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正在模仿我們

2021-03-05 幼兒教育雜誌

「孩子們正在模仿我們。」這是我在一所託幼機構的牆上看到的提示語。這句話看起來平常,其實內涵豐富,值得我們深思。

思考之一,好模仿是兒童的天性,體現了兒童在自然狀態下的一種主動學習。

大人們在生活中會相互模仿和相互學習,孩子們更是天生的模仿家。他們是主動的學習者,渴望與外部世界建立密切聯繫。他們會細心地觀察和揣摩大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重複大人的行為,會惟妙惟肖地模仿大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和態度。他們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

案例1:學做早操(點點媽媽提供)

點點喜歡在家玩「幼兒園」遊戲。晚飯後,點點扮演老師,召集全家人一起做操。點點站在前面領操,不斷地提醒:「某某,你的腰要彎下去。」「某某,你的手要伸直。」在她的帶領下,大家很快就學會了小班早操。

  

案例2:安慰新夥伴(丁老師提供)

開學了,班裡來了一個新夥伴睿睿。睿睿剛到班級時,臉上還掛著眼淚。我拿了一張紙巾幫他擦眼淚,可是睿睿還是很傷心,他說:「我想媽媽。」於是,我抱了抱他,說:「我和你媽媽說過了,她會早一點來接你的。」吃點心時,睿睿又流起了眼淚。朵朵看見後,立刻拿了紙巾幫睿睿擦,還抱一抱他,說:「睿睿不要哭了,幼兒園可好玩了,你媽媽會早一點來接你的。」 

  

案例3:路上小心(小元媽媽提供)

每次孩子爸爸出門上班時,我都會說:「孩子他爸,再見!路上小心,開車慢一點。」一旁的孩子似乎已經明白了這樣的關心。現在,只要爸爸、媽媽和姐姐出門,他都會叮囑:「某某再見,路上小心!」

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指出,「兒童富有頭等社交能力,兒童具有靈活的和敏感的能力,對他們周圍的人的態度和行為,都同情地產生感應,很少有成年人能把這種能力保持下來」。當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兒童天生就是有學習能力的,兒童是自主的學習者,他們對於周圍的人具有敏銳的覺察能力。通過模仿,孩子們的動作會更加熟練,思維會更加敏捷,他們會獲得新的技能,會更加親近周圍的人。

思考之二,因為孩子們正在模仿我們,所以大人們在孩子面前要正面引導,以身作則。

兒童的模仿是全面的模仿,是不加選擇的模仿,所以我們無法讓孩子只模仿我們的某一類行為,而不模仿我們的另一類行為。我們會發現,自己不經意的一些行為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身邊的孩子。

案例4:身體坐正(張老師提供)

吃過午飯後,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看書。我感到有些累,就把一條腿架在了另一條腿上。突然,我發現對面的一個小女孩也架腿看書。我立刻意識到,孩子正在模仿我。我趕緊把腿放下來坐正,並對周圍的孩子們說:「看書時身體要坐正,要不你的身體就會彎曲哦!」對面的小女孩也馬上把腿放了下來。

案例5:盤子打翻了(小寶媽媽提供)

有一次,小寶一個人坐在餐椅上吃飯,我去廚房拿菜。忽然聽到「啪」的一聲,我急忙出來查看,只見飯菜灑了一地,瓷碗四分五裂。小寶瞪大眼睛看著我,弱弱地喊了聲「媽媽」。我忍了忍,說了幾聲「碎碎平安」,就和他一起收拾。小寶收拾時很積極。過了沒幾天,孩子爸爸不小心摔碎了一隻盤子,在客廳玩的小寶立刻跑到廚房門口,大聲說:「碎碎平安!」

案例6:孩子正在跟我學(小澤爸爸提供)

吃過晚飯後,我把自己「扔」進沙發裡,飛速掏出手機,專心致志地看新聞。兒子跑來說,我們一起下樓玩吧。我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學著自己玩。兒子點點頭,跑進房間向媽媽借來手機,快速坐在我旁邊專心致志地打遊戲。我意識到兒子正在跟我學,我趕緊放下手機,帶著兒子下樓去散步。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也常說,育人先育己,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因此,家長和教師在孩子面前應謹言慎行,以身作則,要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給孩子良好的示範。

思考之三,我們不僅在孩子面前要謹言慎行,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要有一個好的樣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些大人有一定的榜樣意識,他們和孩子在一起時會注意遵守規則,而當孩子不在場時就會有所鬆懈。其實,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案例7:遵守交通規則

在一個街道的十字路口,一位老人正在耐心地等紅綠燈。當綠燈亮起時,老人才慢慢地走過路口。這時,旁邊有一位男士問這位老人,為什麼周圍沒有汽車您也要耐心等待綠燈呢?老人的回答是:「如果在遠處的房子裡,正好有一個孩子看見我闖紅燈,那麼我就成了一個壞榜樣。」 

  

大人們要提升自己的素養,積極生活,不斷創造,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自覺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大人們希望孩子過上怎樣的生活,那麼自己就要先努力過上這樣的生活。比如,如果大人們希望孩子身體健康,那麼自己就要有良好的健康意識和運動習慣來影響和帶動孩子。人們常說,養育好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社區,因此孩子周圍的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們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孩子們正在模仿我們。」這一句提示語確實很有意義,它提醒家長和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們的童年去哪裡了?我們要給未來的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童年?
    小雷說他在幼兒園裡交了個女朋友,我們長大了要結婚還要生孩子。我笑了笑,他說是真的,我們都拉過勾,我們有好吃的都帶學校裡一起吃。四歲的小雷根本就不知道女朋友是個什麼概念,只是看別人都這麼說這麼做,他覺得好玩也就在模仿。大人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一笑而過就行了。十一歲的大雷追星也不是什麼壞事情,不要因此就把她劃分為壞孩子。大人給予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正確的引導。至於不願意讀書只對賺錢感興趣的思想已經偏離了正軌,大人應該把正孩子的人生價值觀點。
  • 我們,孩子們
    想來那時的我們正值年齡段的巔峰,有夢想有激情,想鮮衣怒馬,闖蕩世界,有幾個人願意暫時按下接觸外面世界的休止符,退回到小空間,託起24小時無休無止發出各種需要的幼兒,凌晨、白日、深夜,無微不至,餵食、整理、講故事、做遊戲?
  • 「偽早教」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導讀:「偽早教」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偽早教」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特殊作業」火了,老師要求模仿世界名畫,孩子們大顯身手
    孩子的「特殊作業」火了起來,模仿起世界名畫很是容易有這麼一組照片在網上火了起來,照片其實是孩子的「特殊作業」,但大家在看到之後都感到開懷大笑。老師要求孩子模仿世界名畫,於是孩子們開始大顯身手。這個小男孩選擇的是《紅衣少年》這個畫,因為難度並不大,背景也比較簡單,所以男孩就穿了一身睡衣,但畫中的男孩穿的是紅色衣服,而男孩卻穿了一身粉色睡衣,模仿起畫中人物的姿勢和神態,這小表情和畫裡面簡直一模一樣。
  • 7歲男孩模仿哪吒引熱議:被孩子們的萬聖節裝扮笑翻了
    眼瞅著萬聖節就要到了,雖然是個洋節日,但孩子們卻過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可以扮成各種各樣的人物上街,看似不務正業的「cosplay」,實際上能讓孩子們學到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帶來很多快樂。其實,利用服裝和化妝來裝扮自己這件事,在青少年人群中非常流行,大家都熱衷於去模仿自己喜歡的角色來獲得滿足感,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增加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自從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成功後,「哪吒」這個人物就虜獲了上千萬觀眾的心,可謂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
  • 孩子的成長從模仿開始
    實際上,從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模仿你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與他的生長發育和認知能力有很大關係。而你所要做的是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模仿環境」,並且做他模仿的「好榜樣」。  聰聰是一個只有15個月大的男孩,有一天他拿起媽媽的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著自己的頭髮。
  •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一名網名「烏拉旮旯鍾美美」的鶴崗男孩,因為「神模仿」老師系列視頻而意外走紅網絡。讓這件事更加火熱的是之後模仿老師視頻的下架,以及他被「約談」的傳聞。隨後,教育局和班主任老師對此進行回應,讓這一傳聞得到了終結。但隨鍾美美走紅就始終存在的爭議,並未就此消失。反對者認為,應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贊同者則表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需要保護和鼓勵孩子繼續自己的天賦。
  • 各位家長快互相提醒:有毒動畫視頻正在毒害您的孩子,小豬佩奇、艾莎公主…這些動畫已被惡改,一群可怕的變態正在鎖定無辜的孩子們...
    有毒動畫視頻正在毒害您的孩子,小豬佩奇、艾莎公主…這些動畫已被惡改,一群可怕的變態正在鎖定無辜的孩子們...家長要警惕了!這些顏色反覆使用,會刺激兒童的大腦,孩子們對這些不良的行為印象深刻,並且成癮,進行模仿,其後果不堪設想。知乎網友介紹:一位家長說,他們有自閉症的4歲兒子,已經對這類視頻成癮了!即便這位家長已經兩個月不準孩子接觸這類視頻了,但孩子卻整天沉迷於模仿那些視頻中的「奇怪、扭曲的尖叫」,他的孩子還會為看不到那類視頻而哭泣。
  • 孩子的錯就是大人錯誤的翻版,警惕時刻模仿家長的孩子們
    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父母以及身邊的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模仿的對象,這是生存本能,只不過對父母的模仿是最多的,因為家長在孩子的心中意味著就是權威,就是標杆。家長要時刻心裡有一個提醒,那就是孩子此刻正在模仿自己,很多時候孩子的錯誤就是大人的錯誤,父母教育孩子本沒有錯,但如果自己說的和自己做的是不同的,結果就是孩子會按照家長的行為模仿,而不是按照說教的道理去做。
  • 全網「最佳模仿」,小學生完成作業意外走紅,老師評語:靈魂模仿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老師,曬出的學生們模仿世界名畫的家庭作業,看到孩子們栩栩如生的模仿,想必這位老師在收到作業以後肯定笑得前仰後翻了。 全網「最優秀的模仿」,小學生作業意外走紅,老師:靈魂級別模仿 都說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師,看了這些作品以後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假。首先我們來看看第1幅作品,畢卡索的《拿菸斗的男孩》,模仿者大概只有6、7歲的樣子,菸斗雖然是做的,衣服雖然也匹配,但是勝在神態,這表情得給孩子90分,剩下的10分留著不要驕傲啦!
  • 「冷暴力」正在讓我們的孩子們走上絕路
    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邊帶我們,一邊掙錢。我每天放學回家,先幫媽媽做飯,帶弟弟妹妹,事情忙完之後,我才有時間寫作業。我覺得自己很努力,想幫媽媽減輕負擔,可是,不管我幹什麼,大多數時候都會受到她的斥責和批評。我當時想不明白:為什麼我做什麼、怎麼做都是錯的?為什麼我怎麼做她都開心不起來?
  • 關於我們的課程被模仿的回應
    大家好,我是4S運動體能康復學院/4S運動康復(防護)學院院長 相福通,最近不少人跟我們說發現某些機構模仿我們的課程甚至logo也很像,有些內容直接抄過去了,其實我本人也很清楚,目前模仿我們的其實就是我教過的學生和帶過的教練,學生模仿老師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我們也不怕被模仿,因為有些東西是無法模仿的。
  • 警惕:手機正在從我們手中把孩子搶走,甚至因此而喪命
    在暑假期間,很多孩子手機不離手,但你知道嗎,手機正在從我們手中把孩子奪走,甚至用&34;來形容它都不過分。手機正在無情地摧毀這些無知的未成年子女,甚至摧毀了這些孩子背後的整個家庭!66.3%的受訪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模仿不良的短視頻內容!在網際網路時代長大的大多數青少年都被手機深深影響著!
  • 小豬佩奇「遭封殺」,到底是我們太幼稚,還是孩子們太純真呢?
    小孩子嘛,模仿能力最強了。孩子就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逐漸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行為模式的。但問題是,他們只會簡單模仿,而不會對信息作出是非判斷。小編覺得這次只是因為這部劇,讓眾多人看清了自己,沒有這個動畫片之前,孩子們在去泥坑的時候,你們也不覺得有什麼,那麼在平時教育上,家長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 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模仿我們
    她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模仿我們。」 朋友有一個弟弟正在上小學,特別叛逆,喜歡說髒話,也不愛學習。每次去找朋友玩都能聽到她媽媽邊看電視邊罵她小弟的聲音,嫌他不好好寫作業,天天亂跑,在家只知道看電視……有時候罵完還會上手去揍。他弟弟呢,總是嬉皮笑臉的模仿他媽媽講話,揍了也不改。
  •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視頻中的小女孩扎著漂亮的馬尾辮,一身可愛的小裙子,正在一本正經地拿著媽媽的粉餅在研究著,看著就想拿起來往臉上撲,並且下一刻也很快行動了。所以當父母在孩子面前撒謊、欺騙甚至對他人不守誠信時,孩子們也無法辨別這種行為是對是錯,覺得這種行為是可以做的。
  • 男孩子扮「保姆」,男孩演女孩,這種模仿遊戲合適嗎?
    由於我們的孩子年齡相仿,差不多都四五歲,出去聚餐把孩子扔家裡也不合適,所以幾個人商量把孩子帶上選擇了一家親子餐廳。聚餐途中,小妍想去看看幾個孩子玩得餓不餓,無意中發現幾個孩子在玩過家家,而自家兒子正在扮演「保姆」,他穿著圍裙,拿著抹布,還像模像樣地在收拾廚房。
  • 我們班的孩子們
    我基本上每天早中晚,以及大課間時間都會在教室裡等著他們,一方面是怕孩子們亂跑影響孩子們的安全,另一個方面是想讓他們形成以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習氛圍。經過這開學兩周的時間,我們班的孩子們在紀律方面已經表現的不錯了,任課教師也比較喜歡來我們班上課,覺得在我們班上課比較輕鬆娛樂,孩子們能夠及時對於教師的講課給予一定的反饋。
  • 「針心針意」正在進行!十指翻飛,為孩子們編織別樣溫暖
    山西晚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2020「針心針意」大型暖冬公益行動正在進行。她正在織的,是一條圍巾,但過幾天戴著這條圍巾的,卻可能是一個與她素不相識的陌生孩子……而在她手中翻飛的毛線,正是前一天從太原市杏花嶺區桃園區域黨群服務中心領到的。11日下午,首場活動分別在太原市杏花嶺區桃園區域黨群服務中心、杏花嶺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和萬柏林區迎澤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展開。
  • 一種「假孝順」正在興起,兒女爭相模仿,別讓它傷了父母的心
    兒女爭相模仿,甚至可能傷了父母的心。父母大多是無私的。我們一直喊口號教導孩子們要尊老,卻沒有告訴孩子怎麼做。給孩子們買提及尊老的書籍,在點滴小事中教導孩子如何尊老愛幼。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會越來越講人情,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