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退伍軍人被人頂替工作23年 冒名頂替者怎麼判刑?

2021-01-10 河南煥廷律師事務所

近日,周口市鄲城縣的仵瑞華向大象新聞記者爆料,稱自己的工作被人冒名頂替了23年,鄲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稱:「仵瑞華」已經在宜路鎮參加工作。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調查。截至目前,當地已就此事成立專項調查組介入,同時表態稱「無論牽涉到誰,都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涉事人員亦被警方控制並接受問詢。

仵瑞華今年47歲,是河南周口人,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現在老家從事裝修工作。

今年10月,河南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公布了全縣退伍軍人安置情況,仵瑞華這才發現自己竟然在1996年時被安置了工作。據媒體報導:冒名頂替退伍軍人仵瑞華檔案者已被警方控制,民警受縣紀委委託正在對其進行問詢。

仵瑞華表示,1995年退伍回鄉後,他一直跑民政局問工作的事,工作人員讓他一直等。「等到1996年還沒安置,我就出去打工了,難道有人頂替了我?」

近日,他通過朋友查到了「仵瑞華」的人事檔案。檔案上載明,「仵瑞華」,1979年出生,1992年工作,28年工齡,進入單位來源為退伍戰士,現職務為高級工,每月工資3489元。

可以看到,根據檔案,仵瑞華相當於13歲參加工作。

「當兵算工齡,可13歲當不了兵啊」,仵瑞華確認這份檔案有問題後,找到了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反映。

「是誰操作了頂替一事?檔案有明顯問題為何會一路綠燈?將如何處理弄虛作假者。」

類似被冒名頂替的新聞以前有高考招生時頂替他人的姓名上學,但沒有想到有人在安排退伍軍人復員工作的時候也會動起冒名頂替的腦筋。那麼,冒名頂替是違法還是犯罪?

我國刑法中並無冒名頂替罪這一罪名。

以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為例,冒名頂替所竊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實際上是盜用他人身份名義,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個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現在雖然沒有「頂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偽造戶籍、身份證的,則涉嫌偽造國家公文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在民法上,應當認定為侵犯個人身份權(包括並不限于姓名權、受教育權,還包括其他各種身份權,譬如銀行貸款名義、個人信用等),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註銷冒名身份、恢復真正身份,賠償損失等。冒名者所獲得各種國家許可,譬如公務員資格、教師等,是欺詐取得,應予以撤銷。

冒名頂替案的性質可分三個層次。在民法層面,冒名頂替無疑侵犯了被冒名人的姓名權;在刑法層面,如果利用冒名頂替從事詐騙活動,則可能上升為犯罪行為。

 冒名頂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時有發生,冒名頂替的有的是同車的證人。冒名頂罪案件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作假證包庇犯罪分子,其目的是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

相關案例:

2015年5月30日19時許,被告人的弟弟(已判刑)在撫遠縣發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

被告人為了使其弟弟逃避法律責任,找到另一名被告人李某,讓其冒充頂替肇事司機,李某同意。

在撫遠縣人民醫院,被告人姜某讓李某穿上其弟弟肇事時所穿帶血跡的衣服並告訴其車輛肇事前的行駛路線,李某電話報案並在公安機關作虛假證明稱自己是肇事者。在撫遠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偵查期間,被告人的弟弟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姜某、李某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公安機關作假證明包庇,其行為均已構成包庇罪,且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姜某、李某均起主要作用,均系主犯。二被告人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可以從輕處罰。公訴機關的指控成立,公訴意見予以支持。

黑龍江省撫遠市人民法院以包庇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姜某、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相關焦點

  • 退伍軍人仵瑞華被人頂替23年:冒名頂替者接受調查,官方承諾一查到底
    12月4日,就上遊新聞當日刊發的《河南仵瑞華被人頂替在政府上班23年 中間人:你給一筆錢就還你工作》報導,河南周口鄲城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齊長海回復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稱,縣委已成立由紀委監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將一查到底,無論牽涉到誰,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 鄲城紀委介入男子被頂替工作23年 頂替者妻子:身份特殊不便回應
    12月4日,河南鄲城民工仵瑞華稱被他人頂替參加工作23年,引發關注。2019年10月,當地公開退伍軍人工作安置情況,仵瑞華發現自己已被安置。12月2日,仵瑞華到人社局查詢發現頂替者「仵瑞華」退伍安置檔案。信息顯示「仵瑞華」已被安置到宜路鎮政府工作,而頂替者妻子正是鎮政府分管組織人事的幹部。
  • 河南男子被頂替上班23年:頂替者接受調查,當地將一查到底
    原標題:河南男子被頂替上班23年:頂替者接受調查,當地將一查到底  12月4日,就上遊新聞當日刊發的《河南仵瑞華被人頂替在政府上班23年中間人:你給一筆錢就還你工作》報導,河南周口鄲城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齊長海回復上遊新聞記者稱,縣委已成立由紀委監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
  • 退伍軍人被冒名頂替23年!這事兒必須查查誰是內鬼!還退伍軍人一個...
    近幾天,有關退伍軍人被人頂替工作23年的新聞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黑幕?是誰暗箱操作將正常退伍軍人安置指標給挪用給了他人?報導顯示,47歲的仵瑞華是河南周口鄲城縣白馬鎮仵莊村人,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現在老家從事裝修工作。
  • 河南退伍軍人被頂替上班 冒名者已停職並接受調查
    今日(12月4日),河南鄲城縣宜路鎮政府幹部頂替他人檔案被安置工作20餘年,引發關注。下午,新京報記者從鄲城縣委宣傳部獲悉,冒名頂替者已停止工作並接受調查。新京報此前報導,河南鄲城縣退伍軍人仵瑞華檔案被他人冒用,並被安置工作。如今,頂替者已成為鄲城縣宜路鎮政府幹部,其妻子為宜路鎮政府分管組織和人事的副主任科員。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鄲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鄲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核實到,仵瑞華所述情況屬實。仵瑞華說,頂替者曾找中間人聯繫他,希望私了。
  • 「退伍軍人被頂替23年」冒名頂替者該當何罪?
    這兩天頭條點擊率最高的新聞就是「退伍軍人被頂替23年續」圖片來源:百家號同樣也有一條相似的新聞「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冠縣政府官方微博截圖這個世界怎麼了?為什麼突然會有這麼多冒名頂替之人?這些人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嗎?
  • 農家女高考「落榜」,時隔16年才知被冒名頂替上大學
    公示稱,「經過資料收集、學院聯絡核查和學校審核,我校200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秋媛系冒名頂替入學,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我校將按程序註銷陳秋媛學信網學歷信息。」頂替者是什麼人?通過什麼方式進行了頂替?為何學校和相關部門沒有發現?這一切陳秋媛至今未得到解釋。「我們希望能夠有個調查結果,並且能得到頂替者的解釋和道歉。」李浩說。
  • 冒名頂替上大學,判刑!你遇到這樣的人嗎?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省冒名頂替事件,陳春秀,王麗麗和荀晶等人查出冒名頂替者242人。說實話,每個看到這種事情的人都會感到氣憤,特別是學生。自己十幾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改變自己的現狀改變命運,結果人生來個戲劇大反轉。本來已經走到了康莊大道,結果又被拉回了 泥土路。
  • 山東高校清查超200冒名頂替者:無法聯繫到被頂替人,故不曾通知
    據網易新聞6月19日報導,山東曾清查出超200人冒名頂替他人取得學歷。14所高校就存在冒名頂替取得學歷情況做出回應,現已註銷冒名頂替者學歷,未收到當事人異議反饋。因無法聯繫到被頂替人,故不曾通知被頂替者。其餘高校未作公示,情況暫不明晰。
  • 山東高校清查超200冒名頂替者:無法聯繫到被頂替人,故不曾通知
    據網易新聞6月19日報導,山東曾清查出超200人冒名頂替他人取得學歷。14所高校就存在冒名頂替取得學歷情況作出回應,現已註銷冒名頂替者學歷,未收到當事人異議反饋。因無法聯繫到被頂替人,故不曾通知被頂替者。其餘高校未作公示,情況暫不明晰。
  • 「冒名頂替」四處開火,究竟是誰在縱容犯罪?
    來源: 紅網時評 原作者:輕鬆笑今年是怪事爆發年嗎?短短一個月時間,各種各樣的「冒名頂替」案件紛紛被爆出:先有陳春秀發現自己16年前被人頂替上大學,後又爆出山東一地兩年內發現242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今天,苟晶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也查清了,事情屬實,確實被冒名頂替了,相關15人受到處分。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16年後頂替者被發現,學歷將註銷
    公示稱,「經過資料收集、學院聯絡核查和學校審核,我校200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秋媛系冒名頂替入學,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我校將按程序註銷陳秋媛學信網學歷信息。」頂替者是什麼人?通過什麼方式進行了頂替?為何學校和相關部門沒有發現?這一切陳秋媛至今未得到解釋。「我們希望能夠有個調查結果,並且能得到頂替者的解釋和道歉。」李浩說。
  • 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包庇罪兩種罪名,那麼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一、冒名頂替罪怎麼判刑  要看冒名頂替做了什麼事,如果所做的事不違法,那麼只構成侵犯姓名權;如果所做的事違法,則按行為以真實身份承擔法律後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為了侵佔他人的合法財產權益或其他合法權益,則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權利承擔侵權責任。
  • 苟晶被冒名頂替事件:建議頂替罪入刑!
    此前,山東聊城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密切關注。有媒體報導近幾年的時間裡,山東就有14所高校在排查中被公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山東濟寧女子苟晶看到新聞後,回憶起自己曾經的類似經歷。2020年6月22日在網絡爆料稱,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連續兩年被頂替。
  • 山東2年涉嫌242人冒名頂替入學,冒名者如何處罰?說出來令人驚訝
    據媒體統計,僅山東在2018-2019年對本省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就發現有14所高校242人涉嫌冒名頂替上大學,而且其中不乏有「中國海洋大學」這樣的名校,其中山東廣播大學出現的冒名者最多,高達135人。而此次所查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的時間為2002-2009年。
  • 242人被頂替,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公平騙局竟是高考
    然而,這條被所有人認為是最公平的途徑,竟成了一些人越攀爬越下墜的深淵……隨著山東高考冒名頂替的事件不斷曝光,和越來越多的受害者站出來,也鼓舞了山東的另一位受害者,說出了一段塵封23年的往事。1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苟晶的農家女孩,23年前,她還是山東省濟寧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
  • 建議立法入刑嚴懲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維護公平正義
    山東省曝出在2002至2009年之間,已查出242人冒名頂替上大學。23年前的山東濟寧考生苟晶更是兩次被頂替,其班主任讓自己的女兒頂替苟晶上大學,至今還在使用苟晶這個名字。山東聊城又出現冒名頂替上中專事件。頂替者王某(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 人生錯位30年,河北男子起訴弟弟頂替國企工作,索賠60萬被拒
    據上遊新聞9月22日消息,河北高碑店市居民劉某甲於2019年才發現其工作崗位被其弟弟冒名頂替,而據事情發生已過去了30年。隨後劉某甲一紙訴狀將其原單位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一建)和自己的弟弟告上了法庭。
  • 高考冒名頂替者,判多少年才能還回公道!
    近日,山東高考被冒名頂替者苟晶通過網絡曝光,傾訴其於1997年和1998年被兩次冒名頂替上大學之事,該事件雖然已時隔二十多年,但仍舊引起網絡非常大的關注和影響。冒名頂替工作繼苟晶和陳春秀事件之後,山東省又曝光出有242人高考被頂替,這個數字雖然小,但事情太過嚴重,社會影響太惡劣,給當事人帶來的傷害也是終生無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