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快刀三俠
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0元享終身VIP,全額返學費。」
「0元上課閉眼擼,錯過後會無期。」
「免費學到一門課,還能賺佣金哦。」
作為在線課程新的營銷手段,「打卡0元學」的模式迅速遍地開花。即用戶先支付學費,然後在一定期限內每日打卡學習,周期完成後,可全額返現。
表面鑼鼓喧天,底下卻是暗流洶湧。「雞娃」心態下,購課的家長們前赴後繼,本以為可以薅羊毛,沒想到最後被套路的卻成了自己。
前有明兮大語文、七點十分早教直接倒閉,後有七彩熊英語繪本篡改遊戲規則,想方設法拒不退款……過去幾個月,「打卡0元學」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持續蔓延,幾乎都卡在返現問題上,引發全國大面積家長維權潮。
▲被大量投訴的「七彩熊」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育兒焦慮普遍存在,這樣鑽空子圈錢的騙局將永遠不會停止。
01
套路一環接一環
返現難於上青天
不得不說,在教育成本日益水漲船高的今天,「打卡0元學」精準觸動了中國家長們痛點,這種披著免費外衣的誘惑,又省錢又能教孩子,很難有人可以拒絕。
何況打卡能夠保證學習的頻次和連貫性,有助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少APP還會額外贈送實物禮品,簡直是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
聽起來是件天大的好事,但在業內,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潛規則」:(請細品):
年卡賣不動,就推0元學;
大課賣不動,來看0元學;
0元學是靈丹妙藥,瞬間拉動銷量。
市面上的「0元打卡」一般分為兩種模式:短期和長期。短期課程通常在1周或1個月,大部分課程是免費的,也有少部分需要支付9.9元,一般都能回本,因為平臺想要的是後續的投資。
另一種就是長期,通常在3個月或1年以上,除了全額返現,還會贈送1-3年的VIP權益,以極致性價比打消家長對於潛在風險的顧慮。
說到這裡,「免費」背後的目的已經瞭然,前者是套後續的錢,後者是為提前回籠資金,以及拿到高額融資。
課方算盤打的有多精,普通人根本想像不到。目前國內K12(0-12歲)學生在線直播「大班課」市場規模達800億元,據業內算法,一個正價課學生,獲客成本大概是2000到3000元。
「0元學」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實際卻大幅降低了獲客成本,課方不用花營銷的錢,也不用付出多少人力,只用一個「0元學」模式,一套課程,就能輕鬆實現流量裂變。
再者,對於新產品來說,如果只是提供一次性試用機會,用戶很難對產品產生好感,而通過0元學的方式,不僅容易產生粘性,後續的大課付費轉化也更容易水到渠成。
當活躍用戶達到一定數量,產品還可以拿出去跟資本進行談判,用作新一輪擴張,做大盤子。
入甕之後,滿懷憧憬的家長們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最近爆雷的「七彩熊」有聲英語繪本APP,就堪稱套路王的典型代表。
杭州的宋女士於去年7月花費358元購買了「七彩熊」的打卡課程,只要一年內累計打卡306天,就可以全額退款,並保留VIP的所有權限,終身有效。
剛開始的打卡模式非常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昭之心擺到了明面上。從2020年初開始,七彩熊繪本APP頻繁進行更新,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裡,APP共強制升級近70次,每次升級,打卡難度就上一個臺階,別說孩子,連專八英語水平的宋女士也無法過關。
為了阻止返現,「七彩熊」祭出了一系列無底線的騷操作:強制要求實名認證,必須上傳孩子的身份證才能繼續打卡;設置標準極高的打分環節,惡意壓低分數;限制打卡時間為朝九晚九,超過時限無法打卡;洩露用戶隱私信息,騷擾電話不斷;已完成打卡的首批用戶,被各種理由「審核不通過」。
簍子捅大後,七彩熊又玩起了文字遊戲,試圖瞞天過海,用66節外教視頻課程誘使家長自動放棄返現權利,忍無可忍的宋女士,和其他全國各地的家長們,不遺餘力地走上了維權之路。
▲「七彩熊」的拙劣伎倆
杭州消協曾多次與七彩熊交涉,但最終結果是:七彩熊拒不退款,對於更改規則,他們能夠自圓其說,這種經營上的違規,工商權責不到,消協無能為力,建議走司法渠道。
▲消協回復
至此,坑裡的家長們,徹底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除了著急上火,並沒有實質性的解決辦法,被動至極。
更諷刺的是,在7月16日播出的《1818黃金眼》裡,被採訪的「七彩熊」創始人方露不僅沒有絲毫歉意,反而三分譏誚,七分不屑的笑道:「我是初次創業,沒有經驗,以為完成率不會高,媽媽們卻說我故意刁難。」
就在去年底,該打卡課程銷量已超過100萬,初步估算,此次涉案金額至少3.5億元甚至更多。
02
「課圈」江湖水太深
多方勢力各懷鬼胎
廟堂之外還有江湖,抽絲剝繭地追溯下去,另一個隱秘運轉的「課圈」利益鏈呼之欲出。
所謂課圈,指的就是現在勢頭正旺的「在線教育」。從2017年開始,各個課程方都在花重金推廣,嗅到商機的各大「推課平臺」應時而生,課程方通過它們銷售課程,平臺抽取佣金,互惠互利。
本著「雞蛋不要放到同個籃子裡」的原則,課程方會多投幾家平臺。為增加競爭力,推課平臺們紛紛招募起了「推廣員」,推廣員們負責發布廣告,拉人進群及解答問題,客戶購買課程後,平臺會付給推廣員提成。
當然,平臺對推廣員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每月至少「10單」或者「不低於2000元」的銷售業績,否則會被降級或取消資格,但如果業績達到「升級標準」,提成也將十分可觀,月入過萬並不罕見。
▲某平臺的招募海報
事實上,「七彩熊」事件背後,不乏推課平臺的推波助瀾。根據創始人方露的說法,95%的收入都分給了平臺,提高打卡難度的主意也是平臺提出來的,為的就是名正言順地不返現。
聲討無望後,憤怒的家長們開始向平臺追責,和「七彩熊」的做法相比,平臺的陰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不願兜底的情況下,各大推課平臺一致對外,聯手推出「高價贈課」的解決方案,但有經驗的家長很快就看穿,這些都是從前無人問津的庫存貨。
一方面,平臺欲蓋彌彰,欲利用垃圾課程來安撫用戶;另一方面,平臺趁機與這些滯銷的課程方達成合作,藉機為之「引流」,平臺既有了擔當,還額外賺了筆廣告費,又當又立。
人心多變,就在局勢膠著之際,有平臺宣布,為保障用戶權益,承諾全額退款,一石激起千層浪,塑料「聯盟」不攻自破。
「維權戰」演變成了推課平臺間的「暗鬥」。各家平臺開始互揭其短,曝出這些願意退款的平臺,體量較小,且多成立於去年年底,彼時「七彩熊」的銷售已至尾聲,銷售量不超過百份,賠不了多少錢,卻實打實賺到了口碑和人氣,還能順勢拉踩同行。
被攻擊的小平臺也不甘示弱,抨擊大平臺偷稅漏稅,從未向這些購課(少則兩三門,多則十餘門)家長們開具過發票,扣起稅時卻毫不手軟。
平臺針鋒相對之時,另一出「攻心計」拉開了帷幕。一個叫「某日葵」的平臺橫空出世,只要買一個99元以上的課程,就能成為推廣員,對業績沒有任何考核。
「0門檻」的幌子下,「某日葵」真正的目的在於分級銷售,重心不是賣課,而是「拉人頭」發展下線,只要綁定分銷關係,「上線」就可以層層收取賣課提成,憑藉新模式,「某日葵」平臺成功撬了牆角,大批資深推廣員紛紛跳槽而來。
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混戰中,已經沒有人關心蒙受經濟損失,心力交瘁的數百萬家長們該何去何從。
▲維權家長
處於漩渦中心的「七彩熊」,作為「有限責任公司」,一旦宣布破產,只需按照註冊資金來賠付(「七彩熊」註冊資金為30萬),挨過風頭後再開家公司,照樣能夠風生水起。
而作為合謀者的「推課平臺」,本身就沒有實體,推廣也只限於網上聯繫,想找人也找不到,再如何軟硬兼施,也不能動到其分毫。
可以說,從一開始,家長們就已經輸了。
03
新一輪收割捲土重來
悲劇還在重複上演
「打卡0元學」,從真正出圈到滑鐵盧不過半年,但架不住這錢來得太快,入局者依然泱泱。
狂熱的市場氛圍下,無論是自願還是不得已而為之,教育機構們都在抓緊推出「0元學」,確實有部分是在用心做產品,但也有不少混跡其中的課程方,將其視為圈錢的捷徑。
比如「七彩熊」,除了「0元學」,很長時間內都未曾推出過任何其他收費課程,其心思不言而喻。
不妨再來梳理一下免費背後的「賺錢」邏輯。打卡的課程通常都是固定課程(錄播課),假設製作出來的成本為200萬,賣的產品多少,決定賠錢還是賺錢。
如果銷量達到2萬份,那麼每一份的成本是100元,也就是說,這個課程賣到100元/節課,剛好保本。
如果賣到100萬份,每一份的成本2塊錢,只要定價高於2塊錢就能賺,基數越大,成本越低。
而根據課程性質,平臺設置的基礎定價一般為300~1000元不等(這中間的油水可想而知)。
打卡模式的設計者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0元學只有20%左右的打卡完成率,若是家長存在同時進行多個0元學的情況,完成率還會下降。如此一來,未達到條件的本就無需返現,至於需要返現的那小部分,與利潤比起來,實屬九牛一毛。
縱然機關算盡,課程方和平臺還是漏了一點,那就是低估了家長在孩子學習問題上的用心程度,以及為了省錢的毅力。
在0元學剛開始風靡的時候,有不少家長因衝動入了很多課程,每天超負荷打卡,導致半途而廢。
但經過沉澱,越來越多的家長趨於理性,做減法的同時堅持到底,在不斷成長的家長們面前,課程方和推課平臺最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利益體並不願就此收手,手段反而更為激進。除了重金請來教育達人、明星背書,許以的其他條件也更為誘人,比如:贈送大課包、外教一對一、正版國外動畫海量看等等,依舊能把家長們吃得死死的。
天花亂墜的「障眼法」下,合同裡仍存在諸多不對等協議,課程方還是可以隨時修改打卡規則,升級課程內容,就算都不能得逞,還有一句「最終解釋權歸課程方所有」,作為萬能擋箭牌。
在作者臥底的寶媽群裡,已經有新的打卡課程APP出事了,激憤難平——交涉無果——維權受阻——無奈認命的輪迴又將重複上演。
▲爆雷不斷
還相信天上能掉餡餅嗎?
如果有,一定是能砸出坑的那種。