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三句話,受益終身!

2020-12-12 國學雜談

《論語》是儒家最經典的著作之一,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是為了表明《論語》這部經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今天我們就分享《論語》中的三個名句,也是三條基本的做人原則,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經典的魅力所在,就是常讀常新,所以才能令我們終身受益。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熟的不能再熟了。但光知道沒有用,得真正把它應用到生活實際,把它當做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這才真能得到利益。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看到他有比我們優秀的地方,就要向他學習;看到他的缺點和短處,我們就應該及時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也是一種學習,這樣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他們,我們就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意思大家都懂,應該沒人持反對意見,但在工作學習中,你是不是也這樣做了呢?你有沒有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的老師?看到比你優秀的人,你是向他學習,還是心生嫉妒?遇到不如你,有缺點有毛病的人,你是反省自己,還是在暗地裡嘲笑他?這些問題,大家如果有心,應該好好想想。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肯定也沒有人不知道。道理非常簡單,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去做,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都不願做,人家肯定也不願意做。雖然簡單,但結果跟古人說的一樣:「三歲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沒多少人能做到,真能做到這一點,起碼就是一個君子了。

事實上,我們總是自私自利。總希望自己多賺點錢,別人少賺點錢,以顯示自己的強大;總希望自己平安健康,卻盼望別人家出事,好幸災樂禍,增加點談資;工作的時候自己挑輕撿重,卻希望把重活累活都給別人幹了;不希望自己老婆女兒被騷擾,卻總喜歡勾搭別人家的老婆女兒。這麼說可能會打擊一大片,有人在心裡已經在罵我了,但不瞞各位,我自己確實也曾經有過這麼卑鄙的想法,現在雖然經常反省,但偶爾還會出現這些惡念。

大家也不必緊張,有錯不怕改,就怕不認錯。只要以後遇到事情之後,我們多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角度去看問題,就不會那麼自私了,就比較容易理解別人了。也希望和同修們一起,努力修正自己的心念,互相批評監督,共同精進。

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對於這句話,想必大家早就如雷貫耳了,但我感覺還是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君子和小人最明顯的不同就是這點:

君子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心懷坦蕩,從來不幹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更不會背地裡亂嚼人舌頭;小人則相反,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總在背地裡幹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他們就喜歡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然後坐收漁翁之利,躲在別人背後看笑話。

所以要想做一個君子,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起碼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就要在「慎獨」上下功夫。越是在隱蔽的地方,越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越要警醒自己,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善還是惡?是自私自利還是為別人著想?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以上這三句話,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三條基本原則,雖然我們都很熟,但可能一條也沒做到。如果真能做到,必將受益終身!寫這篇文章,更多的是為了激勵自己,警醒自己,以便讓自己的惡念越來越少,善念越來越多,努力踐行聖賢的教導,這才不負歷代聖賢的一片苦心。

相關焦點

  • 論語裡受益終身的三句話,長大才真正明白,很實用
    半部論語治天下,沒看《論語》之前以為這句話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當你真正去領悟《論語》後,你就覺得這話不是假的了,《論語》是道理的集合地,經過幾千年的傳遞,保留下來的精華。以下這三句話讓你受益終身。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論語》中的語句精華,牢記在心必定終身受益
    論語在古代,有三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大家看到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接下來小編就整理了一些值得讓人記在心裡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著和諧融洽的氛圍,但是他對待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小人則是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長和他人保持一致的看法,但實際上並不能強求,真正的和諧貫通。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君子。雖然和大家看法可能不同,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包容。
  • 《論語》經典名言分享之五,讀完受益終身!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論語》的名言,感恩大家這段時間的支持和厚愛!經典常讀常新,如有什麼不同見解,希望大家直言不諱,共同探討學習。一,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三,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古人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情,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雖然讀書,大多都是為了考取功名利祿。但是古人在做官以後,仍然還會讀書學習,所以看電視劇或者看歷史,古代做官的人,都會有一個書房,有時間就會學習深造。
  • 《論語》中讓人受益終身的十句格言
    《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之作,每一句都是聖賢智慧的結晶,無論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為人處世,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很貼切的講出了這部經典的份量。但由於日常生活繁忙,大家可能沒有時間去詳細閱讀這部經典,因此,末學從中精選了十條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做人格言,分享給大家: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滿口都是討人喜歡的話;態度上好像很善良,很仁義,但這種人很少是仁慈厚道的。
  • 《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平時的言行,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匯集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被視為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我們經常講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根本不需要半部。就《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如果你做到了,你這一輩子沒有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 【人生感悟】人生路上五句話(終身受益)
    一生中,要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不易。這裡有幾句話,看了或許會讓你終身受益。 人生路上有三看:一看遠、二看寬、三看淡 1.看遠 即尋找目標,尋思境界。飛翔充盈人生,境界提升人的形象。
  • 《論語》中的四句話,時隔兩千年依舊實用,看懂了受益一生
    古代的儒釋道三家學問中,儒家是專注於人本身的生活上面,而《論語》一書,作為儒家經典,也把孔子對人生世事的看法詮釋了出來。時隔兩千年,《論語》中有不少話已經不合時宜,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終歸只是古代士大夫們的吹噓,但這四句話,放在現在,依舊很實用,看懂了能夠令你受益一生。第一句:巧言令色,鮮矣仁!
  • 《論語》中這三句話,暗藏財富天機,受益終生!
    老師也覺得女兒學得很好,退掉可惜,所以雙方在協商退費的過程中一直都很友好。 沒想到,對方發過來的退費詳情卻著實驚到了我:明明只上了200塊錢的課,卻扣了我2000多塊。
  • 孔子這六句話,流傳了兩千年依然熠熠生輝,讀懂了受益終生
    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病逝,從此,他和母親過著很拮据的生活。在《論語》的第九篇《子罕》中,太宰曾經問孔子的弟子子貢:「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太宰問子貢:「孔夫子是一位聖人吧?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這是上天要讓他成為一位聖人,才讓他多才多藝。」對於子貢的這種說法,孔子立刻予以糾正:「太宰知我乎?
  • 孔子晚年的三句話讓你終身受用現在知道還不晚
    孔子晚年的三句話讓你終身受用,現在知道還不晚我們國家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流派局面,在這百家之中,其中儒家的思想一直在影響著後世,一直到了今天孔子的思想依舊影響著人們,而孔子和他的徒弟們用盡畢生的心血編制整理的《論語
  • 《論語》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
    《論語》開卷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其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章究竟何所指?
  • 《論語》中10大經典名句,句句讓人受益終身!
    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志存高遠,樂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簡樸,又有何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格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
  • 《論語》格言十句,終身受益!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格式的經典,裡面處處都是格言,其內容豐富,無所不包,涉及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值此孔子誕辰紀念日之際,再次學習《論語》的十句格言,感悟一下經典的智慧。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終身受益
    隨著各地具體開學時間的公布,孩子們也要結束網課去校園了,有些同學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開學準備,而有些孩子還沉浸在「超常寒假」中,各方面都沒有調整適應過來。老師們一直提醒,開學收心不到位,將可能影響孩子的新學期學習狀態與學習態度。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終身受益!
  • 背《論語》十二章,不如教孩子多角度解讀,作文引經據典終身受益
    所以我認為讀《論語》該分等級,循序漸進,建議書單順序如下:初級:《樊登講論語》、《《於丹論語心得》中級:錢穆《論語新解》、南懷瑾《論語別裁》高級:朱熹《論語集注》《樊登講論語》是今年新書,也是對論語的全新註解,他結合了這些年講解的書內容,例如《反脆弱》、《刻意練習》、《終身成長》等等全球暢銷書的內容相結合,感悟論語對現代人心靈的指導意義。
  • 《論語》的這三句話,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今天重讀《論語》的第一篇「學而」篇,對該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特別是以下三部分的內容,讓我深有啟發。1、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頭一震:「說好的每天三反省呢?」雖然經常跟自己說要反省,但往往的結果都是「臣妾忘了」。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繼續繼續發生,我立馬啟用了在做每日時間記錄的成功模式:「我將學過的『Y23'理論和『25分鐘番茄鍾』靈活運用,做成了Y時間記錄,到今天為止已經是連續第302天」。
  • 學無止境,這三個學習技巧受益終身,收藏備用
    學無止境,這三個學習技巧受益終身,收藏備用。俗話說得好,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那除了學習之外,在社會裡我們還要學習些其他的道理,有哪些道理是我們後悔沒有早點知道的呢?1.太用力的人跑不遠這句話不是排斥,也不是在說那些努力的人不好,只是努力不應該是某種需要被時常覺知的東西,意志力是短期內會用完的精神力量,我們肯定聽說過一句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太用力的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平時不堅持不努力,只能把力氣壓在考試之前,過度努力。
  • 這五句話,出自《論語》,但經常被誤解!
    ——《論語.裡仁》這句話也經常被斷章取義,其實孔子並不是說父母在就不能出門了。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說,父母年老了,需要人照顧,沒什麼要緊的事,儘量不要出遠門。真要有事出門,也不是說就不能出,但一定要把父母安頓好,這才是孝子之道。
  • 理解《論語》中的這六句話,讓你人生受益匪淺
    從古至今《論語》被推到一個極高的地位,宋朝宰相趙普曾說自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至今有很多地方對於我們的為人處世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今天就精選出了其中的六句,理解它們,會讓你受益匪淺。
  • 《論語》中的這十句話,道出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論語》是一部包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每次讀《論語》,都能從中獲得有益於自己身心發展的東西。出自先秦《論語·公冶長》。三思:指經過多次考慮。做事情一定要經過反覆思考才能去行動。3、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出自先秦《論語·子路》。做事情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只看眼前的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