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麗水市探索集體林地地役權制度

2021-01-08 浙江在線

2020-11-15 22:48 |麗水自然資源和規劃

龍泉市努力踐行「兩山」理念,在集體林區創建國家公園中,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探索實施國家公園範圍內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走出了一條自然保護、資源管理、促農增收的新路子。

改革動因

為生態建設,深居山林、依山靠山的原地居民,在一定的政策補償下自願退出森林經營,讓出集體林地,並進行生態搬遷。

如何更好的引導長期以來以經營採伐森林和利用野生資源為主要生計的原地居民,有能力、有資金、發展生態產業或進行自主創業,從而逐步擺脫對大山的依賴,成為當地政府割捨不斷的牽掛。

2020 年 4 月麗水市開展了百山祖國家公園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4 月 10 日,百山祖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被授予全省首本集體林地地役權登記證明。

8 月 14 日,龍泉市在蘭巨鄉官埔垟村舉行了首批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發放儀式,為綠水青山不斷注入金融「活水」,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最後一公裡」。

主要做法

一是設立林地地役權。百山祖國家公園對規劃區範圍內的集體林地實行了地役權改革,包括龍泉、慶元、景寧三縣(市)在內的 58.2 萬畝集體林地實現了國家公園統一規範管理。

百山祖國家公園龍泉片區29.7萬畝,佔比50.88%,共涉及3個鄉鎮14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169個村民小組,3580戶 16510人口,人均面積22.6畝。通過權籍調查、籤訂地役權合同、依法辦理登記等程序,共確權登記集體林地29.7萬237 宗地,村民小組決議169份,村民代表會議決議14份,農戶、村民小組、村集體經濟組織委託書3763份,發放不動產權證書 242本,地役權登記證明237本,公園範圍內集體林地全部設立了地役權。

二是出臺管理辦法。為最大限度的釋放國家公園範圍內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紅利,龍泉市林業局會同人行、農商銀行出臺了《龍泉市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供役地權利人以依法設立、未來可持續的集體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作為質押擔保,由農商銀行發放的具備林權抵押貸款同等功用的一種創新型貸款。

包括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反擔保質押貸款等方式。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年度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的20倍,每畝可質押貸款964元。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辦理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登記。

三是制訂實施細則。根據管理辦法農商銀行制訂了《龍泉市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明確了貸款對象、條件、用途、期限和利率,貸款期限最長可達5年。

實行利率優惠,一年期 (含一年)貸款利率為4.35%,一年至三年(含三年)的按貸款利率4.75%執行。貸款流程簡便:農戶申請→向所在村委會開具《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權證明》→農商銀行調查審批→籤訂合同→辦理質押登記→貸款發放。

四是以點擴面增量。8月14日,在蘭巨鄉官埔垟村首批符合條件的10名村民代表分別獲得了20-30萬元不等的貸款授信金額,授信金額共計250萬元。以官埔垟村貸款試點為基礎,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地役權改革涉及的3個鄉鎮14個行政村逐步推進,國家公園範圍內29.7萬畝集體林地可實現貸2.8 億元,讓1.65萬村民共享改革紅利,充分發揮地役權補償收益的倍數效益。

五是建立協作機制。建立政府牽頭、部門協作機制,林業局、金融辦、人民銀行、銀保監組、農商銀行、鄉鎮等部門形成合力。在市政府的組織下,各部門定期商討和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健康良性運行提供保障。

取得成效

一是盤活森林資源資產。國家公園設立後,自然資源實現國家統一管理,龍泉片區地役權補償收益達到1424.31萬元/年,農戶人均863元、戶均3979元,開展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融資,戶均可貸8萬元,可以「砍樹」變「看樹」,「葉子」變「票子」,「資源」變「資金」,在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提高林農財產性收入。

二是降低銀行信貸風險。以集體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作為質押擔保,解決了發生不良貸款不能通過採伐林木來處置變現的難題。金融機構避免了處置林木資產的困擾,如果貸款到期無法償還,銀行以林地地役權補償款還貸,處置安全方便,降低了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激發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信貸融資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是拓寬林農融資渠道。為讓1.65萬村民共享改革紅利,除了按地役權合同享受每畝48.2元/年的補償收益款,還可以通過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具有利率低、周期長、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不用提供其他擔保的特點,為林農搭建了新的融資平臺,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林農生產生活和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四是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成立村級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擔保金,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為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和村民提供擔保,收取1.5%的擔保服務費,既優化貸款配置,信用增級,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同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投入,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不斷提高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1605451730000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麗水率先探索完成國家公園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工作
    自4月10日發放全省首張集體林地地役權證後,麗水最後一批集體林地所有權不動產權證書和集體林地地役權登記證明,日前也在景寧縣英川鎮榲茶口村完成辦理和發放,這標誌著麗水率先探索完成百山祖國家公園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工作。
  • 地役權制度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其中,第五條規定,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一)集體土地所有權;(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三)森林、林木所有權;(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五)建設用地使用權;(六)宅基地使用權;(七)海域使用權;(八)地役權;(九)抵押權;(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 【安順法院·典型案例】侵佔集體林地傾倒渣土 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
    基本案情:2016年3月至8月,被告人陳某某未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在某村村集體的林地上傾倒渣土,並將傾倒的渣土平整後建成堆土場,有償提供給他人傾倒渣土,致使該林地上的樹木被傾倒的渣土覆蓋,無法恢復。
  • 【思享】秦天寶:論國家公園國有土地佔主體地位的實現路徑 ——以地役權為核心的考察
    在此前提下,私法背景下的地役權較之強制性的徵收制度以及傳統合意性的土地流轉模式,在理論構造上契合、在實踐探索中也得到印證,為實現國家公園國有土地佔主體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關鍵詞:國家公園;土地;主體地位;地役權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 房地產估價師基本制度與政策複習要點:地役權
    【提問】關於地役權的問題?書上關於地役權的解釋有些難懂。請舉例說明,什麼是地役權。  【回答】學員XXL7212423,您好!您的問題答覆如下:  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其一,地役權是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設立的用益物權。其二,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用益物權。
  • 相鄰關係與地役權之關係
    從民法理論和制度的角度來說,相鄰關係和地役權有著不同的法律特質,從而存在較大差異。相鄰關係與地役權之差異在於:  第一,兩者法律性質不同。相鄰關係的規定旨在界定所有權的範圍,雖對原土地所有權進行了擴張或限制,但仍然是所有權制度的一部分,而並不構成新的、獨立的物權;而地役權則是一種用益物權,是一種典型的物權類型。  第二,兩者產生的原因不同。
  • 【典型案例】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目 錄一、張鉑非法佔用農用地案——探索環境資源修復性司法理念在實踐中的運用二、李桂花濫用職權案——違規辦理土地行政許可被處刑罰三、通遼環亞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寶龍山分公司及方鵬汙染環境案
  • 「地役權」:首次規定有何作用?
    案例甲在自己宅基地上蓋了一棟房子,乙的宅基地地界在甲的房子邊上,乙沿著地界線蓋了一棟房子,結果遮擋了甲房子的光線,甲的「陽光權」被侵害。  解析「《物權法》出臺後,許多人反映關於『地役權』的規定看不懂,『地役權』與相鄰權難以區分。
  • 地役權在當代中國的「復興」
    【核心提示】地役權的自由設定不但能夠克服無效率的土地利用限制,而且對保護個體的自由也具有重要意義。現實邏輯和制度邏輯的雙重作用,使得地役權制度的適用地域和適用範圍不斷拓展,超越物權法本身而具有普適性,進而成為一項指導法律適用、法律制定乃至相關制度體系的法律理念。
  • 地役權與相鄰權的比較
    地役權與相鄰權的比較 兼談建立完善地役權制度的意義
  • 四川發布40個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2日訊(記者 李丹 實習生 趙曉霞 攝影報導)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省委改革辦在成都聯合召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介紹四川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重點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各地各部門以改革試點為抓手取得的制度性成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 案例與報告:地役權估價方法的選擇
    1.估價特點:地役權是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之間因協議產生的權利的限制和擴張,設定於他人土地之上,因此地役權價格具有補償性質,又類似於租金。一般在地役權設定、轉讓、收回、徵收及調整地役權租金時需要進行地役權估價。
  • 2019山東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濟南兩案例入選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7日訊(記者 葛婷婷)11月23日—24日,2019年度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典型案例評選活動舉行。評選專家從全省16市推薦的27個案例中評選出2019年度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
  • 遵循自然法則 厚植生態底色 | 麗水實施最嚴格制度、最頂格標準...
    探索地役權改革,實施生態移民,健全司法保障機制……在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麗水始終堅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核心戰略定力不動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嚴守生態底色,築牢綠色屏障,繪就了一幅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美麗畫卷。
  • 聊民法典38:地役權,法律規定不是必須登記,但是登記更有保障
    地役權與相鄰關係,在制度宗旨、調整方式等方面很相似,這也是在《物權法》出臺之前在現實中並沒有建立地役權制度的特別明顯的需求,因為相鄰關係的法律制度可以解決現實中大部分類似的糾紛。但是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 聊民法典38:地役權,法律規定不是必須登記,但是登記更有保障
    地役權與相鄰關係,在制度宗旨、調整方式等方面很相似,這也是在《物權法》出臺之前在現實中並沒有建立地役權制度的特別明顯的需求,因為相鄰關係的法律制度可以解決現實中大部分類似的糾紛。但是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 芻議物權法中的地役權
    地役權制度最早起源於羅馬法,分為田野地役權和都市地役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四章專章規定了地役權制度。所謂地役權是指利用自己的土地而不得不役使他人土地而產生的權利。它的基本功能是調整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間因共同利用各自土地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以使在相鄰土地歸屬於不同主體的情況下,使需要藉助他人土地之便利才能利用自己土地的人,得以順利利用自己的土地。他人的土地為供役地,自己的土地為需役地。
  • 樂山中院發布十大典型案例之刑事案
    樂山新聞網訊(記者 徐梓勝)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對社會行為的引領示範作用,樂山中院經過廣泛徵集、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2020年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刑事案例4件、民商事案例3件、行政案例1件、執行案例1件、國家賠償案例1件。
  • 齊齊哈爾中院行政案例入選東北三省行政審判典型案例
    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在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暨東北三省法院行政審判新聞通氣會,第二巡迴法庭分黨組成員、行政審判庭副庭長梁鳳雲出席並發布《東北三省行政審判白皮書(2015-2020)》,同時通報了15起行政審判典型案例
  • 利川一案例入選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典型案例
    8月31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有關情況,並發布10個相關典型案例。利川市檢察院辦理的牟某某非法佔用農用地案入選。合同籤訂後,牟某某在僅辦理了規劃許可證手續而未辦理集體土地徵用手續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對農用地進行平整,準備修建民宅,佔用、毀壞耕地10.48畝。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該案移送審查起訴後,牟某某認罪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