常春藤盟校的成員。學校最初於1701年10月9日,以「大學學院」之名成立,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
  •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攜手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攻關造血幹細胞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5月14日從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舉行的合作發布會上獲悉,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攻關造血幹細胞項目。該集團以「讓細胞改變生命的長度和豐度」為使命,通過細胞健康、細胞藥物和細胞醫療多方面布局,建立了全球首個涵蓋基礎研發、診斷檢測、細胞儲存、細胞藥物、細胞臨床應用的閉環產業鏈,並以「白澤計劃」的實現為根本目標,致力於研發療效達到國際領先、且中國人能夠用得起的癌症免疫治療技術及產品。目前,細胞產業正處於爆發期的前沿,這關鍵突破有極大可能在未來5-10年內實現。
  • 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
    2020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承辦。
  • ...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皎軒)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論壇昨天舉行。,上海交大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陳科、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古宏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智若、應急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樊博、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執行院長張錄法,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研究員錢漢竹,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大海參加了論壇,來自國家衛健委和耶魯大學的參會嘉賓通過網絡會議系統同步視頻參會。
  • 中國內地首個PD-L1抗癌藥上市,激活免疫系統從而對抗癌症
    這是個裡程碑事件,因為它是第一個在中國內地上市的PD-L1類腫瘤免疫藥!和大家熟知的PD-1類藥物(比如O藥,K藥)類似,Durvalumab的作用機制也是激活腫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從而對抗癌症。 現在新藥進入中國速度越來越快。
  • 中國溶瘤病毒藥物行業產業鏈分析,聯合免疫療法前景巨大「圖」
    溶瘤病毒殺傷腫瘤細胞主要機制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溶瘤病毒可參與腫瘤免疫治療的多個階段:直接裂解腫瘤細胞,進而釋放腫瘤特異性抗原和免疫相關因子,誘發機體產生系統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表達外源治療基因,吸引淋巴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富集;通過交叉提呈感染腫瘤細胞作為新抗原疫苗原位源,促使機體產生特異的抗腫瘤免疫反應,進而殺傷遠端未受感染的腫瘤細胞。
  •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建!
    全世界最特別的人都關注我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 疫苗成為民眾們最關心的問題 而在近日 國內首個
  • 癌症新抗原DNA疫苗+抗癌T細胞免疫刺激!VB10.NEO與bempeg聯合治療...
    2020年08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2家免疫腫瘤學公司Vaccibody AS和Nektar Therapeutics聯合宣布,評估個體化新抗原癌症疫苗VB10.NEO聯合CD122偏向IL-2通路激動劑bempegaldesleukin(bempeg)治療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患者的I/II
  • 未來十年免疫治療將使大部分癌症消褪
    往往,一個癌症病人可能會有幾個甚至幾十個癌症起始基因或者說癌症關鍵基因,這麼複雜的基因突變與相互關係,讓很多科學家及醫生都悲觀地認為自已這輩子肯定是看不到癌症被治癒的時刻,甚至我們的下一輩也看不到癌症被治癒的希望。
  • 等保2.0和可信計算3.0開啟聯合攻關
    聯合攻關破解網絡安全核心技術難題  「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2.0與可信計算3.0攻關示範基地的成立很重要,且具有戰略性意義。」作為攻關示範基地的責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如此表示。  沈昌祥說,要重視網絡戰的威脅,構建主動免疫防護的網絡安全新體系。
  • 癌症免疫治療的十大挑戰
    癌症免疫治療的十大挑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52:33 美國IGM生物科學Daniel S. Chen等研究人員探討了癌症免疫治療的十大挑戰。
  • 讓腫瘤聞風喪膽的抗癌力竟藏在體內,召集最強免疫軍團對抗實體瘤
    2013年《科學》雜誌評出的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排行榜中,免疫治療居於榜首。近年來,免疫治療一直都是國內外腫瘤治療研究領域的火爆熱點,可以稱之為革命性的突破。癌症的免疫療法可以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每種類型的癌症不相同,每個患者又都是獨特的,癌症治療如何做到專門針對一個人呢?
  • 人類與癌症的不懈抗爭史
    不過結果令人遺憾,芥子氣本身對癌症沒有什麼療效。經過不斷的試驗,1943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藥理學家吉爾曼(Alfred Gilman)和古德曼(Louis Goodman)採用氮芥成功進行了淋巴瘤治療的臨床試驗,揭開了現代腫瘤化學治療的序幕。隨後,科學家通過不斷地試錯、驗證,形成了聯合化療法,即對多種化療藥物進行混合搭配,以獲得最大的效果。
  • 世界肺癌大會發布中國最新免疫聯合化療研究
    近兩年,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研究,是一個世界性熱點。  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肺癌分不同種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80%至85%,這其中約70%的患者在診斷時已不適於根治性手術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癌。同時,在接受手術治療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也有相當比例會發生復發或遠處轉移,後因疾病進展而死亡。
  • Kazia支持美國領先癌症中心開展GDC-0084聯合放療一期臨床試驗
    雪梨2019年7月22日 /美通社/ -- 專注腫瘤治療的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Kazia Therapeutics Limited (ASX: KZA; NASDAQ: KZIA) 欣然宣布,位於紐約州紐約市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將展開Kazia的研究性新藥GDC-0084與放療聯合使用的一期臨床試驗,對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