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這三句話,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0-12-16 百鍊說紅樓夢

我今天重讀《論語》的第一篇「學而」篇,對該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特別是以下三部分的內容,讓我深有啟發。

1、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頭一震:「說好的每天三反省呢?」

雖然經常跟自己說要反省,但往往的結果都是「臣妾忘了」。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繼續繼續發生,我立馬啟用了在做每日時間記錄的成功模式:「我將學過的『Y23'理論和『25分鐘番茄鍾』靈活運用,做成了Y時間記錄,到今天為止已經是連續第302天」。

我把每日反省記錄做成F系列,今天是F1:「反省了三方面,一是和親人相處的方式不夠和諧;二是自己讀書時對書中內容的結構和邏輯不夠;三是寫文章時總覺得和讀者之間還有一層隔膜需要捅破。

有了已經連續做時間記錄302天的成功體驗,我堅信自己的」每日三省吾身「一定堅持超過302天!

2、無友不如己者

我以前覺得朋友是越多越好,一度很羨慕那些朋友特別多的人。但是,後來我發現很多所謂的朋友其實就是一幫只能一起吃喝玩樂、一有困難人影都看不到的損友。

所以我從中得出一個結論:「交友只叫益友。」那什麼才能算是「益友」呢?

我覺得「益友」的其中一個維度的定義就是「無友不如己者」,一定要交那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能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

設立了這個標準後,我在微信裡刪掉了很多所謂的「好友」,好友從原來的近千人刪減到目前的只有547人。

在瘋狂刪減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哪些是可以深交的朋友,找到真正的知己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張愛玲說的那句「出名要趁早」,原意應該是讓大家趕緊提升自我成為有料之人,這樣名氣就會早早到來。

然而, 很多人卻誤解為「為了出名,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出現了很多像娛樂圈那樣的潛規則,於是一些悲劇也就發生了。

這讓我想起半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當時的自己在一個學習圈子小有名氣,於是有了一些稍微出位的行為,結果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這個來做文章。於是,我不得不淡出這個學習圈子,如今想來就錯在自己太想出名。

這半年來,我一直保持低調,默默的提升自己:「寫出更好的文章;做更優秀的分享;更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並提供我的價值」,沒想到因此知道我的人要以前多得多。

所以,當我讀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這句話時,內心不禁感嘆:「多麼痛的領悟啊!」

以上三部分是我在重讀《論語》的「學而」篇時最有感觸的內容。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莫友不如己者」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己」真心不易,但如果我們想遇到更好的自己,這三點是必須做到的!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三句話,受益終身!
    《論語》是儒家最經典的著作之一,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是為了表明《論語》這部經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今天我們就分享《論語》中的三個名句,也是三條基本的做人原則,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經典的魅力所在,就是常讀常新,所以才能令我們終身受益。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從有了孩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了孩子,我學會開車。一直以來,我對開車都很恐懼,覺得小小的人,大大的車,實在是難以駕馭,還有什麼檔位、速度、離合,真的是太難了。可是,當我在寒風中帶著孩子等待老公開車來接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拿到駕照。
  • 《論語》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
    《論語》開卷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其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章究竟何所指?
  • 這五句話,出自《論語》,但經常被誤解!
    ——《論語.裡仁》這句話也經常被斷章取義,其實孔子並不是說父母在就不能出門了。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說,父母年老了,需要人照顧,沒什麼要緊的事,儘量不要出遠門。真要有事出門,也不是說就不能出,但一定要把父母安頓好,這才是孝子之道。
  • 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2016年,利用暑假,我嘗試性的在廣場舉辦了45天的廣場公益活動——「精彩人生 經典相伴」。在廣場上,向人們講解《論語》《朱子家訓》《三字經》《弟子規》,這活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我也因此走上了電視,得以把我的讀書理念推向全縣。
  • 每天送給自己10句話,一個月後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天送給自己10句話,一個月後遇見更好的自己!(哲學詩畫為你整理)1,有時,生活沒什麼驚天動地的目的,只簡化到了還活著這麼一個最簡單的念頭。——簡嫃2,敢於做自己,敢於取悅自己,敢於表達自己,才能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馮唐3,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一如珍惜你自己一樣,即使你們終究會面對離別。
  • 《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平時的言行,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匯集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被視為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我們經常講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根本不需要半部。就《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如果你做到了,你這一輩子沒有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 白巖松: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這手機真是坑人呀,一玩起來怎麼就停不下來呢?是呀,一玩起來怎麼就停不下來了呢?曾經我也是一個手機迷,對於這句話,我感同身受。手機裡的「誘惑」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 遇見孩子,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姚海燕《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我是第二次讀,這次未讀之前,說實話我真的只對書名有印象,至於內容,完全想不起來了(這真的提示我在高效閱讀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習)。看書學習,讓我對自己有更多覺察,讓我更自信地看待兒子的成長,更好地處理家庭關係,閱讀讓我收穫了自己更淡定的內心。有了這份淡定和自信,我相信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從「父母角色」的禁錮中解脫出來為人父母的我們,需要跳脫出「父母」的角色,思考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 《論語》中的經典語錄
    《論語》是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的語言的文集,要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學習儒家的修身治國理念,《論語》是敲門磚。讀《論語》發現其中發人深省的經典語句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語句有以下這些。從這句話可以了解孔子的境界歷程,大部分人的生命長度相差不是很大,但生命的深度卻有著天壤之別,看孔聖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生命本質的一生。人要不斷廣泛的學習才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逐漸了解事物發展規律,不再迷惑,知道天地間的大道,能夠心平氣和的聽進去任何話,最後達到真正的解脫和自由的境界——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矩。
  •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從薛之謙的這句"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感覺自己一時間內懂了很多。雖然我不知道我未來的那一個人會什麼時候出現在我身邊,會是大學 ?還是工作後?這些都是個變數。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接受這個變數,要把自己變得足夠好,讓這場遇見變成定數。雖然未來的路很迷茫很無措,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應該充實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不讓朋友擔心,這就是應該努力的原因。
  • 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活著,就要努力,只有努力,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現在的你,不管是什麼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後想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努力吧,那就去奮鬥吧,總有一天,你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也能更好的認識自己,明白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每天看看書,讀篇文章,看看新聞,雖然學的不多,但日積月累,你的知識會越來越豐富,你的談吐會越來越優雅,你的修養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你會遇見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 因為遇見你,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我聽閨蜜說,他女朋友是一個十足的學霸,不僅長得漂亮身材好,而且人品和三觀特別正,柳先生現在這麼上進都是他女朋友的功勞。 閨蜜還說,以後找對象一定要找一個優秀的人,即便有一天你們分開了,好在你卻活成了更好的自己。 就好比柳先生這樣,既收穫了愛情,也改變了自己。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每次看著女兒寫作業磨磨蹭蹭,錯誤百出,我就窩火,每次都忍不住吼她一頓,但吼完之後真的後悔。有一次睡前女兒跟我說「媽媽,你生氣的樣子就像惡魔」,瞬間淚奔…不說遇見孩子,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嗎?可我卻仿佛遇見了惡魔般的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高考,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朋友家的孩子,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自己的分數和平日分數相比差了50分而鬱鬱寡歡,作為家長似乎還不知如何來勸慰自己的孩子。 在我們眼中孩子已經非常優秀,比錄取分數線已經高出一百多分,只是成績不如平日而已,可能的結果是會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
  • 通過「論語一百」,遇見最好的自己!
    而這種種收穫用齊老師自己的話說,是緣起「論語一百」。齊老師參加了2011年「論語一百」夏令營、秋令營;2012年冬令營;2013年擔任冬令營孟子班輔導員。自此之後,齊老師便把這種經典的誦讀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讓經典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生命當中。
  • 遇見繪本,成就更好的自己
    >遇見繪本,成就更好的自己2020-09-04 10:56: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幾次特殊的際遇知閱之於我,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相遇。如果說三十而立的我是一朵歷經盛開卻即將枯萎的花,知閱就是給了我重生的生命之泉。知閱的培養和灌溉,激活了我內心深處的小宇宙,讓我原本平凡的人生綻放出格外絢麗的色彩。  4年前的我還不知道繪本是什麼,4年後的我已經成為一名繪本館館長,一名專業的繪本講讀師。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與知閱的遇見。2016年的夏天,我的女兒即將就讀小學。
  • 【江蘇】陶嘉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指導老師:吳俊達
    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江蘇溧陽市燕山中學   陶嘉俊  人的一生中,最好的自己,一定是有書相伴、能盡情享受閱讀帶來樂趣的自己,無論你是年邁還是年輕,貧窮還是富裕,患病還是健康。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從國家、社會層面來說,要做的還有很多。但從個人角度來說,卻很簡單。今天的你我,不妨先放下手機,離開電腦,找一本喜歡的書來讀一讀,這也許就是遇見最好的自己的開始。「歲月極美在於它的必然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 怎麼看待「沒事多看論語道德經,少看雞湯文」這句話?
    我們假設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熟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話,認為自己掌握了一個觀點、一個知識點,他會認為,《論語》很重視學習;下一步,當他把《論語》全書都熟讀之後,一定能對這句話有著進一步的理解。他深入思考了自己的疑問,發現這些不同的答案其實都對,因為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思想問題、政治局面不同,因此不同的思想家,當然會做出不同的理解。於是,他進一步沉思,我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當代中國人,我們面臨的時代問題是什麼?我應該怎麼理解?我應該怎麼結合孔子當時的意圖,來理解今天?
  • 健身之後,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照著做,一個月都不重樣; 4、晚餐與體重和壽命的關係,看完我住嘴了; 5、減肥的大敵,12種高糖食物越吃越胖; 6、10大適合減肥的主食,放下手裡的白米飯、麵條吧; 7、每天吃三個雞蛋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