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2020-09-15 法智律師網

 

冒名頂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時有發生,冒名頂替的有的是同車的證人,冒名頂替經常涉及到偽證罪以及包庇罪兩種罪名,那麼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閱讀完以下王世聖律師為您整理的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

  一、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要看冒名頂替做了什麼事,如果所做的事不違法,那麼只構成侵犯姓名權;如果所做的事違法,則按行為以真實身份承擔法律後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為了侵佔他人的合法財產權益或其他合法權益,則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權利承擔侵權責任。

  區分兩罪的關鍵,一是從主體去區分,是否具有證人身份。每個刑事案件的證人是有限的,只限於在刑事訴訟活動前便了解案件情況的人,而不包括不了解案件情況,或者是在訴訟過程中通過訴訟活動才了解案件的人。

  二是從證明對象區分,證人故意作假證明針對的是與案件有重要關係的情節,也即對案件的處理有重大影響的情節,換言之,對於決定是否構成犯罪、犯什麼罪以及量刑輕重有直接關係的情節,即犯罪情節與量刑情節,包括犯罪主體的情況,犯罪主觀方面的情況,犯罪客觀方面的情況及影響量刑的各種情況。

  由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知道,冒名頂替不一定會構成犯罪,故而不一定會被判刑。若冒名頂替他人上學或者是冒名頂替肇事司機,則就構成了犯罪,那麼,此時冒名頂替罪需要根據具體的情形來判斷,在立法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

  二、冒名頂替罪觸及的刑法罪名有哪些

  冒名頂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時有發生,冒名頂替的有的是同車的證人,冒名頂替經常涉及到偽證罪以及包庇罪兩種罪名。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規定的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鑑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係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鑑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其罪行,或者幫助其湮滅罪跡、隱匿、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

  三、對於冒名騙取國家錢財的冒名頂替罪判刑多久

  冒名頂替國家財物的一般有冒名頂替領取獎金、彩票,冒名頂替詐取國家公私財務、冒名頂替他人籤訂合同獲得錢財等等。對於這類冒名頂替罪具體的刑期和罰金數額由法院綜合全案確定,需要考慮其他影響量刑的因素,比如自首、坦白情節,初犯、全額退贓,如果有受害方的諒解書等,法院在量刑時可以從輕處罰。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當遇到此種案件時應當嚴格依照本規定定罪量刑。

王世聖律師小結:

  以上就是王世聖律師為您整理的最新的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相關內容。綜上所述,要看冒名頂替做了什麼事,如果所做的事不違法,那麼只構成侵犯姓名權;如果所做的事違法,則按行為以真實身份承擔法律後果。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諮詢王世聖律師。

相關焦點

  • 律師建議將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立法入罪判刑
    山東冠縣女孩陳春秀,16年前高考成績546分,卻被一個叫陳豔平的冒名頂替,於是,陳春秀唯有走父輩的艱辛人生路,打工、結婚,窮困半生。 而陳豔平憑藉著陳春秀的高考成績和自家書記舅舅的暗箱操作,順利就讀並畢業於山東理工大學,入職山東冠縣某街道辦事處成了副科級幹部。
  • 鄲城退伍軍人被人頂替工作23年 冒名頂替者怎麼判刑?
    近日,周口市鄲城縣的仵瑞華向大象新聞記者爆料,稱自己的工作被人冒名頂替了23年,鄲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稱:「仵瑞華」已經在宜路鎮參加工作。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調查。類似被冒名頂替的新聞以前有高考招生時頂替他人的姓名上學,但沒有想到有人在安排退伍軍人復員工作的時候也會動起冒名頂替的腦筋。那麼,冒名頂替是違法還是犯罪?我國刑法中並無冒名頂替罪這一罪名。以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為例,冒名頂替所竊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實際上是盜用他人身份名義,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個身份信息。
  • 如果「冒名頂替」被判刑,盜取他人生命終將付出代價
    一個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許多年前發生了幾起「冒名頂替」事件。隨著戶籍制度的日益嚴格和個人身份數位化進程的加快,現在很難「冒名頂替」。。在這種情況下,「冒名頂替」不是「空對空」飛彈?過往的「冒名頂替」案即使在這次也不能適用,因為法律沒有回到過去。對於新的「冒名頂替」案例,可能很難等待。山東濟寧畢業生苟晶,被高三班主任的女兒換上了大學這種擔心是合理的。
  • 別讓冒名頂替毀了自己,毀了別人
    《刑法》中並未規定冒名頂替罪,但是在一些案件中,冒名頂替的行為或許會構成偽證罪或者包庇罪,一般需要結合案情的不同來確定最終罪名是什麼。下面中律法律諮詢網就為大家講述一下因為冒名頂替而被判刑的案例。劉某喜在醉駕後,為了逃避責任,便讓自己的一個親戚劉某冒名頂替為自己承擔責任。
  • 建議立法入刑嚴懲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維護公平正義
    山東聊城又出現冒名頂替上中專事件。頂替者王某(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河南周口市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假&34;被解聘,九名責任人受處分。還有多少人被 冒名頂替上了大學?恐怕只有來一次全國性的學歷大清查,才能搞得清?
  • 被冒名頂替的人生何以救贖 | 至正 • 論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也紛紛建議把「高考頂替入學」入刑,或主張增加「冒名頂替上學作弊罪」,或主張增加「盜用、冒用他人身份罪」,又或主張增加「侵害公民教育權」。偷竊他人財物可被判刑,偷竊他人「人生」更應得到嚴懲。冒名頂替行為,是對教育制度的侵害,是對教育公平的踐踏,更是對社會公平底線的撼動。代替考試的行為已入刑,而侵害法益遠重於它的冒名頂替行為也應入刑。
  • 冒名頂替上大學,判刑!你遇到這樣的人嗎?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省冒名頂替事件,陳春秀,王麗麗和荀晶等人查出冒名頂替者242人。說實話,每個看到這種事情的人都會感到氣憤,特別是學生。自己十幾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改變自己的現狀改變命運,結果人生來個戲劇大反轉。本來已經走到了康莊大道,結果又被拉回了 泥土路。
  • 普法動態 | 從王麗麗到陳春秀,高考冒名頂替犯了什麼罪?
    普法動態 | 從王麗麗到陳春秀,高考冒名頂替犯了什麼罪?但是,最近頻頻爆出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讓人十分痛心,那些被頂替者,他們不僅失去了學歷,也被剝奪了本該擁有的燦爛人生。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冒名頂替上大學究竟觸犯了哪些罪名,會受到什麼處罰?
  • 刑法修正案|法學專家:「冒名頂替」罪直接針對性刑罰尚屬空白
    以冒名頂替他人高考學籍例,這一行為嚴重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國家考試的公正性、妨害了高等教育秩序,其社會危害性顯然達到了構成犯罪的程度應當受到《刑法》的規制。據介紹,我國現行法律涉及懲治「冒名頂替行為」的相關罪名多達十餘種,但直接針對「冒名頂替者」的刑事處罰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 頂替入學利益鏈難追責,人大常委委員呼籲「冒名頂替罪」寫入刑法
    「冒名頂替上學」問題引起了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關注,他們普遍建議在刑法修改中寫入相應罪名。目前冒名頂替入學的行為,在刑法中沒有明確的相應罪名。多位受訪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立法部門應亡羊補牢,設立類似「冒名頂替罪」的法條和罪名,讓作為這條利益鏈條的源頭——發起者、最積極的推動者和受益者即頂替入學者付出刑責。
  • 律師建議有回應,人大法工委積極研究高考冒名頂替入刑
    8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回應「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時表示,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和教育界、法律界專家也就完善法律法規提出了建議。下一步,全國人大法工委將根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和社會公眾意見,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問題,進一步做好刑法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
  • 人大常委呼籲「冒名頂替罪」寫入憲法
    很多貧苦的家庭就是靠著高考的信念支撐著,結果卻被別人冒名頂替,最後遺憾終生。那法律到底是如何規定相關罪行的呢?6月29日,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聊城市陳春秀、王麗麗兩起被冒名頂替入學事件通報,共計46人被問責,其中頂替者陳豔萍、陳偉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同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
  • 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增設「冒名頂替上學作弊罪」 維護...
    建議對這個問題專題研究,對冒名頂替入學的行為,性質、後果嚴重的,應當入刑,予以打擊。現行刑法沒有冒名頂替的罪名,有濫用職權罪、有受賄罪、行賄罪,用這些罪名也可以打擊此類行為,但是這些罪名不足以反映冒名頂替入學行為的本質特徵,不足以對冒名頂替入學的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劉季幸表示。
  • 苟晶被冒名頂替事件:建議頂替罪入刑!
    此前,山東聊城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密切關注。有媒體報導近幾年的時間裡,山東就有14所高校在排查中被公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山東濟寧女子苟晶看到新聞後,回憶起自己曾經的類似經歷。2020年6月22日在網絡爆料稱,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連續兩年被頂替。
  • 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寫入刑法,之前的冒名頂替可以追究嗎?
    引言冒名頂替可謂是教育界的頑疾,幾乎每年都有新聞見諸報端,喧囂一陣後,又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屢禁不止。據媒體報導,僅山東省2018年到2019年就清查出242名冒名頂替的學生。也就是至少有242個人生命運被改寫。案例一最早進入公眾視野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案例要追溯到30多年前了。
  • 被偷走的人生如何重來,冒名頂替入學者該當何罪?
    每年高考前後,總會有冒名頂替上學的相關新聞。每一個遭遇被冒名頂替的人,不僅僅是失去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更是受到心靈重創。家境貧困的陳春秀以為落榜後便外出打工多年,直到2020年5月21日陳春秀參加成人高考後才在網上發現自己當年並未落榜,而是被人冒名頂替上學。據了解,佔用「陳春秀」名字的同縣考生陳燕平,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並進入公務員隊伍工作,享受多年高薪與福利。
  • 冒名頂替上大學者該當何罪?追訴時效如何破解?
    冒名頂替上大學,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本文作者張永華律師,系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一)該當何罪?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冒名頂替罪」,但是對冒名頂替上大學者追究刑事責任時,亦有相關的罪名可以定罪。2009年10月26日「王某嶸偽造國家機關證件案」[(2009)北刑初字第46號]判決時,當時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人民法院定的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
  • 被偷走的人生如何重來,冒名頂替入學者該當何罪?
    每一個遭遇被冒名頂替的人,不僅僅是失去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更是受到心靈重創。  山東「農家女」陳春秀,當發現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時,自己已是而立之年。早在16年前,陳春秀以546高分結束十二年寒窗的高考,但遲遲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
  • 熱點 | 冒名頂替罪,首次入刑!
    此後,我國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的呼聲傳出。2020年,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同年10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京召開例會,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進入二審,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定為犯罪。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上述意見。
  • 刑事案件中放火罪如何認定?怎麼判刑?
    刑事案件中放火罪如何認定?怎麼判刑?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小編想說一般放火跟放火罪是有區別的,因為放火罪與一般放火雖在客觀上都可能會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但是區別是否危害公共安全,一般放火行為不危害公共安全的話,不構成放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