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姥姥,為啥現實中很多孩子更親近奶奶?原因有三,現實又殘酷

2020-09-04 媽之道


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孩子出生後,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很可能會將娃交由奶奶或姥姥照顧,可是不管是誰帶大的娃,最終往往都會走向這種結局:相比於姥姥,孩子往往會跟奶奶更親。這是為何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為何大多孩子與奶奶親,與姥姥不親?

1、受傳統「香火」觀念的影響

從基因的角度上來看,奶奶和姥姥跟孩子的關係是一樣親近的,甚至從姥姥那裡遺傳的基因會更多一些,可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會覺得奶奶跟自己更親近一點。

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裡會認為自己和奶奶是一家人,而姥姥只是親戚,這種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慢慢地讓小小年紀的娃,覺得自己跟奶奶更親一點。

2、奶奶會更寵溺孩子一點

眾所周知,奶奶帶娃會出現隔輩親的情況,對於自己的孫子、孫女會習慣性的寵溺、寬容,在媽媽教育娃的時候,大多也會選擇護著。

而姥姥與媽媽比較親,會聽取媽媽的意見,即便是在媽媽教育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插手的行為。

那麼,最終就會讓孩子覺得奶奶更疼自己,姥姥沒有奶奶好,這時候就會跟奶奶更親一點,而與姥姥又一定的疏離。

3、奶奶普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一些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裡認為「帶孫子」是自己的應盡的責任,即便是父母將孩子交由姥姥照看,奶奶也會常去探望,會買很多娃愛的東西和玩具,心理也會常常掛念。

而日久生情,孩子與奶奶接觸的比較多,且發現奶奶對自己更為寵愛,那麼就會更願意與奶奶親近。

孩子眼中的姥姥和奶奶有啥區別

@小明:奶奶和姥姥平時對我都很是疼愛,可奶奶更像是家人,而姥姥卻像是親戚,只有在節假日才會去到姥姥家裡,且每次去爸爸媽媽都會帶上很多東西。

@笑笑:奶奶更疼我一些,不管什麼都順著我,姥姥就跟媽媽站在同一角度上,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

@夜月:我是奶奶帶大的,奶奶對我很是寵愛,姥姥就偶爾來看看我。

@涵涵:雖然我很小的時候在外婆家住過,可是長大點了就跟奶奶在一起了,偶爾才會去姥姥家一趟,對姥姥的印象越來越淡了。

雖然,受傳統香火觀念的影響,屬於一種陋習,應該被時代所摒棄,可回到現實生活當中,這種觀念難以被改變,可是日久生情,只要姥姥願意,感情還是可以培養的,相信孩子終有一天會將外婆與奶奶同等對待,甚至覺得跟你更親近。

要是姥姥不想輸給奶奶應該如何做?

1、給孩子科普遺傳學知識

既然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看,姥姥對於孩子的影響不輸給奶奶,甚至比奶奶更強,那麼想要娃跟自己親近,就可以讓他們多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讓他一改傳統思想的影響。

讓孩子不受環境中傳統思想的影響,覺得「奶奶是家人,姥姥是親戚」為一種錯誤的觀念,慢慢糾正過來,畢竟現在的娃都跟原因崇尚科學。

2、給予孩子無私的愛

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姥姥能夠給予孩子無私的愛,多跟娃相處,相信終究有一天會打動他們幼小的心靈,即便是當成親戚,也要是那種最親近的。

尤其是那些自己有孫子,又有外孫的姥姥,在孫輩的面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這樣才能夠讓外孫覺得你對他很好,覺得他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姥姥從小帶大的娃,為啥卻跟奶奶更親近?這幾個原因太現實
    但有一次女兒接孩子回家,發生的事卻讓張阿姨心寒。因為自己對孩子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平時基本不會給他買玩具。結果孩子回家之後正好遇見了奶奶,看到奶奶的孩子直接抱了上去,一番親暱之後便開始向奶奶要玩具。看著孫子無辜的小眼神,奶奶一邊笑著一邊答應。張阿姨當時就在一旁,雖然她帶孩子一同生活了很長時間,但此情此景卻讓自己顯得像是一個局外人。
  • 孩子是姥姥帶大的,為什麼和奶奶更親?3個原因揭露真相,很現實
    如果夫妻有一個人辭職在家照料孩子,就更加承擔不起這份經濟壓力。所以就有越來越多的寶寶,在兒時交由奶奶或者姥姥照顧。即使現在姥姥也加入了帶娃大群裡,可每當問起孩子是和奶奶親,還是和姥姥更親時,依然有孩子會說和奶奶更親近。
  • 孩子是姥姥帶大的,為什麼和奶奶更親?3個原因揭露真相,很現實
    如果夫妻有一個人辭職在家照料孩子,就更加承擔不起這份經濟壓力。所以就有越來越多的寶寶,在兒時交由奶奶或者姥姥照顧。即使現在姥姥也加入了帶娃大群裡,可每當問起孩子是和奶奶親,還是和姥姥更親時,依然有孩子會說和奶奶更親近。這種情況並不不是個例,網友李女士就說,自己的兒子雖然從小由姥姥帶,但是接回自己身邊以後依然和奶奶更親近,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何姥姥帶大的孩子最後和奶奶親?原因戳心窩,卻一個比一個現實
    姥姥們帶孩子,這本不奇怪,奇怪的是不少由姥姥帶大的孩子,最後卻和奶奶們更親近,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幾方面原因了解下,可以說也是一個比一個現實了。「半路截胡」不得不說,現在不少家庭的狀況都是這樣,因種種原因,姥姥們從外孫一出生就開始接手照顧,好不容易把孩子帶到了3歲,可以送到幼兒園了,而此時,孩子的奶奶卻來「半路截胡」,而姥姥們為了顧全大局,也就只能選擇退出。
  • 為啥孩子喜歡奶奶過於姥姥,原因太現實,父母值得反思
    有孩子的家庭,他們的壓力一般都很大。經濟壓力是最首要的,所以,母親在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會去上班,照顧孩子的任務就會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而大多上距離上比較方便的是爺爺奶奶,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住,所以很多孩子更喜歡和爺爺奶奶相處。
  • 為何姥姥帶娃成主力軍,奶奶們反而越來越遭嫌棄?原因現實又心酸
    以往,年輕父母出去務工後,家裡的孩子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幫忙在照看;然而現在,大家會發現,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姥姥幫忙帶娃。有些人不禁感到奇怪:為何姥姥帶娃漸漸成主力,奶奶反而越來越遭到嫌棄呢?原因現實又心酸。
  • 「是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很現實
    所以奶奶是家裡人,姥姥是外人。」小孩子的邏輯就是簡單明了,因為跟奶奶接觸的多,奶奶住在家裡,就認為奶奶更親近,會錯誤的把不常來的姥姥,當做是外人看待。自然,很難在心理上跟姥姥親近。可是,去姥姥家,爸媽總是大包小包,給姥姥帶很多禮物,姥姥只給他吃的,不給錢花。所以,奶奶更親,姥姥不親。小孩子的邏輯好新奇,這個角度很奇怪,有點超出部分大人的意料,就因為帶娃回家送禮物給老人,孩子就覺得姥姥不夠親。
  • 姥姥幫女兒帶孩子到三歲,之後卻被奶奶截胡,原因很現實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都是比較大的,他們生了孩子之後當孩子一斷奶或者是自己坐完月子都開始出去上班了,那麼照顧孩子的重擔就只能夠在家中老人的身上。有時候關於爺爺奶奶來帶孩子,還是姥姥姥爺來帶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分歧,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姥姥姥爺把孩子帶到三歲,然後被爺爺奶奶給抱走了。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老人幫帶娃在現在的社會是很常見的情況,奶奶幫孩子帶娃似乎成為了常理,年輕人在外面上班,孩子交給老人帶,可是家裡有四個老人,奶奶雖然是心甘情願的幫帶娃,但在很多的寶媽的眼裡,最佳人選卻不是奶奶而是姥姥。其實奶奶有自己的道理,這個時候姥姥就有點啞巴吃黃連了。姥姥把外孫帶到3歲,含淚交給奶奶帶周姥姥家在農村,女兒一家生活在城裡,前幾年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女兒和婆婆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小姑子也剛生孩子沒多久,婆婆去給小姑子帶孩子,周姥姥不想讓女兒辭工作帶孩子,畢竟女兒也是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名企。
  • 為什麼「帶娃主力軍」從奶奶變成了姥姥?主要原因有三,很現實
    現在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叫,「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區裡、廣場上,帶娃的老人就從孩子奶奶逐漸就變成了孩子姥姥。其實,很多姥姥們可能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帶孩子確實很累,但是一切都為了自己的女兒少辛苦點。為什麼「帶娃主力軍」從奶奶變成了姥姥呢?主要原因有三點其實奶奶被嫌棄的原因大多逃不過這幾個因素。
  • 「媽媽,我們回家吧」,為啥孩子不願意在姥姥家?三大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姥姥家?背後原因現實又扎心很多媽媽總認為,孩子不喜歡姥姥家,要麼是因為姥姥對娃不好;要麼是因為娃是白眼狼。猜到媽媽心聲的姥姥和孩子爭相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姥姥對外孫這麼好,為啥孩子還不願意在姥姥家呆?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實屬既現實又扎心。
  • 為啥「帶娃主力」從奶奶變成了姥姥?三大原因,現實又心酸
    姥姥以近五成的票位列第一。而奶奶僅在保姆之前,倒數第二。正對應,現在育兒屆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爸爸遊戲、奶奶觀賞。孩子的奶奶過來後,一直說自己身體不好沒辦法帶孩子,呆了兩天就走了。視頻時看著女兒憔悴的樣子,成成姥姥又帶上了行李奔向福建。姥姥們溜娃在一起聊天時感嘆道:當媽不容易啊,這不是心疼自己孩子嘛。
  • 「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說出的答案太現實,但父母需要反思
    在這種養育孩子的模式下,很多寶寶都免不了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對於大人來說這樣一道送命題,不管回答哪一方都會得罪另外一個老人。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不會想這麼多,孩子直白的回答非常現實。
  • 為什麼奶奶越來越遭嫌棄,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原因其實很現實
    原因是自己的媽媽不會與自己產生婆媳矛盾,就算她老人家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的觀念與自己不合,但是帶娃有什麼問題也好與媽媽溝通。其間會出現什麼問題和矛盾,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比較大,所以就選擇了姥姥帶娃。其實很多寶媽都和佳佳有著同樣的想法,因為許多家庭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是需要好好過生活的。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那為什麼很多孩子是被姥姥帶大的,卻跟奶奶更親近呢比如總是提起奶奶的次數比提起姥姥的次數多,那孩子自然會跟奶奶更親近。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孩子給出這樣的答案,網友:很現實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姥姥和奶奶年紀相仿,角色類似,難免會被拿來做比較,而家中的孩子,是怎樣回答的呢。孩子更喜歡奶奶,或許是源自這兩點原因01.對姥姥沒有太深的記憶和小麥家的情況一樣,很多姥姥參與帶娃的時間是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這時候照顧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放假去姥姥家還是奶奶家?孩子的回答幾乎一致,背後原因太現實了
    孩子的回答幾乎每次都是一致的,每次都堅定地回答姥姥家。小麗知道女兒是姥姥帶大的,對姥姥有感情很正常。,女兒只親近姥姥不親近奶奶。女兒接下來坦白了一切,原來她過年跟著父母在奶奶家時,聽到奶奶和別人閒談時,嫌棄她媽媽生了個沒用的女兒,沒給她生個帶把的孫子。但是自己每次去姥姥家時,姥姥從來不會嫌這嫌那。寶媽聽完之後非常自責,覺得自己平時忽略了女兒。不得不說,這背後原因太現實了。面對重男輕女的老一輩,如果自己今年沒有生下兒子的話,婆婆或許還會在背後嫌棄自己和大女兒。
  • 為何現在姥姥成了帶娃主力軍?並非奶奶不好,而是這些現實的原因
    在過去,看見有老人帶娃,隨口一問,多數老人會回答說,自己是孩子的奶奶。可現如今,很多老人都會回答說,是孩子的姥姥。為什麼這麼多姥姥,開始幫忙帶娃了呢?不是奶奶不好,而是這些現實的原因1 當媽心疼女兒的苦和累,所以願意幫女兒帶娃當姥姥的都是從當媽熬過來的,她們能體諒女兒的辛苦,害怕自己受過的苦和累,再讓女兒受一次。所以,這些姥姥們寧肯自己挨累帶娃,也希望女兒能減輕點負擔。這樣做,也算是老人盡力幫忙,在替女兒做事了,老人覺得安心。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給出的答案現實又戳心,父母需反思
    正常來說,合適的人選就是奶奶和姥姥,但究竟交給哪一方,確實挺讓人糾結的。以前每個家庭的子女多,老人可能還嫌麻煩不愛幫忙,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組建的是「421」家庭。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唯一的,幫忙帶娃都非常主動,就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更親近一些。這也是孩子長大後最常面臨的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5歲孩子的答案現實又心酸,別不當一回事
    所以很多家庭還是面臨著許多經濟壓力的。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父母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孩子從小到大基本都是由家裡的老人姥姥或者奶奶帶大的。但是不管是交給哪一方帶,她們都是很願意來主動幫忙帶孩子的,畢竟他們都想幫自己的兒女分擔一點壓力。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也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喜歡奶奶多一點,還是姥姥多一點,這也是他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為難孩子,因為無論孩子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