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大多數孩子生下來後都是由老一輩帶大。而避免&34;的千古難題,姥姥成為幫忙帶孩子的主力軍。所以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和姥姥最親,讓不少媽媽都&34;不已。
可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不知從何時起,孩子不再願意去姥姥那裡玩,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跟著爸媽去看看姥姥,甚至還得&34;。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周芳最近發現,自己的女兒小美&34;。從前,只要一提到去姥姥家玩兒,小美總是迫不及待地催著出門,離開時還不想走,好幾次都因為捨不得姥姥而哭得呼天搶地;可這年暑假,本來想照慣例把女兒放姥姥那兒玩兩個月,小美卻怎麼都不肯去。
這一晚,周芳又和小美說起暑假去姥姥那兒住的事情,說自己要上班,沒辦法照顧她,姥姥那兒有吃有喝,生活方面不用操心,再加上小美的表弟也會過去,兩人可以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沒想到周芳話還沒說完,小美就突然大吼起來:&34;小美邊說邊摔門回了臥室。
周芳納悶了:女兒這才10歲,還不到叛逆期呢,怎麼就這麼倔強呢?!在周芳的再三詢問下,小美才把心中想法說了出來。原來姥姥總是喜歡把小美和表弟兩人拿來做比較,小美認為姥姥偏心表弟,總說自己比不上他。
以前小美年紀小,對這些話不傷心,可現在年紀大了心思多了,便聽不得這些比較,就不怎麼愛去姥姥那兒了。
對於小美的經歷,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過: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拿來比較,如今有了孩子,長輩又會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較。對於這種愛拿孩子做比較的做法,是老一輩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
從大多數長輩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惡意,一是出於擔心自家孩子不如別人,二是只把這些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可這些比較的話語聽在孩子耳中,就別有一番&34;了。孩子的自尊心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強,如果常常聽到親人說自己不如別人,難免會感到難受和沒面子,但出於尊重,孩子也不能當面駁斥長輩,只好選擇&34;。
1、作為被姥姥比較的對象
上面有提到,老一輩愛比較是常事,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閃光點,如果總是用自己的不足去和別人的優勢對比,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2、姥姥&34;
這裡的&34;不是指姥姥真的對孩子區別對待,而是不能對每個孩子&34;。
如果家裡孩子較多,老一輩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就有可能忽視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時回應孩子。本來孩子大了想法就更多,就可能讓孩子產生長輩&34;的感受,心裡就會產生不平甚至怨恨。
3、和姥姥沒有共同語言
老一輩畢竟和孩子差了五六十歲,按照&34;的老說法,姥姥和孩子之間&34;難以填滿。小孩子喜歡的東西常常不被大人認可,老少兩代人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存在互相不理解,甚至互相&34;的現象。
如果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去姥姥家,或者拒絕跟姥姥接觸,或許是因為老少兩人缺少共同語言導致。
孩子自主意識會在2歲左右萌芽,有了自主意識的他們,開始學會了&34;的自主表達模式,不再只是吃飽穿暖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更多是他們渴望得到精神層面的照顧與理解。
血濃於水是親情,姥姥含辛茹苦帶大了孩子,孩子反而不願意跟姥姥親近這是多麼讓人&34;的一件事!
作為家長要做好老少兩代人之間的&34;,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或者抗拒跟姥姥接觸就一味指責孩子忘恩負義。
家長一定要積極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隨時和孩子溝通,以免和孩子越走越遠。當然老一輩人也要&34;,做一個&34;懂得新鮮事物的姥姥,那麼孩子自然願意跟老人保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